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一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淨信童女會第四十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菩薩摩訶薩八千人,一切皆是眾所知識,得陀羅尼辯才無礙,具足諸忍降伏魔怨,逮諸如來所得之法。其名曰:持世菩薩、持道菩薩、持地菩薩、持大地菩薩、樂慧菩薩、令信樂菩薩、妙色莊嚴菩薩、寶焰菩薩、寶幢菩薩、寶思菩薩、寶處菩薩、寶慧菩薩、寶德菩薩、寶光菩薩,復有賢劫諸菩薩等,彌勒菩薩而為上首。復有六十無等喻心諸菩薩等,文殊師利而為上首。復有十六大士,賢護菩薩而為上首。復有二萬兜率天子俱在會中。

是時世尊處大莊嚴藏師子之座,無量百千大眾圍繞,光明照曜猶如日月,威德殊勝如釋梵王,高出眾表如須彌山,光焰勐盛猶大火炬,顧視安詳如大象王,說法無畏如師子吼,蓋諸大眾如羅睺羅王,相好莊嚴威光熾盛,出梵音聲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為欲覺悟一切眾生普令安住決定勝義,於大眾中而演說法。

時波斯匿王所生愛女名曰淨信,年在幼稚顏貌端嚴,為諸眾生之所樂見。宿植善本修習大乘,與五百童女前後圍繞,各持金鬘出舍衛城詣祇陀林。至如來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卻住一面,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久積福善清淨業,  滿足無邊功德海,
 令眾信樂皆歡喜,  故我頂禮牟尼尊。
 顯現威光相奇特,  開示法門眾寶處,
 身光一尋常照曜,  我禮大慧清涼池。
 功德大樹福無盡,  人中最尊世所讚,
 本願戒行已圓滿,  故我頂禮應供尊。
 安住妙法常寂然,  等心世間如一子,
 智慧善巧知諸行,  示平坦路如導師。
 若有堅固勇進者,  慈悲利益眾生類,
 如是菩薩正修行,  唯願如來為宣說。
 云何當得堅固力,  安住生死降魔眾?
 云何當得平等法?  云何成熟諸眾生?
 云何如地如虛空,  如風如水亦如火?
 云何得信住於法,  如彼須彌師子王?
 云何遠離憎愛心,  淨意質直無諛諂?
 云何出生施戒忍,  精進禪定及解脫,
 智慧破諸煩惱闇,  而常安住大方便,
 三昧總持無礙辯,  住四無量五神通?
 云何得在諸佛前,  常受化生知宿命?
 頭陀無諍住蘭若,  調伏其心滅煩惱,
 持戒修習菩提道,  證甘露滅降魔怨,
 施眾安樂轉法輪,  如是正道願宣說。」

爾時世尊告淨信童女言:「菩薩若能成就八力,於生死中堅固勇勐而無疲倦。何等為八?一志樂力無諂誑故,二勝解力離諸惡故,三加行力常修善故,四淨信力深信業報故,五菩提心力不求小乘故,六大慈力不害眾生故,七大悲力堪忍諸惡故,八善友力時時警覺故。童女!是名八力。菩薩成就如是力故,堅固勇勐於生死中無所染著。」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志樂勇勐,  離諸諂誑,  常行質直,
 正趣菩提。  以勝解力,  遠離眾惡,
 純修善行,  住於正勤。  加行具足,
 恆善觀察,  精進堅固,  安樂眾生。
 淨信力故,  了知業報,  信於佛智,
 攝受世間。  菩提心力,  遠離小乘,
 不斷佛種,  安住法性。  大慈力故,
 等觀眾生,  無愛無憎,  不生恚害。
 大悲力故,  堪忍眾惡,  不染生死,
 亦無疲厭。  以善友力,  常相警悟,
 心不退沒,  安住菩提。  彼勇進者,
 得是八力,  當坐道場,  破諸魔眾。

「復次童女!菩薩成就八種法故,住於平等。何等為八?一者一切眾生平等本無我故,二者一切法平等諸法寂靜故,三者一切剎平等入空界故,四者一切智平等平等說法故,五者一切行平等因緣無性故,六者一切乘平等等無為故,七者心平等心如幻故,八者諸魔平等煩惱為先不可得故。是為八法住於平等。」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眾生本無我,  念念不可得,
 住於平等者,  應當如是觀。
 一切法平等,  本性常空寂,
 文字有分別,  諸法本無差。
 十方諸剎土,  邊際不可得,
 其性如虛空,  佛國常平等。
 三世諸如來,  住法界平等,
 無邊智解脫,  佛佛皆如是。
 眾生本緣起,  一切皆平等,
 善知其所行,  如應為開悟。
 眾生若干種,  了知如幻化,
 內外無所取,  自性常清淨。
 諸乘種種說,  無為性平等,
 導師善方便,  分別說三乘。
 現住煩惱魔,  煩惱無所有,
 天魔及蘊死,  境界悉皆空。

「復次童女!菩薩成就八種法故,離諸憎愛。何者為八?一慈,二悲,三者常行利益,四者不染世法,五者不著自身,六者常修定心,七者捨離身命,八者觀察煩惱。修此八法能離憎愛。」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堅被慈心鎧,  哀悲於一切,
 安住平等心,  則不生憎愛。
 智人行利益,  常施他安樂,
 得利不自高,  輕毀不生恨,
 不為八風動,  則不生憎愛。
 於己若於他,  不生憎愛想,
 諸想悉捨離,  境界無所著。
 常自觀其身,  不惜於軀命,
 智者於苦樂,  不動如虛空。
 善觀察煩惱,  我我所俱離,
 持行恆如地,  則不生憎愛。

「復次童女!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生死中無有疲倦。何等為八?一者善根廣大故,二者觀察眾生故,三者常得見佛修供養故,四者得見無量諸佛剎故,五者常求佛智故,六者了知生死猶如夢故,七者於殊勝法無怯弱故,八者觀察前際及以後際如實際故。」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若諸行道者,  修善無瑕垢,
 如空月清淨,  度脫苦眾生,
 攝諸功德故,  生死無疲倦。
 觀察眾生性,  堅固行精進,
 於無量佛剎,  恭敬供養佛,
 是故十力者,  生死無疲倦。
 無量無邊世,  說不思議法,
 不斷三寶種,  當成於法王,
 堅持禁戒者,  生死無疲倦。
 了知生死性,  如夢如雲電,
 於法得解脫,  生死無疲倦。
 安住於菩提,  喜心常悅豫,
 度於方便岸,  生死無疲倦。
 常修殊勝法,  如空月增長,
 愛樂佛功德,  生死無疲倦。
 生死無邊際,  常住於實際,
 一念慧相應,  生死無疲倦。

「復次童女!成就八法心界平等。何者為八?一者心如地故,二者心如水故,三者心如火故,四者心如風故,五者心如虛空故,六者心等法界故,七者心等解脫故,八者心等涅槃故。是名八種心界平等。」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等心如地,  荷負一切,  於善於惡,
 無所增減。  等心如水,  洗諸垢穢,
 養育世間,  除煩惱渴。  等心如火,
 燒滅煩惱,  大炬光明,  無所不燎。
 等心如風,  無處無依,  飃戒聞香,
 流遍三世。  等心如空,  離見清淨,
 遍入一切,  而不隨魔。  等心法界,
 善得安住,  不增不減,  常入平等。
 聲聞緣覺,  所得解脫,  無有縛者,
 亦無解者。  生死涅槃,  無來無去,
 安住寂靜,  遍游三世。

「復次童女!有八種法,菩薩成就出生菩提。何等為八?一者施出生捨諸有故,二者戒出生無所犯故,三者忍出生無瞋恚故,四者精進出生不懈退故,五者禪出生行方便故,六者慧出生持戒多聞故,七者梵住出生解脫寂靜故,八者神通出生常在定故。」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常修行施者,  離諸貪熱惱,
 不希求果報,  迴向佛菩提。
 持戒為大乘,  割截無瞋恨,
 志求大安樂,  除習證真滅。
 菩薩行精進,  多劫為眾生,
 忍苦游世間,  精進力增長。
 修行禪定者,  遠離諸戲論,
 到諸禪彼岸,  而不隨禪生。
 大慧無等倫,  永離諸邊見,
 了知世空寂,  癡闇滅無餘。
 寂靜修梵住,  淨除諸惡道,
 常為釋梵王,  勤修諸義利。
 神通游佛剎,  侍佛聽聞法,
 善知諸性慾,  說法度眾生。

「復次童女!菩薩成就八種法故,得陀羅尼辯才無礙。何等為八?一者尊重法故,二者承事和上阿闍梨故,三者求法無厭故,四者如聞演說故,五者不慳悋法故,六者不揚他惡故,七者愛敬法師如和上故,八者不見他過勸離過故。是名八法,菩薩成就具足總持辯才無礙。」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志樂常求法,  事師親善友,
 遠離惡知識,  得無盡藏持。
 多聞無厭足,  勇勐勤求法,
 如聞而演說,  不希求利養,
 得清淨辯才。  能令眾歡喜,
 欣樂行法施,  遠離於慳嫉,
 行法無所著,  獲得陀羅尼。
 護戒自觀身,  不求他過失,
 慈悲為依止,  發語不非時,
 當得無礙辯。  度言說彼岸,
 於善說法者,  愛敬如師想,
 隱過勸離惡,  獲無盡海持。

「復次童女!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者勸化眾生令歸三寶,三者安置一切於菩提心,四者梵行無染,五者造立佛像置蓮花座,六者憂惱眾生令除憂惱,七者於貢高人常自謙下,八者不惱他人。」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假令苦逼身,  終不說他過,
 常稱嘆三寶,  化生諸佛前。
 勸發菩提心,  令求一切智,
 常修於梵行,  化生諸佛前。
 黃金嚴佛像,  坐寶蓮花座,
 除眾生憂惱,  化生諸佛前。
 於彼憍慢人,  謙卑如弟子,
 不令他生惱,  化生諸佛前。

「復次童女!有八種法,菩薩成就頭陀功德,常樂住於阿蘭若處。何等為八?一者少欲,二者知足,三者滿足善法,四者以善自養,五者常持聖種,六者見生死患心常厭離,七者恆觀無常苦空無我,八者深信堅固不隨他教。」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少欲知足不放逸,  法喜眾善為資養,
 愛樂常修於聖種,  見生死患生怖心,
 由是常樂行頭陀,  如犀一角獨無侶。
 有為之法苦無我,  慧心深信住正勤,
 自見於法不隨他,  常處空閑佛所讚,
 頭陀遠離無惱患,  無諸諍論眾過失,
 遠離眷屬絕稱譽,  由是樂住阿蘭若。

「復次童女!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摧伏魔怨。何等為八?一者入於性空,二者信於無相,三者信於無願,四者了知無作,五者內無疑惑,六者忍於無生,七者決了無性,八者於一切法方便觀察不壞於如。」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於空無相及無願,  得三解脫降魔怨。
 有為無為無二相,  證於無生得解脫,
 諸法無生如是忍,  彼等降伏諸魔怨。
 於此無生無滅中,  蘊界無我猶如幻,
 決定了知法無性,  不壞於如巧方便,
 分別諸法為魔業,  捨離分別則降魔。
 智慧方便二俱行,  若有若空無所住,
 修習如是殊勝法,  得善方便妙色身。

「復次童女!菩薩成就八種法故,不離菩提。何者為八?一者正見,成熟邪見眾生故;二者正念,悲愍邪念眾生故;三者正語,愍諸邪語故;四者正業,攝諸邪業故;五者正精進,度邪勤者故;六者正命,不捨邪命眾生故;七者正思惟,令離邪思惟故;八者正定,發起增進邪定者故。」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成就正見者,  化彼諸邪見;
 常修行正念,  哀悲邪念者;
 清淨正言說,  愍諸邪語者;
 安住於正業,  攝諸邪業者;
 常修於正勤,  不捨邪勤者;
 相應正淨命,  攝諸邪命者;
 智者正思惟,  哀愍邪思者;
 常住於正定,  攝諸邪定者。
 無上八正道,  安隱度暴流,
 復渡漂流者,  是大菩提道。
 聲聞及緣覺,  草筏唯自渡,
 菩薩廣運濟,  如彼大船師。

「復次童女!菩薩成就八種法故,證甘露道。何等為八?一者住於無諍之法,二者善守無障礙心,三者常觀如實之義,四者住菩提心修習六念,五者精勤修習諸波羅蜜,六者積集善根成熟眾生,七者住於大悲攝受正法,八者得無生忍住不退轉。」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常修無諍行,  住大沙門法,
 遠離瞋恚過,  積集諸善根。
 善觀如實義,  得諸無盡辯,
 安住菩提心,  常念於無念。
 一切波羅蜜,  勤修無退轉,
 得諸方便力,  由是度眾生。
 能以法王財,  悲心施一切,
 速證無生忍,  不退轉菩提。
 若能如是行,  佛法不難得,
 不久降魔眾,  證最上菩提。」

爾時淨信童女聞是法已歡喜踴躍,白佛言:「世尊!成熟幾法能轉女身?」

佛告童女:「成就八法當轉女身。何等為八?一者不嫉,二者不慳,三者不諂,四者不瞋,五者實語,六者不惡口,七者捨離貪慾,八者離諸邪見。童女!修此八法速轉女身。」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不嫉妬他人,  離慳常樂法,
 不行於諂誑,  厭患女人身。
 慈心捨離瞋,  常修於實語,
 除貪離惡口,  安住正見中。
 若厭女人身,  應修如是法,
 便當速得轉,  受善丈夫身。

「復次童女!成就八法能轉女身。何者為八?一者尊重於佛深樂於法,二者恭敬供養戒忍多聞沙門婆羅門,三者於夫男女及以居家不生愛著,四者受持禁戒無所缺犯,五者於一切人不生邪念,六者增上意樂厭離女身,七者住菩提心大丈夫法,八者觀世家業如幻如夢。」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敬佛深樂法,  尊重戒多聞,
 不生貪愛心,  女身速當轉。
 持戒具慚愧,  不妄念他人,
 安住菩提心,  不樂餘乘法,
 由是速能轉,  不淨女人身。
 勝志得厭心,  一切皆如幻,
 諸法本無動,  因緣性空寂,
 勤修如實法,  速得丈夫身。」

爾時淨信童女以所持金鬘散於佛上,於虛空中變成真金宮殿樓閣,於宮殿中有化如來坐於金座。時五百童女各各解身莊嚴之具散彼佛上,亦於空中變金樓閣,寶帳寶蓋種種莊嚴。爾時五百童女見大神變,異口同音而說偈言:

「世尊人中最殊勝,  哀愍利益諸眾生,
 我今已發菩提心,  志樂相應住調伏,
 為世導師施安樂,  我當供養人中尊。
 聞法已離於塵垢,  我等無復諸疑惑,
 方離女身眾染污,  永破煩惱降魔怨。
 十方無量俱胝佛,  我當歡喜常供養,
 安住施戒勤精進,  忍辱禪定善調心,
 智慧方便攝眾生,  當證最上菩提道。
 利益無量人天眾,  悉令發起大乘心,
 我等當能師子吼,  我等當作人天師。」

爾時世尊便現微笑,諸佛常法種種色光,青黃赤白紅紫頗梨從佛口出,遍照無量無邊世界乃至梵世,遶佛三匝還從頂入。爾時長老阿難從座而起,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現此微笑?」

佛告阿難:「汝見淨信童女不?」

阿難白言:「唯然已見。」

佛言:「阿難!是淨信等五百童女人中壽盡,當捨女身生兜率陀天,承事供養彌勒世尊及賢劫中一切如來。是淨信童女過八萬四千俱胝那由他劫,於電光世界當得作佛,號光明莊嚴王如來。劫名常光。其佛壽命如兜率陀天十二千歲,其國純以無量無邊大菩薩眾而為眷屬,是五百童女於此眾中最為上首;猶如我今六十菩薩,文殊師利而為上首。阿難!若有女人得聞此經,受持讀誦,盡此女身後不復受,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說此經已,淨信等五百童女,及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第四十一

元魏三藏菩提留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並諸菩薩摩訶薩十千人等。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今欲以少法問於如來、應、正遍知,不審世尊聽許以不?」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彌勒!隨汝心念問於如來、應、正遍知,我當為汝分別解說,令汝心喜。」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是,願樂欲聞。世尊!諸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幾法,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勝進法中不退不轉,行菩薩行時降伏一切諸魔怨敵,如實知一切法自體相,於諸世間心不疲倦,以心不疲倦故不依他智,速疾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彌勒!汝今乃能問於如來如是深義。」佛復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汝今應當一心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如是深義。」

即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是,願樂欲聞。」

佛復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彌勒!若諸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八法,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勝進法中不退不轉,行菩薩行時降伏一切諸魔怨敵,如實知一切法自體相,於諸世間心不疲倦,以心不疲倦故不依他智,速疾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為八?彌勒!所謂諸菩薩摩訶薩成就深心、成就行心、成就捨心、成就善知迴向方便心、成就大慈心、成就大悲心、成就善知方便、成就般若波羅蜜。

「彌勒!云何諸菩薩摩訶薩成就深心?彌勒!若諸菩薩摩訶薩聞讚歎佛及毀呰佛,其心畢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堅固不動;聞讚歎法及毀呰法,其心畢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堅固不動;聞讚歎僧及毀呰僧,其心畢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堅固不動。彌勒!如是諸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深心。

「彌勒!云何諸菩薩摩訶薩成就行心?彌勒!若諸菩薩摩訶薩遠離殺生、遠離偷盜、遠離邪淫、遠離妄語、遠離兩舌、遠離惡口、遠離綺語,彌勒!如是諸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行心。

「彌勒!云何諸菩薩摩訶薩成就捨心?彌勒!若諸菩薩摩訶薩是能捨主、是施主,施諸沙門及婆羅門、貧窮乞匃下賤人等,衣食臥具隨病湯藥所須之物,彌勒!如是諸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捨心。

「彌勒!云何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善知迴向方便心?彌勒!若諸菩薩摩訶薩所修善根謂身口意業!皆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彌勒!如是諸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善知迴向方便心。

「彌勒!云何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大慈心?彌勒!若諸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大慈身業、畢竟成就大慈口業、畢竟成就大慈意業,彌勒!如是諸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大慈心。

「彌勒!云何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大悲心?彌勒!若諸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不可譏呵身業、畢竟成就不可譏呵口業、畢竟成就不可譏呵意業,彌勒!如是諸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大悲心。

「彌勒!云何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善知方便?彌勒!若諸菩薩摩訶薩善知世諦、善知第一義諦、善知二諦,彌勒!如是諸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善知方便。

「彌勒!云何諸菩薩摩訶薩成就般若波羅蜜?彌勒!若諸菩薩摩訶薩如是覺知,依此法有此法,依此法生此法,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唯有大苦聚集。彌勒!此法無故此法無,此法滅故此法滅,所謂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唯有大苦聚集滅。彌勒!如是諸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般若波羅蜜。

「彌勒!是名諸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八法,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勝進法中不退不轉,行菩薩行時降伏一切諸魔怨敵,如實知一切法自體相,於諸世間心不疲倦,以心不疲倦故不依他智,速疾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說此經已,彌勒菩薩摩訶薩及餘諸菩薩摩訶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波羅奈國施鹿林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一切皆為眾所知識。其名曰: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舍利弗、大目揵連、阿難、羅睺羅等,而為上首。復有菩薩摩訶薩一萬人俱,其名曰:善意菩薩、增上意菩薩、堅固意菩薩、師子意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辯積菩薩、美音菩薩、勝幢菩薩、信慧菩薩、水天菩薩、帝勝菩薩、帝天菩薩、無攀緣菩薩、具辯才菩薩、神通妙華菩薩、彌勒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等,而為上首。

爾時世尊,無量百千大眾圍遶供養恭敬而為說法。是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在眾會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頂禮而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今欲諮問,唯願如來見垂聽許。」

佛告彌勒菩薩言:「若有所疑,今恣汝問,當為解說令得歡喜。」

爾時彌勒菩薩聞佛許已,歡喜踴躍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成就幾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而能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佛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彌勒!汝今為欲哀愍一切,利益安樂天人世間,能問如來如是深義。汝應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彌勒菩薩即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彌勒言:「菩薩成就一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為一?所謂發勝意樂菩提之心。是名為一。彌勒!復有二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為二?一者於奢摩他常勤修習,二者於毘缽舍那而得善巧。是名為二。彌勒!復有三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為三?一者成就大悲,二者修習空法,三者於一切法不生分別。是名為三。彌勒!復有四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為四?一者安住淨戒,二者離諸疑網,三者樂阿蘭若,四者起正見心。是名為四。彌勒!復有五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為五?一者住於空法,二者不求他過,三者常自觀察,四者愛樂正法,五者攝護於他。是名為五。彌勒!復有六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為六?一者無有貪慾,二者不生瞋恚,三者不起愚癡,四者常離麁語,五者住於空性,六者心如虛空。是名為六。彌勒!復有七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為七?一者住於正念,二者成就擇法,三者發起精進,四者常生歡喜,五者身得輕安,六者住諸禪定,七者具足行捨。是名為七。彌勒!復有八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為八?一者正見,二者正思惟,三者正語,四者正業,五者正命,六者正勤,七者正念,八者正定。是名為八。彌勒!復有九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為九?一者速離諸欲惡不善法,安住初禪尋伺喜樂心一境性;二者遠離尋伺,安住二禪內淨喜樂心一境性;三者遠離於喜,安住三禪捨念慧樂心一境性;四者遠離憂苦及以喜樂,安住四禪捨念清淨無苦無樂心一境性;五者超過色想無異攀緣,安住無邊虛空處定;六者超過無邊空處定已,而能安住無邊識定;七者超過無邊識處定已,而能安住無所有定;八者超過無所有處定已,安住非想非非想定;九者超過非想非非想處定已,而能安住滅受想定。是名為九。彌勒!復有十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為十?一者善能成就金剛三昧,二者成就處非處相應三昧,三者成就方便行三昧,四者成就遍照明三昧,五者成就普光明三昧,六者成就普遍照明三昧,七者成就寶月三昧,八者成就月燈三昧,九者成就出離三昧,十者成就勝幢臂印三昧。是名為十。彌勒!菩薩成就如是法已,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彌勒菩薩得聞是法心大歡喜,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即於佛前以偈讚曰:

「佛於過去劫,  捨所愛妻子,
 頭目及骨髓,  到於施彼岸。
 佛常護禁戒,  如犛牛愛尾,
 最勝無倫匹,  到於戒彼岸。
 佛以忍辱力,  捨離於違諍,
 不求人過惡,  到於忍彼岸。
 佛以精進力,  得無上寂靜,
 究竟常安樂,  到於勤彼岸。
 佛以禪定力,  能滅諸罪垢,
 為天人導師,  到於定彼岸。
 佛以智慧力,  善了知諸法,
 自性無所有,  到於慧彼岸。
 佛於菩提樹,  降伏諸魔軍,
 具足最勝智,  成就無上道。
 導師無畏力,  於波羅奈國,
 轉清淨法輪,  摧破諸外道。
 無上大智慧,  出過於世間,
 能放淨光明,  善說諸法要。
 如來清淨色,  智慧及功德,
 超過諸世間,  能到於彼岸。」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是彌勒菩薩甚為希有,而能成就無量辯才,隨眾生念平等說法,而於文字無所繫著。」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如汝所說。阿難!彌勒菩薩豈唯今日能於我前以偈讚佛。乃往過去十無數劫,爾時有佛,號焰光遊戲妙音自在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爾時有一婆羅門子名曰賢壽,諸相具足見者歡喜。從園苑出,見彼如來端正殊妙諸根寂靜,得奢摩他如清淨池無諸垢穢,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自莊嚴,如娑羅樹其花開敷,如須彌山出過一切,面貌熙怡如月盛滿,威光赫奕如日顯曜,形量周圓如尼俱陀樹。是時賢壽覩佛如來殊勝之相,心生淨信作是思惟:『希有世尊乃能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莊嚴。我亦願於當來之世,成就如是功德之身。』發是願已投身於地,復自念言:『若當來世得佛身者,唯願如來足蹈我上。』爾時彼佛知賢壽意,即以其足蹈賢壽身,當下足時得無生法忍。世尊迴顧告諸比丘:『汝等勿以足蹈賢壽。何以故?此是菩薩摩訶薩,今已證得無生法忍,復能成就天眼、天耳、他心、宿住神境智通。』爾時賢壽即於佛前以偈讚曰:

「『佛於十方界,  最尊無有上,
  超過諸世間,  我今稽首禮。
  如來大光明,  掩蔽於日月,
  超過諸世間,  我今稽首禮。
  譬如師子吼,  諸獸咸怖畏,
  世尊大威德,  摧伏諸外道。
  眉間白毫相,  猶如頗梨光,
  普照於世間,  超過於一切。
  世尊無與等,  足蹈千輻輪,
  清淨化世間,  能動於大地。
  成就出離道,  超過煩惱海,
  以諸功德財,  隨意皆施與。
  如來清淨戒,  猶如於大地,
  出生諸功德,  無有愛憎想。
  以智慧力故,  了知諸法空,
  眾生及壽者,  分別不可得。
  善了眾生性,  心行及所趣,
  為世作明燈,  饒益於一切。
  世間苦逼迫,  漂溺於暴流,
  常為諸眾生,  起大精進力。
  世尊離煩惱,  生老及病死,
  處世如虛空,  一切無所染。
  智慧大威光,  能破一切闇,
  永離貪瞋癡,  我今稽首禮。』」

佛告阿難:「賢壽菩薩所獲神通,從是已來不復退失。於意云何?爾時賢壽豈異人乎?今此會中彌勒菩薩摩訶薩是。」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彌勒菩薩久已證得無生法忍,何故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佛告阿難:「菩薩有二種莊嚴、二種攝取,所謂攝取眾生、莊嚴眾生,攝取佛國、莊嚴佛國。彌勒菩薩於過去世修菩薩行,常樂攝取佛國、莊嚴佛國。我於往昔修菩薩行,常樂攝取眾生、莊嚴眾生。然彼彌勒修菩薩行經四十劫,我時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由我勇勐精進力故,便超九劫,於賢劫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難!我以十法得證菩提。云何為十?一者能施所愛之物,二者能施所愛之妻,三者能施所愛之子,四者能施所愛之頭,五者能施所愛之眼,六者能施所愛王位,七者能施所愛珍寶,八者能施所愛血肉,九者能施所愛骨髓,十者能施所愛支分。是名為十。我行此法,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難!復有十法能證菩提。云何為十?一者獲戒功德,二者成就忍力,三者發起精進,四者得諸禪定,五者有大智慧,六者於諸眾生常不捨離,七者於諸眾生起平等心,八者於諸空法而常修習,九者善能成就真實空性,十者善能成就無相無願。是名為十。我行此法,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難!彌勒菩薩往昔行菩薩道時,不能捨施手足頭目,但以善巧方便安樂之道,積集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彌勒往昔行菩薩道時,但以善巧方便安樂之道而能積集無上菩提?」

佛告阿難:「彌勒往昔行菩薩道,晝夜六時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頂禮,於諸佛前說是偈言:

「『我今歸命禮,  十方一切佛,
  菩薩聲聞眾,  大仙天眼者。
  亦禮菩提心,  遠離諸惡道,
  能得生天上,  乃至證涅槃。
  若我作少罪,  隨心之所生,
  今對諸佛前,  懺悔令除滅。
  我今身口意,  所集諸功德,
  願作菩提因,  當成無上道。
  十方國土中,  供養如來者,
  及佛無上智,  我今盡隨喜。
  有罪悉懺悔,  是福皆隨喜,
  我今禮諸佛,  願成無上智。
  十方大菩薩,  證於十地者,
  我今稽首禮,  願速證菩提。
  得證菩提已,  摧伏於魔軍,
  轉清淨法輪,  饒益眾生類。
  常願住世間,  無量俱胝劫,
  擊於大法鼓,  度脫苦眾生。
  我沒於欲泥,  貪繩之所繫,
  種種多纏縛,  願佛垂觀察。
  眾生雖垢重,  諸佛不厭捨,
  願以大慈悲,  度脫生死海。
  現在諸世尊,  過去未來佛,
  所行菩薩道,  我今願修學。
  具足波羅蜜,  成就六神通,
  度脫諸眾生,  證於無上道。
  了知諸法空,  無相無自性,
  無住無表示,  不生亦不滅。
  又如大仙尊,  善了於無我,
  無補特伽羅,  乃至無壽者。
  於諸佈施事,  不執我我所,
  為安樂眾生,  施與無慳悋。
  願我所施物,  不假功用生,
  觀察了知空,  具施波羅蜜。
  持戒無缺減,  得佛淨尸羅,
  以無所住故,  具戒波羅蜜。
  忍辱如四大,  不生分別心,
  以無瞋恚故,  具忍波羅蜜。
  願以身心力,  發起大精進,
  堅固無懈怠,  具勤波羅蜜。
  以如幻如化,  及勇勐精進,
  金剛等三昧,  具禪波羅蜜。
  願證三明智,  入於三脫門,
  了三世平等,  具慧波羅蜜。
  諸佛妙色身,  光明大威德,
  菩薩精進行,  願我皆圓滿。』
  彌勒名稱者,  勤修如是行,
  具六波羅蜜,  安住於十地。」

佛告阿難:「彌勒菩薩安住如是善巧方便,積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難!我昔求道受苦無量,乃能積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乃往古昔時有太子名見一切義,端正殊妙諸相具足,見者歡喜。出遊園苑,見一病人受諸重苦,生悲愍心便問之言:『汝今此病豈無有藥能療治耶?』爾時病人即以偈頌白太子言:

「『我病藥難求,  世間不可得,
  國王亦無有,  何況病惱者。
  通達於諸論,  善說醫方者,
  雖欲為療治,  其藥難可得。』

「爾時太子復以偈頌告病人言:

「『金銀摩尼珠,  乃至於象馬,
  所求皆當說,  為汝除憂惱。』

「爾時病人復以偈頌白太子言:

「『若飲太子血,  我必得安樂。
  願生歡喜心,  施我無憂惱。』

「爾時太子復以偈頌告病人言:

「『我為諸眾生,  墜墮無間獄,
  多劫猶能忍,  何況於身血!』

「爾時太子即取利刀刺身出血,令彼病人隨意所用,不生一念悔恨之心。阿難當知,爾時太子見一切義者豈異人乎?今我身是。四大海水猶可測量,我於往昔行菩薩道捨已身血不可稱計。」

佛告阿難:「乃往古昔時有太子名曰妙花,端正殊勝諸相具足,見者歡喜。從園苑出,見一病人身體羸瘦,生悲愍心便問之言:『汝今此病豈無有藥能療治耶?』爾時病人即以偈頌白太子言:

「『世雖有良醫,  無藥療我病,
  唯願生慈愍,  為我除憂惱。』

「爾時太子即以偈頌告病人言:

「『我為利世間,  一切咸施與,
  身份及珍寶,  須者皆當說。』

「爾時病人復以偈頌白太子言:

「『譬如大藥王,  隨意療眾病,
  亦如日月光,  普照諸世間。
  若能出身髓,  遍塗於我身,
  是病乃消除,  長夜得安樂。』

「爾時太子復以偈頌告病人言:

「『若有諸眾生,  碎我身出髓,
  為利於世間,  心不生憂惱。』

「爾時太子即自碎身取其骨髓,與彼病人隨意所用,不生一念悔恨之心。阿難當知,爾時妙花太子豈異人乎?今我身是。四大海水猶可測量,我於往昔行菩薩道捨身骨髓不可稱計。」

佛告阿難:「乃往古昔時有國王名為月光,端正殊妙諸相具足,見者歡喜。從園苑出,見一盲人貧窮乞匃,生悲愍心便問之言:『汝何所須,我當施汝。或飲食衣服莊嚴資具、金銀摩尼及諸珍寶,隨汝所欲皆當與之。』爾時盲人即以偈頌而白王言:

「『大王猶日月,  光明照世間,
  具足勝功德,  不久生天上。
  一切淨妙色,  我今悉不見,
  願王起慈悲,  施我所愛眼。』

「爾時大王即以偈頌告盲人言:

「『汝速來取眼,  令汝得安樂。
  願我當來世,  得佛清淨眼。
  我行菩薩道,  一切皆當捨,
  若我不施汝,  是則違本願。』

「爾時月光王即取利刀自挑其眼,與彼盲人隨意所用,不生一念悔恨之心。阿難當知,爾時月光王者豈異人乎?即我身是。須彌山王猶可度量,我於往昔行菩薩道捨所愛眼不可稱計。阿難!彌勒菩薩往修行菩薩道時,作是願言:『若有眾生薄淫怒癡成就十善,我於爾時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難!於當來世有諸眾生,薄淫怒癡成就十善,彌勒菩薩當爾之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由彼菩薩本願力故。」

佛告阿難:「我於往昔行菩薩道,作如是言:『願我當於五濁惡世貪瞋垢重,諸惡眾生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乃至眷屬不相和睦,我於爾時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難!以是願故,我今所入城邑聚落,多有眾生毀罵於我,以斷常法招集眾會。若行乞食坌以塵土,和諸雜毒與我令食,或以女人誹謗於我。阿難!我於今者以本願力,為如是等諸惡眾生,起大悲心而為說法。」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應、正等覺能作難作、能忍難忍,不調伏者悉令調伏,荷擔如是罪垢眾生而為說法。」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何以故?如來大悲之所攝故。」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聞如來堅固誓願,身毛皆竪。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受持?」

佛告阿難:「是經名為『彌勒所問』,亦名『往昔本願因緣』,以是名字汝當受持。」

佛說是經已,彌勒菩薩、尊者阿難,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