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知道佛陀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哪知道佛陀曾示現了無量劫的慈悲與愛。
古印度有一位國王,名一切施王。他仁慈博愛,是個行菩薩道的大悲之王。正是因為他無私的慈悲與愛,遠近國度的人民都很敬仰他。
這事傳到了鄰國一個國王的耳朵裡,這個國王是個暴君。他聽到人們讚美一切施王,不相信一切施王的慈悲與愛,也很不服氣,所以決定攻打一切施王的國度並佔領他的江山。
一切施王知道了這件事以後,沒有做任何的迎戰準備。大臣們很不理解,就去祈情一切施王告知他們為何不迎戰。一切施王說:「為了我個人的權利、地位、名譽,我不會去理會這種糾紛,我也不願我的子民為了我個人而作無謂的犧牲。人在世一天,所食不過數升,所住也不過幾尺,何必為了身外之物去勞思費神?鄰國的君王來了,我雙手把城池奉送給他,只要不傷害百姓就行。」就在這天晚上,一切施王留下授印,換上便裝,一個人悄悄地離城出走了。
第二天,鄰國暴君帶著軍隊長驅直入,沒傷一兵一箤,就取得了一切施王的江山。但他並不滿足,一方面,他以為一切施王只是個徒負虛名的懦夫而已,一方面,他想斬草除根,以絕後患。因此,他下令重金懸賞捉拿一切施王。
此時,在路上流亡的一切施王遇到了鄰國的一個小孩,向他打聽怎麼樣才能找到仁慈的一切施王。仁王問小孩為什麼要找一切施王,小孩說:「我是鄰國的婆羅門子,幼年喪父,與母親和姐姐同住,因貧窮而過得很苦。因此,母親讓我來祈求仁王佈施我們財富。」一切施王說:「我就是你要找的人,但我現在已不是國王,不能給你財富了。新國王在重金懸賞我,你可以把我殺了,割下我的頭去獻給新國王,你就有財富了。」小孩不敢殺仁王,仁王說:「這樣,你把我綁起來,我們一起回去,你再把我交給新國王也一樣。」
仁王的子民們還在平安的生活著,看到自己愛戴的國王被人綁著送回來,悲痛萬分,有的甚至哭暈了過去。到了王宮,大臣們看見仁王回來,紛紛撲到在地悲泣,其聲及其悲慘。
暴王不解地問道:「你們為什麼都這樣悲傷呢?」大臣們說:「大王!請您原諒我們的失禮吧。我們看到這位仁王,為了臣民放棄了自己的江山,現在又把生命都佈施出來了,而他自己一點怨恨、懊惱都沒有,他實在是太慈悲、偉大了,因此,我們被深深感動了。」
暴王又問小孩為什麼要把仁王綁縛送來,小孩就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暴王。
淚水象斷線的珍珠般從暴王的眼眶裡滾了下來,他命令大臣解開仁王的束縛,請仁王沐浴更衣,將授印還給仁王,跪倒地面,對仁王說:「我久聞大王盛名,因不服氣,才來攻打您的國度。誰知來到這裡,並未費一兵一箤,我懷疑您只是徒負虛名而已。直到今天,才算真正看到了您的德行。請原諒我是個愚癡小人,從今後我願聽從您的領導,使我不再走錯路線。」
一切施王就是釋迦牟尼佛的過去身,暴王即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之前身,鄰國小孩就是後來屢次設計阻礙、陷害佛陀的提婆達多。佛陀曾對弟子們說:「提婆達多的恩賜,成就了我的六波羅密、三十二相、十種佛力、圓滿一切功德。提婆是我的善知識,亦是我的好良伴。」後來,提婆達多墮入地獄,是佛陀把他救了出來。
真正的修行人,會在感恩一切的心態中,將他所遭遇的一切,都化作自己成長的財富。只有愚人才會把周圍的一切變成自己下地獄的陷阱。
武力和敵對並不能真正降伏人,唯有道德才能真正感化人。
接納人性的丑陋,堅信本性的美,永不放棄用慈悲與愛去感化一切,讓人們從苦海中自省、回頭。這,就是覺者的修為,也是覺者的佈施。
只有放下才能令心量無限擴展,最終才會心包太虛,量洲沙界。一切皆融於一心:有情無情,同圓種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