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極樂是貪心嗎

或問:何得文中,彼佛有聲聞弟子。答:此暫有終無,至下釋文中當辯。

又問:厭苦趨樂,似專自利,何名菩薩。答:求生淨土,正為見佛聞法。得無生忍已,還來此世,救苦眾生,是菩薩行,非聲聞道,如天台《十疑論》中說。——《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好,這裡有兩個問答,進一步辯明《佛說阿彌陀經》屬菩薩藏的一個確切含義。

極樂世界為何有聲聞?

有人一看這個經典被判攝為菩薩藏就有些不理解,會質疑:你說這部經是菩薩藏,那為什麼在經文裡面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還有無量無邊阿僧祇的聲聞弟子呢?

蓮池大師的回答是:這個是暫時有聲聞弟子之名,但最終沒有聲聞之實。你看《佛說無量壽經》裡也談到,極樂世界聲聞都能變化出很多的化身到他方世界去教化眾生,令他方世界無量無數的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從中可以看到,這個聲聞所表達的或者是從他斷惑程度來說他是聲聞,或者他原來的身份是聲聞往生的,但從他當下的心地都是大乘菩薩的心地,所以最終就沒有聲聞之實,更不會有定性聲聞。

求生極樂是貪心嗎?

那又有人問:這個念佛往生從現象上來看,確實他有厭三界之苦、趨淨土之樂這種現象,表面上來看不是自利嗎?甚至有人說你這個念佛行人就是貪心嘛,看到極樂世界黃金為地就貪黃金去了嘛,好像是自利,怎麼稱為菩薩呢?

蓮池大師回答道:這裡要從修淨土法門的發心來看,你求生淨土的目的是什麼?求生淨土的目的不是去享受人天福報的,不是說要得多少黃金的,而是為了見阿彌陀佛、聞大乘法、證得無生法忍的!

這是自利的過程,同時還要發出悲願,證無生法忍之後,還要來到這個娑婆世界生死苦海,救度一切有緣的苦難眾生的!是要發願的!

所以為什麼我們每天都要發願呢?你往生之後還要回來,不要忘記苦難的眾生。這個往相迴向和還相迴向二種迴向是成就大悲心的,這就是菩薩行哪,不是聲聞道啊!

聲聞道是想,我好不容易離開三界的牢獄,打死也不過來了,這地方太苦了!但是菩薩會回來,他會主動地回來,因為他不忍眾生苦,他同體的悲心一定會讓他自然地過來,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八千次來到我們這個世間的因緣。

佛陀是「大悲菩薩」嘛,發過大悲之願,眾生受苦就等同自己受苦,他怎麼能夠在涅槃裡面安享安樂呢?他一定是不住涅槃的。

所以《佛說阿彌陀經》不是聲聞道經典。智者大師在《淨土十疑論》中的第一個疑問,就在談這個問題:你求生淨土,捨離苦難眾生,這不是自了漢嗎?這哪是菩薩的行為呀?

智者大師就說道:你這種指責,是不明白菩薩分兩種,一種是證得無生法忍的大菩薩;還有一種是初發心菩薩。

如果是得到無生法忍的大菩薩,你指責他是有道理的,但問題是一些初發心的菩薩,你讓他要在三界裡每一世去度眾生,他是不可能做到的,是無有是處的。他一定是要先求生淨土,得到無生法忍後,才有能力到這個世間來度眾生。

所以求往生是為了見佛聞法,得無生法忍,再來這個世間度眾生。這樣的全過程都是屬於大乘菩薩道的內涵,不是小乘的自了漢,這些我們都要辨識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