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不切,行不深

先說願不切

蕅益大師說:「欲決定得生極樂世界,莫若以信為前導,願為後鞭。信的決,願的切,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願不猛,雖一心不亂,亦不得生。」依次而看,一個念佛人如果信不真、願不切,念佛即使喊破喉嚨也只是遠因種子。

那麼願不切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我們不能夠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對於娑婆世界還有太多的留戀與不捨,哪怕知道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與快樂,但還是喜歡舔那刀刃之蜜。

娑婆世界充滿眾苦,無有諸樂。智者大師對於我們娑婆世界五欲的快樂,講了一首偈頌,他說:「諸欲求時苦,得時多怖畏,失時懷憂惱,一切無樂時。」其實當我們冷靜下來思維,這個五欲的快樂是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追求時。當你在年輕的時候,讀完書,進入了這個職業,你立定志向,使令你富有、你追求美好眷屬的時候,其實過程是很痛苦的。壓力很大,因為你要追求,別人也要追求,所以追求是有一種逼迫之苦。

第二個,得到時。等到你中年的時候,你一生的精神體力,晚年的時候,得到你心中所要的,你快樂了嗎?不是,「得時多怖畏」。因為五欲的快樂非常脆弱,你不斷地擔心怎樣才能夠維持它的相續。你得到的越多,你心中的害怕也就越嚴重,所以擁有越多的人心中的憂愁、壓力越大,因為他很清楚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非常脆弱的,可能明天早上起床的時候就會消失掉了。所以非常怖畏。

第三個,失去時。得到時沒有真正的感到安穩與快樂。等到有一天失掉了,「失時懷憂惱」憂愁悔恨,臨近崩潰的邊緣。這時候你更痛苦。

對於五欲的快樂總結「一切無樂時」。你追求的過程你並不快樂,得到的時候有一點快樂,但這個快樂夾帶著怖畏,你也沒有真正的快樂,沒有真正受用,等到失掉的時候你比那些沒有得到的人更加痛苦。

娑婆世界的一切都是苦空無常、虛幻不實的,世間一切的人為災害、自然災害讓我們無時無刻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如是諸類的痛苦比比皆是。我們每天都會為明天我將如何而擔驚受怕,整日憂心忡忡,苦不堪言。何時才是出期呢?

再來看看極樂世界:「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花。」「彼佛國土,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實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這是多麼莊嚴的極樂世界啊!那裡的鳥兒和樹都在說法,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還會再去造惡業呢?試問像這樣美妙絕倫的極樂世界,我們不心生嚮往,又嚮往何方呢?

茫茫苦海內,彌陀為舟航。阿彌陀佛就是我們末法時代的救命草,我們一定要牢牢抓緊永不放手。極樂世界是眾生最好的歸宿,我們一定要盡此一報身,往生極樂國。

再說行不深

我們經常看見一種現象:許多人手持佛珠,一邊與人攀談,一邊手撥佛珠。對於還是散心位的菩薩們還是專一深入的好。要不然口念彌陀心散亂,念破喉嚨也枉然。

有人會說:「既然臨命終時,乃至十念,既得往生。那現在我們又何必著急著念佛呢!」這種想法太輕視念佛的行門了。所謂「臨命終時,乃至十念,既得往生」是絕對不會錯的。但是我們不可忽略一點,《阿彌陀經》上說:「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如果我們到了臨命終時,能以「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來念十念佛號,別說十念乃至一念阿彌陀佛聖號,既得往生。然而誰又能保證自己到了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呢?平時都不用功,到了臨命終時四大解體,八苦交煎。哪裡還記得念十念阿彌陀佛呢?恐怕連一念都想不起來吧!要想臨命終時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就得在平時多下苦功夫。不經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

如何來念這個佛號,使得我們的這一念心跟阿彌陀佛相應呢?印光大師說:「執持名號,一句彌陀念誦聽。」這當中有三個步驟:第一是「念從心起」。就是這個佛號要從內心生起。念佛最怕的就是佛號只從嘴巴生起,而心中還在打妄想,所以我們念的這個佛號,要從內心深處那一念至誠皈依的心生起來。第二「聲從口出」就是將內心當中憶持的這個佛號,靠著嘴巴的震動,將這個佛號的聲音創造出來。第三「音從耳入」也就是要將嘴巴念誦出來的「南無阿彌陀佛」的音聲,再用耳朵把它聽回去。要聽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聽自己念誦的聲音,不能去聽別人的聲音。聽自己的聲音是反聞聞自性。如此相續不斷,產生一種專注力達到一心不亂,就能與阿彌陀佛相應了。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意思是說:如果眾生的心憶著佛、念著佛,現前和將來,決定可以見到佛,也就離成佛不遠了。其實我們不用假借其它的方便來幫助,只要一句佛號念到底,自然就能得大智慧,心開意解,見性成佛。

世尊在《阿彌陀經》中告訴舍利弗說:「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許多人說:「念佛求往生,那是消極的厭世。或是貪心的想去極樂世界享受。」這些想法都是錯誤的。其實我們厭離娑婆並不是消極的厭世,而是積極的去面對未來的人生;欣求極樂也不是貪心的想去極樂世界享受,而是往生極樂世界可以永不退轉。不退轉有四不退轉:第一位不退。第行不退。第三念不退。第四畢竟不退,它是蕅益大師提出的,特顯念佛的不可思議。

可能有人會問:「在娑婆世界修行,即使是阿羅漢都尚有隔胎之迷。那極樂世界為何具有這不退轉的功德呢?」那是因為:一、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的攝持,所以不退。二、因為常常見到佛的緣故,念念求成佛道,所以不退。三、因為極樂世界的水、鳥、樹林悉演妙法,增長我們的正念,所以不退。四、常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外無魔障,內無煩惱,所以不退。

世尊在《阿彌陀經》中再三勸願說:「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可見世尊說此《阿彌陀經》的本懷,就是讓我們五濁惡世的眾生都能夠求生髮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