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2.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阿彌陀佛者,應發無上菩提之心;復當專念極樂國土,積集善根,應持迴向。由此見佛,生彼國中,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

3.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有等等無邊世界諸佛如來,皆共稱讚無量壽佛所有功德。

4.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

5.十方世界諸往生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不聞三塗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6.行菩薩道,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當作佛。欲於何方佛國作佛,從心所願。

7.一心清淨,端正身心;絕欲去憂,慈心精進。不當瞋怒、嫉妒,不得貪餮、慳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

8.要當孝順,至誠忠信;當信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得福。

9.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10.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現在其前,經須臾間,即隨彼佛往生其國。

11.人在愛慾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12.惑道者眾,悟道者少,各懷殺毒,惡氣冥冥,為妄興事,違逆天地。

13.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14.常運慈心拔有情,渡盡無邊苦眾生。

1.念佛當生四種心:

一、無始以來造業至此,當生慚愧心。

二、得聞此法門,當生欣慶心。

三、無始業障,此法難遭難遇,當生悲痛心。

四、佛如是慈悲,當生感激心。

此四種心中有一,淨業即能成就。

2.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3.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4.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5.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名為淨業,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6.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偏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7.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8.諸佛大慈,勸歸淨土。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系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9.末法萬年後,餘行悉滅時,釋迦如來以慈悲特留念佛。

10.成佛雖難,求往生易得;仰佛本願力以為強緣,故雖凡夫,亦得往生報土。

11.愛慾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當勤精進,生安樂國。

1.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

2.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3.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持名妙行,非願不足導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

4.妙宗云:取捨若極,與不取捨亦非異轍,設不從事取捨,即是執理廢事,既廢於事,理亦不圓。

5.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故名號亦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使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也。

6.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

7.當來經法滅靳,特留此經住世百年,廣度含識,阿伽陀藥,萬病總持,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8.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9.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10.阿彌陀,正翻無量,本不可說,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名號。

11.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持名,即始覺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

12.釋迦一代時教,惟華嚴明一生圓滿,而一生滿之因,則末後普賢行願品中,十大願王導歸安養,卻在此經。

13.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具此深信,方能發於大願。

14.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即為淨土指南。

15.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1.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直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

2.信願行,非先後,非定三,蓋無願行不名真信,無行信不名真願,無信願不名真行。

3.信願行三,聲聲圓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緣,觀經稱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勢生死之罪,此之謂也。

4.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其餘世智辯聰、通儒禪客,盡思度量,愈推愈遠,又不若愚夫婦老實念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5.《阿彌陀經》中:「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乃指此經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此經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

6.不可思議略說有五意:

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

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

三、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

四、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

五、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

7.願者,信之卷、行之樞,尤為要務,舉願則信行在其中,所以慇勤三勸也。

8.修行別無要術,但真信願生,一向專念則一切行履,無煩改轍。

9.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

10.若不專念,求生彼國,必至隨業流轉,受苦無量。

11.專念西方阿彌陀佛,以諸善根,迴向發願,決定得生,永不退轉,親近彌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