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一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受齋篇第八十九
破齋篇第九十
賞罰篇第九十一
受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正法所以流佈。貴在尊經。福田所以增長。功由齋戒。故捨一餐之供。福紹餘糧。施一錢之資。果超天報。所以福田可重。財累可輕。共樹無遮之會。等招無限之福也。
引證部第二
如舊雜譬喻經云。昔有四姓請佛飯。時有一人賣牛湩。大姓留止飯。教持齋受戒聽經已乃歸。婦言。我朝相待未飯。便強令夫飯壞其齋意。雖爾七生天上七生世間。師曰。一日持齋有六十萬歲餘糧。復有五福。一曰少病。二曰身安隱。三曰少淫意。四曰少睡臥。五曰得生天上。常識宿命所行事也。
又波斯匿王欲賞末利夫人香瓔。喚出宮視。夫人於齋日著素服而出。在六萬夫人中。明如日月。倍好如常。王意悚然。加敬問曰。有何道德炳然有異。夫人白王。自念少福稟斯女形。情態垢穢。日夜命促。懼墜三塗。是以月月奉佛法齋。割愛從道。世世蒙福。願以香瓔奉施世尊。
又中阿含經云。爾時鹿子母毘舍佉。平旦沐浴著白淨衣。將子婦等眷屬。往詣佛所。稽首作禮。白世尊曰。我今持齋善。世尊問曰。居士婦今持何等齋耶。齋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放牛兒齋。二者尼揵齋。三者聖八支齋。云何名放牛兒齋者。若放牛兒。朝放澤中。晡收還村。彼還村時。作如是念。我今日在此處放牛。明日當在彼處放牛。我今日在此處飲牛。明日當在彼處飲牛。我牛今日在此處宿止。明日當在彼處宿止。如是有人。若持齋時。作是思惟。我今日食如此之食。明日當食如彼食也。我今日飲如此之飲。明日當飲如彼飲也。我今日含消如此含消。明當含消如彼含消。其人於此晝夜樂著欲過。是名放牛兒齋。若如是持齋。不獲大利。不得大果。無大功德。不得廣佈。云何名尼揵齋耶。若出家尼揵者。彼勸人曰。汝於東方過百由延外。有眾生者。擁護彼故。棄捨刀仗。如是南西北方亦爾。或脫衣裸形。我無父母妻子。勸進虛妄之言。將為真諦。或執苦行自餓諸邪法等。是名尼揵齋也。若如是持齋者。亦不獲大利。不得大果。無大功德。不得廣佈。云何名為聖八支齋。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作是思惟。阿羅訶真人。盡形壽。離殺斷殺棄捨刀仗。有慚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乃至蜫蟲。於殺淨心。乃至盡形壽。離非時食斷非時食。一食不夜食樂於時食。我以此支於阿羅訶等同無異。是故說齋。彼住此聖八支齋已。於上當復憶念如來無所著等十號。出世淨法。捨離穢污惡不善法。是名聖八支齋也。若族姓女。持聖八支齋者。身壞命終得生六欲天。遠得四沙門果。
又僧祇律雲。佛住舍衛城。南方有邑名大林。時有商人。驅八頭牛到北方俱多國。有一商人共在澤中放牛。時有離車捕龍食之。捕得一龍女。女受布薩法無有害心。然離車穿鼻牽行。商人見之。即起慈心。問離車言。汝牽此龍欲作何等。答言。我欲殺噉。商人言。勿殺。我與汝一牛貿取。捕者不肯。乃至八牛。方言。此肉多美。今為汝故。我當放之。時商人放龍女去已。念言。此是惡人。恐復追逐更遣捕取。放別池中隨逐看之。龍變為人。語商人言。天施我命。今欲報恩。可共入宮。當報天恩。商人答言。龍性率暴。瞋恚無常。或能殺我。答不爾前人系我。我力能殺彼人。但以受布薩法。都無殺心。何況天今施我壽命。而當加害。若不去者。小住此中。我先摒擋。即便入去。後入宮內見龍門邊。二龍繫在一處。商人問言。汝為何事被系。答言。此龍女半月中三日受齋法。我兄弟守護此龍女。為不堅固。為離車所捕。以是被系。唯願天慈語令放我。龍女摒擋已即呼入宮。坐寶床上。龍女白言。龍中有食能盡壽消者。有二十年消者。有七年消者。有閻浮提人食者。未知天今欲食何食。答言。欲須閻浮提食。即持種種飲食與之。商人問龍女言。此龍何故被系。龍女言。此有過。我欲殺之。商人言。汝莫殺。不爾。要當殺之。商人言。汝放彼者我當食耳。白言。不得直爾放之。當罰六月擯置人間。商人見龍宮中。種種寶物莊嚴宮殿。商人便問言。汝有如是莊嚴用受布薩何為。答言。我龍法有五事苦。何等為五。謂生時眠時淫時瞋時死時。一日之中三過皮肉落地。熱沙[穫-禾+火]身。復問汝欲求何等。答言。人道中生。為畜生中苦不知法故。欲就如來出家。龍女即與八餅金。語言。此金足汝父母眷屬終身用之不盡。語言。汝合眼。即以神變持著本國。以八餅金持與父母。此是龍金。截已更生。盡壽用之。不可盡時(思念仁慈不得不行暫救龍女思報彌重況持大齋受福寧小)。
又菩薩受齋經云。某自歸佛。自歸法。自歸比丘僧。
某身所行惡。口所言惡。意所念惡。今已除棄。某若干日若干夜。受菩薩齋。自歸菩薩。
佛告須菩提。菩薩齋日有十戒。第一菩薩齋日不得著脂粉華香。
第二菩薩齋日不得歌舞捶鼓伎樂裝飾。
第三菩薩齋日不得臥高床上。
第四菩薩齋日過中已後不得復食。
第五菩薩齋日不得持刀金銀珍寶。
第六菩薩齋日不得乘車牛馬。
第七菩薩齋日不得捶兒子奴婢畜生。
第八菩薩齋日皆持是齋從分檀佈施得福。菩薩齋日去臥時。於佛前叉手言。今日一切十方其有持齋戒者行六度者。某皆助安無量勸助歡喜福施。十方一切人非人等所在勤苦厄難之處。皆令得福解脫憂苦。出生為人安隱富樂無極。
第九菩薩齋日不得飲食盡器中。
第十菩薩齋日不得與女人相形笑共坐席。女人亦爾。是為十戒不得犯。不得教人犯。亦不得勸勉人犯。
菩薩解齋法言。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比丘僧。某若干日若干夜持菩薩齋。從分檀佈施當得六波羅蜜。如諸菩薩六萬菩薩法。齋日夜一分禪一分讀經一分臥。是為菩薩齋日法。
從正月十四日受十七日解。
從四月八日受十五日解。
從七月一日受十六日解。
從九月十四日受十六日解。
述曰。既受齋已。若欲解齋要待明相出時始得食粥。不爾破齋。何名明相。如薩婆多論雲。明相有三種色。若日照閻浮提樹。則有黑色。若照樹葉。則有青色。若過樹葉。則有白色。於三色中白色為正。始得解齋食其粥也。
頌曰。
令月建清齋 佳辰召無疆
四部依時集 七眾會陞堂
蕭條清梵舉 哀婉動宮商
香氣騰空上 乘風散遐方
嘆德研沖邃 詞辯暢玄芳
滌煩呈妙句 臨時折婉章
緇素相依託 財法發神光
福田今夕滿 恩惠建存亡
感應緣(略引四驗)
東晉沙門法顯
宋沙門僧伽達多
宋居士郭銓
高齊沙門寶公
東晉徐州吳寺。太子思惟像者昔晉沙門法顯。勵節西天曆游聖跡。往投一寺。大小逢迎。顯時遇疾。主人上座親事經理。勅沙彌為客僧覓本鄉齋食。倏忽往還。腳有瘡血。雲往彭城吳蒼鷹家求食。為犬所[齒*夾]。顯怪其旋轉之間而游數萬里外。方寤寺僧。並非常人也。後隨船還國。故往彭城追訪得吳蒼鷹。具狀問之。答有是事。便指餘血塗門之處。顯曰。此羅漢聖人血也。當時見為覓食耳。如何遂損也。鷹聞慚悚。即舍宅為寺。自往楊都求諸經像。正濟江中。船遂傾側。忽有雙骨各長一丈。隨波騰漾。奄入船中。即得安流昇岸。以事奏聞。乃龍齒也。鷹求像未獲。泝江西上。暫怠林間。遇見婆羅門僧持此像行曰。欲往徐州與吳蒼鷹供養。鷹曰。必如來言弟子是也。便付像將還至京。詔令摸取十軀。皆足下施銘。而人莫辯新舊。任鷹探取。像又降夢。示其本相。恰取還得。本像東還徐州。每放異光。元魏孝文請入北台。至高齊後主遣使者常彪之迎還鄴下。齊滅周廢為僧藏之。大隋開教還重光顯。今在相州大慈寺(右此一驗見晉史雜錄)。
宋京師道林寺。有沙門僧伽達多僧伽羅多等。並博通經論。偏以禪思為業。以元嘉之初。來游宋境。達多常在山中坐禪。日時將迫。念欲受齋。乃有群鳥銜果飛來授之。達多思惟。昔獼猴奉蜜。佛亦受而食之。今飛鳥授食。何為不可。於是受進食之(右此一驗見梁高僧傳)。
宋順陽郭銓字仲衡。晉益州刺史。亡後三十餘載。元嘉八年忽見形。詣女婿南陽劉凝之家。車衛甚盛。謂凝之曰。僕有謫事。可見為作三十僧會。當得免也。言終不見。劉謂是魍魎。不以在意。後銓又與女夢言。吾有謫罰。已告汝婿令為設會。不能見矜耶。女晨起見銓從戶過怒言。竟不能救。今便就罪。女號踴留之。問當何處設齋。答雲。可歸吾捨。忽然覆沒。凝之即狼狽供辦。會畢有人。稱銓信與凝相聞言。感君厚惠事始獲宥。言已失去。於是而絕(右一驗出冥祥記錄)。
高齊初沙門寶公者。崇山高棲士也。旦從林慮向白鹿山。因迷失道。日將隅中。忽聞鐘聲尋響而進。岩岫重阻登陟而趣。乃見一寺獨據深林。三門正南赫奕輝煥。前至門所。看額雲靈隱。之寺門外五六犬。其大。如牛。白毛黑喙。或踴或臥。以眼眄寶。寶怖將返。須臾胡僧外來寶喚不應。亦不迴顧。直入門內。犬亦隨入。良久寶見無人。漸入次門。屋宇四週。房門並閉。進至講堂。唯見床榻高座儼然。寶入西南隅床上坐。久之忽聞棟間有聲。仰視見開孔如井大。比丘前後從孔飛下。遂至五六十人。依位坐訖。自相借問。今日齋時何處食來。或言豫章成都長安隴右葪北嶺南五天竺等。無處不至。動即千萬餘裡。末後一僧從空而下。諸人競問。來何太遲。答曰。今日相州城東彼岸寺鑒禪師講會。各各竪義。大有後生聰俊難問。詞旨鋒起殊為可觀。不覺遂晚而至。寶本事鑒為和尚。既聞此語。望得參話。希展上流。整衣將起。答諸僧曰。鑒是實和尚。諸僧直視忽隱寺所。獨坐磐石查木之下。向之寺宇一無所見。唯覩岩谷。禽鳥翅集諠亂切心。出以問尚統法師。尚曰。此寺名趙時佛圖澄法師所造。年歲久遠賢聖居之。非凡所住。或沉或隱。遷徙無定。今山行者。猶聞鐘聲(見侯君素旌異記錄)。
破齋篇第九十(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惟無常苦空之悲。念生老病死之患。長夜悲倒懸之苦。漂淪哀陷墜之溺。思之痛傷。亦深可懼也。良由福田輕薄信施難消。齋戒無固。事等壞瓶。易毀難持。又同霜露。我人轉盛。著逾膠漆。不懼累劫之殃。但憂一身之命。所以飽食長眠。何異豚犬。破齋夜食。鬼道無殊。是故施主失應時之福。眾僧損良田之種也。
引證部第二
如舍利弗問經云。舍利弗白佛言。有諸檀越造僧伽藍。厚置資給供來往僧。有似出家僧。非時就典食僧索食。而食與者食者得何等罪。其本檀越得何等福。佛言。非時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盜人。非時與者。亦破戒人。亦犯盜人。盜檀越物。是不與取。非施主意。施主無福。以失物故。猶有發心置立之善。舍利弗言。時受時食食不盡者。非時復食。或有時受。至非時食。復得福不。佛言。時食淨者是即福田。是即出家。是即僧伽。是即天人良友。是即天人導師。其不淨者。猶為破戒。是大劫盜。是即餓鬼。為罪窟宅。非時索者。以時非時輒與。是與食者。即名退道。是名惡魔。是名三惡道。是名破器。是癩病人。壞善果故。偷乞自活。是故諸婆羅門不非時食。外道梵志亦不邪命食。況我弟子知法行法而當爾耶。凡如此者。非我弟子。是盜我法利著無法人。是名盜食非法之人。盜與盜受。一團一撮片鹽片酢。皆死墮燋腸地獄吞熱鐵丸。從地獄出生豬狗中食諸不淨。又生惡鳥。人怪其聲。後生餓鬼。還伽藍中。處其圊內噉食穢污。百千萬歲。更生人中貧窮下賤。人所棄惡。不可言說。人不信用。不如盜一人物其罪尚輕。割奪多人故。良福田故。斷絕出世道故。
又揵陀國王經云。佛在世時。時有國王。號名揵陀。奉事婆羅門。婆羅門居在山中。多種果樹。時有據樵人毀其果樹。婆羅門見之。便將詣王所言。是人無狀殘敗我果樹。王當治殺。王敬事婆羅門。不敢違之。即為殺之。自後未久有牛食人稻。其主遂捶折其一角。血流備面。痛不可忍。牛復到王所白言。我實無狀食此人少稻。今折我角。稻主亦追到王所。王曉鳥獸語。王語牛言。我當為汝殺之。牛即報言。今雖殺此人亦不能令我不痛。但當約勅後莫如之。王便感念言。我事婆羅門。但坐果樹。令我殺人。不如此牛。今事此道復不免生死。何用此道。便到佛所。五體投地。為佛作禮。願受五戒十善。佛言。佈施持戒現世得福。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其福無量。後生天上。王即歡喜得須陀洹。阿難白佛言。此王與牛本何因緣。佛言。乃昔拘那含牟尼佛時。王與牛為兄弟作優婆塞。供持齋戒一日一夜。王守法精進不敢懈怠。壽終升天。天上壽盡下為國王。牛時犯齋夜食。後受其罪。罪畢復作牛五百世。尚有宿識故來開寤王意。牛後七日壽終上生天上。佛言。四輩弟子受持齋戒不可犯也。
又法句喻經云。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精舍中。為天人龍鬼說法。東方有國名欝多羅波提。有婆羅門等五百人。相率欲詣恆水岸邊。有三祠神池。沐浴垢穢。裸形求仙。如尼揵法。道由大澤。迷不得過。中道乏糧。遙望見一大樹。如有神氣。想有人居。馳趣樹下。了無所見。婆羅門等舉聲大哭。飢渴委厄窮死斯澤。樹神現身問諸梵志。道士那來。今欲何行。同聲答曰。欲詣神池澡浴望仙。今日飢渴幸哀矜濟。樹神舉手。百味飲食從手流溢。給眾飲食皆得飽滿。其餘飲食足供道糧。臨當別去。詣神請問。本行何德致此巍巍。神答梵志。吾本所居在舍衛國。時國大臣。名曰須達。飯佛眾僧於市市酪。無提酪者。倩我提之。往到精舍使我斟酌。訖行澡水儼然聽法。一切歡喜稱善無量。時我奉齋暮還不餐。婦怪問我。不審何恨。答曰。不恨也。見長者須達於園飯佛。請我往齋。齋名八關。其婦瞋恚忿然言曰。瞿曇亂俗。奚足採納。君不毀食則禍從此釁。踧迫不已便共俱食。時我爾夜年壽算盡終於夜半。神來生此。為此愚婦破我齋法。不率其業來生斯澤。作此樹神。提酪之福手出飲食。若終齋法應生天上。封受自然。即為梵志。而作頌曰。
祠祀種禍根 日夜長枝條
唐苦敗身本 法齋度世仙
又百緣經云。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於其初夜有五百天子。齎持香華光明赫奕。照祇桓林。來詣佛所。禮已卻坐。佛為說法得須陀洹果。繞佛三匝還詣天宮。於其晨朝。阿難請問諸天來緣。佛告阿難。乃往過去迦葉佛時。有二婆羅門。隨從國王來詣佛所。禮拜問訊。時彼從中有一優婆塞。勸二婆羅門共受齋法。一求生天。二求人王受已俱還諸婆羅門聚會之處。諸婆羅門言。汝等飢渴可共飲食。慇勤數勸不免其意。求生天者即便飲食。以破齋故不果所願。其後命終生於龍中。其不食者得作國王。以其先身共受齋故。生彼國王園池水中。時守園人日日常送種種果蓏奉上獻王。於池水中得一美果。色香甚好。作是念言。我惟出入常為門監所見前卻。我持此果當用與之。作是念已。尋即持與。門監得已復作是念。我惟出入復為黃門所見前卻。當用與之。作是念已尋即持與。黃門得已復作是念。夫人為我常向大王嘆譽我德。我持此果當用與之。作是念已即便持與。夫人得已復上大王。王得果已即便食之。覺甚香美。即問夫人。汝今何處得是果來。夫人即時如實對曰。我從黃門得是果來。如是展轉推到園子。王即召呼。吾園之中有是美果。何不見送乃與他人。園子於是本末自陳。王不聽言而告之曰。自今以後常送此果。若不送者吾當殺汝。園子還歸入其園中。號咷洟泣不能自制。此果無種何由可得。時彼龍王聞是哭聲。化作人形來問之言。汝今何以啼哭乃爾。園子具答所由。龍聞是語還入水中。取好美果著金槃上。持與園子。因復告言。汝持此果奉上獻王。並說吾意雲。我及國王昔佛在世。本是親友。俱作梵志共受八齋。各求所願。汝戒完具得作國王。吾戒不全生在龍中。我今還欲奉修齋法求捨此身。願王為我求八關齋文。送來與我。若其相違吾覆汝國用作大海。園子於是納受果槃。奉獻王已。因復說龍所囑之語。王聞是已甚用不樂。所以然者。當爾之時乃至無有佛法之名。況復得有八關齋文。若其不獲恐見危害。思念此理無由可辦。時彼國王有一大臣。最可敬重。而告之言。龍從我索八關齋文。仰卿得之。大臣答曰。今世無法。云何可得。王復告言。汝若不獲。吾必殺卿。大臣聞已。卻退至家。顏色異常。甚用愁惱。時臣有父。年在耆舊。每從外來。見子顏色改易異常。尋即問言。即向父說委曲情理。父答子言。吾家堂柱。我見有光。汝為就伐。試取破看之得經二卷。一是十二因緣。二是八關齋文。大臣得已甚用歡喜。著金槃上奉獻與王王得之喜不自勝。送與龍王。龍王得已甚用歡慶。齎持珍寶贈遺與王。各還所止。共五百龍子勤加奉修八關齋法。其後命終生忉利天來供養我。是彼光耳。佛告阿難。欲知彼時五百龍子奉修齋法者。今五百天子是。佛說是緣時。有得四沙門果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又遺教法律雲。若出家人乘車馬一日除五百日齋。一歲三百六十日乘。計除卻十八萬日齋。舍利弗問佛。何故比丘乘騎除五百日齋者。佛言。比丘是知禁律人。他見生謗。令他得罪。除老病暫乘不犯(問曰。何故不論俗人。答曰。出家清虛恕愍眾生故他人怪白衣穢濁常造罪人殺戮尋常何論輕罪故人見不怪也)。
頌曰。
貪心未甞滿 福善未曾憂
專求美飲食 飽[軗/口]無恥羞
昏塵全未拭 心垢豈能除
破齋常夜食 辜負施難詶
天長命自短 業催闇中游
漂浪四暴海 難逢六度舟
小惡猶不改 大善何能修
類同園池龍 焉得齊高流
感應緣(略引三驗)
晉孫稚
齊王氏
唐李思一
晉孫稚字法暉。齊國般陽縣人也。父祚晉太中大夫。稚幼而奉法。年十八以咸康元年八月病亡。祚後移居武昌。至三年四月八日。沙門於法階。行尊像經家門。夫妻大小出觀見。稚亦在人眾之中。隨侍像行。見父母。拜跪問訊隨共還家。祚先病稚雲。無他禍崇。不自將護所致耳。五月當差。言畢辭去。其年七月十五日。復歸跪拜問訊。悉如生時。說其外祖父為太山府君。見稚說稚母字曰。汝是某甲兒耶。未應便來。那得至此。稚答。伯父將來欲以代謫有教推問欲鞭罰之。稚救解得原。稚兄容字思淵。時在其側。稚謂曰。雖離故形在優樂處。但讀書無他作願。兄勿復憂也。但勤精進繫念修善。福自隨人矣。我二年學成當生國王家。同輩有五百人。今在福堂。學成皆當上生第六天上。我本亦應上生。但以解救先人因緣纏縛故。獨生王家耳。到五年七月七日復歸說。邾城當有寇難。事例甚多。悉皆如言。家人秘之。故無傳者。又云。先人多有罪謫。宜為作福。我今受身人中。不須復營。但救先人也。願父兄勤為功德作福。食時務使鮮潔。一一如法者受上福。次者次福。若不能然徒費設耳。當使平等心無彼我。其福乃多。祚時有婢。稚未還時。忽病殆死。通身皆痛。稚雲。此婢欲叛。我前與鞭。不復得去耳。稚問婢雲。前實欲叛與人為期。日垂至而便住。云云。
齊王氏名四娘。永明三年病死。下尸在地。為莊飾者覺其心煖。故未殯殮。經二宿肌體稍溫氣息漸還。俄而能言。自說有二人錄其將去至一大門。有一沙門踞胡床坐。見之甚驚。問何故來。乃罵此二人云。汝誤錄人來各鞭四十。語此四娘。女郎可去。答曰。向來怳怳不知道路。請人示津。沙門即命一人送之。行少地見其先死。奴子倚高樓上。驚問四娘。那忽至此。欲見新婦不。答不知處。喚奴自送。奴云不得奉送。四娘但去。前路應相值也。投一馬鞭與之曰。謹執此鞭自知路。可行數里。便見新婦。即四娘之嫂也。正被苦謫四體磣縛。如裝鵝鴨法懸於路側。相見悲號。新婦自說。生時作罪今胎此楚毒。欲屈手搏頰求乞哀助。而手被攣格不得至頰。又聞左右受苦之聲。而不覩形。四娘問此為何聲。答曰。此是無行眾僧。破齋犯戒。獲此苦報。呼噭聲也。於是沿路而歸。須臾至家。見其尸骸意甚憎惡。不復願還。不覺有人排其踣著。乃得就身而稍蘇活。其人今休然尚存(右二驗出冥祥記)。
唐隴西李思一。今居相州之滏陽縣。貞觀二十年正月已死。經日而蘇。語在冥報記。至永徽三年五月又死。經一宿而蘇。說雲以年命未盡。蒙王放歸。於王前見相州滏陽縣法觀寺僧辯珪。又見會福寺僧弘亮及慧寶三人。並在王前。辯答見冥官雲。慧寶死時未至宜修功德。辯珪弘亮今歲必死。辯珪等是年果相繼卒。後寺僧令一巫者就弘亮等舊房召二僧問之。辯珪曰。我為破齋今受大苦。兼語諸弟子等曰。為我作齋救拔苦難。弟子輩即為營齋。巫者又云。辯珪已得免罪。弘亮雲。我為破齋兼妄持人長短。今被拔舌痛苦。不能多言。相州智力寺僧慧永等說之(右一驗出冥報拾遺)。
◎
◎賞罰篇第九十一(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好生惡死。含識之所同欣。喜利怒害。仁智之所不免。是以居終蹈義。或愜於情。枉性傷和。每切餘恨。史遷曰。死有輕於鴻毛。莊周曰。生則重於天下。故生死違性則怨酷冥道。賞罰乖序。則哀聲氣結。影響於耳目。寤寐於精爽無往不復。吁可畏哀。庶權豪之地。覽明鏡而絀威。利慾之情。啟元龜而克念。無辜者。獲腰領之全。履福者。同劫石之壽也。
引證部第二
如百喻經云。昔有二人。共種甘蔗。而作誓言。種好者賞。其不好者當重罰之。時二人中。一者念言。甘蔗極甜。若壓取汁。還灌甘蔗。樹必得勝。既取汁溉。冀望滋味。反敗種子。所有甘蔗一切都失。世人亦爾。欲求善福。恃己豪貴。倚形挾勢。迫脅下民。[夌*欠]奪財物。用作福善。不知將來反獲其殃。如壓甘蔗彼此都失。
阿育王經云。昔阿育王婦蓮華夫人產一子。面貌端正(依付法藏名曰法增)目似駒那羅眼。因字駒那羅。王甚愛敬。長為娶婦字真金鬘。後共王至雞頭摩寺上座所。上座夜奢知必失眼。常為說法。眼無常相。王大夫人帝失羅叉。見眼端正染心逼之。子聞掩耳不順其志。夫人瞋恚常求其短。欲挑其眼。後時北方乾陀羅國。城名得叉尸羅。人民叛逆。王遣鎮之。後時王病。口中糞臭。身諸毛孔糞汁流出。無人能治。勅喚駒那欲紹王位。帝失羅叉聞已念言。彼若為王我無活理。即作方便而白王言。我能治王。即勅國內似王病者。皆勅將來。我為治之。時有一男有如此病。婦為問醫。語將來為汝治之。既至醫所。即送與夫人。夫人殺之。破腹見蟲。上去糞隨下行亦爾。與種種藥不能令死。後乃與蒜蟲便即死。以因緣勸王食蒜。王食蟲死。逐糞道出。王病得差。語夫人言。欲得何願。答言。欲得七日作王。王即聽之。既得王已。詐作王書。語得叉人云。駒那羅有大罪過。急挑眼出。作書已竟向王眠睡偷王齒印。王夢驚覺語夫人言。夢見二鷲欲挑我子駒那羅眼。言已還眠。復夢覺語夫人言。夢見駒那羅頭髮甚長在地而坐。夫人安慰王復還眠。眠已夫人得印印書。遣使齎去。王復夢見牙齒墮落。曉召相師。占夢吉凶。師言。此夢必是王子失眼之相。王聞合掌歸命四方護佛道神信法僧者。願護我子。書至彼國。駒那得書即信其語。僱旃陀羅使挑其眼無肯挑者。但緣業熟。自然有人面有八丑。來求挑眼。王語丑人。先挑一眼著我手中。舉刀向眼。一切人民稱怨大喚。怪哉苦哉。啼哭懊惱不能自勝。又付法藏傳雲。求一惡人令出右眼。置掌觀之。便念耶舍本所勸誡。而作是言。說眼無常。猶如幻化。昔時奇妙。今觀何愛。當捨危朽之法。專求最勝清淨慧眼。作是觀時得須陀洹。更出一眼重深思察。厭惡情至得斯陀含。其妻金鬘聞夫挑眼。號泣雨淚驚哭而來。見已悶絕良久乃蘇。時駒那羅以偈曉之曰。
昔吾為惡業 今日自還受
一切世間苦 恩愛會別離
汝當諦思惟 何應大啼哭
又阿育王經云。時駒那羅王答婦。我等自造今日受之。恩愛會離何用啼哭。為使人驅出。夫婦相將彈琴歌乞以自存活。展轉而行。歸還本國。欲入王宮。門人約之。即至門外象廄中宿。向曉彈琴。自宣苦事。王聞琴聲。情切憶子。即遣人喚。既至王所。王見眼盲形容瘦惡衣裳弊壞。都欲不識見少形相。尋即問言。汝是我子駒那羅不。答言。我是。王聞其語。悶絕躄地水灑乃蘇抱著膝上。手摩抆眼啼泣而言。汝眼本似駒那羅。故遂為字。今悉無有。以何為名。誰挑汝眼。使汝辛苦樵瘁乃爾。速疾語我。我今見汝形體樵瘁。譬如勐火燒我身心都悉壞盡。子語王言。願莫憂惱。我自造業不可怨他。得父王書齒印勅挑。王立誓言。若我勅挑當自截舌。若與齒印當拔我齒。若我眼見自挑其眼。王后推察知是羅剎作書遣挑。王呼罵曰。不吉惡物何地載汝。汝於今者不自陷沒。汝實我怨。詐懷親附。種種罵訖。積胡膠火而燒殺之。
又付法藏傳雲。時駒那。羅王子起大悲心。而白父言。今若加報於彼。必當累劫共為怨害。譬如因聲即有響應。亦如嬰兒未識義理罵辱父母無謙敬心。而此父母豈於其兒起瞋恨耶。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常為煩惱之所覆蔽。愚癡無智猶如小兒。云何倣彼而生瞋恚。王心毒盛不受其語。大積薪油而焚殺之。
又阿育王經云。爾時諸比丘見而問尊者優波毱多。有何因緣。尊者答曰。駒那羅往昔波羅柰國作一獵師。於山窟中得五百鹿。若都殺者。肉則臭爛。挑其眼出。日食一鹿。從是已來。五百身中常被挑眼。又於過去拘樓孫佛入涅槃後。時有國王。名曰端嚴。為起石塔。七寶莊嚴。王死之後有一惡王。名曰不信。壞塔取寶。唯留土木。駒那爾時為長者子。還以七寶修治此塔。復造大像共佛齊等。發誓願言。使我來世如似此佛得勝解脫。緣本造塔生尊貴家。由昔作像常得端正。以發願故今獲道跡。
又依王玄策西國行記雲。其王心知繼室姦宄。飲氣而怒。捶加刑繼室所。是時輔佐並流配雪山東北磧鹵不毛之地。摩訶菩提寺聖僧名宴沙。大阿羅漢。王聞高德。攜盲子具白前事。垂哀眼明。僧受王請。普告國眾。吾明辰說深法。人持器來。以盛洟淚。是日道俗競馳遠赴。聞說十二因緣時眾悲傷泣血而已。收淚總置金槃。師立誓曰。向所說法其理若當。願以眾淚洗王子目令得復明。理若不當盲目如故。於是將淚洗眼遂平復。時王及子不勝喜慶。時眾咸悅皆稱善哉。聖力乃爾。王子即是拘那羅王。於今塔猶存焉。
又佛本行經云。爾時世尊乞食時至。著衣持缽獨自而行。欲乞於食。漸漸到彼大兵將村。入彼邑已。即詣兵將婆羅門家。到其家已。即便進入於其門內。鋪座而坐。爾時兵將大婆羅門。有於二女。一名難陀。二名波羅。時彼二女出向佛邊。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卻住一面。佛為說法得須陀洹果。乞受三歸五戒已。即取佛缽將好香美飲食。滿盛缽中以用奉佛。爾時世尊受彼食已。從村而出。爾時提婆大婆羅門。從他轉聞彼大沙門來至於此。聞已即作思念。我昔曾請彼大沙門許施飲食。我今貧煎。當作何計。妻報夫提婆言。乞聽可說。未審爾不。我憶往昔年少之時。兵將大婆羅門。曾弄於我。欲求世事。我時不聽。彼暫指觸。而今聖夫將我與彼行於世事。從其隨索多少錢物。得以而為彼大沙門作食佈施。爾時提婆報其妻言。此事不然。我婆羅門理不合作如是之事。其提婆即詣兵將所白言。善哉善哉。唯願借貸我五百錢。若我能償此事善哉。脫不能償。我之夫婦二人詳共入汝家語汝作力。爾時兵將即與提婆錢足五百。而語之言。汝今將去隨意所用。其事若訖更不得轉從他借貸持以償我。如汝所要身自出力覓錢與我。爾時提婆從兵將邊。依法受取五百錢已。至自己家付與其妻。備辦飲食。即詣林中。而往佛邊。欲請如來。善哉大德沙門瞿曇。唯願受我明日飯食。是時世尊默然受請。辭佛而去。至自己家。城內一切衖陌皆賣熟食。爾時提婆即於彼夜嚴備多種甘美飲食。其夜悉辦如是諸味。過夜天明家內灑掃鋪床座訖。即至佛邊長跪諮白。飲食已辦。願赴我家。爾時世尊既至食時。著衣持缽漸漸而行。至提婆家隨鋪而坐。夫婦自手擎持多種微妙清淨眾味飲食。立於佛前以奉世尊。唯願如來自恣而食。是時提婆奉佛食訖。別於佛邊鋪座而坐。坐已世尊即為提婆如應說法。令歡喜已。從座而起隨意而去。爾時提婆送佛而出。其提婆妻從他借衣著。見佛出還即便解衣。置於一處。而掃除地。時有一賊。忽爾來偷其衣將去。時妻為失衣故心大愁惱。提婆送佛還家見婦迷亂。即便問言。何故如是煩惱。妻報夫言。當知所借衣。不知誰偷。忽然失去。是時提婆聞此語已。心地迷悶不知所為。作如是言。我以從他貸五百錢。用為供具。汝今從他借衣而著。忽復失去。我家貧短以何備償。當作何計。爾時提婆求欲自死。即便往至尸陀林中。上大樹上欲自撲地。而不能墮。即復大愁。然彼賊人執其衣裳至尸陀林。忽爾還來。在於提婆所上樹下。掘地埋之。以土覆上。於上大便放訖而去。時彼提婆在於樹上。遙見此事。賊去以後從樹而下。掘取其衣。還將向捨。時提婆妻掃除捨內處處分除。其屋。角忽然自陷。低頭觀覩。地下見有一赤銅瓶。其中有金。乃至略說。見第二瓶第三第四悉皆是瓶。更復觀看其下。更見一赤銅甕。亦滿中金。彼見金已即大驚噭。指示夫言。聖夫聖夫。速來速來。我已得之。爾時提婆聞婦聲已。作是思惟。此婦可憐。何故失心。如是誑語。雲我已得於物其前他處借衣失去。我已得衣。衣現在此何故唱言。我已得之。是時提婆將衣入家。問其妻言。居家著者。汝何所得。彼婦即便指示其金。語言聖夫。我得於此也。是時提婆復語妻言。汝所失衣我亦得也。而彼婦取衣向所借處還歸其主。爾時提婆作是思惟。我今獨自不能淹消。爾多許金。即便攜將五百錢。直還向兵將邊。而償其債。到已語彼大兵將言。我從仁者貸五百錢。金以還汝。是時兵將語提婆言。我前語汝不得從他舉錢償我。唯出自家身力償我。提婆復言。我不從他貸取此物。兵將復問。汝從何得。提婆報言。我從地得此之金藏。彼不承信爾時提婆即將兵將。到自己家示其金藏。爾時兵將見一聚炭。語提婆言。汝何誑也。語我是炭。用作金相。是時提婆復更重語彼兵將言。此實真金。非是火炭。如是再三過三已。以手觸彼金藏唱示言。此是金非炭。復作誓願。如我善業因緣力故得此金者。乞示兵將見。如此語已炭即為金。兵將見此地藏金已。復問。汝今供養阿誰。為天為仙。並及善人。而彼與汝如是願報。提婆報言。我於今日。家唯供養是大沙門。奉施飯食。感應藉彼功德果報當成。兵將報言。此之金藏悉皆是彼善業因緣故生。此報無人能奪。無人所斷。汝莫作疑。安隱而食。
爾時提婆作如是念。以施大沙門食生大功德。心生歡喜。踴躍無量。遍滿其體。復詣佛邊。重請佛至家飯。佛以後夫妻二人鋪座聽法。佛知彼等心行體性諸使薄少。為說四諦得須陀洹果。時諸比丘即諮問言。彼之提婆及妻等。昔作何業得此果報。復至佛邊得諸聖法。更造何業先貧後富。一旦如是。佛告比丘。昔迦葉佛所受三歸五戒。而不行佈施者。今提婆是。然命終乞願。願值於我。以是因緣今得值我。以不行佈施今得貧報。隨將食佈施於我得現世報。以是因緣。汝諸比丘輩等。應常須向佛法僧邊生於恭敬希有之心猶如提婆。身現受福。以慳貪不肯佈施。今受貧賤困苦之患。
頌曰。
有義便合 無義便離 離卦非吉
合象成規 有功可賞 無功可治
勿得枉濫 反報無疑
感應緣(略引一十三驗)
周杜國之伯常
漢時王濟左右
漢時羽林中郎游殷
晉富陽縣令王范
晉時張駿
晉時羊珊
晉時孔基
晉時庾亮
齊時真子融
齊時文宣帝高洋
梁時劉大夫不得字
陳時武帝陳霸先
唐王玄策行傳西域業稱
周杜國之伯名曰常。為周大夫。宣王之妾曰女鳩。欲通之。杜伯不可。女鳩訴之。宣王曰。常竊與妾交。宣王信之。囚杜伯於焦。使薜甫與司工錡殺杜伯其友左儒九諫。而王不聽。左儒死之。杜伯既死。即為人見王曰。常之罪何哉。王召祝而以杜伯語告之。祝曰。始殺杜伯誰與王謀之。王曰。司工錡也祝曰。何不殺錡以謝之。宣王乃殺錡。使祝以謝之杜伯。杜伯猶為人而至。言其無罪。司工錡又為人而至曰。臣何罪之有。宣王告皇甫曰。祝也與我謀而殺人。吾所殺者又皆為人而見。當奈何乎。皇甫曰殺祝以謝之。宣王乃殺祝以兼謝焉。又無益也。皆為人而至。祝亦曰。我焉知之。奈何以此為罪。而殺臣也。後三年游於圃田。從人滿野。日中杜伯乘白馬素衣。司工錡為左。祝為右。朱衣朱冠。起於道左。執朱弓朱矢射宣王。中心折嵴。伏於弓衣而死。
漢時王濟左右。常於闇中就婢取濟衣物。婢欲姦之。其人云不敢。婢言。若不從我。我當大噭。此人卒不肯。婢遂呼雲。某甲欲姦我。濟即令人殺之。此人具自陳訴。濟猶不信。故牽將去。顧謂濟曰。枉不可受。要當訟府君於天。後濟乃病。忽見此人語之曰。前具告實。既不見理。今便應去。濟數日卒。
漢時游殷。字幼齊。漢世為羽林中郎將。先與司隸校尉胡軫有隙。軫遂誣搆殺之。殷死月餘。軫得病目睛脫。但言伏罪伏罪。游幼齊將鬼來。於是遂死。
晉富陽縣令王范。有妾桃英。殊有姿色。遂與閣下丁豐史華期二人姦通。范甞出行不還。帳內都督孫元弼。聞丁豐戶中有環珮聲。覘視見桃英與同被而臥。元弼叩戶扇叱之。桃英即起。攬裙理鬢躡履還內元弼又見華期帶珮桃英麝香。二人懼。元弼告之。乃共謗。元弼與桃英有私。范不辯察。遂殺元弼。有陳超者。當時在座。勸成元弼罪。後范代還超亦出都。看範行至赤亭山下值雷雨。日暮忽然有人。扶超腋徑曳將去入荒澤中。電光照見一鬼。面甚青黑。眼無瞳子。曰吾孫元弼也。訴怨皇天。早見申理。連時候汝。乃今相遇。超叩頭流血。鬼曰。王范既為事主。當先殺之。賈景伯孫文度。在太山玄堂下。共定死生名錄。桃英魂魄亦收在。女青亭者。是第三地獄名。在黃泉下。專治女鬼。投至天明失鬼所在。超至楊都詣范。未敢說之。便見鬼從外來徑入范帳。至夜范始眠。忽然大魘連呼不醒。家人牽青牛臨范上。並加桃人左索。向明小蘇。十許日而死。妾亦暴亡。超亦逃走長干寺。易姓名為何規。後五年三月三日臨水酒酣。超雲。今當不復畏此鬼也。低頭便見鬼影已在水中。以手搏超。鼻血大出。可一升許。數日而殂。
晉時張駿據有涼州。忌害鎮軍將軍武威陰鑒。以其宗族強大而多功也。遂諷其主簿魏纂。使誣鑒謀反。駿逼鑒自殺。後三年纂病。見鑒在側遂死。
晉時羊珊。字懿彭祖。晉世廬陵太守。為人剛克麁暴。恃國姻親縱恣尤甚。睚眥之嫌輒加刑殺。征西大將軍庾亮檻送。具以狀聞。右司奏。珊殺郡將吏及民簡良等二百九十人。徒謫一百餘人。應棄市。依八議請宥。顯宗詔曰。此事古今所未有。此而可忍孰不可忍。何八議之有。可獄所賜命。珊兄子賁。先尚南郡公主。自表解婚。詔不許。琅邪孝王妃山氏珊之甥也。苦以為請。於是司徒王遵。啟珊罪不可容恕宜極重法。山太妃憂感動疾。陛下罔極之恩。宜蒙生全之宥。於是下詔曰。山太妃唯此一甥發言摧鯁。乃至吐血。情慮深重。朕丁荼毒。受太妃撫育之恩。同於慈親。若不堪難忍之病。以致頓弊。朕亦何顏以寄。今便原珊生命。以慰太妃渭陽之恩。於是除名為民。少時疾病。常見簡良等曰。枉豈可受。今來相取。自申黃泉。經宿而死。
晉時會稽孔基。勤學有志操。憑結族人孔敝敝使其二子以基為師。而敝子並凶猥。趣尚不同。基屢言之於敝。此兒常有忿恚。敝尋喪亡。服制既除。基以宿舊乃齎羊酒往看言子。子猶懷宿怨。潛遣奴於路側殺基。奴還未至。仍見基來。張目攘袂。厲聲言曰。姦丑小竪人面獸心。吾蒙顧在昔敦戢平生。有何怨惡候道見害。慢天忘父。人神不容。要當斷汝家種。從此之後數數見形。孔氏無幾。大兒向廁忽便絕倒。駱驛往看已斃於地。次者尋復病殂。兄弟無後。
晉時庾亮誅陶。後稱。咸康五年冬節會。文武數十人忽然悉起向階拜揖。庾驚問故。並雲。陶公來。陶公是稱父偘也。庾亦起迎。陶公扶兩人。悉是舊怨。傳詔左右數十人皆操伏戈。陶公謂庾曰。老僕舉君自代。不圖此恩反戮其孤。故來相問。陶稱何罪。身已得訟於帝矣。庾不得一言。遂寢疾入年一日死(右此八驗出怨魂志)。
齊真子融。齊世甞為井陘開嶮阻使。賂貨甚多。為人所糺。齊主欲以行法。意在窮治。乃付并州城局參軍事崔瑗與中書舍人蔡暉。共考其獄。然子融之事皆在赦前。瑗等觀望上意抑為赦。後子融臨刑之際。怨訴百端。既不見理。乃誓曰若此等平吉。是無天道。後十五日法。瑗無病暴死。經一年許。蔡暉臥疾。膚肉爛墮。都盡苦楚。百許日殂。
齊文宣帝。高洋既死。太子殷嗣位。年號乾明。文宣同母弟常山王演。本在并州權勢甚重。因文宣山事隨梓宮出。鄴以地望見疑。仍留為錄尚書事。王遂忿怒。潛生異計。上省之曰。內外百僚皆來集會。即收縛乾明腹心尚書令楊遵產等五人。皆為事奏斬之。尋亦廢乾明而自立。是為孝照帝。後在并州。望氣者奏。鄴中有天子氣。平秦王高歸彥勸殺乾明。遂鎖向并州盡之。其年孝照數見文宣。作諸妖怪。就其索兒。備為[示*厭]禳。終不能遣而死。
梁江陵陷時有關內人。梁元暉俘獲一士大夫。姓劉。位日新城失其名字。先此人先遭侯景亂喪失家口。唯餘小男年始數歲。躬自簷抱。又著連枷值雪。塗不能前進。元暉逼令棄去。劉君愛惜以死為請。遂強奪取擲之雪中。杖伯交下驅蹙使去。劉乃步步迴首號噭斷絕。辛苦頓弊。加以悲傷數日而死。死後元暉日日見劉曳手索兒。因此得病。雖復對之悔謝。來殊不已。元暉載病。到家而終。
陳武帝陳霸。先既害梁大司馬王僧辯。次討諸將。義興太守韋載。黃門郎放第四子也。為王公固守。陳主頻遣攻圍不克。後重征之。誘說載白。王公親黨皆已殄滅。此一孤城何所希冀。過爾相抵耶。若能見降不失富貴。載答曰。士感知已本為王公。所以抗禦大軍致成讎敵。今亦承明公盡定江左。窮城自守必無生路。但鋒刃屢交殺傷過甚。軍人忿怒恐不見全。老母在堂彌懼禍及。所以苟延日月。未能束手耳。必有誓約不敢久勞神武。陳主乃遣刑白馬為誓。載遂開門。陳主亦示寬信。還楊都後。陳主即位。遣載從征。以小遲晚。因宿憾斬之。尋於大殿看事。便見載來。驚起入內。移坐光嚴殿載又逐入。顧訪左右。皆無所見。因此得病死(右四驗出冥祥記)。
唐王玄策行傳雲。摩伽陀國法。若犯罪者。不加拷掠。唯以神稱之。稱人之法。以物與人輕重相似者。置稱一頭。人處一頭。兩頭衡平者。又作一符。亦以別物。等其輕重。即以符系人項上。以所稱別物添前物。若人無罪。即稱物頭重。若人有罪則物頭輕。據此輕重以善惡科罪。剜眼截腕。斬指刖足。視犯輕重。以行其刑。若小罪負債之流等。並鎖其兩腳用為罰罪。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