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掠影--懺雲法師

懺雲法師(1915—2009)在台灣佛教界享有盛譽。法師法名成空,信眾尊稱他為懺公。法師於1915年10月18日生於東北安東省與韓國交界處、鴨綠江畔小鎮曹氏世家。曾經留學日本,學習美術。24歲皈依佛門,開始學佛。26歲受五戒,30歲在北京廣濟寺出家受具足戒。此後進入北平(今北京)中國佛教學院求學四年。1948年懺雲法師行腳至福州親近慈月法師,跟從慈舟法師學習戒律。1949年,離開大陸到寶島台灣弘法。1956年,與弟子於台灣南投縣埔裡鎮觀音山搭建印弘茅蓬,因八七水災,土石崩落而毀。1963年,與弟子性因法師於南投縣水平鄉頂莰村創建蓮因寺,從此開始了在台灣弘法的歷程。

1966年,開辦大專青年齋戒學會。每年寒暑假各開辦八關齋戒一次,暑期每次兩屆,寒假一屆。在蓮因寺辦完兩次以後,再移他寺續辦,嘉義義德寺,新竹翠碧岩寺,中壢元光寺都曾辦過八關齋戒。懺雲法師持律甚嚴,每天四時以後,蓮因寺不留女眾、亦不能過夜。因此齋戒學會女眾部委託南投縣竹山鎮德山寺、嘉義縣竹崎鄉香光寺、南投縣埔裡鎮南林寺等寺協辦八關齋戒活動。在桃園龜山寺亦有一齋戲會道場——「蓮因北部齋戒學會靜修道場」。懺雲法師還與各大專學院的佛學社密切交流,定期舉辦佛七,方便大學生學佛。

懺雲法師是一位以持戒謹嚴而著稱的法師,他年輕時曾親近慈舟、弘一等近代著名的弘揚律宗祖師。由此特別重視對戒律的受持,他在平日生活裡以戒為師,出家之後奉行「過午不食」的戒條,一生未嘗間斷。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他對弟子的要求也從不放鬆,對於生活隨意,不守戒規的弟子,他常會給予嚴厲的呵責,使他們不敢生活放蕩隨意。

懺雲法師在戒律的行持和研究上有多方面的成就。特別是對戒律的研究,他花費大量的心血,對藏經中律藏部分內容有深入研究,並根據佛陀的制戒精神和制戒因緣,提出了具有自己獨到見解的戒律學思想。他有很多戒律方面的思想理論都被佛教信徒所推崇,成為信徒學戒的入門之指南。他在戒律學研究上最為信徒推崇是他編寫的《五戒表解》一文。該表解是懺雲法師根據五戒內容,花費多年心血編寫而成。法師分別對五戒的每一條戒進行詳細的解釋。例如殺戒,懺雲法師分別從釋名、制意、次第、具緣、輕重、開遮、犯戒果報與持成果報等幾方面作了詳細的解釋。通過這樣詳細列表的方式解釋五戒的制戒因緣、製定戒律的意義,犯戒的因緣,以及犯戒的果報,大大方便了信徒對五戒的全面認識。懺雲法師的《五戒表解》編寫出後,受到信徒普遍歡迎,很多佛學院都把他的《五戒表解》作為學習戒律的指定教材。

懺雲法師行持除了持戒的謹嚴和注重戒律的弘傳之外,還特別推崇淨土法門,提倡持名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法師對淨土的信仰不只是推崇念佛名號,他還研讀了大量的淨土經典和歷代淨土祖師有關淨土思想的論述。並將有關的淨土思想理論加以總結,形成了自己一系列淨土思想理論。在這些淨土思想的指導下,懺雲法師一方面自己潛心修持淨土法門,另一方面還向信徒廣泛宣傳祖師及經典的淨土思想名言,讓弟子通過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