一日,世尊帶領大眾至般遮羅大聚落,途中經過一處樹林,世尊告訴阿難:「阿難!我們在此暫時歇息。」於是阿難為佛敷座,世尊坐定後,問諸位比丘:「你們是否想見我於往昔行菩薩道時,修行苦行之舍利?」大眾皆回答:「世尊!弟子們殷切希望見到。」
此時世尊以手按地,大地六種震動,有七寶塔從地湧現,世尊從座而起,頂禮並右繞寶塔,然後對阿難說:「阿難!你可以打開此寶塔。」寶塔打開後,裡面是七寶珍飾之寶匣。「阿難!請你再打開寶匣。」寶匣內是白如珂雪的舍利。「阿難!你可持此大士骨來。」於是阿難將舍利寶匣恭敬的奉上。世尊接過舍利寶匣,傳給大眾,要大眾仔細詳觀,如來說:「菩薩勝功德,勤修六度行;勇猛求菩提,大捨心無倦。諸位比丘!此舍利是無量戒、定、慧香所薰修,你們應當禮敬。」與會大眾紛紛頂禮舍利,嘆未曾有。這時阿難稟白世尊:「世尊!如來已超出三界,是三界導師、是眾中尊,如今是何因緣而禮敬此身骨?」
佛言:「阿難!我因此身骨因緣,得至成佛,為了感念往昔深恩,所以禮敬。我現在為大眾講述往昔因緣,使你們不再疑惑。」
「在過去無量世時,有一位國王名大車,國王有三子:摩訶波羅、摩訶提婆、摩訶薩埵。大車國王喜歡賞遊山谷景色,每次出遊三位王子都會相隨。有一次,一行人游至大竹林中,在林中休息後,國王與隨行眾先行回宮,三位王子繼續前行。這時三位王子看見有一隻母虎,生了七隻虎子,小虎大約出生一週。大王子摩訶波羅說:‘看母虎疲憊之樣,七隻虎子圍繞在旁,母虎一定無暇離開去覓食,這樣下去,母虎被飢渴所逼,將會啖食其子。’二王子摩訶提婆說:‘哀哉!老虎不久可能會飢渴而死,我該如何救它們的命?’三王子摩訶薩埵不語,心裡想:‘我的身體,經過百千生的虛棄敗壞,曾無少益,何不今日捨棄此身以救虎群?’」
「三位王子徘徊了一陣子,就離開了。摩訶薩埵王子邊行邊想:‘我應當用我的身體行大善業,以善業於此生死苦海作為渡至彼岸的大舟航。今天我若捨棄此身,不但可以救飢渴的老虎,也等於捨棄了無量因身軀的各種惡疾所帶來的怖畏。身體是四大假合,膿、血、屎、尿、涕……,種種不淨物充滿其中,筋與骨相連作支撐,極為可厭;我應當捨棄此假合之身,以求無上究竟涅槃,永離憂、悲、無常種種苦惱,百福莊嚴,成一切智,而後廣施一切眾生無量法樂。’三王子發大勇猛心,因慈悲願力而堅定其心,但顧慮到自己的兄長會阻撓,三王子便請兄長先回宮,自己稍後就回去。」
「三王子摩訶薩埵見兄長遠去,立刻進入竹林,脫去衣服,掛在樹枝上,然後臥倒在衰弱的母虎前,等待虎食;菩薩的慈悲,老虎卻沒有啖食。三王子摩訶薩埵即登上高處,從高處墜身於地,又擔心母虎身體羸弱,無力咬食身肉,便用枯竹刺頸,使頸脖出血。這時,大地六種震動,眾華及妙香末從天而降,繽紛墜滿整個樹林中,虛空中傳來諸天天人讚嘆音聲。這時,餓虎開始舐頸處流出的血而漸增氣力,然後將三王子的身肉啖盡,只剩骨頭。」
「兩位兄長尚未回到宮內,忽然心生大愁苦,立刻折返林中,看不見三王子,卻看到老虎旁邊殘餘四散的身骨,兩位兄長撲倒在弟弟的身骨上,昏厥過去,良久才醒過來,悲痛的哭泣。正在王宮午睡的國王夫人,此時忽然夢見不祥之事:自己的雙乳被割,牙齒脫落,手上有三隻鴿,其中的幼鴿卻被老鷹飛來叼走,夫人的雙乳流出乳汁。這時侍女進來稟報夫人:‘夫人!聽外面的侍衛說,王子失蹤了。’夫人聽了更加憂愁煩惱,悲傷得淚流滿面,於是去向國王說:‘大王!我痛失我最小、我所愛的兒子啊!’國王聽夫人此說,忍住悲傷,哽咽的安慰夫人:‘你不要憂愁哀戚,我立刻召集大臣及人民,即刻出城,分頭往各處去尋找。’」
「不一會兒,有一位大臣前來稟報:‘啟稟大王!已經找到大王子與二王子,三王子尚未找到。’不久,第二位大臣進宮,聲淚俱下的陳述三王子捨身之事。國王及夫人悲痛到極點,強忍哀傷到了愛子捨身之地,看見愛子遺骨散落各處,當下就昏倒在地,用水遍灑,久久方才甦醒過來。醒過來的夫人聲嘶力竭痛哭,如魚處陸,若牛失犢,兩位王子與父王強忍悲哀,痛苦的收拾三王子遺留的身骨,並建造莊嚴的寶塔,供養身骨舍利。」
「阿難!這寶匣內即是三王子摩訶薩埵的身骨舍利。那時的我,雖然還沒有斷盡貪、瞋、癡等煩惱,卻能於地獄、餓鬼、畜生三塗惡道中,隨緣捨棄我身,佈施救濟眾生,使其出離眾苦;現在,我煩惱已盡,稱為天、人之師,具足一切智慧,難道我不能為處於險難的一切眾生,代受眾苦?」
佛接著說:「那時的三王子摩訶薩埵,就是我的過去身;大車國王,是我今世的淨飯父王;王妃夫人是我今世的生母摩耶夫人;過去的大王子是彌勒,二王子是文殊;那時的母虎,是我今世的姨母;七隻虎子,則是大目乾連、舍利弗及五比丘。」
世尊講述此菩薩捨身飼虎之因緣後,無量阿僧祇人天大眾,皆悲喜交集,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先前從地湧出的七寶妙塔,佛以神力攝受,忽然隱去不現。
典故摘自:《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一·投身飼虎緣起》
省思:
《佛說八大人覺經》云:「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釋迦如來於歷劫精進修菩薩道時,捨身飼虎,更捨世間人所愛之種種欲求與享樂,發願成就一切智慧,而後廣施一切眾生無量法樂,使眾生出離生死苦海而得解脫,是願代眾生受無量苦的大行大願。行者當傚法菩薩,發起「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之悲智願行,利樂有情,願一切眾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