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善、美是有次第的。真是原原本本、是實相。在真的基礎上才能產生真正的善,美是善的昇華。

2.現代許多人慾望多,什麼都想要,唯獨不要人道。

3.時時刻刻要修德。

4.萬因萬果。不要以執著的心看世界。

5.心與佛菩薩相應,如磁鐵相吸。修行的過程,如點點滴滴積累磁性, 磁性大了,才能吸到鐵。

6.重要的事情要管,不咸不淡的事不要管。

7.重要的是發心, 發心修行才能成就。要發大願心去修行。

8.做任何事情,存心很重要。

9.時時以覺悟的心性去觀察事物。

10.人連自己的心魔都戰勝不了,如何能戰勝天?

11.遇到機緣種下種子即可,日後時機成熟時會引發領悟。不到時機不要多說, 不浪費自己的用心,也不浪費別人的時間。

12.讀書要領悟。否則,還是在書外,書是書,你是你。

13.看到別人做得好要揣摩,究竟精髓在何處? 真正領悟了,才知道其中的奧妙。

14.似是而非的東西很多,不確定表示不清楚,要看佛經;對人、對事物不明白,也要看佛經。

15.學習知識是幫助尋找智慧。找到之後,一切源自內在自心的流露。

16.古人的「半部論語治天下」是指以此為主導。學習應以一門為主,深入之後,再學其它,才能融會貫通。

17.現在的經典文化的弘揚很多變味了,變成經典經濟。

18.孩子學很多知識,遇到互相矛盾之處、似是而非之處,就不會思考了,就沒有判斷的能力。

19.聖人是一步步修上來的,對自己要有信心。

20.聖人無言, 因現在的人的品德、心胸、氣度、修行所不能理解的聖人的境界,也是言語無法表達出來的。

21.聖人觀察事物的性,從心從真。以萬事萬物的行,觀萬事萬物的性,則窮也;以一事一物的性,觀萬事萬物的行,則達也。

22.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

23.佛法是中道,先要安身立命,然後,身安而道隆。

24.人的緣份有二種,一種是上輩子的,要珍惜,要惜緣。一種是願心,願心產生共鳴,不落因果的。

25.一個念頭游十萬億國土,是阿彌陀佛願力所顯現出來的。

26.佛菩薩顯現瑞相,是為了讓你起信,你信心具足,就不會有瑞相的顯現了。

27.來到人世間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受業而來,一種是乘願而來。

28.沒見性是盲修瞎煉,可見性又很難。明心見性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見性還只是小悟,悟後起修,大徹大悟就很難。

29.信、解、行、證是教下的修行過程。見、聞、覺、知是宗門的修行過程。悟了,只是明白了道理,不會走彎路而以。

30.念佛是與佛菩薩的願力相應,念咒是諸佛菩薩的威神之力加被,念經是與佛的智慧相接。修行不是白修,是不入門,盲修只是方便說。

31.任何法門都可以成就,佛是為了對每一類眾生方便說,因為每個眾生的福德因緣不同。

32.心態決定命運,觀念決定發展,心態決定生活。

33.直接震撼你的心靈,就是禪。

34.參話頭是從大慧皋禪師開始的。是為了根器差的人。

35.最早閉關是說證道了的大師才有資格閉關,再後來閉關是不見本性不閉關,是為了悟後起修。現在閉關是糊塗閉關,糊塗出關的多。

36.誦經不求解,讀經是求解的。

37.學佛就是把握當下,當下是不是能得到利益,活在當下。

38.佛說法四十八年,說了什麼了?佛陀初說法時講了二十一天的《華嚴經》,說的是佛的無量無邊的境界,《阿含經》講了十二年,說的如何生活、做人,是生活中的佛法(讓所有的人都受益了),講《法華經》與《涅磐經》講了八年,講的是最究竟的佛法「一實道」,是佛法最圓滿究竟的理論。二十二年《般若壇》說的是智慧,主要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諦,人與自然之間的真諦,人與群體之間的真諦。六道眾生之間的和睦相處。《方等部》是雜說,說了八年,談世間的生,滅,變化,一切不可得。

39.佛法是生命學,人的生命學,天地的生命學,六道的生命學。

40.淨土宗在北方偏重於實修,而南方偏重於弘法。南方多思考,北方多感悟。

41.十九歲以前不能過午不食,十九歲以後要過午不食。

42.把賺錢放在心裡,那就是執著。不要怕做錯事,因為是凡夫,就怕不覺悟。

43.生活在佛法中,生活在佛教的文化之中,活得安祥自在。

44.人生成功的三種趨勢:一能力、二機會、三福德,福德多大,成功多大。

45.科技來源于思想,思想來源於文化,文化來源於宗教。

46.每人都有佛緣,但成熟有遲早不同。

47.福從恭敬中求,法從清淨中修。

48.佛菩薩可許則許。

49.你的眼光到那裡,你的成就就到那裡,人的成就不會超出他的認識。

50.了解做人,認識社會、認識組織、認識本質,就是真理。

51.了解因果,逆境順受。一切都是因緣果報。

52.一切法因緣而生。

53.五千年曆史規律不外兩個字,力和利。

54.宗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55.觀世間。觀察生活,勇於實踐。

56.修證佛法,念經念佛念咒,要慢。越慢越好,才能跟佛菩薩感應,不懷疑,不夾雜,一心不亂,了了分明。

57.法無高下,貴在契機。

58.世上沒有騙子,為什麼被騙?是因為你貪心、你無知。天上掉陷餅,不是騙局,就是陷阱。

59.有錢辦學不算稀奇,我們要把沒有錢的學堂辦得精彩,才算真本領。知識在整個教育中是最次要的,而孩子們健康的情感,良好的心態、嚴謹、負責、精益求精的做事態度和做事的能力是最重要的。

60.做好人身心正魂夢安穩,行善事天地知鬼神敬欽。

61.讀經要從淺入深,讀自己熟悉的,然後再延伸其它的部分。這就叫入行。

62.所謂專家,就是把一段歷史細化、解密化、解明化、透徹化,執著細微的一面,只有深度而沒有了廣度。

63.文化變成經濟,經濟回歸生命,生命融入文化。

64.不管颳風下雨,心中永遠是晴空。

65.有事不要怕事多,無事不要找事做。

66.什麼是佛?從遠大處著眼,從細微處下手。

67.木魚敲醒夢中客,清溪蕩去塵勞心。

68.心有慈悲添福慧,知因識果得吉祥。依淨土印心回峰現億萬化身覺悟群迷成淨果,引慈航宏願慧日照三千莊嚴重耀證慈緣。

69.青齋巧煮朝雲片,素味輕調夜月光。

70.無住生心 三時造就人天供,六味調和般若香。

71.人生成功的四大要素:人性 、德性 、行為(習慣)、祖上。一個個性很倔的人莫過於洗禮,讀聖賢書洗禮。讀一次,洗禮一次,直至它的生命冉冉發光。個性使然的人,會在生活的喜怒哀樂中走不出來。失敗是必然,也成了一種習慣。通過洗禮後,個性使然,使自己融入天地,融入大自然。融入社會。

72.真理不以貴賤而分之,不以權勢而卸之。

73.談春節聯歡晚會:「當文化失去底蘊,趨向於小曲小調,這是文化走向經濟的結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悲哀,香港、台灣繼承了傳統文化,但缺少底蘊,所以又很浮。」

74.一般人拿一百元只能用到八十,生意人的能用到九十,策劃大師能用到一百元,國際貿易的能用到三百元錢。普通人是節省開支,生意人開源節流,收支平衡來源於會計的數據,開支小於收入。策劃大師是收支平衡,既時制的資金流動,發揮應有的力量,沒有借貸,資金轉換式的,比如房地產商在房未建好之前就能賣出。國際貿易就是經濟放大,一、經濟趨勢,二、oe標準,發展中國家國際政策支持。三、政策支持,四、信用支持。

75.什麼是私慾?當誘惑超出的理智時候,就產生了私慾。如小孩十元,大人一百,當官一萬,和尚一億,你拿來看看。

76.進得了詩,入不了畫,詩是寫意,對事物的情感流露。

77.淨土分精進門,般若門,稱讚門,理念門。

78.如來禪是依經典修,從定發慧,籍教悟宗,祖師禪從慧入定,以心印心,從達摩開始,籍師自悟。

79.佛學是宇宙生命學。

80.不明事理或世理,則寬嚴皆錯。

81.福無德盛極必衰。

82.三種人不可用:一、有才外露之人不可用。因為容易發怒,受到攻擊。二、老實而誠信之人不可用,容易被蒙蔽。三、貪得無厭之人不可用,容易被收買。此類人非大才不可用之,用得好則如魚得水。

83.一點水如何讓它不枯乾?只有把它放入大海才會不枯涸的。

84.事幹不完時間有問題,沒事幹是生活有問題。

85.有人氣就有財氣,賠本作的是人氣。

86.文化企業主要把握兩樣,一個是內涵,一個是人氣,人氣起來了就玩起來了。空,越空越沒有人氣。文化包裝,產品包裝,發輝每個人的力量。

87.賺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為社會創造了多少福澤,實現自身的價值與能力,才是最主要的。

88.隨緣得用心,有些是善緣、有些是惡緣,得分清。

89.跟普通人談易經,美觀;跟中等人,談文化,易經;跟上等人,談藝術,文化,易經。

90.密宗的修行方法,就是通過色身的觸受經歷達到形而上精神的成就。

91. 阿彌陀佛、一乘了義、二力法門、三根普被、四弘誓願、圓登四土、橫出三界、實相無二、持名一心、阿彌陀佛。

92.漢傳佛教的宏揚佛法是廣義的,藏傳佛法的傳承是狹義的。

93. 真正的愛,是一種過程、一種付出、一種奉獻、一種服務,這裡面沒有批評、不接納或怨恨。對方如何對不起我們,我們只是更同情他;對方對我們好時,我們要更愛他、更關懷他。

94、佛法修學成就之秘訣,貴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八字,果能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無有不成就者。

95、腳踏一朵蓮花,站在雲頭上,為人間播灑著幸福與吉祥,活著為了眾生,死亦為了眾生。

96、為人原則,謙而不卑、忙而不亂。

97、人的成就決定於人的心態的成就,不會超出知識的成就。

98、你要想真正獲得淨土,就必須先淨潔你的心靈,隨著心靈的清淨,便可直入佛陀的境界。

99、福從恭敬中求,法從清淨中修。

100、人的成就不會超出他對事物的認識。

101、開悟是自我真心流露的智慧,知識是思考的結果。

102、聖賢之學講的是人生之道,佛法講的是心靈之道,聖賢告訴你人生的目標、方向、實現人生的價值。佛法讓你回歸心靈,讓你的人生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聖賢的路是波浪式的,佛學的路是循環上升的。

103、小企業靠勤勞和能力、中等企業靠管理與經營、大企業靠社會關係與經濟資本。

104、三十歲的人生靠寬度、四十靠深度、五十靠高度。為什麼了?三十歲看你的對社會環境和思想的廣泛的了解,為企業打下深厚的基礎。四十歲得對企業有深度的了解,讓自己企業脫引而出,立於不敗之地。五十歲靠自我文化的、思想的高度來影響企業,乃至影響社會與世界。

105、從小事作起,眼光不妨放大,需要有誠意與態度。策劃是高智慧,執行是敏銳的智慧,二種不同的智慧。作點實在的事。

106、模仿、跟進、探索、創新是市場四大規律,探索形式法則。

107、項目合作共利,人與人合作在於協調。維式協調根據五行創出來的,核心是企業文化,經營是概念和理念。概念是高層行為,理念是員工行為。

108、跟自然的智慧相接,你就擁有了大自然的智慧,你跟佛的智慧相接就擁有了佛的智慧。

109、了解佛法,了解人生。熟悉佛教,善待生命。如何修練自己,如佛一樣超脫自己。

110、品味人生。走近佛教、認識人生。學習佛教、善待生命。

111、道失則德生,德失則人從。從趙無緒起才開始推崇人間英雄。

112、小企業在牙縫裡賺錢,大企業在算盤裡賺錢,工業企業在流水線上賺錢,集團企業在飯桌上賺錢,商貿在紙單上賺錢。

113、人心向善,佛法興隆,人心向惡,天下不平。

114、善良需要覺悟,就像泥土中的種子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一般。

115、發願是成佛的最佳途徑,苦行是消業的最好的途徑。

116、佛緣善緣業緣情緣皆是好緣,聖事法事國事家事我執為事。

117、蓮庵煙雨千山愁,未到酬了事未休,到了原來無一事,蓮庵煙雨千山愁。

118、道,原是本源之器合自己的心路。你走上去了就是道,走不上去了就遠離道。這個狀態對誰都是唯一的、首次的。然而這一切都是似曾相識。因為萬物就是因此而生、、、、、、

119、修行是從誦經開始的。

120、為什麼一輩子沒有什麼機會了?因為,你不給別人機會,你給了別人機會,自己就有了機會。

121、為什麼一輩子遇不到好人了?因為你自己沒學會作好人,只有你學會作好人了,碰到的才會是好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93cf210100g78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