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男子,如是如來成就善巧知勝解智,見諸世間種種邪歸邪見邪意,樂著邪法,行邪業行。由是因緣,受無量苦。如來見已,數數召集。於大眾前,以其過去諸佛世尊三寶種性因果,六種波羅蜜多,瑜伽依因三律儀等,諸因果法,開悟示現,慶慰誡勅一切眾會,令其解脫諸顛倒見,建立正見。安置十善正直舊道,共諸有情數數同修法隨法行,方便引攝因果等流。為諸有情四眾和合,同修一切殊勝善行。便共遊戲四種念住,於三摩地解脫知見諸道品中,歡娛受樂。為令聖教久住世故,紹三寶種不斷絕故,便共遊戲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於其種種勝三摩地解脫知見諸道品中,歡娛受樂。善男子,我成如是第四佛輪。由此輪故,知諸有情補特伽羅,種種勝解,歸趣意樂,諸業法受,隨其所應利益安樂,得安隱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於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處大眾中,正師子吼。」

這是佛的第四佛輪。現在大都是邪歸邪見,樂著邪法,行邪業行。現在的職業是由人民自己選擇的,如果你選擇的職業不好,在這個職業當中,必需殺生。但是這個職業當中並沒有欺騙,哪一個行業都要說真實話,不過作生意的人都不會說真實話的。在大陸上有些道友問,不說假話,就沒有辦法作生意。我到美國看到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在超級市場上,他上架賣多少錢,就是多少錢。因為他拿到真價,沒有服務員,他也不跟你說話。因此,不一定要打妄語,非得說假話,才能作生意!我只舉這麼一個例子。這是邪業。邪業就行邪行,不一定這樣子,也可以作。

另外,如果你過去沒有那麼大的福報,隨便怎麼欺騙、怎麼榨取、怎麼巧取豪奪,就算機會奪到手了,馬上也會失掉的。強盜搶了,還有比強盜更厲害的,強盜搶強盜的,還有更大的強盜勢力,勝過你的。這些都是不知因緣果報的關係。種種的邪見、邪業,樂著邪法的事情,這就太多了,你的後果一定是要受無量苦處。歸於神,那就是邪歸,知見不正,我們都可以見得到,他們的弟子非常的多。你要怎麼說呢?這就是「方以類聚,物以群分。」那一類的因緣,那位魔王要轉世,他的魔子魔孫就會隨之而來,當然信奉他的,他不會信奉你的正教。哪一類的,他就信奉那一類,哪一行的、哪一業的,他交往的都是同行同業的。商人莫跟搞政治的交往作朋友,你跟他作朋友,一定會倒霉的。人家說交官窮,交商富,要打官司,總受窮,這是中國古老的教育。你跟什麼人打對,跟惡人還是跟善友,關係非常的大。這也是中國所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涵義。

佛教導他的弟子說,依照過去的三寶種性因果,種種的戒律,或者以六波羅蜜,用佈施持戒忍辱愛行四攝法來教育眾生。或者是依著因地三律儀,三律儀就是三聚淨戒,也就是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攝律儀戒,這三律儀都是因果法。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開悟示現,「悟」字是可以作「明白」講,懂得因果報應之後,讓他在三寶裡歸依佛歸依法,種善根的種性,種善因就得善果。或者是有相應的因,對相應的果,依著因而驗證他的果。瑜伽是相應的意思,也就是三律儀等諸因果法,這叫因果報應的。讓他明白這種道理,有的時候佛又安慰眾生,讓他慶慰,在三寶中種了福田,來世就不受苦了。佛經上有很多是安慰的語言,你要是聞了法,歸依佛了之後,你將來受種種的福業,再不受苦果了。這是安慰的言詞。

其次是誡勅的言詞,誡勅的言詞就是戒律。你犯了戒,非下地獄不可,墮三惡道。這種言詞就很多了。佛是經常教敕那些大弟子,怎麼樣去利益眾生,怎麼樣消除眾生的顛倒見,使他能得解脫。解脫的知見,跟顛倒見,兩者是完全相違背的。怎麼樣才能解脫呢?你要建立正知正見,不要搞邪命。為了自己的生存,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一切眾生的痛苦上,這是不可以的,乃至於為了自己生活過得好,物質總是有限的,那就爭奪,有合法的爭奪,有不合法的爭奪。有順因果的,應該得的得,不應該得的不要得。我們出了力,人家給我們的待遇工資,這是應當得的,要是摸人家偷人家騙人家,這是不應該得的。一般人都懂。這件事該作不該作,他自己心裡很明白,為了利或者為了名,管他該作不該作的。反正我能得到利,我換個假名就可以,明知道這件事不可為而硬要為,明知道這件事可為,但對我沒有利益,他就不去做。

這個時候,佛要教導這一切眾生,讓他能有十善的、正直的舊道。一切諸佛都是這樣教導的,不要搞殺盜淫,不要搞貪瞋癡,不要搞妄言、綺言、兩舌、惡口,這就是十善業的,這就是正道舊道的。共一切有情,一切補特伽羅,數數的共同修法,修什麼法就隨什麼法去作。我們修十善業,就隨十善業去作,修六波羅蜜就隨六度的法去行。佈施不單純是物質,我們經常以歡喜的面孔對待一切眾生,讓眾生看見你就喜歡,你看見彌勒菩薩,他坐在那兒總是笑的,他是以歡樂佈施。乃至以財佈施,還有給人說法,法佈施,勸人家作好事,都屬於佈施。這是舉這麼一個例子來說。

反正是以善巧的方便,以這因果法來引攝,也就是善惡因果,這個有深有淺,最深的是發菩提心,行菩提道。到你是自然證得成佛的果,這就深了。一般人,或是勸人念佛,勸人家信佛,信佛有什麼好處?免去災難,勸人家把因果看重一點,知道我起個壞心眼,將來一定得到壞果報。這是對菩薩來說的。對一般的眾生來說,必須得有事實。做這件事情,確實造成了傷害,這才治罪。菩薩一起心動念就不行了,要懂得這個因果。我們的佛弟子,四眾弟子,和合共同修行善法。

最殊勝的善法,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利益眾生,廣度眾生,要共同的修行殊勝善行,共同的念佛打佛七、共同的拜懺。拿修法當成遊戲,四種念住,身受心法,遊戲於四種念住之間。三摩地就是定,解脫知見,可以得成就你的法身慧命。乃至於諸道品,諸道品就包括很多,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信進念定慧,只對佛教有信心,還是不行的,你必須得精進。進是精進,你精進才能得到好處。常時思念三寶,念你所修的法,不捨正念,你一直這樣修,持出入息,漸漸就得定。定而能生慧起觀照,在定之中就含著觀照。觀照之中,就含著定。但是,你修久了,有了力量,五根五力就是這個力量。乃至於種種的三摩地,證種種的定,得種種的慧。

佛跟地藏菩薩說,由這個輪故,所以我沒有在這個婆娑世界上。我是大仙尊位,轉佛輪,一切天魔外道邪論都被摧毀,像師子吼一樣的。這是第四種佛輪。先說世間的種種危害,國王是怎麼樣處理的,完了,是佛對他弟子的教導,也就是對治過患。

「善男子,如剎帝利灌頂大王,知自國土,或他國土,有無量有情補特伽羅,於自財色耽染無厭,於他財色貪求追愛,即使安置堅固城郭村坊戍邏國邑王宮,廣說乃至捨羅鸚鵡,防守眾具,令無損失。善男子,剎帝利種灌頂大王,成就如是第五王輪。由此輪故,令自國土增長安樂,能伏一切怨敵惡友,善守護身,令增壽命。」

這都是指國王說的,佛在世的時候,以前並沒有民主這一說,不會沒有國王的,歷史上都是這樣的。如果這個國家沒有國王,群龍無首,那會亂的。我們現在是民治、法治,不是人治,民治是依法而行的。現在的時代,跟那個時代不同了,現在亂不亂,我們也都很清楚,沒有資格評論。佛所舉的例子,是依著他住世的一切情況。一切眾生,他自己的財色,色,包括種種享受,他耽染無厭。這個「耽」字,耽是一種毒,眾生不認為是毒,他貪戀不捨的,自己的不肯捨,還需要保護,還去追求別人的,為了這種原因,他必須要保護這個國土,讓他的國民生活安定。或者修堅固的城牆,過去修城邑就是那樣子,那個時代就是刀槍。如果城牆修高一點,修厚一點,城門關上了,賊就進不來了。村子也是這樣子。

我還記得小時候,在中國東北的一個村落,修四個碉堡,這裡頭或者八十戶人家,或者有一戶人百家。四個碉堡都加上土炮,因為那時候東北的土匪很多,土匪打來了,城牆很厚的,在那上面放銃炮,他們叫那個為響窯,說這個村子是響窯,就表示這裡頭有火藥,有槍炮。土匪要搶這個村子,必須集合很多人。先用土炮攻破這個城,才能進去。古來每個國家都是這樣子,你要過去,每個城市修城牆修得那麼厚,乃至於像秦始皇想保住他的國家,就修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用來抵擋北方匈奴的。那個時候要是有城牆保護就很好了,乃至於一個村鎮、每個村子,他都要保護。

「王宮」,大家逛北京城,外城內城,還有一個紫禁城。我們游北京故宮的紫禁城,把門一關,你進不去,現在有直升機就進去了,空降部隊就打進去了。那是時代不同,設備也就不同了。這是說防護的意思。

「捨羅鸚鵡」,鸚鵡的男鳥叫捨羅,女的鸚鵡就叫舍利。女的叫舍利,男的叫捨羅。捨羅就專門保護這個女的,它要當班的。大家看過雁,雁就怕落孤,一旦落孤,就想自殺,為什麼呢?孤雁。如果這個雁群要住下了,孤雁就去巡守,雁群常見到孤雁。打雁的獵人,他先打到孤雁。打到了,牠就不叫了。孤雁不叫了,他可以抓到很多的雁,因為其它的雁都在睡覺。

我在西藏,看見西藏有很多保護群牛的牦牛。你看一般的牛,是怕狼、怕豹子,也怕老虎。但是在這個群牛當中,有這麼一兩個領隊的,它們叫頭牛,一到晚上了,吃的特別好,也不要到外邊去打草,主人都給它糌粑吃。主人吃什麼,就給它吃什麼,乃至於煮熟食給它吃。它作什麼呢?到了晚上,主人睡覺去了,狗放出來,狗就配合頭牛。這頭牛來回的,圍著牛群轉幾圈。牛怕牛管,牧場主人要是去管,牛還是亂跑的。可是,頭牛來這裡轉幾圈,牛群都都趴著等著不敢動。它就巡視,看有沒有狼,有沒有豹子?頭牛就發揮這個作用。我是舉個例子,連畜生、飛禽,都需要保護,何況是人類呢?人類現在的智慧複雜了,不像過去,有飛彈乃至戰鬥機,又是海上來的,陸上爬的,太多了,現在比那個時候是更不同了,這是降伏一切怨敵,保護身家財命的。

「善男子,如是如來成就善巧知諸性智,知諸惡魔及九十五眾邪外道,並餘無量眾魔外道所惑有情。於自財色耽染無厭,於他財色貪求追愛,於我自身,及我徒眾,深生憎嫉,為害我故,假設珍饌,雜以毒藥,暗置火坑,偽敷床屋,或推山石,或放狂象,拔劍追逐,散岔塵穢,謗行淫慾,毀是不男,或謂非人,或言幻化,以是諸惡而相誹毀。」

現在的末法眾生,受到名利的誘惑,再加上外境的引誘,內心的貪瞋癡又特別的嚴重。對於自己的財產,他是要保護的。財產屬於利,他防範的很周到,貪得無厭。但是又想巧取豪奪別人的財產,一個人不行,於是多連繫幾個人,現在這類事情很多的。還有追求財色,互相猜忌。現在的有情眾生,特別是佛弟子,要怎樣對付惡魔,外道的誘惑無非是財色利害。同時的,對我們的自身,乃至對於我們的徒眾,也是彼此不安。外道對於佛陀的正道,是嫉妒的。現在不只外道嫉妒,佛弟子跟佛弟子也在嫉妒。所以我們四眾弟子,要互相讚歎,不要互相攻擊,互相譭謗。這樣是不可以的。

他騙你,請你客,你要小心,他裡頭下的有毒藥。或者是挖個陷阱,是打野獸的陷阱。大家要是到過山區就知道了。像我在東北的時候,他們要到山裡去,他囑託你,走路要小心。你看見是路,其實底下是個坑。上頭用草敷上,野獸一走,就掉進去了。還有用樹上的蹦子,他那粗繩子綁起。你要是一踩著它,就把你彈起來了,把你吊起來了。完了,他人就來了,這是打野獸的辦法。有的人誤入這種打野獸的地方,大多數是人煙稀少的山林裡頭。《地藏經》上說,你或者有事,非進山林不可,恐怕要招危險,多念念我的聖號,這就是陷入這種危難。

或者是他請你敷床座,對你很恭敬很敬佩的。「或推山石,或放狂象」,在印度就有狂象,我們這裡沒有。有時候那象喝了酒,瘋狂了。象踏你,拿鼻子一卷就把你摔出去了。或者用武器,拔劍,用槍炮,迫逼你。「散岔塵穢」,誣陷你,就是用語言誣陷散播一些對你有害的謠言。你明明是清淨的,他就散播一些謠言。

「謗行淫慾」,謗毀你破了戒,或者毀壞你,懷疑你是不男。在佛教講,有五種不男,不男也不女,舉個例子,像太監不是男人,就是一種。在佛經戒律上講五種不男,他或者是半個男的,半個是女的。跟男人在一起,他是女的,跟女人在一起,他是男的。這叫「變不男」。像這種人不能收他出家。他譭謗這個人,看見有道德的大德,歸依的徒眾很多,就譭謗他,說他不是人,是鬼變現的,不要信他。這都是謗毀的言詞。

「於佛法僧,亦起無量種種誹謗罵詈毀辱。於我近住聲聞弟子,嫉妒因緣,起諸譭謗。如來知已,善守六根,依四梵住,具四辯才,為諸聲聞宣說法要,安立清淨三解脫門,我以如是世出世間知諸性智,如實了知一切眾生種種無量諸性差別,隨其所應,為作饒益。」

以下都是謗毀的言詞。以種種的惡事譭謗你,譭謗什麼呢?譭謗佛、法、僧。明明是正法,他說這不是正法,他才是正法。或者你持戒,持清淨戒,他設種種刁難,乃至於謗毀你,使你待不下去。這類的情形,在寺廟也有,四眾弟子都有。我們要有智慧,要認識他。廣說起來,無量的種種譭謗、罵詈、毀辱。那是說的太多了,或者對於我近住的聲聞弟子,近住者是在佛身邊的,在佛身邊的千二百五十僧眾。嫉妒因緣,因為他生了嫉妒心,生起謗毀。這是佛在世才有,在佛身邊的叫近事弟子,佛入涅槃就沒有了。大廟的財富是很大的,看著財富,他也生起謗毀,這類事很多。佛教誨我們說,要好好的守護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善護六根,也就是防意如城,特別是意識,就像是築上城牆來防備他。他會隨時不依規矩的,隨時會犯錯誤的意思。

「依四梵住」,四梵住是清淨的,清淨是指什麼呢?指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依著慈悲喜捨而住。要具足四種辯才,有了辯才,才能維護佛法僧三寶的清淨。跟外道辯論,迦葉摩騰、竺法蘭來到中國傳法的時候,道教跟他辯論,說那是邪法。種族不同,國土不同,他也來這兒弘法,這是邪道,皇帝說也沒有辦法,就把迦葉摩騰、竺法蘭所帶來的經書擱一個台,道教的經書擱一個台,點火來燒,道教的經典都燒燬了。那個時候,迦葉摩騰、竺法蘭帶來的就是《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經》放光,沒有燒燬,這才建立寺廟。

四辯才就是辯才無礙,法無礙,意無礙,辭無礙。真正法師的資格,得具足四無礙辯。真正的聖僧,如果是沒有語言三昧,你弘法的利益不廣,不能稱為全才的法師了。像那個時候印度來的大德,到中國沒有多久,就學會中文了。語言文字學通了,利生就方便了。像我們就很慚愧,沒有這個智慧。到了別人的國土,不懂得人家的語言,不懂得人家的風俗習慣,經書怎麼翻譯呀?真正的大德、大法師,必須得清淨行,慈悲喜捨得具足,法意辭辯才必須得具足,好給人家說法。佛教導弟子說,佛知道以上的這些因緣,就是前面所說的種種謗毀。他就教誡弟子,好好的守護六根,精勤莫放逸,應依四念處住,經常的念無常,念無我,念苦,這樣給這些聲聞宣說法要,安立清淨的三解脫門。

佛知道以上種種謗毀外道,就告誡弟子好好守護六根,慎防根門,根門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要依止慈悲喜捨住,要學習要具足四種辯才。佛就給這些弟子們、這些聲聞們,宣說法要。總之,要安立三解脫門。三解脫門,就是空、無相、無願。以下都是佛說的話。

「我以如是世出世間知諸性智」,我知道法的性,知道法的體,知道法的因緣,知道法的果報。有這種的智慧,就如實的了知眾生有種種無量的諸性差別,這個性,可以說是性情,各人有各人的性情,這並不是就性體來說,性體是沒有差別的。這裡所說的性,是指他善根的根性,過去、未來、現在的種種根性。一人一個性,也就是你生活的習慣性,每個人都有生活的習慣性。有的時候他信佛了,歸依成為佛的弟子,依照佛的戒律教導,跟著僧團共住,降伏自己的個性,不敢放縱。跟大眾僧共住的,自己既然是佛弟子,不能任性,不能任個人的性情。

佛知道一切弟子,乃至一切眾生的種種個性,那是完全不同的。佛就是應機,看你喜歡什麼,依什麼法能夠開悟,佛就依什麼法教導你。我們就不知道,像佛講經的時候,像《十輪經》,跟這一法相應的眾生,他都會聚會,都會來的,會讚歎隨喜的。地藏菩薩究竟感這個法會來的,大集會的時候,應這個會的機而說種種法。

我們現在一般的情形是他學哪一部經的,他就請哪一部經。像我們在閩南佛學院,或者中國佛學院,我只講法相的,只講五教的,只講四諦,別的我不講,我也不會,就根據所學的來作貢獻。佛並不是這樣子的,佛是根據你的機,要什麼,我就給你說什麼。現在是反過來了,你是不是這個機,我不管,我只會講這個。為什麼要生到有佛世,容易開悟,容易成道種善根,求生於有佛出世。我們算是八難,八難之一是無佛出世的時候,已經差很多,再加上種種邪知邪見的干擾,你怎麼能解脫呢?解脫不了,所以佛能夠如實了知眾生種種的個性,種種的差別。「隨其所應」,所應者就是隨順他,應該以什麼法能夠得度,佛就給他作饒益,就給他說什麼法。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五佛輪,由此輪故,以世出世知諸性智,知諸有情補特伽羅種種無量諸性差別,隨其所應,利益安樂,得安隱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於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處大眾中,正師子吼。」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五佛輪」,這就是我成就的第五個佛輪,由於這個佛輪的緣故,我對世間出世間法的法性,也就是如理來說,或者以事來說,或者以戒律來說,因為我能夠了知世出世間法,有這種智能,對待種種的補特伽羅,種種的眾生,他們無量的差別性、無量的需要,我就隨其所應,利益安樂。令他們聞到這法之後,去作就解脫了。不作,也得了安隱。他明白了,了解了,他就不會害怕了。或者我不去,或者我躲開,我們了解前面是危險的,不要去了,你不就躲開了?明明知道是危險的,又非要去不可,你怎麼辦?必須經過國境,經過山林,怎麼辦?念過《地藏經》,就知道念地藏菩薩。前面也說了,念地藏聖號有種種功德,得安隱住。這個時候,你才能夠安隱,沒有恐怖感,得無驚恐,不用害怕,得無所畏。

「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於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處大眾中,正師子吼。」這跟前面經文是一樣的,這幾句話,十輪都如是。

「善男子,如剎帝利灌頂大王,安置一切堅固城郭村坊戍邏國邑王宮,廣說乃至捨羅鸚鵡,防守具已,處自宮中,與諸眷屬后妃婇女而自圍繞,遊戲五欲種種樂具,放恣六根,受諸喜樂。善男子,剎帝利種灌頂大王,成就如是第六王輪,由此輪故,令自國土增長安樂,能伏一切怨敵惡友,善守護身,令增壽命。」

第六輪與第五輪相似,因為他已經防護好了,專門防護怨敵的。國內好了,就防禦外侮,國內能夠統一了,心無二念,大家都一致了,內部不再鬥了。完了,再建築堅固的城市,乃至村鎮都有防犯。這跟前面是一樣。乃至於捨羅鸚鵡,防守好了之後,在宮裡,才能快樂,才能遊戲。「放恣六根,受諸喜樂」。這是一個比喻,外面沒有堅固的城郭,沒有村坊,戍邏就是巡邏的意思。我們知道衛戌司令,是專門管防守的。戍就是防守的意思,邏就是巡邏的意思,看有沒有人偷竊。

乃至於王宮國邑,邑是指都市,城市的意思,或者是指村鎮。王宮就是王所居留的地方,防守都要作好,也就是作好安全。而後,才能享受,才能快樂。「受諸喜樂」,我喜歡聽音樂就聽了,這就是剎帝利灌頂大王成就的第六王輪。

「善男子,如是如來與諸菩薩摩訶薩眾,及大聲聞,安置一切堅固聖教防守之事,即便現入最初靜慮,乃至現入第四靜慮,現入無邊虛空處定,廣說乃至現入非想非非想定。如是乃至現入一切佛所行定。入此定已,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天龍藥叉羅剎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薜荔多畢舍遮布怛那羯吒布怛那等,於諸眾生,常懷毒惡損害之心,無慈無悲,於後世苦不見怖畏,而彼見我入於一切佛所行定,皆於我所生大歡喜,起淨信心。於三寶中,皆生最勝歡喜淨信,尊重恭敬,得未曾有。於一切惡,慚愧發露,深心悔過,誓願永斷。由是因緣,一剎那頃,無量無數諸煩惱障業障法障智皆得銷滅。無量無數福慧資糧皆得成滿,背離生死,趣向涅槃,護持如來無上正法。善男子,我成如是第六佛輪。」

靜慮,有四種靜慮。什麼叫四靜慮?就是四種禪定。用四禪來對治你的惑,有這個定的功夫,甚至可以防止你的惑染。這就是指色界中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所以又稱為色界定。這個靜慮就是審慮,如實了知心意境性。定就是指定住一種境性,也就是觀心定住於一種境性。

能深入者,就是離開了欲界之後,所感受的與色界的觀想能夠相應。在修定的過程,前三禪是方便的階梯,心裡的活動逐漸發展了,形成了精神世界,進入第四禪才是真實之禪定,這是指初果聖人、二果聖人、三果聖人。初果聖人在生天的過程中,生天了,又來到人間的,初果的聖人,還要來人間七返。二果的聖人,要一返人間,三果人不來了,都住在天上,住在四禪天。因為他修這種定,漸漸能夠成就了,斷了見惑的煩惱,斷了思惑的煩惱,逐漸把見惑煩惱斷,也把思惑煩惱斷了,就證得阿羅漢果。初禪,離生喜樂地,離開這種尋伺。

第二種禪,就是定生起了,他內心的煩惱就清淨了,不像我們,內心的煩惱一生起,就感覺到心裡很煩躁,內在的火很大。這個時候他都沒有了,內部的見惑斷了,而且能斷思惑。到了三禪天,漸漸生起定,生起喜樂感。到了三禪天,離喜。三禪天離了定所生的喜,也就是粗的樂,變成細的樂,所以叫妙樂地。這個時候就產生正知正見。四禪天就是捨念清淨地,反正是後後勝於前前,後面這一天就捨掉了前面那一天所證得的捨掉了,又進一步把前面的捨掉了。

像我們在修道、修定的時候,你進一步了,已經沒有見的煩惱了,把粗惑降伏下來了。如果是修數息觀,你會感覺到出息很粗,一到很靜的時候,就不會再緣念粗息時所修的境界。這就是進入細的境界,也就是後後勝於前前。後面有進步的時候,就可以把前面捨棄了,不會緣念前面。

我們經常說,過了河,船就不要了;不要緣念前面的事物,捨棄了。以後學法,學的深入了,如果已經得定了,你不必再去看文字,也不必再拿著經本去念了。你可以一心去修定,我們在修行的當中,一定要有了這種境界,得了這種定之後,你才能夠降伏惑,對外面境界的引誘也好,內心生起的也好,你降伏得了;如果沒有定力,你會降伏不了。四靜慮之後,底下所說的,入無邊空虛空處定,乃至於現入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叫四禪四空定。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叫四空定。乃至現入一切佛所行定,一步一步定,都有很多的功力。

入定之後,就可以防範一切天魔外道不能干擾你。防範什麼呢?「定如城」。堅固就是堅固城廓村坊。這就說是入定了之後,你就成道了。對於內賊、外賊,悉能降伏得了,不被賊所惱害。以下就舉出來,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是說億兆的,那麼多的天龍、藥叉、羅剎、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這是八部鬼神眾。

以下全是鬼,薛荔多、畢舍遮、布怛那、羯吒布怛那等一共十二類。這些鬼類,有善有惡。有時候,他是護法,有的是惡的一類,常懷毒惡、損害之心,沒有慈悲心。行者因為得了四靜慮,入了四禪八定,乃至九次第定,乃至入了佛的一切諸定,首楞嚴定,這些鬼神就不能惱害修行人。這些鬼神看見佛所行定的這些修行者、這些聖賢,不但不惱害,而且生起歡喜心,生起一種淨信心,淨信不容易生起,這是清淨的信心。這個時候,這些鬼神對佛法儈三寶,生起了最勝的歡樂淨信。

我們如果對於三寶生起淨信,沒有夾雜什麼名聞,沒有利害關係。什麼叫利害關係呢?如果生病,你就想求病好了,這叫利害關係。現在很窮困,你想求生活資具充足一點,求佛菩薩加持,乃至於在作生意,這都叫作利害關係,不叫淨信,這是有所求。淨信者,無所求,但是我們發菩提心求佛,算不算求呢?那是順正道的,是清淨心,不能跟世間法相互比較。一定要了解,了解之後,一定要清楚。清楚了,在你求的時候,有兩種願。發願是最好的。念〈淨行品〉,一共有一百四十一種,總結起來也只是兩種,一百四十一願,也只是兩個願,度眾生,求成佛,乃至讓一切眾生都成佛。發這個願的時候,是清淨的。因為你想把你的心變成成佛的心,同時要還原一切眾生本來的面目,還淨他本來的佛性。這就叫淨信。

所以一定要分清楚,淨信跟染污的信。但是,我們初入佛門的,面對不信的,怎麼辦呢?你要勸他,信佛是有好處的,家裡頭能夠平安。你不能一下子期望過於高深,他是進不去的。先以欲鉤牽,漸令入佛道,最初用他最喜歡的,最迫切需要的,你跟他一說,他就高興了,信了,有沒有加持?有加持。有加持之後,讓他漸漸的生起最勝的歡喜清淨信心。讓他對三寶產生恭敬,才能斷一切的惡,漸漸的斷,他自己才知道。知道了,就慚愧了,知道發露懺悔了,知道悔改了。所以必須具足深心、淨信心,才能夠生起慚愧心,才能夠生起懺悔心,才能夠誓願永斷煩惱。

佛在第六佛輪說,令我的弟子都應當習定的法門,入四禪八定,乃至於如來一切諸定,這個是防護外賊的干擾,內賊的偷盜。家賊難防,記得古人說過:「山賊易防家賊難防」。外賊容易,你小心注意就可以了,自己的家賊你照顧不到,家賊很難防。外頭的境界相,我們可以伏一下子,或者不涉獵,不參加。自己根基不厚,容易沾染。茶館酒肆,我不去就是了,舞廳不去就是了。不該我去的場合,不去就是了。受了八關齋戒,這些地方都不准去,這就是防護的意思。佛就給你防護好了,所以才能夠消除你的煩惱。

由於這個因緣,無量無數的諸煩惱障,業障、法障,皆得消滅,一切障道因緣都消滅了,聖道因緣就成長了,無量無數的福慧資糧都圓滿了。這樣子跟生死就違背了,離開生死了,跟涅槃就相近了,趣向於不生不滅。生死就是生滅的,有生必有死,這是必然的規律。我們都是怕死,不知道生的時候跟死的時候相比也是痛苦得差不多,鬼怕投生,人怕死。鬼有通,他知道受胎、住胎、出生,那種苦苦得不得了。鬼怕超生,不願超生,作鬼就好了,鬼也願長久作鬼。這是一樣的道理。人就怕死,不願意死,鬼也怕死,怕死才知道死了要生。人對死的痛苦,只知道別離,自己親愛的人離開了,永遠別離了。自己的財物,一生創造的家,什麼也拿不去。怎麼來,怎麼走。來的時候,什麼都沒拿來,在母胎出來光光的,什麼都沒有。你走的時候,穿上一身壽衣,讓火一燒,什麼都沒有了,連骨頭渣都沒有了。這叫背離生死,要懂得這個道理。你想求不死?證涅槃就不死,涅槃是不生不滅。

或者有人說,你講的不對,釋迦牟尼佛不也是死了!他不是也受生?他受了生,這肉體一定也要死。所謂的不生不死,你以為他是受生死的,其實他是化現的。等到你成道了,就知道他是化現的,現在也是化現的。這個肉體是地水火風空根識七大合成的,假的,根本沒有的。如果是真實的,當然不滅。不真實的,所以會幻滅的。

「護持如來無上正法」,這些八部鬼神見著佛修這些定,生起大歡喜心,對三寶生起歡喜的淨信。得未曾有,再不作一切惡,乃至於慚愧發露懺悔過去所作的。深心悔改一切過惡,無量的福慧都得增長了,趣向涅槃。而後不但不惱害眾生,還要護持三寶,護持眾生。連鬼都發願,誰修道,他就護持誰。

為什麼我們要護持三寶?要是有這個善的鬼神,或者誦經,作佛事,他們護持我們,我們要加持他們。他在我們上面求福慧,所以,我們作很多的事情必須誠心、淨潔,乃至進了佛堂,要恭敬,這都是對付鬼神的。我們要是做錯了,鬼神他有瞋恨心,佛菩薩是慈悲,不會怪你的,曉得你的業重,隨業流轉而表現的不同,鬼神就不是這樣子。所以,我們有很多戒律,就是防護貪心,防護起瞋心。這是第六佛輪。

「由此輪故,如來遊戲靜慮解脫等持等至,無量百千微妙深定,以靜智隨轉滅諸有情無量煩惱,隨其所應,利益安樂,得安隱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於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處大眾中,正師子吼。」

這個與前面是一樣的,不再講了。

「善男子,如剎帝利灌頂大王,與諸群臣,領四兵眾,周巡觀察一切自國城邑聚落,山川溪澗,園苑田澤,陂河池沼,曠野叢林,鎮邏等處。隨彼所在國界諸方,險阻多難,不任營理,有疑有怖,堪容外境,怨敵惡友,投竄藏伏,此剎帝利灌頂大王,隨其力能,方便安置種種修治,堅固防守,令彼諸方,平坦無難,堪任營理,無疑無怖,遮其外境怨敵惡友投竄藏伏,安撫自國一切人民,皆離眾苦,受諸快樂。善男子,剎帝利種灌頂大王,成就如是第七王輪。由此輪故,令自國土增長安樂,能伏一切怨敵惡友,善守護身,令增壽命。」

這是第七王輪。前面講四種禪定,四無色定。像這些名詞,很多經論都是一樣的。如果你真正學的時候,對很多佛經,你都會懂了。四無色定就是超出色相,沒有色可以表現的,就叫無色。這四種境界,全是思想上的境界,不是有色有形相。不像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這是無有形相的,由思惟而得的定。能夠證得無色界定,就是對治色界欲界的束縛,有形相的束縛。入這種定,沒有束縛了。藉這個修行,能夠降伏你的煩惱。學佛法就是降伏煩惱,得到這四種定,他的精神境界面貌,就不同,他是處於寂靜當中。

第一個定是空無邊處。空有邊?沒有,無邊。形容入這個定的心識,不被一切四禪天的定所束縛,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那個定是有束縛形式,這個空處的定,沒有這種形式,沒有形相。我們可以想像到空間是無限的大,無法限制的。空間究竟有好大?無邊處就是指沒有限制,沒有處所,沒有邊際,沒有形相。這個定就超過前面的四禪八定。有的經論是說九定,九次第定,有的是四禪八定,這裡是四空處定,四無色定。現在如果注意出入息,修持出入息,出息、入息。如果持定究竟了,你都超過了。這種定都是指心識說的,這種定除去你的障礙,沒有障礙了,在空中有什麼障礙呢?沒有障礙。這就是空處定。空無邊處定,就是空處定,能夠滅除我們的障礙。

這個時候不會說,有我能入的定,我所入的定,能所都空,他的思想還是有作意。那作意就思想空處,無邊無相大。唯有空盡,沒有邊界之相,所以叫空無邊處定。以我們現在來說,想修這個定,距離還很遠的,要一步一步來。不過,要先知道這個次第。

第二種,識處定。這個識就是心意識的識,這叫識處定。這個識,無限的大。我們現在用的前五個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五個識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沒有外邊的幫助,沒有空的幫助,沒有日月燈光的幫助,我們的眼睛什麼也看不見的,在黑暗中還能看見什麼?我們的耳朵,只要有一點障礙,就聽不清楚了。識無邊處是指你入這個定,就不同了。入這個定,不假日月星光的幫助,你一作意,你的眼根可以看到一切,大梵天王可以看三千大千世界。入這個定可不是空的。或者空定,空了,什麼也沒有。那不是斷滅空,入這個定不等於零,不是那個意思。這個識處定,識也是無限的大,空也是無限的大。但是這個識還有思惟,這個思惟的識沒有邊界之相。

第三個無所有處,又叫妙處定。這個定超過識無邊處定,依你一切思惟所有之相而安住止。妙處定就是你思惟至何處,就定到何處。這叫妙處,你思惟所到之處,就是你入定之處。隨相安住,隨你所有的相而安住。

非想非非想處,這個定就超過無所有處定。思惟這個相,說有相不可以,說無相也不可以。你想什麼東西,有沒有想呢?有沒有作意呢?非想非非想處,就把這個非想也遣散了,不是虛幻的,不是空無的。非想非非想,又不是非想。就是這麼一個涵義。非想,可不是有。他不要你執著,就遣散你的執著相。非思惟的這個思惟,非想,不是像我們用六根意識的想。我們想起什麼事物,想這個事物想那個事物,並不是這樣的。非想,不是想,又不是無想。非非想,不是非想的想。非非想,此定異於滅盡定。滅盡定是阿羅漢的定,他滅盡見思煩惱了。但是入這個定的時候,他還有無明的煩惱,這個定還有思惑的煩惱,並不是聖人。但是,不是無想,異於無想。後面這兩句話已非無想,異於無想。這怎麼解釋呢?非想就是不思惟,沒想了。沒想等於空寂了,這個意思就是說異於無想定,不是完全空寂的。

四無邊處定,這四種境界是由思惟而得的定。無色界定,這是對治什麼呢?對治束縛的,對治惑業給我們的束縛。換句話說,我們對於外面的境界相都有一種感受。這四個是離開你的感受,離開外邊境界相的感受。換句話說,得了這個定,我們的攀緣心,停息下來了。為什麼這四種定一個比一個進步一點?總說,就叫四無色定,無色界定。在唯識裡頭講得很清楚。

這裡面有三種神變,這三種神變又作三種示導,三種示現,三種教化。佛菩薩教化眾生的時候,他示現身業、口業、意業的德和用。

第一個是神通變現。菩薩哀憫這些受地獄苦的眾生,他現神通力,這叫神通變現。以他的神通力,滅掉刀山、火海、地獄等種種刑具。他以神通力降伏這種現象的時候,在地獄受苦的眾生,就可以超生了,就可以生人、生天。這就是神通變現。

第二個是記說變現。記說變現也是菩薩哀憫這個地獄苦的眾生,思念什麼,就來給他說什麼法。菩薩是有神通的,因機說法,心裡念什麼,佛就給他說什麼法。令眾生借這個法力,從地獄出來了。假菩薩的降伏,以這個說法的力量,從地獄出來,生到天人之中,受到快樂。但是,這是菩薩的他心通。眾生可以在地獄能感到菩薩來說法,只是機會太渺茫了。

怎麼樣才能感受到呢?除非在你這一生之中,沒下地獄之前,或者對地藏,對觀音、普賢、文殊,或者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你有誠懇的信仰力,而且每一種業去還報。雖然臨終的時候,正念掌握不住,還報就下地獄了。但是你的善根力量很強,就感應佛菩薩。這個眾生他現在下地獄了,過去他跟我有因緣,有一定的修為。那樣子,菩薩才能跟你互通得到。或者仗六親的力量去求懇祈,請這位菩薩去救度,就像地藏菩薩的母親,由於她的感招,她的母親可以生天了。像目犍連尊者,他的母親墮到餓鬼道。想以他的神通力量救他的母親,可是他的力量不行。他給他母親的飲食,都變成火。他就求佛救他的母親,佛叫他在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會,供養大眾僧,假供養大眾僧的力量,以這個力量超度他的母親,以大眾的施食,就可能得到飲食了。這種是神變,說法的神變。如果在地獄還能聞到菩薩說法,那就不容易,比我們現在到法會共同學習,難得多。

第三種是教誡變現,也就是菩薩發了慈悲心,說法來教誡他,藉這個教誡,得出地獄,能夠拔禍,但是得有漏盡通的大菩薩才能夠到地獄。有這三種神變的菩薩,或者示導,或者示現,或者教化,很不容易。這是佛在經文上說的。

這個國王,或者政府,對他的國界,凡是有危險處的,說他那個地方可以作遊樂場所。那個地方建大都市,這些都是防犯外敵侵入,又防犯偷盜搶劫。所以在他國界之內,使外敵不容易藏伏、侵略。他就設置種種巡邏防犯,安置在國境,使怨敵惡友不能夠藏伏到我們的國家。同時使這個國家的人民安居樂業,離諸迫害,離諸苦難。這個國王成就這個王輪,之後,他的國家就增長安樂,生活有保障。同時,怨敵惡友,常時不來侵擾,人民安居樂業。

人家說心廣體胖,心要寬敝一點,身體會胖。如果是國界很安定,大家沒有顧慮,無論士農工商都很好的,管你做什麼,你心安了,自然就增長福壽了,沒有什麼憂愁了。最損傷身體壽命的就是憂愁。為什麼要憂愁呢?生活沒有保障,身體受侵擾。你看到哪一國家的生活比較好一點,就證明那個國家的法律、政治,對他人民的關護就好一些。如果這個國家保護不了他國內的人民,這並不是說天災,而是說人禍。以下就說佛輪。

「善男子,如是如來以其佛眼,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補特伽羅,有貪有瞋有癡心等,如實了知是諸有情種種煩惱病行差別。如來知已,便起無量精進勇猛方便勢力,隨其所宜,授以種種修定妙藥,令諸有情精勤修學,除煩惱病。」

「善男子,如是如來以其佛眼,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補特伽羅」,補特伽羅,有十種補特伽羅。補特伽羅是個名詞,就是指輪迴受生而言,第一種的補特伽羅是不種善根的。在過去世中或者現生中,他沒有菩提的善根,也沒有發過心。不種善根,就是作惡,沒有作善事的因。

第二種,他未修福業,沒有對人家作過佈施,換句話說沒有幫助過人,乃至於沒有接近過佛法。要接近過佛法,才說受戒、持戒。未修福業,也是多作惡行的。

第三種,雜染相續,也就是貪瞋癡,身邊戒禁邪這些煩惱很多,這也是沒有善根。貪瞋癡的雜染很重,而且相續不絕,也就是不間斷作貪瞋癡的惡業。

第四種,隨惡有情。因為他的善業惡業,好像是不定性的。遇著善友了,他就學善了。遇著善友,他就學善了。遇著惡友,他就去行惡了。這是說由於他過去的善根少了,遇不到善友。要是遇到善友了,他又不能夠跟著善友共同作善事。現在有很多人也信佛,也接近過佛法,乃至於受過三歸。後來他犯戒了。犯什麼戒?犯了三歸,歸依邪道了。他不能深入正道,碰著惡友惡知識,把他一引,就趣向邪道了,就隨惡友行。

第五種,不畏後世苦果。造惡業的,他不信因果,不畏後世因果。這一類眾生,不信因果。他說:「死了就結束了,還受什麼後報,受什麼後有?」所以,他不畏後世苦果。這一類補特伽羅,貪慾心,無厭足,特別猛厲,財富永遠沒有止境。我們看那些國王、政府的官吏,乃至於大資本家,大財團,沒有止境的。有十億就想一百億,有一百億還想一千億,把這個地球都給他,他還想往空中去佔太陽、佔月亮,永遠不會滿足的。當國王不夠,還想當轉輪王,想當這個地球的球長,那就大了,這是不可能的事。猛厲貪求,永遠沒有厭足。這一類補特伽羅,猛厲的瞋恚,猛厲的愚癡。煩惱來了,沒辦法止息,特別是瞋恨心來了,很厲害。貪瞋癡三個都差不多,但是,癡又厲害一點。這個癡就是對一切境,他迷糊了,起諸邪見,滅裂正法。

有些道友們,已經信正法了,因為信的很久了,他為了某種利益,或者是身體上的病苦,如果相信因果的話,就知道這是宿業,我還了,就乾淨了,這是一種。或者作生意失敗了,損失了,他遇見一個胡說八道的、有神通的人,「我幫你發財!」他就相信了,忘了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儈。甚至教他不要再信佛,不要再供養儈,不要再接近出家人,這是愚癡的罪,這種現象很嚴重;這種補特伽羅也是如此,這是由於他過去善根積的不深。

第九種補特伽羅是迷惑了,其心迷亂,心無所主,不作善業。

第十種是守惡邪見,不信如來正教,堅持外道的邪見。

這十種補特伽羅,當然會墮到畜生道,墮到餓鬼道。我們是有善根的補特伽羅,跟這個相反的。但是我們也有貪瞋癡,不過不是這種補特伽羅的貪瞋癡。他是相續不斷,不肯止息。懂得這個意思,我們還是很慶幸的。因為補特伽羅的貪瞋癡心很重,佛為了救度這一類眾生,把他的種種病,不是單指身體生病,凡是有煩惱的,這就是病態,有種種煩惱病,不只是身體病,心理也有病,也就是害了種種煩惱病。就像一個國家險阻危難很多。不論大陸台灣也好,加拿大也好,美國也好,我們在那兒去看一看,跟這個剎帝利灌頂大王所要求的清淨國界,距離都很遠。因為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了,貪瞋癡特別重,這個時代絕對不同,你每天所遇到的,所見到的,乃至你思想所想到的,這種種貪瞋癡煩惱病的差別,如來是清清楚楚的,佛跟諸大菩薩要想度這些眾生,不是隨便就能度得了。

在《地藏經》第八品上,閻羅王、大鬼王說,地藏菩薩發這麼大願,怎麼還度不完呢?為什麼度完了,之後,他們又回去?剛從地獄出來,沒好久,好像又回去了。佛就跟諸大鬼王說,閻浮提眾生,剛強難調難伏。你要修理好你的國界,讓敵人滲不入,確實很難得。現在的國王恐怕沒有這個力量。從天飛下來,地下爬上來,修福業可以免除,要是不修福業,人為的還可以說,你可以想辦法對治一下。水災、風災、火災,有什麼辦法呢?諸佛菩薩曉得眾生的痛苦,他就生起了無量精進勇猛的方便勢力。這要經過無量劫的精進修行。像我們這些道友們發大菩提心救度眾生,你自己懈懈怠怠的,連自己都救不了,怎麼救別人呢?必須精進。

我們的勇猛確實不夠,勇猛不是對待別人,而是對待自己的煩惱。自己對自己的貪瞋,要勇猛一點。要是打敗仗了,你的瞋心永遠是愈發愈大。要勇猛地把它消除了,把它克制住了。要用什麼力量?要忍耐。忍是很不容易的,在心上插把刀。你怎麼忍受呀?往往我們的氣來了,就忍受不了。古人說,氣如下山的猛虎,當人一發脾氣,瞋恨心來的時候,誰勸他也聽不進去了,就得靠他自己的智能制止。用忍耐力,用降伏力,莫發脾氣。經常給人一個歡喜笑容,學一學彌勒菩薩的慈悲。你給人家哭,人家就還你一個哭。他罵你,你也對他笑,他打你,你也笑容對他,他就不好意思了,也打不下去。這就是瞋恨心。貪心也如是,貪瞋癡都差不多。

佛對待這類眾生,自己精進勇猛,用智能力,用方便善巧,用這種的力量。但是還要會觀機,看這個眾生應當有這種病,要吃那幾種藥。瞋恨心很重的人,你勸他說:「你不要發脾氣!」他就信啦?他不見得信吧!如果你的勢力比他更強,他的瞋恨心生起了,就想打。他想打,當你把他制服了,把他打倒下了,他的瞋恨心也沒有了,讓人制服了,他就老實了。強凌弱,眾暴寡,勢力這兩個字就含著這個意思。我們知道觀世音菩薩,在漢地現的是慈悲相,大都是示現女相。在西藏現的是護法相,是兇猛的夜叉相。

這就是屬於種種修定的妙藥。妙藥就產生妙樂了,就治你這種貪瞋癡的病。靠的是什麼呢?靠定力。你說不貪,像有一位道友向我懺悔,他在這間廟裡住的時候,走的時候,一定要偷一件東西走,如果一件東西都沒有拿,心裡頭簡直是不舒服。不論在哪間廟住,那間廟再窮,他也拿一件東西走,實在沒有拿的東西,他就把佛像前的供器揣下就走。一走出去,他都送給別人,他並不是要佔為己有。後來,他跟我求懺悔,他說:「我不曉得為什麼,心裡明明知道這是錯誤的,知道這是犯根本戒的,知道這是盜三寶物的,非下地獄不可,而且還是無間地獄。知道是知道,作還是照樣的作。我今天跟您說一說,也算懺悔吧!我說了出來,以後可能不會作。」我說:「跟一個人說可不行,你到這間廟,就跟這間廟說,我是要偷東西的,要大家注意我,監視我,使我別偷了,或者你們替我懺悔。」這種勇氣是不容易有的。當一個偷人家東西,你讓他坦白,而後要遏止他,制止了。這是很不容易的。

貪心,人人都有的,要是徹底斷了根本煩惱,你就成了。斷不了的!偷的心沒有了,不過佔便宜的心,很多人恐怕是有。也有人不佔他人便宜,凡是人家的物,絕不生妄想。這類的人,他過去的善根很深厚,看見屬於人家的物,不但屬於人的物,對於一切的物品,一切的物質,他都不生貪愛。何況會佔有呢?自己的,都想捨。甚至觀想到自己的身體,知道是假的,誰要,我也給他。不過,我看那些捨器官的人是等死了之後再來取。我說:「你要是真的發菩提心,給他就算了。誰需要,就在我身上取,我給你。」

我問過醫生,我說:「假使我八十歲,我要捨我的器官,給那些三十多歲的人,合適不合適?可不可以?」他說:「那也活不了幾天。安上去,還是可以,也得看你的體力,看你這個器官是強是弱。如果這個器官本身就有病。你捨了,擱到他身上,本來他別的器官沒有問題,你移到他身上,糟糕了,他反而受到損傷。」這一點,醫生都很清楚。要是真的捨器官,當時就捨,給他就好了。捨不得,等死了之後,你死了,反正也要燒掉,你作不了主,你捨不捨也等於零。不過,他沒有發這個願,沒捨的時候,別人不敢割他的器官,否則是犯罪的。

因此,必須得有這個勇猛修定的妙藥,才能除得掉。連自己的身體也經常這樣修觀,就有定力了。有這種定力,你還有什麼捨不得,還想去偷別人東西嗎?自然不會。要經常的觀想忍辱,不跟任何人發脾氣。一遇上違順事,不順心,或別人惹到我,自己馬上就警覺了。「這是我修行的好機會!這是我懺悔的好機會!」如果經常這樣想,你的貪瞋癡現前,能這樣對治,還會愚癡嗎?這就有智能了。沒有智慧是作不到的。練習對治自己的貪瞋癡,遇到這種境界現前,就克服了。佛答應給我們的妙藥是什麼呢?就是這些法。你就學佛的方法,學的時候,要精勤的學習。

我想大家就在這個時候,我要是呵責你,或者哪個道友說你幾句,或者你打瞌睡,他打你一下子。你往往會生起瞋恨心。如果我沒講的時候,你聽你的,關你什麼事,我確實看見過。之後,兩個人就吵架了。我說:「你吵什麼?」他說:「他打瞌睡,叫他有精神一點。」那時我在南普陀寺講《華嚴經》。我說:「以後注意一點,人家幫助你,你應當懺悔你的癡。」完了又發瞋,貪瞋癡都具足了。我說:「你幫助他本來是好事,你跟他吵架,你的瞋心又發了,等於不是幫助他。」很難!我們在講這部經的時候,大家有一線光明,貪瞋癡都制止了。

這樣的長期學習,若能夠精勤的學習,就可以減少你的病苦。人最大的病苦,就是煩惱病,並不是身上害的癌症,那都可以轉變,可是貪心很難轉變。你想要轉貪瞋癡,很難!那是隨你無量生來的,怎麼能轉得動?現在的這個病,只病你這一生,這世沒有了,再換個面貌,不曉得變成什麼樣子。我們在這裡,男相、女相、老相、少相,隨時在變化的。未成佛之前都如是。大家都知道提婆達多是最反對佛的,他下地獄了。但是,他過去是給佛說大乘法的師父,我們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境界相。

「若諸有情,宜修不淨,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不淨藥。若諸有情,宜修梵住,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梵住藥。若諸有情,宜修緣起,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緣起藥。若諸有情,宜修息念,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息念藥。若諸有情,宜可修於三解脫門,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於三種解脫門藥。若諸有情,宜修靜慮,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靜慮藥。若諸有情,宜修無色,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無色藥。若諸有情,乃至宜修首楞伽摩諸三摩地,除煩惱病,即便授以首楞伽摩三摩地藥。」

一切有情應當修不淨觀,我就給他用不淨觀修煩惱病,授給他不淨的藥,給他說不淨觀的法來對治。他肯吃這個藥,也就是他聞了法,他的病就好了。有一些眾生,宜修梵住的,梵住是清淨,修清淨行,或者持戒,或者忍辱,都是梵行。梵者就是清淨義,除煩惱病。我就給他修梵住的藥。修四念處,或者修五根、五力都可以。

「若諸有情,宜修緣起」,懂得一切諸法是因緣生,沒有實體。這個眾生修空觀很好,就給他說緣起,一切法是緣起,一切法無自性,一切法的自性本體是空的,那叫緣起性空。

「若諸有情,宜修息念」,息念是止息雜念,就像持念來去也可以的,這就是息妄的,息妄可以除掉你的煩惱病。

「若諸有情,宜可修於三解脫門」,也就是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這是修空觀的,修無作的,修無相的,這是三解脫門,就給他三解脫門的藥。

「若諸有情,宜修靜慮」,靜慮就是定,修三昧的,就是用定去除煩惱病,那麼給他修靜慮的藥。

「若諸有情,宜修無色」,無色就是除煩惱病,前面講無色處定,觀一切法無有形相的,也是跟修空相似。這個無色可能是色受想行識的五蘊,以一個色法來代表。前面是說修心,這裡說修色。

「若諸有情,乃至宜修首楞伽摩諸三摩地」,也就是大定,首楞伽三摩地定,修這個定就是究竟定,無上甚深百八三昧的,那麼就授以首楞伽摩三摩地的藥。

「所以如來授諸有情如是法藥,不令一切所化有情,為四魔怨之所繫攝,不令一切所化有情,背人天乘,向諸惡趣,不令如來無上法眼,三寶種性,速疾壞滅。」

「如來授諸有情如是法藥,不令一切所化有情,為四魔怨之所繫攝」,這是總說。授到首楞伽摩三摩地的藥,就究竟了。這種法藥所說的法,他肯接受,肯受持,就算服藥了。服了藥,煩惱就沒有了。這是第七佛輪。這個佛輪就是使一切有情不為四魔所繫攝,係是繫縛,攝是攝持。

四魔,第一個就是五蘊魔。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這是一魔。還有,煩惱魔,煩惱就包括了見思煩惱。還有,死魔,我們對死魔非常恐懼,沒有人想死的。不得已,自殺也還是有。死是不愉快的。凡是自殺的,比那個正常死的人,痛苦要加上一倍,下地獄如射箭。你說這個煩惱受不了,想卸脫責任,自殺了事,一死,就完了。這絕對是錯誤的觀想。自殺跟殺人在戒上是一樣的罪過。不可以自殺!

佛在世的時候,有些比丘接受佛的教導修持不淨觀。他對身體厭惡到不得了,不淨觀修好了,看那個身體簡直是蟲子,雜穢不堪的,他對自己的身體厭煩到極點了,不淨觀修成了,就會有這種現象。可是他沒有發菩提心,沒有念念度眾生。所以,他修成了不淨觀,自己就想怎麼樣超脫乾淨。如果是度眾生,有大菩提心,他是不會自殺的。他認為一切眾生都是這樣子,可惜眾生不明白的,用自己實際的現象,跟大家說。他說了,別人也看不見,

他自己觀照,修不淨觀修成了,他怎麼辦呢?自殺是不成的,他就僱那些印度的外道,把衣物、衣單都給這個外道,請他把自己殺了。那外道為了錢,就把他殺了。後來佛知道了,不許自殺,他殺也不行。自己殺不成,顧人他殺也不行。這是在戒律上講的故事。

這叫死,看怎麼樣去觀想。死是障礙我們修道的。如果你正在修道的時候,死於非命。非命是你不該死,障道因緣。這一種障是一種魔,死魔。

還有,天魔,天魔就是所謂的鬼神。當你修道修到一定的程度,要成就的時候,天魔來了,他就化現種種相。像釋迦牟尼佛要成佛的時候,魔王波旬就率魔兵魔子來圍繞著擾佛。天魔是給你作障礙的。這是天魔。你念經,看見鬼,或者是鬼來了,身體發燒,或者見什麼相。那不是壞事,不是你的眷屬來不到你的跟前。不是你過去多生的父母,或者六親眷屬,他們不會到跟前來。他們是來找你超度的,不曉得你會害怕,只曉得你是他們的人,所以他們來了。來了,看是那一類的,有一類的眾生,他的威神很大,你身上就會感覺到發燒。或者天人,天神,來聽你念《地藏經》,念〈普賢行願品〉,念〈普門品〉。你跟他有感應,有相通,他來增福了,你就會感到身上發燒。

真正的鬼來了,你就會感覺到身上發冷,一陣寒一陣冷的。你照樣念經,沒有事的。等你經念完了,沒事了。有的人不念了,他說:「我不念,就沒有了。」我說:「你不念當然沒有。」他說:「我永遠不念了。」我說:「永遠不念就糟糕了,你繼續再念就不會有了。」這就是魔障。這不是魔,要辨別清楚。

佛輪運轉的時候,使這些人都不違背人天乘,或者作人生天,最低的也不違背人天乘,不趣向三惡道。同時,使如來的法,如來的法眼三寶種性,不能滅壞。所化的有情,使他們不背人天乘,不向諸惡趣。對如來的法眼,三寶的種性不滅壞。速疾滅壞者,像我們對釋迦牟尼佛的法,就是速疾滅壞,滅壞很快。正法五百年,像法五百年,末法一萬年。雖然是這樣說,這些都是不準確的,隨著眾生當時的業如何。末法的時候,也還有正法存在。只要有讀誦大乘的,有三寶在,有佛像,有法寶,有儈眾又有三寶,有我們植福的地方,就可以當成正法。

現在我們學習,就是正法。如果離開這個去造罪,那就是末法。那個時候分正法、末法、像法的意思,正法就是說證道成道的意思,一入佛,一聞著,他就開悟,就明白了,就證道了。到了末法時候,天天在學,煩惱不容易斷。因為我們熏習的力量不夠,也許幾個月,聽上一兩回,或者幾年碰上一回,就修一修。可是這個怎麼修行?佛要求我們一聞著法,馬上就修。修完了,就證得。這種修叫精勤勇猛,才能夠除煩惱。

「由是如來授諸有情如是法藥。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七佛輪。由此輪故,以其無上遍行行智,授諸眾生種種法藥,令勤修學,除煩惱病,得安隱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於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處大眾中,正師子吼。」

地藏菩薩這樣問,佛就這樣答覆第七佛輪了。「遍行」有五個,他是跟別境相對的。五個遍行,是作意、觸、受、想、思。第一個是作意,作意就是我們的心這樣想,作意想。受是領受,受是什麼形相呢?人家打你,你感覺痛,人家給你按摩,你感覺舒服,說不出是什麼形相。這就是領受的意思。例如,別人要是讚揚你,你也領受這個聲音。罵你,你也領受,你會生起煩惱,或者會跟人吵。人家讚揚你,你心裡高興。受就屬於心法的,不能用形相形容的。想,也是遍的,遍行跟別境不同,是遍一切處的。想就是思想的想,你的想作意了。作意跟想,有點不同。想只是思惟,作意是想辦法。〈大乘百法明門論〉對這個講得很清楚。第四個,思。思跟想是連一起的。思是思惟,自己思惟。想,有時候加著回憶,所以,略有不同。還有,觸,就是接觸。觸跟受好像一樣,其實並不一樣。

這五個是遍。以無上的遍行,會引起煩惱,這得有智能,沒有智能是斷不了煩惱的。你要是精勤,就除了煩惱病,得到安隱了,沒有驚恐,再也不害怕了,無所畏懼。佛自稱說,我處大仙的尊位,處佛的地位,轉的是佛法輪。這個輪能夠摧滅一切天魔外道的邪論,處在大眾中,正師子吼。

「善男子,如剎帝利灌頂大王,憶念自他本昔種姓,初生童子嬉戲等事,謂憶自他於如是處,初生沐浴,懷抱乳哺,按摩肢節,乃至戲笑,或弄灰土,或與侍從種種遨遊,或習伎藝,或復修營種種事業,或游他國,夙夜棲泊。或奉事王,或理王務,或為太子。或登王位,得大自在,受諸快樂,廣大名稱,遍諸方維。念是事已,安立先王所遵正法,撫育一切國土人民,守護自國,不侵他境。善男子,剎帝利種灌頂大王,成就如是第八王輪。由此輪故,令自國土增長安樂,能伏一切怨敵惡友,善守護身,令增壽命。」

這個國王回憶過去,從小孩的時候開始,和大家一樣,或者弄灰土,或者服役,去遊玩。或者學習各種伎藝,或者修習種種事業,就是回憶當徒弟或者當學生時候的事。說這些做什麼呢?嚮往過去的時候,他現在該怎麼做?這些灌頂大王過去的時候,自己從童子乃至到成長的時候,在先王法度之下成長的,他回憶先王的法度,那麼好的!我就發揚。不好的,我就改進,也叫革命。凡是改革的革命,就是把人家不良的部份革掉。可是歷史的發展恰恰相反的,把好的都去除掉,他革的就是照著壞的去做。我看到歷史的發展就是這樣子。佛教徒說弘揚佛法,不弘揚還好,滅得慢一點,愈弘揚滅得愈快。佛堂愈多,冒牌的三寶弟子愈多,大家必須具足正法眼。

所以,他憶過去,就是他用先王的正法,用先王那些國度所行的法。撫育現在我國的人民,自己國土保護好就成了。這樣子,使他國內的人民都能夠安居樂業。這是回憶過去的,釋迦牟尼佛也回憶過去!

「善男子,如是如來處大眾會,憶念自他宿世所經無量種事。謂憶一生,或二或三,乃至無量百千生事,或憶成劫,或憶壞劫,或憶無量成劫壞劫,曾於過去住如是處,如是名字,如是種姓,如是種類,如是飲食,如是領納苦受樂受,如是壽量,如是久住,如是極於壽量邊際,從彼處沒,來生此間,復從此沒,往生彼處,憶念宿世如是等事無量無邊,隨諸眾生根性差別,建立正法,為作饒益,善男子,我成如是第八佛輪。」

當會大眾,我所教化的一切弟子,他們千百億生都幹什麼?應機說法。或者在壞劫當中,這些弟子們跟我都作什麼?在成劫當中,我們都做些什麼?一個大劫,有成住壞空四個劫,成二十小劫,住二十小劫,壞二十小劫,空二十小劫。壞劫就是在成劫與空劫之間,世界已經壞了,地球完全沒有了。壞至究竟的時候,大三災,就沒有,空了。完了,漸漸又凝成、凝結。星雲漸漸又成了,成二十個小劫,住二十個小劫。現在我們是在住劫當中,並不是壞劫。

在住劫當中,憶念這些地方在劫的時候,經過這麼多的時間,還經過很多的處所。釋迦牟尼佛曾經在經典上這樣說,這個娑婆世界,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一個微塵處,不是他捨身命的地方,也就是說,他在娑婆世界度眾生,太久了。乃至於在這個世界作眾生也很多,捨身命是為了利益眾生,過去,我住過兒,你也住這兒,他住那兒叫什麼名字,種種種姓,如是什麼種類,吃的什麼飲食,領納苦受樂受,壽命好多,或者是久住,或者壽命很長。「從彼處沒,來生此間」,又生到此處來了,從此處沒了,又生到彼處去了。憶念宿世如是等事,無量無邊,太多了。等大家成佛的時候,回顧一下子,就知道你的過去生是無量無邊了。

當你念經的時候,作夢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我作的夢,有時候簡直就是真的。又作夢,那夢是假的。但是有時候,這個腦子把它當成真的。為什麼這樣說呢?我確實有過這種感覺。

我在紐約的時候,我作一個夢,好像是從元朝那個時候開始夢起,今天晚上沒作完,醒了,明天晚上只要一沾枕頭,又作夢了。就像寫章回小說似的,那個夢就接第二回,如何如何。後來醒來,就不夢了。這本來是假的,因為我自己證驗我的夢,從作夢出家,朝九華山是作夢去的,到鼓山也是作夢去的,到了鼓山之後,就不夢了。到那兒去就沒有了,以後就不夢了,現在一直我希望還是夢指點我。不夢了,不夢的時候,我又迷了,比那個時候迷的更深了。這是我自己的壞事。

雖然說夢是假的,但是它給我的方向,我認為它是真的。那時候也沒有接觸過佛法,什麼都不知道,作了一個夢,我就出家了,因夢而出家。我師父給我起個名字叫「覺醒」,說覺悟了醒了。後來我想這個名字不大合適,我好像還沒有醒。我說我是作夢,「夢參」是我自己取的,跟「覺醒」湊巧相反的。

前幾天,我還偶爾想到我的師父修林老和尚,我念經時,想到剃度師父所起的名字。我想,我什麼時候能醒呀?現在都快死了,還醒不了,還是在夢裡頭,還在參,現在連參都不參了。為什麼?老皮參了,老了就皮了,不像年輕的時候,剛學法的時候,剛修的時候。所以,修道想斷煩惱很難,我是親身體驗到的。我個人的經驗,出了六十多年家,現在距離還是很遠很遠的,一點把握都沒有。你別以為我在說瞎話,一點瞎說都不說。

所以佛教導一切眾生的時候,根據他過去的種種差別。佛說法,我們馬上就成道了。誰要是不成道,我們也要真正發菩提心。像我們一講,講幾個月,講者、聽者恐怕還都沒有進入,只是種一個未來的善根。這點我們是肯定的,雖然沒有大的好處,但是這個好處還是不小。有什麼好處呢?我們念《地藏經》,講《占察善惡業報經》,講《地藏經》,講《十輪經》,地藏菩薩總得注意我們一下。

所以,我們聽的、念的,就寄託在地藏菩薩身上。我每次念地藏菩薩,我就這樣想。地藏菩薩,我和道友們都寄託在菩薩您身上,希望菩薩快點救我們。這就是你的心已經嚮往了,地藏菩薩就來了,其實是你自己度自己,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你能求到什麼呢?念、讀,自己看一遍,也會感招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給你講,你就更容易開悟了。為什麼要觀察過去呢?因為如此,才會知道他們的根性,也知道佛過去跟我們的因緣。我們雖然是佛的末法弟子,就是能在末法上感到大乘法寶還在,僧寶還在,佛寶還在,也就是住世三寶。泥塑木雕的像,就是佛寶,三藏的經文,就是法寶,剃髮染衣就是僧寶。你能夠見到僧寶,如果經常跟佛法僧三寶在一起,會很快得度的。

我們有時候說,煩惱很重,業障很深,消極得不得了。我們就往這方面想,種不少善根,現在還可以跟佛菩薩經常在一起,有些人晚上睡覺還在念,有時作夢還在念,有些道友還能作到這樣子。你還有什麼恐懼呢?因為你學法,就沒有恐懼,也就是成就了第八佛輪。

「由此輪故,利益安樂無量有情,得安隱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於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處大眾中,正師子吼。」

以上是第八佛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