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鋡暮抄序

阿鋡暮者,秦言趣無也。阿難既出十二部經,又採撮其要逕至道法為四阿鋡暮,與阿毘曇及律並為三藏焉。身獨學士以為至德未墜於地也。有阿羅漢,名婆素跋陀,抄其膏腴以為一部,九品、四十六葉,斥重去複、文約義豐,真可謂經之瓔鬘也。百行美妙,辯是與非,莫不悉載也。優奧深富,行之能事畢矣。有外國沙門,字因提麗,先齎詣前部國,秘之佩身,不以示人。其王彌第,求得諷之,遂得布此。餘以壬午之歲八月,東省先師寺廟於鄴寺,令鳩摩羅佛提執梵,佛念、佛護為譯,僧導、曇究、僧睿筆受,至冬十一月乃訖。此歲夏出阿毘曇,冬出此經,一年之中具三藏也,深以自幸。但恨八九之年始遇斯經,恐韋編未絕不終其業耳。若加數年,將無大過也。近勅譯人,直令轉梵為秦,解方言而已,經之文質所不敢易也。又有懸數懸事,皆訪其人為注其下。時復以意消息者,為其章。章注修妬路者,其人註解引經本也。其有直言修妬路者,引經證,非註解也。

四阿鋡暮抄解第一(此土篇目題皆在首,是故道安為斯題)卷上

阿羅漢婆素跋陀撰

符秦西域三藏鳩摩羅佛提等譯

阿鋡暮(秦言趣無)前禮善逝、法眾、壞有眾(禮三尊眾能除結也)。當說所欲,略速義說,是故三法當說。

弟子問:說是有三法,說是三法何義?

師答:法依三門(面也向也)結句。是次第作,是故三法想識。

問:三法次第何義?

答:大佛經章系無數相,淫恚懷味精進因緣食持(味,恚也著也,進行系之,故曰持也。食,味也)眾生少智求聖諦,是輩想當知義、疾知義,三法方便想,分別是次第。一切是世間所有想、隨所欲想等結,是故想知義三法作。

問:是方便相應說三法。

答:功德、惡、依覺解脫(修妬路功德一、惡二、依三)。功德、惡、依覺解脫,有是句義是根句,是三各各三度、三分。

問:有三分句,初思惟解脫說。何義是解脫?彼解脫功德、惡、依覺相應。

答:已入不為說是解脫。世間等生至蟲蟻,蟲蟻亦求樂,等生謂見食而趣解脫。樂痛一義,世間少樂相應、樂因緣,不知如樂、道樂、涅槃樂無病等生也。以道樂有不知,是所欲。若所欲,不是為說。已入道不為說,如小兒問何者眼?即自知眼處。是自知,是不為說。如是樂世間所欲,是道所欲,是故說道義作無惡。

問:是何功德覺樂解脫有?若爾者,不可見金見為富也。有病不可言聞,是故不覺解脫。

答:中間如明燈入壞闇有,不是明燈後有闇。是智生解脫者,知覺一義。

問:是何法功德,名為眾生深癡。為色味香?為受、不受、已受?

答:或隨想外,經說是功德:福德、根、無惡(修妬路三句:福也、根也、無惡也)。福德、根、無惡,是三功德清淨法果,我功德想,是一切三皆入,是當略說。

問:已說是福德根。無惡是何法?

答:福德:施、戒、分別(修妬路)。復復善事(復復猶恆恆也),復簁人惡,是故福(簁猶盧也)。是三行:施、戒、分別,如是先師說:

「常能作福,德所行施(八字也)。眾生之命,命速乎馳(八字也)。若簁消惡,作行之數(八字也)。是故福德,如斯說喻(八字也。名首盧。首盧,三十二字偈也)。」

問:已說福德:施、戒、分別。是何施名?

答:己身、他受自財、施念俱去所更施,是三行施:法、食、無畏(修妬路)。法施、食施、無畏施,是三說施也。是法施,世間出世間章說是法施。無畏施,八行、三歸命去、五戒。世尊說:「歸佛去,無量眾生無畏、無妬、無恚、無殺。餘者如是。」

問:若歸去,見有殺蟲,何法無畏護?

答:我不說一切眾生,以邪見癡殺蟲,作他財惡,作是三歸去。不有世間等見得若歸去,無世間等見是不歸去。是故無量吉。食施,名食為首。種種他施,與塔為首(種種象)、香為首(種種供也)。己身受(二受,己與他也)、或二受。是故二功德具足大果報。是施淨如是,我先師言:根財作、有或念或二作、有或義作世間吉,是方便淨,施少有大果。有因緣淨,少俱功德得。

問:是戒何法?

答:戒身口:他受、不壞他、壞增(修妬路)。戒名三相應,相應身口俱起。

問:何法?

答:他受、他不受、增是。他受名己饑羸,自知不嬈他受。眾生自知眾生不嬈(解不殺也)如是,他財他婦不染取如是(雖言受亦不受耳,直分身口不受也)。不他受,妄言、兩舌、麁言、不要言,不著他受。若七支不嬈他受,種種貧窮為力助他受二共想。福增續如從今,如殺生不作發意,中間增多相應。如出財得報意,善生覺受。如種穀,枝葉增至得果。如是連續至睡眠增多,是故增是戒(夢不失也)。

問:是分別何法?

答:分別禪無量無色(修妬路)。分別是善行,是故分別。如麻油花合,行分別。如王求,如等求王果,得有是求行。淨果相應,有分別。是禪思惟義是四行。

問:是何法?

答:禪,淫行愛樂痛苦痛止(修妬路)。是四禪,初淫不善行止,善因緣系意住,離淫說。二自行說,自行自覺少,鈴聲欲止,是故無行(譬三定也鈴,餘音自行止,喻也)是自行止淫,前已說也。愛止三愛意歡喜如泉踴躍,是無(三禪無)淫行止、增止、苦痛樂痛止,樂痛樂身意無逼(樂痛止也)苦。外是彼無淫行愛,樂痛苦痛止,是四禪。

問:是為無量何法?

答:無量者,慈悲喜護(修妬路),是四無量想。眾生無量、彼受因緣是無量、不是善能量,是故無量。是慈,名一切眾生愛,謂意行一切眾生,敏是身,念是慈等已。悲,苦惱眾生愛、自身愛。喜,樂念眾生,共系喜。護,無所作,眾生他非法忍。若是眾生作是相違見因緣,是故過忍護。已說無量。

問:何法無色?

答:無色,虛空、識、無所有、有想無想處(修妬路)。處者依義也。眾生是四分處,空色助、色惡見助,是故意無染。虛空因緣,意一定虛空,共系想彼虛空處。如何故虛空依?為有識。是故識因緣行識處,是亦依。無依解脫,謂無所作,是無所有處想。見惡相滅、見恐,一意有想無想處,是無色界。觀空已說,已說無色分別說。是一切福德說。

問:是根何法?

答:根無慳、無恚、無癡(修妬路)。無慳、無恚、無癡,是三事根相。

問:是誰根?

答:非前功德說也。是故一切解脫入法。是根如相應說,當使相應:一大、二相應(癡大恚慳入)。如無慳施、無恚戒、無癡分別。復無慳食施、無恚無恐施、無癡法施。復無慳無嬈他、無恚不嬈他、無癡增益,如是三戒。復無慳禪根、無恚無量、無癡無色,如是三分別。復無慳聖事、無恚忍、無癡聞,如是無惡根。如是一切善行根。如是無慳名所作行念不取無所為、無恚名恚滅助、無癡名無明無智滅助。是故根。

問:是無惡何法說?

答:無惡:忍、聞、聖分(修妬路)。忍、聞、聖分,是三無惡說。無惡俗數義,隨想所作,或不恐畏惡。世尊已說無惡極行者言:「是忍苦增,惡力自下無恚忍。」(修妬路)忍苦增力,惡力加數苦,增力無惡,惡力自下(下欣也)。厭苦是忍義。增力加無惡,不增力能,不能為說(心如死灰,惡聲不出)。唯當恐畏眾生惡發,謂增無惡是忍。小人來力加自下,足能報而不報是。自下是眾生過,行過當忍,是義當說。苦寒暑饑、渴風煖起(修妬路)。苦名如增事。是二事起身惱不無意眾生,惡眾生因緣惡說。是故二依(外內)謂逼身,是當忍。是忍。

問:已說忍。云何聞?

答:聞修妬路(舉四阿鋡所出十二首也)、阿毘曇、鼻奈耶(修妬路三藏也)。聞名謂淫恚癡盡。等有是聞,餘者非聞。是三藏:修妬路、阿毘曇、鼻奈耶。是修妬路名謂一切智說、佛所可者,著斷現、四聖諦現,明無內無外解脫。阿毘曇名謂修妬路所有顯示相應章。鼻奈耶(律也,秦言志真也)名無行無命清淨說。是三行,聞是增,貪淫止鼻奈耶、恚止阿毘曇。阿毘曇行,所作覺說,是故恚薄。恚起犯戒枝,地獄。有癡止(修妬路)因緣。說是一切聞。

問:云何聖分?

答:聖分,等善知識、思惟、得(修妬路)。等善知識、等思惟、等得,是三聖分。聖分,無敢說惡義。是善知識所欲助、善、力,師弟子伴(修妬路)謂所欲助、善、力謂彼善知識、彼三師弟子伴。

問:云何助師?云何善弟子?云何力伴?如數說。

答:如是說已知差別。助、善、力是善知識相。彼師弟子伴知說是增助善,二有是枝。彼或相助不善、助覺不力說,如父無足、年高父子。或有力不善,念欲助善、不助不善處(助不助二也),如末迦蘭富蘭(六師之二)。或欲無助善力,如一切明知醫,前有怨,知病不救。若是三相等具,是善知識。或師過、或弟子過、或伴過,是故三相相應是善知識。

問:是何法思惟?

答:思惟:息、覺精進、護想所行(修妬路)。息覺、精進、護想以為面,是無作。彼息名意亂,定彼相像。覺精進,意懈怠念,教不亂。護等得等相應。如御車馬,遲則策之,牛奔則抑之。等行是護,當如是觀意,無量內入一護一,皆有緣眾生前相應,是意等得護。

問:何所說,若護之意即奔則抑之、若意遲則策之等得護?

答:我前不說是等思惟耶!如等思惟,如恐怖時相應行數;若異者,無等思惟也。是故思惟。

問:是得云何?

答:得等具方便果(修妬路)。方便定入無外供養,是相應入等具方便果。

問:何誰等具?

答:如說解脫。

問:是何等具名?

答:等具:等書(等者書文字曰等也。沙門具十二法為等具也)、根斷、近禪(修妬路)。等聚是善行,是故等具,如種等具。種等具是枝義。是等具三行:等書、根斷、近禪。

問:彼等書名何法?

答:等書,五納阿練茹比丘行(修妬路),具足等書等書。等書增是義。二象作:工師能畫;彼巧匠作鑿刻石木、削治作像。書作經作畫作,彼像二行作:巧師所作能耐風雨;彼雖好不能耐。如是二人:道人、白衣。彼道人,念棄親屬、所作棄,如巧師也。彼白衣,妻子奴婢,如畫師所作。彼白衣展轉愛樂,彼愛別離憂喜恐鬪諍為首,非法而破壞,作經像無堅、有非道人。世尊說:「如孔雀、好青項鳥,飛行不如野鴈步。如是白衣不似比丘。」牟尼(亦比丘也)坐空野禪,是書也。五納阿練若作比丘行,是三頭陀功德十二根有,是餘九眷屬,各當別說。世尊酸陀梨所將難陀為說三功德:「何時卿難陀!得見汝(八字)無事而麁服衣納五(八字);彼信施之而無所染(八字);遠淫欲行能離其嶮。」(八字,首盧)是故知根有是三功德及餘四利。起衣、乞食、床臥有利。彼衣利,持五納為說。乞食利,教乞利、床臥利,為說阿練行。是功德具壞有利等書。或二行入:貢高入、自嘆入。彼衣、乞食、床臥利也。入貢高是三功德息,一助止去貢高是得樂,為說頭陀功德。

問:云何五納?

答:五納,三衣、取、得(不擇好惡也。修妬路)。五納,彼常住,是故五納。五納分是五納。彼五納三枝具足滿。有三衣為面首,是修妬路義。

問:若五納三事、九頭陀功德,有如是等(修妬路)相違。彼丘塚道路弊壞衣被,得著被三衣:僧伽梨、欝怛羅僧、安陀羅婆[口*(葵-天+示)]。彼或有我持三衣,最好利壞。即由利便亂。若不多最好,求二利:最利多利。如或有人求最好女人二、不求好千。如是多利。持三衣止最好利生。是世尊:「我持三衣,一一割截持。六衣:劫貝、四[鳥*奏](葛也,青搆反)、系布、傍渠(麻布)、阿鞞駏(榜也)、蒖麻(藀布,庫打反)。是輩六,遇得便著,割碎持。」是故義不最好,作不得惡,是名無好。彼如是三衣持,名不求好。若眾許、若白衣許床臥坐,見餘好而坐(二皆得坐也)彼。如遇得作說。如坐好因緣,得是當坐。若上座命,是隨遇。如是具足滿五納。

問:是阿練茹何法?

答:阿練者,坐樹下、露坐、常坐常住(修妬路)。我常當坐樹下、我常當露坐、我常當坐(三坐也),是阿練茹具足,滿阿練茹行,是故阿練茹。阿練茹分,是故阿練茹。是四床臥利,助彼喜信作講堂,柔軟褥作樂想知,為分別說。世尊:「我是不相像,棄家他捨著;棄講堂上,取阿練若行。」如是阿練若行。作屈坻(今欝反,容身禪小屋)、作平屋,意欲作是二。是世尊:「我是非阿練茹,行平屋事。如捨馬如乘驢。是故當坐樹下。」棄惡樹而樂好樹,樂利果好華樹樂,彼世尊教露坐,用是為男女所欲、婆羅門所樂。為露坐已,利不生彼,如是露坐苦行。作大床臥,至日出棄,思惟念眠。是故我世尊:「我是非清淨,如截耳欲著交露璫,是故當坐。」彼坐草蓐,結跏趺坐,世間所有遍思惟自行。行如是,為具足滿阿練茹行。

問:何法乞食名?

答:乞食,一坐後無食(無貯)。在丘塚間(修妬路)二行學道僧住處得,及乞食。彼住處得食,名謂信家日日來具足食施。或恐來為勞,外為立僧園堂,作已即中辦具與食。乞食謂家家少多得乞食。是乞食若違二,非法行。彼一處食慾得食,檀越施我當食,作如是意於食樂著。世尊示行乞食。彼乞食來數數食,至於時,如是不得思惟。彼世尊制一食:

「若如有人(四字)計常(二字),思念有慕(四字);得漿飯食(四字)知節(二字),能自抑寤(四字)。」是得彼一坐食,復索好飲。佛聽飲。大得種種飲,不能思惟。是世尊:「我用是為?棄斯飲。渴,水亦得止。是後食止。」彼如是一坐食,棄後澡浴塗身嚴飾其身。彼世尊:「我亦是食想貢高。食長身極供養之要,當壞盡捐丘塚間。」是故教丘塚間見丘塚間食所化,復彼丘塚間蟲半消,膖脹欲壞爛脂血流漫骨髓,千身骨交亂。見已貢高止。如是比丘行具足滿。有是為等書。

問:何法是根斷?

答:根斷,不可強止、自製、不染有(修妬路),根斷。是根斷:不可強止、自製、不染有。

問:是誰不可強止?

答:根起不可止。根不可止,如斷馬水穀,若不護根不可斷。多與水草腹滿,馬不能行。若不隨時,根不可強止,如瞎者亦當離淫,是故不可強止。知行界所不受,等思惟可護。或先師說根界去想,受棄不能至界,謂受自棄不染近,謂相似女人像,最好如見母見根。是三根斷。

問:是近禪何法?

答:近禪,忍無想(修妬路)等近思惟,是故近禪。前說解脫。

問:如前說四禪,何故說是?

答:彼世間、出世間解脫,得是行必定解脫。是輩中間聖諦可得。如人度空野地,見園宅菓樹花實,彼意必定為不復飢餓、為近城郭。如思因緣為曠野地,淫怒癡為勞,善知識將導思惟,疾行陰界處,無常無我苦所有觀。若欲是有忍(三忍)。增思惟不動,如夢中見樂、見其形像。苦時相見是想增,世間最好法。世尊想如是,是禪。行其中間覺見喜,是聖諦。時婆素跋陀(秦言今賢,人名也,得無著道)三法解脫度。初說[口*(葵-天+示)]未都(盡也,天竺品題皆在品後也)。

四阿鋡暮抄解第二(功德之第九名得,得之第二也)

問:何法是方便名?

答:方便,戒、憂簸笞(息也)、智(修妬路)。方便是道義,謂是解脫為首(首,向也、前也)。是方便,三揵度:戒、息、智。

問:何故重說戒?

答我不前說戒有二:世間、出世間也。彼世間說,是出世間說。彼戒行為義。

問:彼何法?

答:戒等口、行、命(修妬路)。等口、等行、等命,是三犍度戒。彼等口:妄言、兩舌、麁言、不要言行離及餘言,是等口。等行名殺、盜、淫行離,及餘事等行。等命名比丘乞食住食,乞食衣床臥病醫藥自受是;餘邪命。優婆塞離五事,彼刀、毒、酒、肉、眾生(不賣)是等命。

問:是息何法?

答:息,精進、念、定(修妬路)。具足滅息,若淫怒癡止,息彼為首(面也向也)。住是息是三:精進、念、定。彼精進名勤力,是義精進。如是說勤力說有。若能行去解脫,是故精進。

問:是何法?

答:精進,信、行、不捨(修妬路)。信、行、不捨,是三精進,說彼施一切善行。是故信何義?一切善法最始,行一切善法最信,信二人行(信與人此二四信三寶),是偈彼亦三。

問:何法?

答:信,敬、喜行、得解(修妬路)。是信:敬、喜行、得解。彼敬名棄濁。濁,人過,恚嫉無羞恥過。如鳥、水牛豬交亂泉水,是濁說,是惡去得清。是惡意亂濁說,彼惡棄清。是敬、憙行、樂解脫,如病病身好食不欲,病差必欲得食。是恚依不樂聞法(恚三毒侯舉),得善知識便樂行,然後彼如是念最好法,復為說是喜行也。得解名能持,如人蛇所齧,他功德分別醫咒時,至意聽如是如是咒語,彼能得差(功德是醫有德)。得解等藥吉利如是。貪淫為首,蛇齧人,佛世尊愍彼無行,或彼弟子愍為說法。彼謂法得解不異,彼能淫可息作,不他是得解,是信。

問:行名何等?

答:行,勤起、常、念(修妬路)。勤起、常、念是三行。彼起謂作善。如鑽下木燥末牛糞而起火,勤數數作。求索復求索是常。念,無亂念,一因緣相應。如火然發及冠,手但欲救之。是三勤行。

問:行是不捨何法?

答:不捨,不離、不厭、不轉(修妬路)。不離、不厭、不轉,是三不捨。彼不離名不數數勞,緩精進作(勞,惓也)。不厭名久行,中無有果,意不厭。不轉名中無有果有必當使有,不欲彼謂強行精進,如是棄。如是三能得果,如道所趣處。

問:已說精進行。是念何法?

答:念身、痛、意、法,內、外、二不忘(修妬路)。內、外、二內外謂不忘,是三念。彼內念己身依內及餘外、二內外。或內受陰、界、處。外他受、受不受二。或三結:內主、外主、二主。彼內主淫、外主恚,恚他不自恚。彼有是覺:「淫亦他作。」是不可義。內染髮他,淫內著。如世尊說,女內女根等見。是修妬路。癡二相應,彼三結助三是念。彼身三如上說。如是痛、意、法,如是十二行念。

問:是三昧何法?

答:定,空、無想、無願(修妬路)。空、無想、無願是三三昧。彼空所有空。

問:多有空,色空、捨空是。如是何空說?

答:空,我作、所有作二不可見(修妬路)。我作、所有作二不可見是空。

問:何法我作所有作不可見。謂世尊說:「我本時名坻羅末婆羅門(我作),見比丘我手是虛空(所有作也)。」是何法?

答:是非。我作、所有作是俗數,謂我陰覺是我作。不是世尊所入,謂界善是所有作,彼世尊無,謂法印空。空世間觀行常,彼及是吾我二知得,是故無見是空。

問:是無願,願何法?

答:無願,相應過去當來無作(修妬路)。無願,無立是義(立住)。是意三無住:相應、過去、當來(相應,現在也、住止也)。是一切有為,如說處修妬路說。過去修妬路,彼有是覺己身泥洹不?是三受是不?(三也)何義一耶餘耶?涅槃棄身無有因緣,彼覺相應一切思惟滅,是涅槃無盡覺相應。己身餘不餘不說,是故是彼不說是無願。

問:是無想何法?

答:無想,行、作、俱無想(修妬路)。行、作、俱,謂棄是無想。略說一切有為棄。一切行作,謂作是行、謂行是作。如入無明福無福阿尼署(末盡)行作因,彼有近識持來是行,無明行作一切有為,是棄無想說。如法印,色想不可得,是說一切彼行作俱想去(引法經證)。一切是三義說。想知是定。

問:是智何法?

答:智,見、分別、無學地相應(修妬路)。知是智,覺是義,彼三地住:見地、分別地、無學地。彼現是見。

問:何現?

答:前未見聖地根力覺寶。分別,行。是說如浣濯極淨衣,本香猶故香。香是後香,花香極香。如是見地淨意禪,無量正受增因緣棄,最好香作,是分別。無學謂淫怒癡止、不有因緣,是無學地。

問:何見地智?

答:見地,法、觀、未知智(修妬路)。法智、觀智、未知智,如是三見地。彼法智觀智是義,如醫知癰生熟以刀破,是後以指撩摩脈所趣向,令不傷脈然後割廣。如是行者,淫行為苦無常,等無常行入見,苦止結棄。彼二智斷耶、未斷乎?如是行發思惟(未知智亦名耳)。如欲界無常,如是色界、無色界。彼已思惟智,色、無色行結棄。如是見苦淫行,利苦界法智。如是觀智,如是色無色行未知智,如是習三,淫行利滅。息是法智,息是觀智(結正是法智也,分別解脫是觀智),如是色無色行未知智,如是滅三是道。淫行苦息法智是亦觀智,如是色無色行未知智是道。是道是十二智,見地廣知(四諦各三十二)。

問:是分別地幾智?

答:分別地,相、行、種等知(修妬路)。相智、行智、種智,是三智分別地,如上說。

問:何法相?

答:相,生、住、壞(修妬路)。相名生、住、壞。彼生謂相應住,次第應壞謂破。

問:無說益眾生涅槃數,為是相眾生涅槃?若彼,為大過,無常數。若不是彼,是修妬路過。

當如是說,有為相生、住、壞功德增。是何相功德?當為說我相。我相異不異?是不說,若異有常、若不異無常,俱過。不說涅槃無相,是故說益。樂知有為相如是,謂所說功德增。何相功德?當為說智是增行,謂是三智已功德是相,是說相。

問:是行?

答:行,無常、苦、無我見(修妬路)。行,遍知是義,是相是行。知是義,無常陰謂無常,是故苦謂苦,是故會當相應。無我是行,彼無常不久住,如水泡,苦逼如刺在體。無我不自由,如假借嚴身是行。

問:是何種?

答:種,氣味、災、得離(修妬路)。種名是氣味、災、是得離。

問:是誰?

答:是有為。彼氣味名染著,災名惡,得離名俱息。若天人樂氣味,地獄、畜生、餓鬼趣苦災。福惡等過是得離。如是見彼等功德惡見得解是種,是分別地智。

問:是何無學地智?

答:無學地,毘署、神通、辯(修妬路。辯,四辯也)。明達、神通、辯,是無學地智。

問:何法明達?

答:明達,前世時、生處、漏盡智(修妬路)。前世念智、生處智、漏盡智,明達有為首,是故明達知是義。彼前世念智所行念,生處智名行果所為智,漏盡智後當說。若三結:前世、當來世、現在世處。彼前世處十八見,作前世所作當來世處四十四見,作現在世處見身。彼知是現在行、過去、當來。覺前世,念生得前世,不忘生處。覺後世,不忘。無漏智(是上後當說者),盡、無所生智、願智(修妬路)。我結已盡,是觀盡智不復生,是無所生智。如醫蛇所嚙,療治破壞毒,是一智;不復病前毒氣,是二。智如是盡知。無所生智、願智名謂前世念智。聲聞己身所更念,不他也。以是智,前願他,亦知是願智。

問:何法神通?

答:神通,飛、徹聽、知他意(修妬路)。能飛是飛,自在是義。彼六神通彼三:飛、天耳、知他意智。飛後當說。彼徹聽名前行定,一因緣去大地,意增聞所知,以是天人趣,聞聲隨其力,如或遠見或近見,隨眼力,如是如定得。如是他意智所見眾生、所聞聲,是輩知其意,是思惟知他智。飛行,虛空、化、聖自在(修妬路)。虛空行自在、化自在、聖自在,是三飛行。彼飛虛空自在,名能入水、能入地、能不現、牆屋山無礙、手捫摸日月,如是飛行虛空自在。化名如鳥馬車人山樹城園河水能現。聖自在名能住命,化水為酥、眉間放光明。如是及餘轉增,是飛、是聖說。飛行(上言後當說者)、徹聽、知他意,神通。前世生滅智,謂凡人是五神通。

問:是何法辯?

答:辯,法、義、應、分別方便(修妬路)。覺法方便、覺義方便、應方便、分別方便,是四辯。彼覺法名句合,覺方便義。隨彼所有,如火名彼熱,為熱為義,彼不忘也。應名如是是合,邑是義。等知分別。方便名隨應,報無違錯不耶。避是辯,是無學地智廣知。

問:是思惟戒定,學無學者何故彼不三示?

答:不戒戒增益學,殺生棄增、眾生護有,非阿羅漢,謂是不嬈學。如是意住,是故不大增說。知是亦三,如是婆蘇跋陀三法。

次二解脫度說盡。

四阿鋡暮抄解第三(上功德之第九名得,得之第三也)

問:前已說等具方便果是。彼已說等具方便,是何果名?

答:果,佛、辟支佛、聲聞(修妬路)。佛、辟支佛、聲聞是三果。

問:是誰果?

答:戒息智中聞是說(修妬路)。

問:具是說具是道,是何果或道?

答:有餘是果欲,是外無餘是義。世尊已說無餘般涅槃是義(修妬路),是故無惡。彼佛名一切結解脫,有十力力事四無所異,自由一切佛法得,彼佛無差降戒定慧。辟支佛名自依,是時無異義,彼不從他說是辟支佛,聲聞從他說。或二解脫等具,憐愍增、等厭增,彼憐愍增等具,謂時是三耶三菩。得等厭二己身生,因他彼己身生辟支佛,因他為聲聞。若謂薩芸、若一切功德具足、一切惡離是等正覺。辟支佛一切惡棄、功德少,聲聞因他棄惡。

問:云何如佛無中間及餘?如是聲聞。

答:聲聞棄結、不棄結阿羅漢(修妬路),是聲聞。聲聞有中間根,因緣信根為首,軟、中、上增可得。是依聲聞種種一切地。

問:是何法棄結名?

答:棄結,信解脫、見得、身證(修妬路)。信為首,度彼岸是信解脫。思惟為首,見得三身證彼無量行,當示信解脫:上道、行、無行般涅槃(修妬路。上道,道跡也)上道、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是三信解脫。彼道名利,彼得至上上道,若跡是道。彼行般涅槃,名行因緣道息去。無行般涅槃,名無疾涅槃因緣道。般涅槃是信解脫說。

問:是見得何法?

答:見得,中間、生般涅槃、已上道(修妬路)。見得是三:中間般涅槃、生般涅槃、上道。彼中間般涅槃,名此終他生得道中間般涅槃。如小火迸未墮,中間般涅槃。生般涅槃,名如迸火墮地滅度,如是生於中間時般涅槃。上道名如上說。是無色界,知是見得。

問:是何身證名?

答:身證,行、及行、生般涅槃(修妬路)。是已說。

問:何故復說?

答:不復,說界因緣。欲界解脫、色界解脫、是二一切中間般涅槃棄,不無色界中間有。復前不解脫,報身證是解脫。報是解脫後當說。是棄結說。

問:無棄結何法?

答:無棄結,八、須陀洹、薄地(修妬路)。八、須陀洹、薄地,是三無棄結。

問:何法八名?謂至數說,初得不八,前生後,次第阿羅漢。是何阿羅漢?

答:如生見知。如人八兒,彼不初是八相應,最後者相應。彼世尊作功德,是見阿羅漢,大、無餘、結盡。如是小前前,最小已住,初是八說。若想隨書定八也。

問:何八名?

答:八,信、思惟、彼增等(修妬路)。是凡人神名。族姓子是等,具有信、思惟。彼或信增有智慧相應、或智慧增信相應、或俱等法智發。一牢信軟根、思惟牢信中根、俱牢利根,是三八。諦見作,信增,七死生有,慧增中間住,有俱依家家。有如是見地、分別地、乘乘薄地住信增,斯陀含有智慧增,中間住俱依一死生。有止住行因緣信增信解脫,有慧增見得,有俱依色行止身證。有無餘因緣止信增軟根、有慧增中根、有俱依利根。有是等向上,如初日出。

問:已說是廣八分別生功德網。是亦不知何,是當說。

答:須陀洹,七死生、家家、中間住(修妬路)。須陀洹名二初果住,求二跡道說是乘。是故須陀洹,見身疑惑,願失止趣盡去(惡道滅也)。軟根七行天上人界樂,得要當般涅槃(樂三界福)。家家住利根,初果住,分別止因緣牢作行,是家家住般涅槃。中間住,彼中間,不必家家住般涅槃,彼要七住天人中間二般涅槃。

問:已說須陀洹。是何法薄地住?

答:薄地斯陀含,一死、一生、中間住(修妬路)。淫行因緣薄作,住是薄地。彼斯陀含,一死、一生、二中間住。彼一說此終生天上,一還般涅槃。上分因緣薄。上分因緣名五:色慾、無色慾、憍慢、奧達吒(亂志)、無明。一生一還有來,般涅槃增多。上彼俱中間住,是不棄結。

問:是阿羅漢何法?

答:阿羅漢利、軟、中根(修妬路)。阿羅漢,供養是義。彼供養相似,是阿羅漢。

問:何處供養?

答:一切眾生。是三:利根、軟根、中根。

問:是利根何法?

答:利根,住劫、能壞有、無疑法(修妬路)。住劫、能壞有、無疑法,是利根。知已盡分別,結盡過去住,是故住劫。盡一切結上增義,求能得過,是故能壞有。彼有增益義,明達神通辯,無疑法得增,一切難無疑辯。是利根因緣。

問:是軟根何法?

答:軟根,減法、念、護有(修妬路)。減法、念有、護有,是軟根。增上去,是故意減,是減法。減法,不眾生減,分別地減、分別行行是說。如所說章不誦失,彼不行分別地失。彼減,痛、事、誦、長行、觀(遊觀)是五事減,是亦分別地減。彼思惟有得阿羅漢,劣行用住為已作念念,是世間多行種種意,如念人世俗。如世尊說,衣授(已念不離)是念壞命(用住為也),是不護有得。阿羅漢不欲減,當不念是常大護,如貧人得財守。是軟根因緣。

問:軟根何等?

答:軟根,慧解脫、盡、不盡解脫報(修妬路)。慧解脫已說,俱分解脫二,盡解脫報、不盡解脫報。俱分解脫名念解脫、慧解脫。是二增去義彼義。

問:是何彼解脫名?

答:解脫,淫、色、助滅(修妬路)。欲界、色界、俱助上意住,三界滅,是三行解脫。解脫結,是故解脫。

問:是何淫助名?

答:淫助中間,色無色想、淨不淨(修妬路)。增已,己身中間,己身亦增。是義是二:色想、不壞色想,彼中間色不分別。謂丘塚地色腐爛,肉脫眼潰、腸出不淨,小便處百蟲交亂(處共同處),烏扇發交亂啄鼻斷,分離手腳頭髑髏。如是見已,淫結棄發是身謂義,及餘怨鬪諍詐言諂貢高憍慢為首。有彼,如是念作,謂惡解脫意定。是中間色想不淨解脫二,自己身內色分別,由定無色住。如是他身念,是中間離淫想,不淨解脫。三淨,青赤黃白花衣為首,因緣發意念住無動,是淨解脫(觀四色及衣而不著)。

問:是色助?

答:色助,無色以說(修妬路)。色棄結,發四意住,是有漏。是色助,福說俱去。

問:是何滅名?

答:識為首,等相應滅,無漏,正受阿羅漢。

二棄結婆素跋陀三法度三[口*蔡]末都(盡也)初功德中間說。

四阿鋡暮抄解第四(三法初功德已竟。次說第二惡也)

問:已說廣功德,功德中間三法度。是何惡名?

答:惡,苦行、愛、無明(修妬路)。苦行、愛、無明,是略說惡當知。雜惡善行是雜,惡是人愚,謂雜惡念如豬不淨樂。世間彼前苦行,身口意苦行(修妬路)是惡數。謂初是三:身苦行、口苦行、意苦行。苦行,惡眾生行是苦行,惡念行苦行。

問:是何身苦行名?

答:身苦行,殺,盜,淫(修妬路)謂是身苦行。是三:殺、盜、淫,愚行知。

問:我當知身苦行三。是何法殺名?

答:殺念、教、行(修妬路)。念、教、行,是三殺說。如是餘如身苦行。殺分別三:念、教、行。彼不與取、淫愚行因緣,知餘口行。

問:有是,是亦不知。是何法念名?

答:念、欲作、他作喜(修妬路)。念名意覺。是三:欲作、教作、他作喜。如殺蟲,欲殺、教奴殺、他殺稱善,歡喜是念。

問:是教何法?

答:教處、使作、聽(修妬路)。教處、使作、聽,是三教。彼處,處名。

問曰:是羊(披羅門雲)以是為首,妄語富人欲食(欲嚴羊欺富人,使殺羊祠,曰貪自欲食)是教殺處。使作名如王處,如殺是輩罔殺。聽之名,如或處貴來。問:「我有怨家嬈我,我當報怨。」答:「聽。」是三處作。

問:是行何法?

答:殺行,他眾生眾生想、捨、斷命(修妬路)。殺行,作是義殺,受知處分,別聽口意,苦行知。彼他眾生想、捨他、命斷(捨去便治)是三殺作。具足有何義?醫雖善意病腫割之,當割時死,非是醫殺生。彼不捨,如是一少(若不捨,為少一也,具則非殺)。是句無有殺生,三無。如是殺處有。

問:是不與取何法?

答:不與取名他想、彼覺、偷(修妬路)。他有財、他覺(覺知也,知彼財)、彼取去。如是三行相應。不與取有何義(彼財一、知是彼財二、持去三)?他財、有、取去。非盜覺、自己、作(覺知也,知識財為舉而無盜心,如己有也)如彼是象,相似覺取,非盜。復他取,無盜覺,無過。如親田,根花果為首,或取(為首非一也,恐失時,為收也)。

問:何法淫愚行?

答:淫愚行,他、法、受行更淫(修妬路)淫愚行略三:他、他取去法、受行更淫。

問:淫是修妬路根,是何淫愚行作是說?

答:二人,道人、白衣。被道人至意,說無淫惡行(不斷),淫愚行無作(逼人)。若淫白衣惡行、須陀洹惡行,已隨趣謂不爾,是故淫愚行謂不淨。是故二無惡(道人白衣、斷不斷也)修妬路說。

問:何法他他受?

答:他他受,夫、親裡、王(修妬路)。夫受、親裡受、王受,是一切他他受。彼謂女人以淫為主,是主是二:至竟、時中間。彼至竟名如方土家法作主。時中間名是放法。婦人初財請,彼未及期,若他墮(墮,隨也、更行也)彼淫愚行。如是知。親裡名父母姊為首,謂小女若無夫慈養之。王受名謂無夫、無親裡,悉屬王為受。有是王受,是他他受。

問:是法受何法?

答:法受,學、齋、家法(修妬路)。學法彼受,是故學受。齋法彼,是故齋法受。家法彼受,是故家法受。彼聽或前聽,齋後不聽,非法(夫使受齋而悔行亂)是法受。我今受齋,已聽然後若作亂。彼受齋法住,為非法、家法。種種因緣三事,一切不得往。母姊女兒婦為首,如是隨性如是法受。

問:是更淫何法?

答:更淫,捨婦人所生處,更以餘淫男兒、山持(修妬路)。更淫名謂捨婦人所生處,作餘淫力強淫男兒,行山持行,是更淫。

問:是說不盡。何義更有因緣,餘有淫行結?何法是中間去?若中間去說,若不是為不盡。

答:說已盡何義。捨婦人所生處向畜生,所說淫行餘者盡,是故為盡。

問:從何起是非義行?

答:一切貪淫、瞋恚、愚癡(修妬路)。貪、恚、癡等有知。

問:是何一切云何是殺盜淫行?

答:不是說。若是說,不是修妬路行作有,是一切受根修妬路說。身口苦行知,意苦行別當說。

問何法是三事相違現?何義不樂痛一時等有?恚苦痛、欲淫樂痛。說行淫是結,是何法恚?

答:我不說貪淫瞋恚愚癡,是前願說。是中間所作,財著瞋恚起殺。如是盜恚,發前如是。彼妹淫,我當報怨,後著如是行淫。前願是恚,說是等起,是故無過。如是餘。

問:已說身苦行處,一切貪淫、瞋恚、愚癡說。如是口行處何法?

答:口苦行,不如、無如(猶是妄言不妄言耳)不要之言(修妬路)。口苦行四,是三系當現四(三中二也,現四也)彼不如、無如、不要言。

問:是何不如名?

答:不如己身、他、義義想,所有取(修妬路)。謂彼不如口苦行,是己義、他義、義義。己身所有取,所有取名覺。自下如餘意異說。知是三義說,己身義、己命義、他義、親義、義義、種種所作義。是三世尊己說,是聚去、眷屬去,己因緣、他因緣,食、所有財等,知無妄言。

問:已說不如口苦行。是何法無如口苦行?

答:無愛、因緣、俱念相應(修妬路)。無如名無愛念相應、因緣念相應、俱念相應。相應名是義。彼無愛念相應麁言,謂無愛念說恚是麁言。若爾者,無有麁言者,(其人謂此句弟子言)己身念起口苦行餘,世尊亦當麁言。彼調達念欲度,說彼恚,是故無愛。念相應麁言如瞎緣,說瞋真誠彼恚,是故無愛念。口苦行因緣念相應名諦說,因緣、念相應。兩舌相應,若念相應增生相助,非兩舌。若爾者,世尊亦當兩舌。世尊學道為首,欲益已自行說離本,是故念惡。是故當知俱相應名因緣二作妄言不妄言麁言,亦如是。是故麁言、兩舌。

問:是不要之語何法?

答:不要語,非時、非諦、非義言(修妬路)。非時言、非諦言、非義言,是三略阿跋度路柘那(秦言不要語)。是因緣無量。彼非時言名,如相應時離語因緣,如時盡具當手授作(外國婚禮,夫親迎女,女氏具送女之具,澡夫手,父以女手授,故云爾),吉祥所用,隨所欲中。或有言:「君!善哉。無常因緣壞法有,後必當衰離。是淫如是。」彼諦語佛、辟支佛、聲聞所說,非時言。不要言去不諦言,名謂如諦想無諦說,如尼揵所說(念謂師真諦而邪道):「薩芸若是我師。」是故彼想是不要語。何義?不薩芸若是彼師增。彼如是想。若說相應義,佛是薩芸若,亦彼妄言。何義?彼念不是薩芸若。無義言名如戲笑歌,憂愁為首相應言。是口苦行。

問:是意苦行何法?

答:意苦行,貪、恚、邪見(修妬路)。念惡行,是故意苦行,是亦三:貪、恚、邪見。彼貪名他所有欲得。

問:若他所有欲得,貪重說為過。念內入前已說念、欲、作、他作歡喜。

答:是不重說過。由欲得念,欲得欲作是,此不欲作。他所有取,是亦由貪,是他財是我有。如是著意他所有,欲得著是貪。他所有為首,念相應是貪恚,名嬈他入念恚。

問:是何法邪見名?

答:邪見,行、果相違,無有見(修妬路)。行相違、果相違、無有見,是略三邪見,分別無量因緣。謂他異取,是邪見略。

問:是何法行相違名?

答:行相違,淨不淨覺、不淨淨覺、俱一覺(修妬路)。行相違,淨不淨覺、不淨淨覺、俱一覺。彼淨不淨覺,著身口意行不愛去見。不淨淨覺,不愛愛去。俱一覺,愛不愛行淨不淨去。

問:是果?

答:以是果說(修妬路)。以是說苦果,說如苦天上、苦涅槃。如是淨不淨覺,趣樂世間樂。不淨淨覺樂,或苦趣如是俱。

問:云何無見名?

答:無見,行、果、眾生無有見(修妬路)。行無有見。果無有見。眾生無有見,是三無有見。彼行無有見名,如無有與、無有愛、無有善不善行,作是行無有見。果無有見名,如無有極作不極作行果報,無有地獄、畜生、餓鬼界、天上去。眾生無有見名,如無有母無有父、無有眾生化生、無有世間沙門婆羅門。如是是邪見無量行。是三意苦行,無量因緣,一切無善作因緣顛倒善,是本戒去,如是解脫度說知。

婆素跋度三法度二,中間初度說盡。

四阿鋡暮抄解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