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天災人禍的不斷,根本因素都是眾生沒有好好守護菩提心的緣故,因為自私,我們寧可傷害別人,因為自利,我們寧可犧牲掉別人的權利!自以為是萬物之靈的人們,將會因為自己所造的惡業,在不斷的惡性循環之下,形成一切眾生可怕的共業,此共業的呈現方式就是天災不斷,最後甚而導致人類相互殘殺,玉石具焚!世界災難的來源,皆因人人不守五戒、不修十善而造成。現在因為人人不守持五戒、不奉行十善的緣故,所以有這樣多的災難,根本問題就在這個地方. 因為眾生所造的業,世界才出現種種的災難。所謂「起惑、造業、受報」是有連帶的關係。如果不起惑,就不會造業,也就不會受報。

佛陀基本的教誡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根據佛法,眾生的根本煩惱是貪瞋癡,表現在外的就是種種的矛盾與衝突。換句話說,世間的戰爭皆出自人們內在的矛盾-偏激的思想、不平衡的心理,表現在外的就是野戰般的狂暴。煩惱的解脫就在行為上的自約束(戒)、感情上的淨化(定)及思想上的糾正(慧)。

世間沒有不殺生的戰爭,而殺害人類是人性中最惡劣的行為;戰爭,不論誰勝誰敗,雙方都會受到損失,而平民在戰爭中更是飽受戰火的蹂躪。

既然大家都知道戰爭的危害,為什麼還要起矛盾、衝突、戰爭呢?

正如我們已經提及的,佛認為「貪」是一切矛盾、衝突、戰爭的根本。放眼觀世間,所有的戰爭無非都是利益之戰---政治權力、土地、經濟、宗主霸權等等。因為貪婪,世人無法克服自己的慾望,無視戰爭之禍害。

所以,只有消除了「貪婪」-------這個引發戰爭的最大禍首,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戰爭。因此佛陀說「彼於戰場上,雖勝百萬人,未若克己者,戰士之最上」。的確,征服自己的貪婪才是世間最上的勝利!

《本生經》記載了釋迦族和拘利亞族為羅喜尼河 河水而備戰的情形。釋迦族和拘利亞族一直共享羅喜尼河水灌溉田地。當時旱災連年,羅喜尼河河水不足,為了爭奪河水,釋迦族和拘利亞族就在河流兩岸備軍而戰。佛陀知曉後就實時趕到而詢問他們:「汝等為何聚軍在此?」雙方答道:「世尊!我等乃為戰爭而來。」佛陀再問:「汝等為何而戰?」雙方皆答「為羅喜河水而戰。」

佛陀再問:「此水何價?」雙方皆答:「水價微不足道。」佛陀再問:「汝等為價微不足道之水喪命,值乎?」時釋迦族和拘利亞族皆怕領會佛陀之教誨而放棄了戰爭。的確,戰爭無法解決人類的生存問題,相反的它摧毀了生命,更破壞了人類生存的環境。人類應該學習容忍、尊敬不同的文化與信仰,這是世界和平的基礎。

和平需要我們大家的力量

世界的和平或戰爭,取決於我們如何面對世界;世界的局勢雖然不是某個人就足以掌控的,但是如果我們大家都不關心,不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那麼世界又會變成什麼樣呢?世界的和平或戰爭是掌握在我們的手中的。

為了世界和平,我們應該未雨綢繆,佛法的基本宗旨是和平,不單隻是我們週遭的世界,也包括整個的宇宙。

而當發生爭鬥時,則‘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若人懷此念,怨恨不能息。「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若人捨此念,怨恨自平息。於此世界中,從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聖常)法。彼人不了悟:我等將毀滅。若彼等知此,則諍論自息。這是參透無常、苦、空、無我的以德止怨之法。

佛教導我們擁有祥和的心境,就有平靜的語言和平靜的行為處事。如果人類的心境祥和平靜,那麼世界就會是和平的。

而我們大部份人的心境都是處於不安、妄想的大漩渦狀態,很少在短暫和寶貴的時刻把我們的心境沉靜下來。即便是聖人,「聖人的心境是很真而且非常祥和平靜的,但那些時刻幾乎是很少,兩隻手指都算的出來。」而普通如凡人,自然是很難達到和平祥和的,但即便我們的心不能完全平靜下來,只要我們向這個方向努力,就有減少社會暴力傾向或降低戰爭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