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莊稼人家非常的好客,有朋友來拜訪時,主人總是準備美味可口的酒菜, 熱忱地招待客人,並且喝得酩酊大醉,賓主盡歡才罷休。

有一天,來了一位三十年未曾謀面的老朋友,主人喜出望外,親自下廚房烹煮,準備大宴佳賓。主人興高采烈地炊燒菜餚,細心地調配菜色,一盤一盤色香味俱佳的菜被端上了桌子。主人煮呀煮的,突然發現家裡少了醬油,趕忙把做事最為利落勤快的小兒子找來:

「兒子!家裡來了一位叔叔,我們要好好宴請他。爸爸現在有一件急如星火的事交代你去完成,你去街口買一瓶好的醬油回來,並且要以最快的速度買回來,否則我鍋裡的肉就要燒焦了。」

「爸爸!你放心!一切包在我身上。」小兒子鏗鏘有力地拍拍胸脯,一臉胸有成竹的神情。

主人安心地折回廚房,二十分鐘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嗯!是不是雜貨店的老闆生意忙不過來?再耐心等一等。但是一小時、二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是杳無蹤影,等得客人飢腸轆轆,主人急如熱鍋螞蟻。主人心想:「莫非兒子在路上出了意外?」

各種的可能、假設,都浮現於主人的腦海,主人終於按捺不住,奪門而出去尋找兒子。主人焦急地朝街口奔跑而去,半路上卻發現自己的兒子正站在陸橋的中央,和另外一個孩子青眼對白眼,彼此對峙起來,誰也不讓誰,兒子的手中正拎著一瓶烏黑的醬油。

「兒子!你愣在這裡做什麼?我等你的醬油下鍋,你卻在這兒玩耍。」

「報告爸爸!我買好了醬油,正要趕回家,沒想到卻在橋上碰到了這個人,擋住了我的去路,說什麼也不讓我過橋。」兒子理直氣壯地申訴。

「喂!你這個小孩子,怎麼如此不講理,擋住別人的過道,趕快讓開!」

「咦!奇怪了!不知道是誰擋住了誰的道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咱們誰也不侵犯誰。明明是你兒子擋了我的路,我礙著你們什麼了,哼!笑話。」一個渾身污垢的小孩子刁鑽地搶白。

氣急敗壞的莊稼人指著小孩子大罵:

「你這個野蠻的小東西,一點也不知道敬老尊賢、禮貌謙讓。來!兒子!醬油你帶回去,讓爸爸站在橋上和他對一對。」

說完,一把將兒子推下橋,自己站上了橋面,一老一小正經八百地僵持起來。

我們日常生活中也不乏這種對立不退讓的場面,顛峰時間的交通,大家只要看到一點空隙便拚命地搶位置,結果大家全擁擠在一起,彼此進退不得,變成大塞車的怪現象。這種情形不正是譬喻中父子橋上對峙的寫照嗎?其實只要我們大家互相忍讓一點,空間自然增大,自然有迴旋的餘地。佛教的詩說:「有求不如無求好,進步哪有退步高。」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三分,逍遙自在。能夠以退為進,才是真正的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