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在無所得的心

我們再往下看什麼是生滅的相狀,什麼是不生滅的本體。我們把它念一遍。

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楞嚴經》

我們在觀察真如的時候,要「觀相元妄,觀性元真」。相狀就是包括你的身心世界的五蘊、六根、十二處、十八界。它是怎麼呢?「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這個因緣,簡單講就是業力。比方說,你今生是一個女眾,它就現出一個女眾的色身跟女眾的心態。那麼你今生死了以後,來生變成男眾,它就變成一個男眾的相狀出來。

這種相狀是怎麼樣呢?它變化,隨業力而變化。那麼這個相狀的本質是什麼呢?它是常住妙明、不動周圓的清淨本體。在這個清淨本體當中,求於這個相狀的去來,或者對相狀的迷悟,乃至於生死,了無所得。這個很重要!當我們把所有因緣業力的相狀撥開以後,我們發覺其實我們的本來面目是「無有所得」。這個「無所得」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也就是說,我們臨終的時候,真正能夠扛得住那種暴風的業力,你能夠走出所有的顛倒妄想,走出生死業力,除了懺悔跟調伏以外——因為你懺悔,你不能做到百分之百,你調伏愛取,你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一定有剩餘,那麼這些剩餘的妄想跟業力,你自己要去突破的時候,你必須要安住在無所得的心。這個很關鍵!就是你能夠「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地走過臨命終的生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