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卷第七十七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十惡篇第八十四之五

慳貪部第十一(此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群生惑病著我為端。凡品邪迷慳貪為本。所以善輕毫髮惡重丘山。福少春氷貧多秋雨。六情之網未易能超。三毒之津無由可度。身重常沒。譬等河裡之魚。鼓翅欲飛。難同天上之鳥。致使貧貧相次競加侵逼。苦苦連綿爭來損害。似飛蛾拂焰自取燒然。如蠶作繭非他纏縛。良由慳惜貪障受罪飢寒。施是富因常招豐樂也。

引證部第二

如分別業報經偈言。

 常樂修智慧  而不行佈施
 所生常聰哲  貧窶無財產
 唯樂行佈施  而不修智慧
 所生得大財  愚闇無知見
 施慧二俱修  所生具財智
 二俱不修者  長夜處貧賤

故攝論雲。慳惜是多財障。嫉妬是尊貴障。又眾生起貪無過色財。第一愛色多過。如前已述。不同意者今更略論。如涅槃經說。譬如有人以羅剎女而為婦妾。是羅剎女隨所生子。生已便噉子既盡已。後噉其夫。愛羅剎女亦復如是。隨諸眾生生善根子。隨生隨食。善子既盡復噉眾生。令墮地獄畜生餓鬼。又如有人性愛好華。不見華莖毒蛇過患。即便前捉。捉已蛇螫。螫已命終。一切凡夫亦復如是。貪五欲華不見是愛毒蛇過患。而便受取。即為愛毒之所螫。命終之後墮三惡道。第二於財生貪者。貪財致禍大苦所惱。乖背道俗失於親疏。故智度論雲。財物是種種煩惱罪業因緣。若持戒禪定智慧種種善法。是涅槃因緣。以是故。財物尚應自棄。何況好福田中而不佈施。譬如有兄弟二人。各擔十斤金行道中。更無餘伴。兄作是念。我何以不殺弟取金。此曠路中人無知者。弟復生念欲殺兄取金。兄弟各有恶心。語言視瞻皆異。兄弟即自寤。還生悔心。我等非人與禽獸何異。同產兄弟而為少金。故而生恶心。兄弟共至泉水邊。兄以金投著水中。弟言。善哉善哉。弟復棄金水中。兄言。善哉善哉。兄弟更互相問。何以故。言善哉。各相答言。我以此金故生不善心欲相危害。今得棄之故言善哉。二辭各爾。以是因緣。常應自捨。

又大莊嚴論雲。我曾昔聞。舍衛國中佛與阿難曠野中行。於一田畔見有伏藏。佛告阿難。是大毒蛇。阿難白佛。是惡毒蛇。爾時田中有一耕人。聞佛阿難說有毒蛇。作是念言。我當視之。沙門以何為惡毒蛇。即往其所見真金聚。而作是言。沙門所言是毒蛇者。乃是好金。即取此金還置家中。其人先貧衣食不供。以得金故轉得富饒。衣食自恣。王家禁司怪其卒富。而糾舉之繫在獄中。先所得金既已用盡。猶不得免。將加刑戮。其人唱言。毒蛇阿難。惡毒蛇世尊。傍人聞之以狀白王。王喚彼人而問之曰。何故唱言毒蛇阿難。惡毒蛇世尊。其人白王。我於往日在田耕種。聞佛阿難說言毒蛇惡毒蛇。我於今者方乃寤解。王聞此說遂放去之。

又增一阿含經云。昔佛在世時。舍衛城中有一長者。名曰婆提。居家巨富財產無量。金銀不可稱計。其家雖富慳悋守護不著不噉。服飾飲食極為麁鄙。亦不施與妻子眷屬奴婢僕從朋友知識及諸沙門婆羅門等。復起邪見斷於善根。然無子息。命終之後所有財寶盡沒入官。波斯匿王自往收斂。收攝已訖還詣佛所。而白佛言。婆提長者。今日命終之後為生何處。佛告王曰。婆提長者故福已盡新業不造。由起邪見斷於善根。命終生在啼哭地獄。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洟泣流淚而白佛言。婆提長者。昔作何業生在富家。復作何惡然不得食此極富之樂。佛告王曰。過去久遠有迦葉佛。入涅槃後。時此長者生舍衛國。作田家子。有辟支佛來詣其家。而從乞食。時此長者便持食施。辟支得食飛空而去。長者見已作是誓願。持此善根使我世世所生之處不墮三塗常多財寶。佈施已後復生悔心。我向者食應與奴婢。不應與此禿頭沙門。佛告王曰。婆提長者由於過去施辟支佛食發願功德。所生之處常多財寶無所乏少。緣其施後生變悔心。在所生處。雖處富貴。不得食此極富之樂。慳惜守護不自衣食。復不施與妻子眷屬。亦不佈施朋友知識及諸沙門婆羅門等。是故智者。聞此因緣。若有財物應當佈施勿生慳悋。施時至心自手奉與。施已歡喜莫生悔心。能如此施得大果報無量無邊。

又出曜經云。昔佛在世時。舍衛國中有一長者。名曰難陀。巨富多財。金銀珍寶。象馬車乘。奴婢僕使。服飾田業。不可限量。一國之富無有過者。雖處豪富而無信心。慳貪嫉妬。門閤七重。勅守門人。有人來乞一不得入。中庭空上安鐵疏籠。恐有飛鳥食噉穀米。四壁牆下以白膠泥。恐鼠穿穴傷損財物。唯有一子名栴檀香。臨終勅子。吾患必死若吾死後所有財寶勿費損耗。莫與沙門及婆羅門。若有乞兒莫施一錢。此諸財物足供七世。勅已命終。還生舍衛旃陀羅家盲母腹中。後生出胎。生盲無目。盲母念言。若生男者。吾今目冥。須見扶侍。聞兒生盲倍增愁憂。悲泣說偈言。

 子盲吾亦盲  二俱無兩目
 遇此衰耗物  益我愁憂苦

是時盲母養兒已大。年八九歲堪能行來。與杖一枚食器一具。而告子曰。汝自乞活不須住此。吾亦無目。復當乞求。以濟餘命。此盲小兒家家乞求。遂後漸至栴檀香家。在門外立。唱盲兒乞。時守門人。瞋恚捉手。擲著深坑。傷折左臂。復打頭破。所乞得食盡棄在地。有人臨見甚憐愍傷。往語盲母。盲母聞已匍匐拄杖。到盲兒所抱著膝上。而語兒言。汝有何愆遭此苦厄。子報母曰。我向者至栴檀香家門外而乞。便遇惡人打擲如是。佛時知已告阿難言。禍災禍災。難陀長者。命終與彼旃陀羅家盲婦作子。生無兩目。昔所居業。豪富無量。象馬七珍不可稱計。而今復得親用不耶。然由慳貪受此盲報。從此命終入阿鼻獄。佛於過中與比丘眾入國城。人民圍繞往到栴檀香門盲小兒所。時栴檀香聞佛在外。出門禮拜在一面立。佛知眾集。復見栴檀。廣為眾說慳貪嫉妬受罪無量。如說惠施受福無窮。欲使離有趣無為道。爾時世尊欲與栴檀拔地獄苦。告小兒曰。汝是難陀長者非耶。小兒報曰。實是難陀。如是至三。大眾聞此愕然而言。難陀長者乃受此形。時栴檀香聞見此事。悲泣墮淚不能自止。禮佛求救願拔罪根。即請佛僧明日捨食。佛明日食竟為說妙法。時栴檀香得須陀洹果。佛告阿難。若人積財不自衣食。復不佈施。愚中之愚。是故智者應當行施。求離生死。莫生慳悋受無邊苦。

又盧志長者經云。昔佛在世時。舍衛城中有一長者。名曰盧至。其家巨富財產無量。如毘沙門。由於往昔施勝福田故獲斯報。然其施時不能至心。故今雖富意長下劣。所著衣裳垢弊不淨。食則糠菜。以充其饑。渴唯飲水。行乘朽車勤營家業。猶如奴僕。常為世人之所蚩笑。後於一時城中人民大作節會。莊嚴舍宅懸繒幡蓋。香水灑地散眾名華。種種嚴麗伎樂歌舞。歡娛受樂。猶若諸天。盧至見已便生念言。彼既歡會我亦當爾。即疾歸家自開庫藏。取得五錢。得已思念。若在家食母妻眷屬不可週遍。若至他捨恐主所奪。於是即用兩錢買麨。兩錢酤酒。一錢買蔥。從內家中取鹽一把。衣衿裹之。齎出城外。趣一樹下。既至樹下見多烏鳥。恐來搏撮。即詣塚間。復見諸狗。尋更逃避。至空靜處。酒中著鹽和麨飲之。時復嚙蔥。先不飲酒。即時大醉。醉已起舞揚聲而歌。其歌辭曰。

 我今節慶會  縱酒大歡樂
 逾過毘沙門  亦勝天帝釋

時值帝釋與諸天眾欲至佛所。遇見盧至醉舞而歌言勝帝釋。帝釋默念。此慳貪人屏處飲酒罵辱於我。我當惱之。即變己身作盧至形。往到其家。聚集母妻奴婢眷屬。於母前坐而白母言。我於前後有大慳鬼。隨逐於我使我慳惜。不著不噉不與眷屬。皆由慳鬼。今日出行值一道人。與我好祝得除慳鬼。然此慳鬼與我相似。彼若來者當好打棒。其必詐稱我是盧至。一切家人莫信其語。急當閉門。慳鬼儻來。待我所作然後開門。即作好食閤家充飽。復開庫藏出諸財寶衣服瓔珞。賜與母妻居家眷屬。及施餘人。訖已作樂歌舞歡樂。不可具說。人聞盧至慳鬼得除。皆來觀看。盧至酒醒歸家到門。聞歌舞聲極大驚愕。打門噭喚都無聞者。帝釋聞喚語眾人言。打門喚者或是慳鬼。人聞慳鬼開門走避。盧至得入。居家眷屬。悉皆不認。言是慳鬼即便捉腳。倒拽打棒。驅令出門。到巷大哭。唱言怪哉。我今身形。為異於本。為不異本。何故家人見棄如是。言我是鬼都不見認。我於今者如何所噵。盧至爾時如似顛狂。傍人親裡咸來慰喻。汝是盧至我是汝親。故來看汝。汝好強意當作方計用自分明。盧至聞已意用小安。收淚而言。倩諸人等更看我面。我今實是盧至以不。人皆答言。汝於今者實是盧至。即語眾人言。汝等皆能為我作證不。眾人皆言。我為汝證實是盧至。盧至答言。汝等若爾聽說因緣。

 誰有年少人  與我極相似
 共我所愛婦  同床接膝坐
 所親家眷屬  見打驅逐出
 所親皆愛彼  安止我家中
 我忍飢寒苦  積聚諸錢財
 彼今自在用  我無一毫分
 猶如毘沙門  自恣於衣食
 城中諸人等  各各生疑怪
 皆作如是言  此事當云何
 中有明智者  而作如是言
 此間淫狡人  形貌似盧至
 知其大慳貪  故來惱亂之
 我等共證拔  不宜使棄捨

爾時諸人聞是語已。皆悉同心咸言。盧至。汝今云何欲何所為。盧至雲。願為我證。我欲見王。並願貸我二張白[疊*毛]可使直於四銖金許。當用上王。諸人皆笑言。盧至今乃是大施主。挾二張[疊*毛]到於王門。語守門人。為我通王。我欲貢獻。門人驚笑。即入白王。王聞念言。盧至慳悋。將不死到。卒能如是。王即喚入。既到王前。以手挽[疊*毛]。用奉於王。其腋急挾挽不能得。便自迴身盡力痛挽。方乃得出。既得出已。帝釋即化作兩束草。盧至見草慚愧坐地。悲噎歔欷不能得言。王見慈愍而語之言。縱令是草亦無所苦。欲有所說隨汝意噵。盧至悲噎向王說言。我見此草羞慚極盛。不能以身陷入於地。不知今者。為有此身。為無此身。知何所告。王聞愍念語傍人言。彼既哀塞不能言者。知其意者當代噵之。傍人答王。不知何人。形貌相似。至其家中。詐稱盧至。家人皆信。散用財物一切蕩盡。家人不識打棒驅出。反如路人。是以懊惱不能得言。王聞遣使喚相似者。並立王前。王見二人。相貌言笑一切相似。王謂後者是其盧至。語前者言。汝今復欲何所論噵。盧至答言。我是盧至彼非盧至。王問後者。盧至慳貪汝好惠施。云何稱言是盧至耶。即答王言。我聞佛說。慳貪之者墮餓鬼中。百千萬歲受飢渴苦。畏悑因緣故捨慳貪。王言實爾。如似垢衣灰浣即淨。煩惱垢心聞法即除。王見是已。即別二人置於異處。各遣條牒親屬頭數種種財物速書將來。二人持盡隱密之事及以書跡。悉皆相似。王不能別。王喚母問。母語王言。此是我兒。彼非我子。是慳鬼也。王復問母。頗見身上瘡瘢黑子私密之事。可識以不。母答王言。兒左脇下有小瘡瘢。猶小豆許。王遣脫衣高舉臂看。見兩瘡瘢大小相似。王見大笑怪未曾有。深自剋責。一切眾生愚闇所覆。不別真偽。如此之事唯佛能了。即以二人置於象上。共至佛所請決所疑。爾時世尊。舉相好臂莊嚴之手。語帝釋言。汝作何事。帝釋即滅盧至身相還複本形。種種光明。合掌向佛。而說偈云。

 常為慳所使  不肯自衣食
 以五錢酒麨  著鹽而飲之
 飲已即大醉  戲笑而歌舞
 輕罵我諸天  以是因緣故
 我故苦惱之

佛語帝釋。一切眾生皆有過罪。宜應放捨。化身還復釋形。而白佛言。此人慳貪不自衣食。五錢酒麨著鹽和飲酒醉歌舞輕罵諸天。故我惱之。佛語帝釋。一切眾生皆有罪過。宜應放捨。佛語盧至。汝還歸家看汝財物。盧至白佛。所有財物帝釋用盡。歸家何為。帝釋語言。我不損汝一毫財物。盧至語言。我不信釋。唯信佛語。以信佛故即便得須陀洹果。時天龍八部及以四眾。凡聞是已得四道果。有種三乘因緣。

又羅旬踰經云。佛在世時有婆羅門子薄福。相師佔之無相。年至十二父母逐出。遂行乞食。乃到祇桓。佛以大慈以手摩頭。頭髮即墮袈裟著身。佛為立名。名羅旬踰。時共五部僧每出分衛。而羅旬踰。所在之部。以空缽還。佛勅比丘。分以施之。如是非一。目連念言。由是比丘僧不得食。佛知其意。便與舍利弗俱。使目連與羅旬踰俱各分為一部。佛告目連。我所在處汝不得往。目連即與羅旬踰俱行。適欲所至便即見佛及舍利弗而在其門。如是經歷過五百億國。遂不得食。目連私念。我於今日定不得食。羅旬甚大饑極。止恆水邊住。目連即到佛所。佛缽中尚有餘食。即與目連。目連念言。我今饑甚欲吞須彌尚謂不飽。但此少飯何足可食。佛告目連。但食此飯勿憂不足。目連即食。飯既飽已缽中不減。舍利弗即念。羅旬今未得食。當大饑苦。白佛言。願乞餘飯與羅旬。佛即告言。我不惜飯。但羅旬宿行果報不應得之。若謂不然汝便可與。舍利弗便以飯與之。羅旬得即欲受飯。缽便入地百丈。舍利弗以道力手。尋缽即得。以還羅旬。適欲食之。便誤覆缽。倒去飯食。皆散水中。羅旬還坐定意。自思念言。我每與諸比丘俱行。輒無所得空缽而還。佛以飯與我輒復覆去。皆由罪報。應當所受。便自思惟。結解垢除得羅漢道。即便食土而般涅槃。欲知羅旬者。過去維衛佛時。是身為凡人。常懷慳貪不肯佈施。時當欲飯脫衣布地恐飯粒落。有沙門過從其分衛。羅旬見謂之言。當何相與。便以手捧土與沙門。沙門即祝願言。是愚癡故耳。當使汝早得度脫。由來久遠展轉生死。乃至於今所在之處。輒不得食。於今得道食土泥洹。與土沙門舍利弗是。故知罪福今皆受殃。

又遺教三昧經云。此羅旬踰宿世為賢者子。作人嫉妬。見沙門來分衛。輒逆門戶言。大人不在。沙門復至餘家。復牽餘家門戶閉之亦言。大人不在。故今分衛不能得。適欲見他佈施飲食歡喜行會。便復念言。我亦欲作沙門。故今窮困如是。

又增一阿含經云。是時有四大羅漢。目連。迦葉。阿那律。賓頭盧。集在一處而作是說。我等共觀此羅閱城中。誰有不供養佛法眾作功德者。爾時有長者名跋提。饒財多寶不可稱計。慳貪不肯佈施於佛法眾。無有毫氂之善。故福已盡更不造新。彼長者有七重門。皆有守人不得使乞者詣門。復以鐵籠絡覆中庭。恐有飛鳥來至庭中。長者有妹。名曰難陀。亦復慳貪。亦懷邪見無施福心。亦無取證得道之者。亦有七重門還同前法。無可得詣門者。爾時跋提長者清旦食餅。是時阿那律。從長者捨地中踴出。舒缽向長者。是時長者極懷愁憂。即授少許餅與阿那律。是時阿那律得餅已還詣所在。是時長者便興瞋恚。語守門人言。我有教勅無令人入。何故人來。守者報曰。門閤牢固。不知此道士為從何來。爾時長者默然不言。時長者已食餅竟次食魚肉。尊者大迦葉詣長者家從地踴出。舒缽向長者。時長者甚懷愁憂授少許魚肉與之。是時迦葉得肉便於彼沒還歸所在。是時長者倍復瞋恚。語守門者言。我先有教不使人入。何故復使二沙門入家乞食。時守門人報曰。我等不見此沙門為從何來。長者報曰。此禿頭沙門善於幻術。誑惑世人無有正行。爾時長者婦去長者不遠而坐。聞之語長者言。可自護口勿作是語謂言幻術。此諸沙門有大威神。所以來者多所饒益。長者識此二比丘乎。長者報曰。我不識之。時婦報言。是斛飯王子名阿那律。當生之時此地六變震動。繞捨一由旬內伏藏自出。時婦語長者。此豪族之子。修於梵行得阿羅漢道。天眼第一。次第二比丘者。此羅閱城內大梵志名迦毘羅。饒財多寶不可稱計。言有九百九十九頭牛耕田。其息名曰比波羅耶檀那。身作金色。婦名婆陀。女中殊勝。設舉紫磨金在前。猶黑比白。時長者報言。我聞此二人名。然復不見。其婦報言。向前後來者即是其身。捨此玉女之寶。出家學道。今得阿羅漢。常行頭陀無有出也。我觀此義故作是言。善自護口莫謗聖人言作幻術。此釋迦弟子。皆是神德。時尊者目連著衣持缽飛騰虛空。長者見空中坐而作是說。汝是天耶。乾沓和耶。汝是鬼耶。汝是羅剎噉人鬼耶。目連報言。我非是羅剎鬼等。是時長者便說此偈。

 為天乾沓和  羅剎鬼神耶
 又言非是天  羅剎鬼神者
 不似乾沓和  方域所遊行
 汝今名何等  我今欲得知

爾時目連復以偈報曰。

 非天乾沓和  非鬼羅剎種
 三世得解脫  今我是人身
 所可降伏魔  成於無上道
 師名釋迦文  我名大目連

是時長者語目連言。比丘何所教勅。目連報言。我欲與汝說法。善思念之。時長者復作是念。此諸沙門長夜著於飲食。今欲論者正當論食。若從我索。我當言無。然我少聽此人所說。爾時目連知長者心中所念。便說此偈。

 如來說二施  法施及財施
 念當說法施  專心一意聽

是時長者聞當說法施。便懷歡喜。語目連言。願時演說。聞當知之。目連報長者言。如來說五事大施。即是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盡形壽而修行之。長者聞已極懷歡喜。今所說者乃不用寶物。如我今日不敢殺生。此可奉行。又我家中饒財多寶。終不偷盜。此亦我之所行。又我家中有上妙之女終不邪淫。是我之所行。又我不好妄語之人。何況自當妄語。此亦是我之所行。如我今日意不念酒。何況自嘗。此亦是我之所行。是時長者語目連言。此五施者我能奉行。我今可飯此目連。長者仰頭語目連言。可屈神下顧就此而坐。是時目連尋聲下坐。長者躬自與目連食訖行水。長者念言。可持一端[疊*毛]奉上目連。是時入藏內而選取不好者便得好者。捨之更取。故爾還好。是時目連知長者心。便說此偈。

 施與心鬪諍  此福賢所棄
 施時非鬪時  可時隨心施

爾時長者知便作是念。今目連知我心中所念。便持白[疊*毛]奉上目連。即與祝願言。

 觀察施第一  知有賢聖人
 施中最為上  良田生果實

時目連祝願已受此白[疊*毛]。使長者受福無窮。在一面坐已。目連漸與說法施戒生天之論。呵欲不淨出要為樂。即於座上得法眼淨。以得見法無有狐疑。而受五戒自歸佛法聖眾。時目連以見得法眼淨。便說此偈。

 如來所說經  根原悉備具
 眼淨無瑕穢  無疑無猶豫

又增一阿含經云。爾時有老母。名曰難陀。躬自作餅。時尊者賓頭盧時到。著衣持缽入羅閱城乞食。漸漸至老母難陀捨。從地踴出。舒手持缽從老母難陀乞食。是時老母見賓頭盧。極懷瞋恚。作是惡言。比丘當知設汝眼脫我終不乞汝食。是時賓頭盧即入三昧。便雙眼脫出。是時老母倍復瞋恚。正使沙門空中倒懸。終不與汝食。是時尊者復在空中倒懸。老母復倍瞋恚。正使沙門舉身煙出。我終不與汝食。是時尊者復舉身出煙。老母復倍瞋恚而作是語。正使沙門舉身然者。我終不與汝食。是時賓頭盧使身盡然。老母見已復作是語。正使沙門舉身出水。我終不與汝食。時賓頭盧便舉身盡皆出水。老母見已復作是語。正使沙門在我前死。終不與汝食。是時賓頭盧即無出入息。在老母前死。老母見不出入息。即懷恐悑。衣毛皆竪。而作是語。此沙門多所知識。國王所敬。聞我家死。必遭官事。恐不免濟。若還活者我當與食。是時賓頭盧即從三昧起。時老母復作是念。此餅極大。當更作小者與之。時老母取少許面作餅。餅遂長大。老母見已此餅極大。當更作小者。然餅遂大。當取先作者與之。然復諸餅皆共相連。老母語賓頭盧曰。比丘須食者便自取之。何故相嬈乃爾。賓頭盧報曰。大姊。我不須食。但須母欲有所說。老母報曰。何所誡勅。賓頭盧報曰。今持此餅往世尊所。若有誡勅我共奉行。老母報曰。此事甚快。是時老母躬負此餅。從賓頭盧復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白世尊曰。此母難陀。是跋提長者姊。慳貪獨食不肯施人。唯願世尊為說篤信之法使得開解。爾時世尊告老母曰。汝今持餅施佛及餘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並貧窮者。然故有餅。可持棄淨地及無蟲水中。即以此餅次第賦之。及著淨水中。即時焰起。老母見已尋懷恐懼。世尊漸與說法施戒生天之論。苦集盡道。即於座上得法眼淨。承事三尊受持五戒。使發歡喜禮佛而去。

又十誦律雲。佛在舍衛國。時有長老迦留陀夷得阿羅漢道。持缽入城乞食。到一婆羅門捨。主人不在。婦閉門作煎餅。迦留陀夷比丘。即入禪定起通。從外地沒湧出中庭。乃以指彈。婦即迴顧作是念言。此沙門從何處入。此必貪餅故來。我終不與。即語夷言。縱使眼脫我亦不與。而以神力即兩眼脫出。復念縱出眼如盌。我亦不與即變眼如盌。復念縱若倒立我前。我亦不與。即於前倒立。復念縱汝若死。我亦不與。即入滅受想定。心想皆滅無所覺知。時婆羅門婦牽挽不動。即大驚悑念。是沙門常游波斯匿王宮末利夫人之師。若聞在我家死者。我等大衰。即語比丘言。汝若活者我求與一餅。迦留陀夷便出於定。婦即看餅。先煎好者意惜不與。更刮盆邊得一小面。煎之轉勝。以先者與。適舉一餅餘皆相著。迦留語言。姊與我幾許。舉四餅欲持與之。迦留語言。我不須是餅。可與祇桓中僧。是婦先世已種善根。即自思惟。是比丘實不貪餅。但愍我故而來乞耳。即持餅筐。詣祇桓中施眾僧竟。在迦留前坐。迦留陀夷觀其因緣為說妙法。即於座上得法眼淨。作優婆夷。返捨報夫。夫聞即詣迦留陀夷所。迦留陀夷為說妙法得法眼淨。作優婆塞。常盡財力供養闍梨。乃至身死猶命子供養令後不斷。

又百緣經云。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目連在一樹下見一餓鬼。身如焦柱。腹如太山。咽如細鍼發如錐刀。纏刺其身。諸支節間皆悉火然。渴乏欲死脣口乾焦。欲趣河泉變為涸竭。假令天降甘雨。墮其身上。皆變為火。目連即問業緣。餓鬼答言。我渴乏不能答。汝自問佛。目連即詣佛所具述前事。向佛廣說。宿造何業受是苦惱。爾時世尊告目連言。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此賢劫中。波羅柰國。有佛出世。號曰迦葉。有一沙門涉路而行。極患熱渴。時有女人。名曰惡見。井傍汲水。往從乞水。女報之曰。使汝渴死。我終不與。令我水減。不可持去。於時沙門既不得水服道而去。時彼女人遂復慳貪。有來乞者終不施與。其後命終墮餓鬼中。以是業緣受如是苦。佛告目連。欲知彼時女人不施水者。今此餓鬼是。佛說是惡見緣時。諸比丘等捨慳貪業。得四沙門果者。或有發無上菩提心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又付法藏經云。時有僧伽耶舍羅漢。有大智慧言辭清辯。昔雖出家未證道跡。遊行大海邊見一宮殿。七寶莊嚴光明殊勝。僧伽耶舍見時以到。即往彼宮說偈乞食雲。

 饑為第一病  行為第一苦
 如是知法者  可得涅槃道

是時捨主即出奉迎。敷置茵褥請入就坐。耶舍見其家內有二餓鬼。裸形黑瘦饑虛羸乏。鎖其身首各著一床。復有一缽滿中香飯。以瓶盛水安置其側。爾時捨主即取此食奉施比丘。語言。大德。慎勿以食與此餓鬼。爾時比丘見其饑困。即以少飯而施與之。鬼得食已即吐膿血。遍流在地污其宮殿。爾時比丘怪而問之。此鬼何緣受斯罪報。捨主答曰。斯鬼前世。一是吾息。一是兒婦。我昔佈施作諸功德。而彼夫妻常懷恚惜。我數數教誨都不納受。因立誓曰。如此罪業必獲惡報。若受罪時我當看汝。由是因緣得斯苦惱。小復前行至一住處。堂閣嚴飾種種奇妙。滿中眾僧經行禪思。日時以到。鳴椎集食。食將欲訖。爾時餚饍變成膿血。便以缽器共相打擲。頭面破壞血流污身。而作是言。何為惜食。今受此苦。耶舍前問其意。答言。長老。我等先世迦葉佛時。同止一處。客比丘來咸共瞋恚。藏惜飲食而不共分。以此緣故今受此苦。

正報頌曰。

 貪欣詐道德  刻削為伎業
 巧誑懷萬端  求利心千匝
 受罪地獄中  習氣猶行劫
 交刀割肉盡  白骨連相接

習報頌曰。

 為茲貪慾故  惡道轉沉淪
 罪畢生人道  餘風尚襲身
 常抱犲狼志  誰人喜與憐
 終身不寤此  可笑頑愚人

感應緣(略引三驗)

    魏司馬宣王
    魏胡人支法存
    齊太守張善

魏司馬宣王。功業日隆。又誅魏大將軍曹爽。篡奪之跡稍彰。王陵時為楊州刺史。以魏帝制。於強臣不堪為主。楚王彪年長而有才。欲迎立。兗州刺史華以陵陰謀白宣王。宣王自將中軍討陵。掩然卒至。陵自知勢窮乃單船出迎宣王。宣王送陵還京師。陵至頃城過賈逵廟側。陵呼曰。賈梁道。吾固盡心於魏之社稷。唯爾有神知之。陵遂飲藥死。三族皆誅。其年宣王有疾。白日見陵來。並賈逵為祟。因呼字曰。彥雲緩我。宣王身亦有打處。少日遂薨。

魏支法存者。本是胡人。生長廣州妙善醫術。遂成巨富有八丈毾[登*毛]。作百種形像光彩曜日。又有沉香八尺版床。居常芬馥。王談為廣州刺史。大兒劭之屢求二物。法存不與。王談因存亮繼殺。而藉沒家財焉。死後形見於府囚輒打閣下鼓。似若稱冤魂。如此經尋月。王談得病。常見法存守之。少時遂亡。劭之至楊都又死(此二驗出冤魂志)。

齊陽翟太守張善。苛酷貪叨惡聲流佈。蘭台遣御史魏暉俊就郡繩治。贓賄狼藉。罪當入死。善於獄中使人通啟。翻誣暉俊受納民賕枉見推縛。文宣帝大怒。以為法司阿曲。必須窮正。令尚書左丞盧斐覆之。斐遂希旨。成暉俊罪狀奏報。於市斬之。暉俊遺囑令史曰。我之情理是君所具。今日之事可復如何。當辦紙百張筆兩筦墨一挺以隨吾尸。若有靈祇必望報雪。令史哀悼貨賣衣裳。為之殯殮。並備紙筆。後十五日張善得病。唯雲。叩頭魏尚書。尚書者世俗呼台使之通稱也。未旬而死。才踰兩月盧斐坐譏駿魏史。為魏收所奏。文帝敺殺之(此一驗出冥祥記)。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