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好,各位同修,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

各位同修,今天我們繼續《淨土十疑論》,我們要講第七疑了。那麼首先在講之前呢,隨喜一下吧,咱們在這裡的居士發心,也是可以說是依教奉行吧,深知佛法從恭敬中求,所以我們看到這兩次呢,又格外的莊嚴了這個迎請儀式。所以這樣的發心呢,確實是非常難能可貴,也可以說是衛道心切吧,護法情深。那麼能夠恭敬呢,才能夠得真實的利益,特別是老調在這樣的一種心弦上的話,是很難的。那麼長期相續的話,能夠得到這個利益的時候呢,慢慢自然而然就會入道。

以前在咱們佛門裡邊啊,有的開悟了的大祖師,已經明心見性以後,大家要知道是明心見性以後,曾經三次去閱藏,三次閱藏都怎麼閱的呢?都是跪在佛前拜凳上打開這個藏經,跪著閱完,所以這就叫做重法輕生。特別是我們現實來講的話呢,收束心身就很難,那麼稍微放縱一下,特別就一發不可收拾,所以想這個這也是一份功德,希望能夠調動我們每個人,有時候容易疲厭的這個恭敬心吧。

那今天我們講這個第七疑呢,非常有意思的一疑。我們都知道《淨土十疑論》,重在講淨土。但是淨土呢,如果說從廣義上來講,並不是說光有極樂世界,這裡當時最容易讓人產生對照的,這世間人總是離不開一個對比。有一個就是兜率內院,也容易生,所以這疑就叫易生兜率疑,可以說這個疑惑呢也是我們現在很多修行人的分歧所在。那特別是有時候我們出去,去推廣弘揚極樂淨土一門的時候呢,會遇到這樣的情形,有的一聽馬上就說往生極樂世界,我要上生兜率內院。還信誓旦旦地胸脯子一拍,也不知道說是喜歡這個標新立異,還是說這個真正的發願,真心發願往生淨土兜率內院,如果真心發願固然也是好的。如果為了與眾不同或者覺得自己高妙,很多時候人的愚癡自己不知道,那麼這就是不知道淨、兜率跟淨土這個極樂呢,還是大有差別。今天我們這一疑就是要從這個切入點,跟大家做一個分享。好,我們來看,把這個問題先讀一下。

「問:彌勒菩薩。一生補處。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處。見彌勒菩薩,隨從下生。三會之中,自然而得聖果。何需求生西方淨土耶?」

你看這是這一個疑情的,主要就是說為什麼一定要極樂世界也罷,但是呢在這個兜率內院欲界還離我們近,所以這裡呢首先他就推出了一位佛門的重要人物,也是我們緣分非常深的彌勒菩薩,這個花一點時間給大家介紹一下,因為有時候我們可能有一些散碎的了解啊,這個彌勒菩薩有時候我們把他俗稱為彌勒佛,其實嚴格的講呢,應該叫彌勒菩薩。因為他現在在這個兜率內院,實際上還沒有成佛,還是叫做等覺,還沒有叫妙覺。那麼這個彌勒菩薩,也是印度人,當時跟釋迦牟尼佛是同時代的,他呢這個漢譯為叫做慈氏,慈悲的慈,姓氏的氏。為什麼呢?就是說過去他修了一個法門,專修什麼呢?慈心三昧,就咬緊就修這個慈,不生嗔恨心,就修忍辱。所以修慈悲太厲害了,就叫慈氏菩薩,有時候把他這樣稱呼。名字呢他叫做阿逸多,你看如果大家讀過《彌陀經》裡面說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這個《地藏經》裡面說自阿逸多,這個出世以來,都是講的彌勒菩薩。

如果去過藏地大家知道,藏地人供的,有的主尊呢,叫做強巴佛,你們聽過嗎。強巴佛其實也是這裡我們講到的彌勒菩薩,在藏地他的稱謂是這樣的,漢語翻譯過來叫做無能勝,就是說他修慈心裡面最終第一,其他人一般比不了。但是雖然他跟我們的釋迦牟尼佛是同時代的人呢,他比釋迦牟尼佛先入滅的,就是他走的早,那為什麼他要比釋迦牟尼佛晚成佛呢?曾經生生世世跟釋迦牟尼佛把手同行,在這個修行菩提路上。就由於有一劫釋迦牟尼佛精進,觀佛的時候精進了七天七夜,一下子因種下去比他早了九劫成佛,這就是精進的功德。所以在《法華經》裡邊也講到彌勒菩薩有一世特別有意思,他雖然也修行,但是他這個修行佈施功德很大,就是好名,喜歡人家讚歎他,說他好。

所以你看為什麼說這個因果很不可思議,他直至最終的形象,還是笑呵呵的,大肚子的不跟別人發生爭執,不說是非,就是他始終為了一個好名聲,種的就是圓滿因。但是他有一個不好的名字,就叫求名,在《法華經》裡面講到比這個釋迦牟尼佛晚成佛,就是中間還有一些對名利上的,名聲上的貪著。現在呢稱為一生補處在兜率內院講法,像我們在印度的一個很大部頭的論典叫做《瑜伽師地論》,你們聽過嘛?《瑜伽師地論》當時就是後面講到的無著、世親菩薩,這個其中兄弟之一,上到兜率內院去聽他講法,後來在這個人間才流通出來,就是講的《瑜伽師地論》。

那麼在《菩薩處胎經》裡面講到,到了彌勒菩薩出世的時候,已經差不多要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的樣子了,那麼在那個時候,降生到我們這個世界成佛的時候呢,人的福報已經很大了,大家都在修這個十善業道修得很圓滿,也不會有這個貧窮呀、痛苦呀,而且壽命都是這個八萬歲了,在那個時候福報已經發揮到最大的時候了,人道裡面的眾生。而且釋迦牟尼佛大家都知道,從哪生的?從哪裡,從這個右肋生,右肋生出來的。彌勒菩薩出生的時候呢,從哪裡?從頂門生。他降生的時候,這個龍華三會的時候更為殊勝,從頂門生。那麼為什麼叫做龍華三會呢?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嘛,彌勒菩薩到時候說法就在龍華樹下,這個樹很怪,就是它上面開的花呢,就跟龍的形狀一樣,所以叫做龍華樹,只講三會法,只講三次,就度這個人天無數。像這個法會裡面第一度就是能度九十六億人,第二度度九十四億人,第三度度九十二億人。所以我們有時候唱讚子,唱到這個佛菩薩龍華三會再相逢。

那麼我們東土人跟彌勒菩薩結下這個深厚的因緣,最主要的現在我們的形象大肚子,對吧。就是在這個五代梁朝的時候,有一個布袋和尚,就現在浙江奉化,奉化溪口人。那麼他當時挑一個布袋到處去化緣,有一個奇異的事,就是這個布袋總是滿不了,到哪裡嘻嘻哈哈的,雖然滿肚子都是油,渾身髒兮兮的,有的人還討厭他,但是他化只要人一文錢,多了不要,就要一文錢。給什麼要什麼,都揣在這個大袋子裡邊。有的人就誹謗他說他太貪了,總是這個給什麼就要什麼,殊不知他是為了給眾生種福田,這就是他的願力廣大,有這個準備。

你看我們現在到道場裡面先拜呀,總是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就是天王殿的彌勒菩薩,所以這個諸佛設教,建道場,祖師們設局是非常微妙的。就是我們在釋迦牟尼佛法裡面萬一你實在是成就不了了,那麼一定要先跟彌勒菩薩打好底,實在不行了,到彌勒佛的時候,再去龍華三會聽法證果。

當時他在這個大肚子的時候,結了這麼多緣,特別跟這個小孩有緣,時常後面就是三、五歲的小孩子跟了一堆。所以有的人大家有去過最有名的就是杭州的靈隱寺,杭州靈隱寺外面有一個飛來峰,飛來峰那裡面就有當時就是在五代的時候刻了一個彌勒佛,旁邊有一堆小孩。特別有名那個石刻,現在有時候都在那個靈隱寺的那個門票上都有體現,明信片上,就是說的彌勒佛。我們常說的「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就是他從這個布袋和尚口裡出來,那麼後面兩句話是「睹人青眼在,問道白雲頭。」睹就是看,目睹的睹嘛,為什麼是睹人青眼在呢,他呈現這麼一幅形象,有的人討厭他,所以討厭他的時候呢,他就是看別人始終用青眼,就是黑眼珠子,主要用黑眼光看別人,咱們不是說一個人看不待見了就叫翻白眼嘛,所以說他說睹人青眼在,就是從來不跟別人翻白眼,就是不跟別人起急。問道白雲頭是什麼呢,忍辱修的好,就是到處去雲遊的時候,找不著路了,就問一下大家這路怎麼走,那很多人看到他髒兮兮這個大肚子,就不待見他,不告訴他,那他說既然你們不理我了,我就跟白雲問路。就是這麼個表達自己與世無爭,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這是彌勒菩薩。

最後他在坐化的時候呢,就在我們現在浙江奉化的岳林寺。年前我們去南方的時候,還去我們有普陀山的同學,他就是在那建了一個塔,確確實實那個大肚和尚也在他那有過舍利。他們那個地方叫中塔禪寺,也建的很好,就在奉化那一帶。都是現在搶著想把彌勒菩薩作為自家廟裡的這個主尊,所以最後在這個岳林寺坐化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說「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就是我化身千百億的在人間游化,沒有一個人認出來。

只有最有名的那個認出來的那個就是,就是說他化現成一隻狗,彌勒菩薩一直在度化眾生,有一個人他就讓他想方設法讓他受苦,最後看到他時機成熟了以後,化現成一隻狗,這個狗它流這個膿,壞瘡,後來他就逼著這個人給他治,說你給我治好!怎麼治好?你用舌頭舔。結果這個人用舌頭一舔,到口裡全是甘露,天降的甘露一樣,非常的甘甜,這個妙味,彌勒菩薩就放光現瑞的坐在那笑呵呵的看著他。為什麼說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呢?那這個人就說,哎呀,彌勒菩薩來了,我天天對著你,我都沒認出來。說你現在由於你的功德到了,你把我認出來了,給你顯現。說你現在給別人看,不是人人看的到,說你不信把我背著,在這個路上走一圈。果不其然,他把彌勒菩薩背起來,一路上,有的人以為說你怎麼背一條狗,還有的人問說你這是做一個,好像你為什麼彎著腰這是什麼意思?說我背著一個東西!沒看到,你肩膀上什麼都沒有啊!看不到!就是連化身成一條狗的福報他都看不到,沒有。

所以大家看這叫做「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包括後來我們佛門大家都津津樂道的說「六根清靜方為道,原來退後是向前。」就是彌勒菩薩留下來的。生生世世的化現很多。所以從此來看,特別是在隋唐時候,這個當時的彌勒信仰是非常濃的。大家要曉得,我們去看你看大同的雲岡石窟,那裡面的主要的佛就是彌勒大佛,每一尊都是彌勒佛。當時彌勒信仰非常興盛,只是隨著時代的斗轉星移,後來因緣是彌陀淨土越來越盛了。這樣起伏的時候呢,有一些爭論,有一些校量。所以這一疑呢,就是針對這兩種思想而從難和易的這個對比度上,做了一個優劣的表達說明。這一疑。

那麼由於當時這個彌勒的信仰也是很主流,那麼在我們現在看到他的歡迎程度到什麼程度,你看我們雍和宮,大家去過吧?這遠的說了,你們不知道,雍和宮最近了,雍和宮殿裡面主供的就是《彌勒上生經》裡邊講的這個,彌勒菩薩的淨土之報身之相,而且這個最大的白檀木,就是還有四川的樂山大佛,四川的樂山大佛也是彌勒佛,所以從中可見,當時的彌勒信仰是主流。特別是這個發願往生到彌勒,兜率內院的這個大德們,那是數不勝數的。

比如說當時印度最有名的叫做戒賢論師,大家知道戒賢論師是誰嗎?一說他的弟子就可以了,是玄奘法師的老師,當時就在這個那爛陀大學等著玄奘法師去,教給他,傳授他的這個教義、道業。到了東土以後,像這個道安法師呀、玄奘法師,還有他的徒弟窺基法師,近代的這個虛雲老和尚、太虛大師、慈航法師都是發願生到這個兜率內院去。那麼我們現在就是說其中這個生到兜率內院的人呢,很多是以這個學唯識學派為主的,就是學唯識教法,因為彌勒菩薩他講的就是唯識教法為主流嘛。但是今天為什麼我們在這裡要講呢?就是一個時代性,人的根性問題和往生的難易問題,你看我們剛才給大家講了這麼多的大德,可是不要忘了,他們都是修行中的修行人,大德中的大德。

我們不敢一看說,法師你今天講的怎麼這麼多,都是我聽到很好的這個大祖師,那我們今天這個教材是往難易上來會。特別是我們也會微妙的發現,在淨土經典中,大家看《彌陀經》,乃至《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每次說法彌勒菩薩決定在場,一定是僅次於文殊菩薩或在上首菩薩之中。為什麼呢?就說明說這其中有一個接力的奧妙,一個相續的傳承,就是在彌勒將來龍華法會上,淨土法門依然還是保留項目,肯定會講淨土一門。那麼到時候呢就是由這個彌勒菩薩,現在在釋迦牟尼法裡面現場聽聞,然後將來在龍華三會上,以佛的身份進行宣說,必然如此。所以大家在這個研習淨土經典的時候呢你去看一看,每部經典裡面必然會說到彌勒菩薩或者阿逸多菩薩、慈氏菩薩都會有的。

那麼從這一疑,剛才的問題來看,就是說前面講到不是說為什麼偏求一個淨土,不都說往生十方淨土。那我們講到說,因為說法性平等,一個淨土可以代表一切淨土,這裡單把彌勒淨土列出來就是他的流行太廣了,進行了一個校量了。那麼我們首先來看,彌勒菩薩一生補處即得成佛,那我們要知道這個一生補處的概念是什麼?是在所有的佛以回的位次裡面是最高的,也就可以說盡此一報身,決定能夠得佛的果位了,也是這個菩薩的最後身的別名,所以我們剛才給大家說了,通常叫做等覺,有時候也叫做一生所繫,關係的系,叫做一生補處。

那麼每一位居到一生補處的菩薩,如果是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成佛的話,首先總是在兜率內院進行候補,像釋迦牟尼佛也是如此。那麼然後再開始從兜率內院降兜率,開始入胎呀、出胎呀,八相成道,是這麼一個順序,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滅度了以後,觀音菩薩現在就叫做一生補處,他會候補這個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成佛,叫做普光功德山王佛,所以同樣也叫做一生補處。那麼首先我們從這個問題上,就是要開始第一個疑情,就是題目為一生補處即得成佛,這裡的第一點我們疑問出發點就可以明瞭說有優有劣,為什麼呢?大家看,彌勒菩薩是即得成佛,那就說明什麼呢?他現在還沒有成佛,只是等覺,沒有妙覺,這第一個疑問中,就已經露出來了。

再者我們往生到兜率內院,見到的是彌勒菩薩,而並不是說你也是彌勒菩薩,他作為一生補處,居在兜率內院。可是不要忘了,不是說我們往生也可以成為一生補處,這是有差別的。所以從這點講,我們見,只是見到而已,但是往生到極樂世界,所有的往生生者,必至一生補處。這是從問題中,我們一個一個來剖析。其次再看他的門檻,大家看到上品十善得生彼處見彌勒菩薩,當然我們十善業大家都知道,這個殺、盜、淫,還有妄語裡面的兩舌、惡口,這個綺語、妄語,再加上貪、嗔、癡。

那麼雖然我們在這個世界大家都學佛,都知道十善業。但是具體十善業,我們修的如何就不一定了。而且就現在的時節因緣來講啊,大家看看我們現在的情形吧,當然佛的教法非常高妙,非常純正,但是我們在講到,就比如說這個修十善業,修十善業只等於說人天福報中,修十善業是五戒是人,十善是天,修十善業是生天的護照。但是我們現在修十善業的難度啊,就有時候我都覺得說,就跟迎風舉火一樣,就難成這樣。所以為什麼我們現在說十善業十善業,有時候又說善知識,善知識就是教化我們修善法的嘛,善知識難遇呢,共業感不來,善知識出現的高度不夠。所以說這一段的修法,我們的往生條件,首先就是一個上品十善才能夠得見彌勒菩薩。那我們大家想想上品十善對於我們現在的修行來講的話,這已經是一個非常高妙的一個保持了,非常殊勝的一個保持了,但是這離最低的基數必須修上品十善,才能夠往生兜率內院。

然後下面是上品往生以後,隨從下生三會之中。記住說不是往生到兜率內院,就好像就打了保票,必至一生補處,得不退轉了。而是將來有因緣隨從彌勒菩薩下生到三會之中,龍華三會來進行聞法,還要隨著修學。那麼這裡還要有一個,這個簡別是什麼呢?下生在龍華三會裡邊,你能不能確定保證成佛,下面我們會講到,不一定的。這裡只能保證什麼呢?自然而得聖果,大家看看,首先這裡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你能不能跟得上,這裡隨從下生,為什麼呢?因為兜率天分內外兩院,只有生到內院了,才能夠跟得上。如果生到外院,那就慘了,一不留神生到外院,後面我們講的師子覺就不小心生到外院了,外院就一去不復返就享天福去了。

那麼第二個證聖果,證的什麼聖果呀,當然我們現在說了生死,必然得阿羅漢,出三界,可是如果你把這個阿羅漢,放到極樂世界來講,那就太局限了,得不償失了。為什麼?雖然證聖果,如果是證的阿羅漢,極樂世界二乘種不生,後面也會講到連二乘的種性都沒有,全部是大乘一生補處,阿鞞跋致菩薩多有這樣,那麼我們說這裡自然而得聖果,如果是證的阿羅漢果,那就差的太遠了,雖然阿羅漢果我們現在提鞋都沒資格,可是從往生淨土而言,這個就沒法比了,所以他從這點來講說何需求生西方淨土耶,你看我們大家從這一條一條的往下撥的話,覺得每一句話都是勸我們往生淨土,只要你淨土教理的明白,就能知道這個殊勝。

所以大家來看,從這個疑問的動機主要是看說,其一個就是說當時的這個彌陀淨土和彌勒淨土的信仰,已經有衝突了,它有校量功德。當然從這個來講我們大家也要有一個態度,就是說我們講《淨土十疑論》,雖然是勸大家往生極樂淨土法門,修這個法門,但是我們在見地上的話,因為古德就講過,這樣的話,彌陀淨土和彌勒淨土都是佛讚歎的法門,都是佛宣說的法門,隨人所願依教修行,只要能往生的都能得利益。所以如果我們說修這個彌陀淨土,見了有發願求生兜率者呢,也不要排擠。那麼修這個往生兜率內院的呢,也不要譭謗這個求生西方的,各自隨自己所願任其修學就可以。這是我們一個身為佛弟子最根本的一個態度。

那麼我們心中也要有數,雖然如此,但是要看現狀,我們對於這個偏讚極樂世界啊,這是佛在經典裡面處處偏讚的。我們只是隨著佛的言教,隨順著他。說在這裡說,講這麼一句,這個彌陀淨土是釋迦牟尼佛再再勸說一定要發願往生,其他淨土沒這麼講過。那麼當然我們在偏讚彌陀淨土的時候,大家也要知道,不是說你死我活,我們有時候覺得說這法門之間校量,我活了你就得死,你死了我才能活。我們說彌陀淨土極樂世界,只能說是我比你活的好,是從這個角度來講的,這才是我們必須的信願。所以這是這個問題的提出。再從另外一個角度講的話,這一問的信息透露出什麼來了?就是說,你看嘛,上品十善得生彼處見彌勒菩薩,隨從下生三會之中。

那就有一個潛台詞是什麼,兜率院比極樂世界近,因為我們從這上去了四重天差不多就到了兜率淨土了,四天王天,這個忉利天、夜摩天,第四重就是兜率天了,那麼好像這個問題就是你何必十萬億的佛土之遙,去捨近求遠呢?太遠了。而且將來下生,將來入三會,就不要捨近求遠,就地就能修行證果,你何苦去西方十萬億之國土之遙呢?從這個潛台詞裡面,我們也要心裡有個數啊,一個就是說十方三世所有的國土,都在我們現前一念心性中,沒有遠近,只是我們煩惱的薄厚而已。再一個呢,下生三會並未殊勝,遠遠不只極樂世界,可以怎麼樣呢?一食之頃遍去親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從這個疑問上就給大家講了這麼多,我們的剖析呢,就是說有些淨土的教理呢,我們要知道,你看這個問題一出來的時候,我們胸中就馬上就知道,優勝中我們自己就心裡有數了,如果說捨近求遠的話,那極樂世界一食之傾,可以遍參十方諸佛,那就更為殊勝了。所以說這樣來講的話,在這個疑問裡面說,何需求生西方淨土,我們現在要說的是,不是何需求生西方,而是必須求生西方。大家要有數,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更重要。所以哪個國土也不比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我們後面要說的。下面我們來看看,智者大師是如何說的,我們再往下看。

「答:求生兜率,一日聞道見佛,勢欲相似。若細比較,大有優劣,且論二種。」

這是什麼呢,你看智者大師說,我們這裡分門而論,說如果說按你這麼問來講的話,說求生到兜率內院,也是能夠見到彌勒佛,彌勒菩薩將來成佛,那麼好像是相似,差不多。但是如果你是讓我,就是我稍微細說一下,娓娓道來的話,那麼就大有優和劣就出來了。怎麼個出來呢?你看且論二種的意思,這個口氣裡面都有內涵的,就是說太多了,我說不完,就是講我現在想的到的,就近的兩種給你挑出來說一說。

「一者,縱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彌勒上生經云:行眾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這是第一個,再者,「更無方便接引之義。不如阿彌陀佛本願力,光明力。但有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這是第二個,第三個,「又釋迦佛說九品教門,方便接引。慇勤發遣,生彼淨土。但眾生能念彌陀佛者,機感相應,必得生也。如世間慕人,能受慕者機會相投,必成其事。」

你看這是從第一個方面我們來分門而論一下,首先從這個化主來講呢,我們優越不是從教化主來講,如果從化主來講的話,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兜率內院未來的一生補處的彌勒尊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從法身來講當然是平等的。可是現在我們來講的是什麼呢?就是往生的條件首先第一個,縱然你看是,我們剛才講的他說上品十善就得生。可是這裡提出來了,縱持十善,還恐不得生,就是條件出來了為什麼呢?彌陀兜率內院有更加嚴格的條件,就是要有心定,要有禪定,如果你沒有禪定,這個是從教證上來講,你看《彌勒上生經》裡面引到了說行眾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

那我們大家都知道三昧是什麼,三摩地嘛,又叫禪定,有時候叫這個毗婆舍那,有時候又叫什麼來著,止觀,等等這些,都是禪定的別名。那麼如果說這裡來講的話,本來說你隨行一個法門,一定要就是說一門深入入到這個定境中,這才是上生彌勒兜率內院的條件。真正的門檻在這兒呢,剛才我們講到的是,問的只以為說上品十善而已。你看他就把《彌勒上生經》引出來說,所以從這一點來講,他就沒有這個行眾三昧,就是深入了,這裡還講到的,不能是淺入啊,那麼正定而言的話,就揀外道的邪定了,一定要你深入到正定裡面,才能夠得生啊。

大家你諸位都是有的念佛,有的持咒,我想問一下,咱們這輩子到底有沒有得過定呢?有嗎?你看都心虛的不敢在這面對,深入正定,就光這四個字,就真的徹徹底底把我們打散完了。特別是現在,你說我們現在不要說深入、淺入了,我們可以說是深入,但是我們不是深入的正定,而是深入的散亂,入散亂入的像入正定一樣牢固,始終就逃避不了,出不了這個散亂,我們要從這來看,那麼這樣的話,總而言之要深入定境那就太難了,大家想想,你看我們現在捫心一想,不要說入正定,修法門了,聞佛法了,就是說相續的這個,正定就是相續啊,始終在這個定上面,我們相續來聞法能不能堅持呢?我們相續每天的功課能不能堅持呢,我們的信心都呼飄呼飄的一會上一會下,所以說總而言之確實難生。

再一個呢,兜率內院大家要知道是依空而居的,這個極樂世界是依地而居的。那我們就要知道,兜率是天,極樂是人,可是人天難往,就是要禪定,人好去。為什麼?有彌陀願力作為接引,所以我們看,你看第二個就是說更無方便,接引之義,生天都這麼難。極樂世界三界之外的清淨國土,反而這麼好去。為什麼?就是由於四十八大願裡面有第十九、二十願中,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有方便接引。這是更為突出的殊勝,殊勝之殊勝。

大家要知道這種四十八願力作為決定增上的接引,這種強大的增上,強增上緣啊,這種接引願,這是阿彌陀佛在因地就設置好了的。那麼我們大家知道,這個接引接引,我們現在上生兜率沒有他力本願,唯只能依照自力可憑才能上生。那麼依照一個凡夫微小的修行力的話,我們苦苦積攢了一輩子,能否過關呢?就像自己渡水一樣,你能不能游到對岸,半路什麼時候淹死都不知道。所以說大家要知道這種方便接引之力,就這麼一句話就可以楷定乾坤了,彌陀願力。那麼我們一般理解為接引,方便接引,總是覺得說,這肯定是若我臨命終時吧,對吧。臨終接引,的的確確臨終接引,這個彌陀淨土,是法界獨創的大悲願力。那麼這個功德,就是由於彌陀佛在這個因地的願力,他是可以說超然於諸佛的,這個誰都比不上。

那麼我們有時候要對這個方便接引,你要產生起來這種就是說受用感,一個淨土法門的行人。為什麼呢?你比如說我們現在想想,既然我們說相信,那麼你設想一下到臨終的時候,假令不與大眾圍繞,西方三聖,清淨海眾,如果說他圍繞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感覺,我們現在走的時候為什麼?就是說自己做不了主嘛,沒有人來幫忙,出手相救嘛,這是最危難之際。那麼如果說大眾圍繞你,只要鎖定這個信心,必然佛一定來接引,授手蓮台,必然西方三聖,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定就在左右,清淨海眾,天樂迎空,整個這個龍天護法隨喜讚歎,就來接引,就來這樣來接引。你對這個有沒有受用感啊,就是說肯定是這樣的,必然是這樣,將來一定會這樣的。還是說那個說起來,可能我根本沒辦法,或者一定說,到時候別人聽說,偶爾有這麼一個人往生了,我肯定功德不夠,業障太深了。這個跟業障功德,跟業障功德沒有關係啊,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西方極樂世界到時候彌陀願力接引,是阿彌陀佛他自願的,他發願我要這麼幹,就是你願不願意沒有關係,你的功德業障沒有關係,他是確定要這麼幹。我們信要他力本願,你要往這靠呀,所以有時候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能否往生,不是說我們自己斷惑多少或者怎麼樣,是我們信願能夠對接,彌陀願力,對他的願力發的願力,我們生起決定的信心,一定會大眾圍繞,至少三輩九品裡面還有化身來呢,化身來了也不嫌啊,化身、報身這是一樣的。

所以說從這一點來講,我們末法時期,人心狂亂嘛,念不能依著,典型的我們的一個業力發揮,就是念頭始終是散的,不能夠整合到一起。特留這個法門,一切恐懼,為作大安。所以這種接引力,我們就知道臨終接引是殊勝之處,而且我們另外再往前靠一點去悟,這種接引力不是在死的時候,是在生的時候,已經遍滿整個國土。大家知道為什麼說在生的時候遍滿了整個國土呢?我們現在看看啊,阿彌陀佛的左膀右臂是誰啊?是觀音菩薩,是大勢至菩薩。

那麼觀音菩薩他的名號叫做施無畏者啊,又讚歎說千處有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這是不是接引啊?在你生的時候已經就左膀右臂,就生到娑婆國土來了,只要有苦必然尋聲而來,那這是不是阿彌陀佛的一種接引方式呢?大家想想,西方三聖可以說本是一體的啊,大勢至、觀世音菩薩就是左膀右臂,生到娑婆世界跟所有的有緣眾生來結緣,來種因,來讓你起信,最後會歸極樂世界。所以這裡沒有這個,更無方便接引,你看這種接引力有多大、多廣、多深啊。

大勢至菩薩,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這又是不是接引呢?明文在經裡面就坦誠的這麼說了啊,「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所以我們對於這種接引力,有時候我們就在那乾巴巴地等死啊,你要想如果這種接引力他是靈動的,是鮮活的啊,他始終就在這個設置裡面,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始終就現在就已經圍繞在我們身邊了,念阿彌陀佛,二十五位菩薩常住其頂。所以從這一節上面來講,這就是叫做接引。

這個兜率內院只能自己上進而生,但是具足了這個得去佈施、持戒、修這個定力才能夠上生,利益才能夠成就。但是彌陀本願力他就是有這個光明要接引,這個誰也比不上,這個特別是觀世音菩薩,我看觀世音菩薩在哪邊,在這邊是吧,那這就叫做左膀,左膀還在右臂之前呢,所以你看這種西方三聖的這種設置供養,你們想到這些事了沒有?

那就說明心不在道上,就沒到觀音菩薩的慈悲,就不知道說有這麼個奧妙,這就說明你們善根真的不如我厚,我在備課的時候,我就突然間就想到原來如此。你看我跟大家講觀音菩薩說到這了,再插個小段,上午我有師兄弟打電話,從南京給我打電話過來,他說師兄,說你信不信,說觀音菩薩,我的信心又增強了。為什麼呢?說觀音菩薩太慈悲,太慈悲了,他說他受不了了,說什麼呢?他自己在南京有一個天界寺,這是真人真事,這法師叫靈瑞法師,這寺院叫天界寺,你們可以去查訪啊。

那麼他打電話法喜充滿了,我正在熟這個,上午剛《楞嚴經》講完,《楞嚴經》那還沒放下,這又要往起來提,正在看這個法義的時候呢,他打電話來了,說大殿的差不多,因為那個是好不容易,他也確確實實經過了很多的努力,才把這個地方還給佛教,原來是個工廠,可是這個老廟就大殿還在。上次我去他那兒,他親口也跟我說,這個廟裡的護法,他看到樑上呢,有一次就探出來這麼一大截,這麼粗的一條大蟒,他知道是那的護法嘛,伽藍菩薩裡面的一員啊。你看只要殿在就決不會跑,那麼他說現在大殿的這個功德款已經籌的差不多了,可是他就想想裡面供的佛像,還有外面大殿前面要放一銅鼎嘛,這些都是要莊嚴具的,說這有點發愁。這怎麼辦啊,他就把這當做心上事,他每天念的是觀音菩薩,持的是《大悲咒》,他就把這事掛在心間了。

結果前幾天,這個事情是前天還是昨天啊,反正就來了一個新加坡的華僑,新加坡的華僑就走到他那了,還洋腔洋調的啊,他心裡還不待見,說這幹什麼的。就坐在他那跟他說了,師父,他們南洋人都叫師父,叫師父,叫師父,那麼說夢見觀音菩薩跟他說了,跟南京有一個大因緣,所以他就哪兒都不去,直接就跑到這來了。他看了一下,你這最後三下五除二,來來迴迴喝茶的時候,這個靈瑞法師覺得他肯定是吹牛了,說現在有時候所謂的居士來了,說供養口吹出來了,不去行動,也就沒當回事。結果半個小時以後他在那打電話,又打了半個小時,打完電話說,就給這個廟裡的這個功德款裡面打了二十萬就到位了。哎呀,他一下覺得說終於就把這個中間供的佛像,連須彌座,他大概算了一下就差不多了,後來又把他的妹妹弄來了讓皈依,什麼朋友來了都讓做這個功德。就說南京他其他寺院也熟的很,也有一些法師也認得,但是他就在這個廟裡面他有感覺了,這也算觀音菩薩接引他啊,給託夢接引他到這個道場裡面來,做往生資糧。這全部都屬於接引。

所以當我們在信仰,就是在相應這個淨土法門,這麼廣傳開來,人人都知道阿彌陀佛,大家可曉得這全是在願裡面的設置體現,就是已經在接引和被接引之中,就是絲絲入扣,逃脫不了,這才叫真正的叫做更無方便接引,接引的話,臨終的時候接引那不算方便接引,那就算真實的接引,真的來接了,方便就是早就把這個眼目,這個情報人員就給你已經安置在娑婆世界,攝取不捨,是這樣的一種接引。所以你看才講到不如阿彌陀佛本願力、光明力、但有念佛眾生就攝取不捨。大家要對這個攝取不捨也要有感覺,你想包括我天天在這給你們講淨土法門,已經就是阿彌陀佛攝取不捨的一個功能作用,在發生啊,你們知道嗎?所以這麼左思一下,右想一下,真的只有彌陀願力,最有張力發揮在整個九法界裡面最大,從這點來講這就叫《淨土十疑》,要破我們的謎,起我們的信,這是這一點。

那麼這樣的話,相對於彌勒淨土的話,他就沒有這個,他有篩選的層面,沒有這一點了,所以優劣從中就可見了。

好,那麼時間關係呢,我們稍微休息一下,上半場到這裡,到四點時候我們再準時開始,阿彌陀佛!

好,各位同修,我們進行下半場的講解。

剛才我們已經講到這個第七疑,給大家講到說,這個方便接引之殊勝義。下面我們再進入到另外一句,更加殊勝的「又釋迦佛說九品教門,方便接引」,從這一句話來講,就已經涵蓋了很多的這個在淨土三經裡面一些教證。所以有時候我們讀這個祖師的論典,大家如果你看展開《淨土十疑論》,其實是很直白的。

如果我們通讀一遍,甚至都覺得不需要講。但是對於這個法義的發掘,你能不能夠到位,這確確實實是需要講的,在講的時候,我跟大家也是在一起學習,那比如說這句話說:又釋迦佛說九品教門,方便接引。這裡面涉及到兩個概念,一個釋迦佛在說的,二一個九品教門方便接引。是就往生者而言,就往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的,可以說是羅列了這九個次第,九個層次的高高下下整個都給你羅列進去。

那麼我們在理解這個時候,首先要對釋迦佛要生起,我們常說的,南無本師呀,那麼本師我們常說,既然本師釋迦牟尼佛。本師是什麼,就是根本老師,根本導師呀。老師就是他會的教給我們,他知道的告訴我們,對不對。在這情況下,是釋迦牟尼佛,以這個佛心佛言,週遍無漏的智慧,給我們抉擇法界因緣得度正業,羅列了這麼多的法門中。他先進行跟我們的根性的一種對接,然後在這樣重點的目光投向這個極樂世界,在這種情況下,才教給我們這個根本的這個教法,所以叫根本老師啊,根本導師。既然根本教法拿到手以後,我們依著這根本教法修學,就能夠根本得度,最後根本成佛,這都屬於釋迦牟尼佛一路在引導,在指導,這才能稱之為導師。

那他這裡說的,又釋迦佛說九品教門,這個導,導在哪裡呢?這句話涵蓋了就是在《觀無量壽經》裡面講到九個,從這個我們常說的叫做九品往生章,就是裡面講到一些要往生的行人,從上品上生,到上品中生、下生,中品裡面也有上生、中生、下生,下品裡面也有上生、中生、下生,九個方面就羅列說什麼樣的人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你比如說上品上生裡面需要我們發三種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然後乃至能夠慈心不殺,再讀誦大乘,修行六念,發願迴向等等這些,這就是我們修行的常態,對吧,修的好的。其次像中生裡面,只要你聽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心裡不害怕,不動,心不驚動,而且深信因果,不誹謗大乘佛法,也可以。

再就是說比如說這個上品下生裡面說,易信因果,不誹謗大乘,相信因果,發無上道心,就是你真的想成佛,這樣這就算列入上品。所以你看包括中品裡面受持五戒,有的是受持這個八關齋戒,有的是孝養父母,臨命終時有善知識,為他說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等等,這叫中品裡邊的大概內容。乃至下品裡邊,前提條件,比如說下品上生裡面說作惡,你作惡,你是一個惡人,不謗大乘,臨終遇善知識,稱念佛名,就是臨終有人給你講了,突然間心開意解了;再次一點的,還毀犯五戒,毀犯這個八關齋戒,乃至出家人毀犯戒律,偷這個現前僧物,就是盜罪裡面,盜業裡面最嚴重的,那麼說不淨法,說不淨法就是說可以說瞎說吧,導誤眾生,還沒有慚愧,這樣的人都屬於下品裡面中生的。下品下生是什麼呢?作不善業,乃至五逆十惡啊,你看彌勒上生兜率內院,上品十善,這裡說乃至五逆十惡,應墮惡道的時候,都是這下品裡面,都是講的臨命終時,哪怕你臨命終善根顯發,有善知識說法,你都能夠可以往生,這叫九品往生。

那我們希望今天諸位回去,再把這個讀一遍。一般我們因為這是《觀無量壽經》裡面的十六觀,前十三觀,都是讓觀佛,觀西方三聖,觀極樂世界的殊勝情形,最後第十三觀說你大的佛觀不起來,報身觀不起來,觀像我們人一樣高的,一尊金佛阿彌陀佛也可以。後面這裡講到,這麼多的三輩九品,好像說起來,這不是叫信,不是叫觀的嗎?這完全講那些,一天在幹些什麼,不是叫我們修觀一樣,當然有的祖師判為說前面的叫做這個觀他,後面的叫做觀自,前面的叫做這個心觀,後面的叫做行觀,但是也有這樣的會通。

如果大家讀了《觀無量壽經》,可是我們從這裡就要發現,還有一個微妙的殊勝,就是他講了這麼多,我們幾乎發現,所有的但凡你跟佛法沾上一點邊的,都在往生之列,都只要你願意相信,就能夠接引,乃至是五逆十惡,最後臨命終的時候十念,就是這種人都不落下。那我們就要理解一下九品教門方便接引,他方便在哪裡?這九品我們除了說,可以說勸做我們的行門之外,還要告訴我們什麼呢,是他的言外之意是策發我們的信和願啊。就是我們看了以後說,惡人這樣的惡人都會往生,何況我還做了這麼多的善事呢,積了這麼多的功德,發了真實的信心,我們還第一義不驚動,我讀了《金剛經》,確實覺得很殊勝啊,這是上品了。那麼這樣的話,大家看了這個九品的內容以後,還有一個附加的功德是什麼呢?就是讓我們更加具足信心和願力,說這樣都能往生,那我一定要往生,這樣的可以往生,我相信我可以往生。

所以我就發現,十六觀裡面始終還伴隨著信願功德,不是光講行的,信願行永遠都是在一塊綁定。所以你看這裡說的九品方便接引,其實這九品還叫有接引之義,就是讓我們看了馬上說相信可以往生,這就是一種接引功德。有的人造了惡業,覺得自己的業障怎麼也消不掉,說你看這裡只要你消掉,這樣的惡人都可以往生。當然我們是從日本的本願真宗是有區別的,不是說惡人是正機,這善人都可以往生,何況惡人了,只是讓我們不作惡人,縱然惡成這種地步,只要改悔生慚愧心還能可以。所以說淨土法門太深廣了,我們不斷的挖掘不斷的挖掘,所有的根性都能受用。

所以大家從這點來講,你看為什麼說完九品以後,韋提希跟她的五百個宮女現證無生法忍,馬上就證悟了,豁然大悟。這經裡面講到豁然大悟,這個證無生忍,就是什麼呢?為作大安了,所以從這點來講我們還知道說,九品教門方便接引,是這麼個接引法門。所以在把這個方便接引的內涵,全體體現在十六觀,特別是這個往生的話,好像都覺得任何的根性都在其中了,那麼這樣的一個法門。才為我們的根本導師,釋迦牟尼佛重點推出,這裡說釋迦牟尼佛說九品教門方便接引,重點推出的。而且還又害怕我們不信,自己先設防,說了一個什麼呢,我在此五濁惡世成佛難,才說了這麼一個極難信之法,是這麼來推銷的。所以說從這個層面來講,我們就看說,你看智者大師不愧為一線祖師,就是這個用釋迦佛說九品教門方便接引,就能把這麼多教理羅列進來。你看熱鬧一樣,你就看看粗淺的九品接引都能往生。可是你仔細琢磨體悟,這裡面面面俱到,一句話都是所有的法門,這才叫圓融無礙。所以說我學習學習都覺得一邊法喜充滿,一邊覺得我們的業障都太重了,一句法義有如此的無量妙用,這是對於這個話啊。

所以後面才說到:「慇勤發遣,生彼淨土。但眾生能念彌陀佛者,機感相應,必得生也。」你看,而且打了個比方:「如世間慕人,能受慕者機會相投,必成其事。」這個大概意思就是說,世間慕人,受慕者,那一般我們粗淺的理解好像這個慕是羨慕的慕,就好像一個人愛慕一個人,正好兩個人情投意合,這就往生見佛了。這裡面還有一層意思,慕,我們古代不是還有招募的募嘛,對吧。古代去招募這個將士,招募說有這個好事,那麼受募者說,你勇敢的人說,我願意去,這叫做受募。貼出來一張告示這叫招募。所以這裡可能說如世間慕人能受慕者,就等於說佛力廣大,接引所有的人,看誰能夠易往而無人的法門,看誰能夠生起信願老實念佛,這就叫做慕人了。那麼這個生起真實信願,念佛求生的人就叫做受慕人,正好機感相應,成就往生大業,這是這一點。

下面我們再來看第二點,智者大師說的:

「二者,兜率天宮是欲界,退位者多。無有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眾生聞者,悉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又加了一條是「又有女人,皆長諸天愛著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彌陀淨土,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眾生聞者,皆生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又無女人二乘之心,純一大乘清淨良伴,為此,煩惱惡業畢竟不起,遂至無生之位。如此比較,優劣顯然,何須致疑也。」

你看,這是提出來的第二個重點,那首先我們就要知道,既然這裡講到,他老人家也說了兜率天宮是欲界,退位者居多,這是兩大最要命的。為什麼呢?首先來講大家知道三界三界,我們三界內外才屬於凡和聖的分水嶺。那麼說極樂世界已經確定在三界之外了,現在我們就是說兜率天宮,問題麻煩在哪裡呢?它不但在三界之內,而且是三界之內的最下一層在欲界。我們現在說出三界生死苦海,出不去就是見思煩惱的最濃的表達就是因為有欲,你看我們生命的基本上最核心的展現,就是用慾望來表達我們生命的一個狀態,這才叫做欲界。

而且反過來就講,欲又是我們修道的天敵,斷欲斷欲嘛,捨欲嘛,梵行嘛,都是要我們不跟慾望,不要依附在這個粗重的慾望上。所以在這樣的話,在此這種殊勝,我們就知道說五欲六塵的巨大的包圍力量,大家想想咱們也在欲界,你感覺一下,五欲六塵之中巨大的包圍力,就是讓你有時候那麼一點點正念,正思維都保定不住,這就是欲界的過患。所以兜率天宮是欲界,首先我們一定要明確這一點。

第二個那麼退位者居多,那就是正常情況。不是退位者居多,就像我們現在這個小凡夫來修的話,保證會退,三界內退這個極難過的檻,就是保證要不退,所以這裡講到退位者居多。為什麼?因為我們這裡聖人少,還是隱沒的。凡夫多,有信心的少。誹謗的多,你看縱然我們現在已經可以說,有時候我們也算個沾沾自喜吧,說佛法氣像已經生起來了,我們也提倡佛教文化等。可是很多時候一出去,有時候你看這個一說到神,迷信什麼,馬上就又跟佛教,拜神,求佛了,從來都是聯繫在一起的,神佛一家。為什麼?就是信的少,誹謗的多。不了解,根性又淺,所以多遇退緣。

特別是在天界的話,大家想想兜率天,兜率天娛樂多,娛樂多那就更麻煩了,富貴修道難,人間人道裡面有錢有勢的修道還難,何況在天宮裡面不斷的去享樂呢。那全是糖衣炮彈,一天把你炸得根本你就找不著個北,就溫柔富貴鄉嘛,所以說太容易退。我們知道以前講到三不退,四不退,首先第一個就信會退,大家知道五十一位菩薩,五十二位階位,那麼十信裡面的初五個信,就是說十信裡面的菩薩裡面,前五位還會斷善根,就是又還會生起來邪見,斷善根退了對佛法的信心。後五位才沒有這個過患,才不退信心,這已經修到十信位,那麼如果修到這個十住位的話,前六位才不會說到這個位次,還會退,還會退到有時候退到這個做阿羅漢二乘。後四位才沒有這個過患,在這個十住裡面,這叫做位退,位還會退,就像我們現在有修有證,已經證到了一定的地步了,還會退。為什麼呢?十地前,就是登地菩薩,我們常說的登地菩薩,對吧,十地登地以後,十地登地之後和登地之前的凡夫全部會退,只有登地以後才證的這個果,證量不會退。

那麼如果我們的行,就是我們修行,念念這種修行,那才叫一個退啊。七地以前,大家想想七地是什麼地步了,七地已經就到了二大阿僧祇劫已經修圓滿了。就我們從初一念發心,到第二大阿僧祇劫已經滿了,到這地步了,對於自己所聞的,就是這個佛的法,有時候行為上還會生一點怯懦想,不能修學,不能於念念中,始終恆修這個勝行,中間會有時候會起一點有漏的煩惱,或者人法二執等心,會有一點點,念頭上,只有到了八地以後,才徹證說沒有這四種退了,信不退,位不退,證不退,行不退。所以從這點來講,就是只有就是在念念時刻相續,一點都不假,一個念頭就進不去,善的也進不去,惡的也不進去,無記的也進不去。凡夫的念,念念都在相續,無漏的人我空的這個觀法的時候,才能叫做阿鞞跋致。

知道嗎?八地以後,那你想想我們現在就這個樣子,修點十善業都修不起來,上品就更別說了,定就聞都沒聞到。大家也遇過,有的人來就跑過來,哎呀,我入定了,出定了,我出定後怎麼怎麼樣。入定了,你真沒入進去,不要說輕安了,入定前叫做輕安,輕安前那有的時候頂多算個法喜充滿,就偶爾的一念可能宿世的這種正念相續的積攢的噴發了一下,就以為入定了。然後就妄想,浮想連翩,以為就成佛作祖,就入魔了。所以這裡就是我們容易退,這個不退這是上一講我們也講到了,這是非常難得的。

可是極樂世界,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之所能知,皆是阿鞞跋致。你想想,皆是阿鞞跋致就是都是八地以後,為什麼這樣呢?大家再看,就是因為水鳥樹林,風聲樂響都在講法,而兜率內院沒有水鳥樹林風聲樂響。你要聽法,你還得端身正坐,你要起恭敬心,還得去生起這種稀有難遇,入到法堂裡面,勝法堂裡面去聽彌勒菩薩開始陞座講法,都是跟咱們這一樣的軌則啊。

極樂世界就不這樣了,自然而然就生不起來不恭敬心,那就恭敬也不可得了,天然恭敬。隨處全是法音,水鳥樹林,任何一個地方,但是極樂世界肯定也沒有廁所,如果有廁所的話,那都能隨時都聞法,都生正念啊,你想吃喝拉撒都行的是八地的功行。這種真是剎網不能例,教網不能收,無此法門,無此階位,無此名相,他方國土。這些殊勝我們都要去理解,我們這裡太容易起惡了。所以你看,又有女人,皆長諸天愛著五欲之心啊。

那麼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首先我們把這個剛才念的有顛倒了一下,我們先看伏滅煩惱,大家想想,我們一聽到淨土的殊勝的話,一般理解的那肯定一去了就什麼惡業也不幹了,這都是太小兒科了。大家要知道我們一般粗線條理解為不起惡業,這就以為是修行了,這根本就算不上修行,真正的修行是不但不起惡業,更可貴的不起煩惱啊。不起煩惱還不是我們說的貪瞋癡這種粗重的煩惱,更重要的是微細煩惱。大家要知道我們斷見思惑容易,可是塵沙惑,最難的是無明惑最難斷,所以從這點來講最難能可貴的,不起煩惱就是說明不起微細煩惱,煩惱就包括一切煩惱。

那我們要知道,大家要知道初地的菩薩還會起這個微細的破戒之垢,這是煩惱,初地了。三地的菩薩還有時候,伏一會兒,偶爾會起一念我執,三地。七地前來,就是七地以還,就是七地之前的菩薩,都會生起說我要成佛或者我要修菩提道業,愛佛,愛菩提這是障礙,到了破無名的時候,這全部成了障礙。因為都是相,都是著,那真正我們極樂世界所解決的問題在後面啊,粗頭的在後面。這些問題我們在娑婆世界,你想想你能解決的了嗎?你連生死都先跳不出去,你連個十善業都修不起來,這些夢都夢不著了。就是人家在那已經,就跟我們以前說某一個國家已經開始淘汰了,另外一個國家連研發都沒有開始研發,你說那能比嗎?

所以說我們極樂世界這個眾生,就是說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這個煩惱啊,就是連這個粗,最主要的是帶細,連伏最主要是全斷。他這種斷是怎麼一個斷法,就不是說你,你還是凡夫肯定有,可是它就讓你起不了。你說這是不是已經斷了,你說他斷了嗎?他一絲又沒有斷,所以說所有咱們這教法,在極樂世界就行不通,但是它就是這麼個樣,這樣才叫做不可思議,絕待境界。

再看下一層叫做「又有女人,皆長諸天愛著五欲之心。」既然我們這裡是欲界,特別是我們下界的這個欲界來講的話,欲界就是男女之欲,那男女之欲就必然要有一個女眾的出現。當然在這個佛法裡面始終,我有時候在講法,有時候看你能夠信在第幾層吧。有時候出去一講法,當一下子坐的女眾眾多的話,馬上就,嗯,怎麼能這麼說呢?重男輕女,好像你看佛在這裡就是又有女人皆長諸天愛著五欲之心,就是都是女的害的。你們千萬不敢這樣理解啊,各位女菩薩。大家理解是怎麼理解呢?就是說這種欲界來講,女人她是一個欲的標相,其實男人也是標相,有男就有女,有女才有男,男女相淫慾這才叫欲。對吧,這是常規,這是個標相,其實是標的男女之欲,表這個法的。

那麼我們從,這個男女之欲,在女態上而言,她確實依附和承擔的更多,這沒有男女不平等,純屬於業力,明白嗎?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團業力,那麼這個業力從欲的業力上來講,女態居多。所以我們這裡不是看不起,大家理解,這是一種共業,屬於男眾、女眾包括整個我們世界裡面種的一種共業,就是有女眾,女眾那麼就一定會男女有淫慾,是這麼來表達的。為什麼說女眾承擔的多呢,如果你們讀過這個經典裡面,就說女眾有八十四態,女眾的態啊,就是走路要搖搖晃晃,風情萬種,描一下眉,畫一下就覺得整個就自信得不得了,一旦這個男人如果被毀容,這弄個疤,刀子砍一下沒關係。那女的就不能活了。為什麼?就是因為她這種自信感,始終支撐著她,一天的生命價值,這就是一種女態。搖行態,還有一種內喜態,內喜態就是說見到男的來了,裝的討厭不想理,結果人家走了,她又心裡焦,覺得說為什麼走了,這都是女態;還有一種叫做佯嗔態,就是說你不要來了,討厭,不要來了,結果說我不想見,其實內心裡很想見,男的來了不想見,結果來了以後她又裝作不高興的樣子,說離我遠點兒,這都是女眾容易犯的。你們自己去對號入座吧,所以說我們之所以在座的聽法啊,大家都要做這個人中丈夫,不管女眾、男眾發心出來才是人中丈夫,為什麼生成女眾呢?首先就是由於你宿世,生生世世愛好女身,捨不了這個女身,沒有嚮往這個丈夫相的這個願力啊。

第二個就是貪著女欲,再一個好說這個讚美女人的容質,相互讚歎,說你這麼漂亮,身材多好,咱們去整個形吧怎麼怎麼,就天天弄這些,你說能不當女的嘛。所以這些等等,這就是說之所以成為女眾,再一個就是說厭薄自夫,看不起自己的丈夫,念重他人,就說別的好。這也是一種女態,就是說將來容易轉成女身。再一個就是說容易邪偽莊嚴,欲他迷戀,就是天天就是想著這個迷戀,讓別人生這個迷戀的,等等這些都屬於女態。為什麼這裡說這個欲界,又有女人皆長諸天愛著五欲之心,就是上面的六重天,之所以是欲界,可是他有男女之相,就要行淫慾。行淫慾當然既然是欲界,還是有差別的,他是從下越來越粗重,從上越來越淡薄,但是他還是男女之間要交會的,方式不一樣。你比如說我們這的話,就是男女身體交合。

如果說四天王跟這個忉利天,跟咱們這也一樣,都是會男女會交合的,但是他不泄不淨,他泄一種風氣或者什麼,然後也就有了化身了,不是懷胎了。那麼到夜摩天的時候,就相互擁抱一下,就把這個煩惱給稀掉了,這也算淫慾。到了兜率天的時候行淫慾,就是相互握手了,就這麼簡單,這就說明這個慾望薄了嘛。到化樂天是相對一笑,到他化自在天是眉目傳情,都是這種表達方法,一層比一層淺。往下一層比一層重,大家看看眾生的業力,真不可思議。

你說怎麼會這樣呢?大家想想,這所有的這些表的都是業力,都是業力,唯有一個業字。所以說這樣來講的話,這就是由於女人皆長,自然最會長諸天的愛慾之心的。為什麼呢?你看像這個天人,五衰現前的時候,天女就遠離他了,天人五衰相現的時候,他就頭上花環也枯萎,腋下出臭汗,不樂本座,每一個天人都有一個座,就如影隨形的,就像他的一個行工具一樣,這個交通工具一樣,自動就會飛。那麼不樂本座,這個腋下出汗,還有這個花枯萎,天女遠離,身上的光明也會消失,等等這就是天人的五衰相就現了。所以你看天上的女眾還這麼勢利,一看他快死了,就不答理他。所以是這樣,這就是說整個我們欲界的一個情形。為什麼?就是讓我們退,整個都會起煩惱。

所以這樣的話,你看就講到極樂世界不如那兒,都是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然後眾生聞者,都是在念佛伏滅煩惱,等等都是沒有,不要說女人了,二乘心都沒有,都是純一的大乘清淨良伴。為此的話,煩惱就必定不起,大家看看這個煩惱必定不起是非常難得的。可能我們現在會問一下說,怎麼會煩惱必定不起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就想想極樂世界為什麼煩惱不起?明明我們貪瞋癡一點都沒斷,為什麼在那兒不起?就是由於外境沒有這個機緣,大家一定要對這個,有時候我們覺得說上一個第六疑的時候就說到這個,其實不要說極樂世界,我告訴諸位,到地獄裡面是最苦的吧,地獄這是最陋劣,最惡了,但是地獄裡面十種惡業只有五種,地獄裡面比如說這個貪,只有貪,還有嗔,還有邪見,再一個就是綺語,這個一下子想不起來,妄語還是兩舌來著,其他的沒有,十惡業裡面就沒有其它。你比如說飲酒的這個惡業就沒有,所以說只有五種惡業,你說為什麼呢?他受苦受的顧不上啊,所以他自然就沒有這個機會產生嘛。那地獄裡面這樣的陋劣,他還有這樣不可思議的這種所感,何況極樂世界。畢竟煩惱不起,這是決定沒問題的,一切惡業煩惱不起,遂至無生之位,如此比較,優劣顯然,何須致疑也?後面釋迦牟尼佛又補了一句說:

「如釋迦佛在世之時,大有眾生見佛不得聖果者,如恆沙。彌勒出世亦爾,大有不得聖果者,未如彌陀淨土,但生彼國已,悉得無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為生死業縛也。」

你看,那這一段補的話就說明說,把淨土法門,這個往生之後的情形,毫不客氣的不但跟彌勒菩薩來比,說將來的龍華三會比不上,連釋迦牟尼佛,你現前在講淨土法門,那因為你這兒跟極樂世界比太差了。當時釋迦佛在印度講法的時候,在這個大印度國裡面一共有九億人嘛,那麼只有三億人能夠見到佛,還有三億人聽到佛,沒有見到,還有三億人聽都不知道有,沒有聽過,不知道有佛。那麼就這三億人見到佛的時候,可是不一定都能修行成功,那提婆達多都讓佛給剃度了,最後還生生墮到地獄裡邊去,為什麼?就是我於此五濁惡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難啊,大有見佛不成佛者。你看在釋迦牟尼佛的時候是最多的,不得聖果者如恆沙啊,你們也不要趕緊頭仰起來,恆沙有那麼多,真可憐,咱們也是,知道嗎?我們曾經誰敢保證也許見過釋迦牟尼佛,特別是去過印度的人,那就更可能了,有緣啊。

那麼見了佛不得聖果者,到現在還是這個死樣,如恆河沙,我們就是恆沙中的一沙啊,你這輩子還不快點兒。那麼相對來講彌勒出世亦爾,大有不得聖果者,那就說明說前面講到隨龍華三會下生,好像就保證自然得聖果,不盡然的。彌勒菩薩度三會裡面,第一會度的人是在釋迦牟尼佛裡面受過五戒的,第二回度的是受過三皈的,第三回度的是一稱南無佛的。如果說你沒有這個,當時就算你在龍華三會在場,那麼大有不得聖果者,也很多啊,不能夠保證成佛啊,不能夠保證證果,不能夠保證出三界,了輪迴的,沒有保證啊。只有彌陀淨土但生彼國,都能夠得無生法忍,叫做畢竟成佛,沒有一個人退落三界啊。大大想想多好啊,沒有一個人退落三界,只要你扒拉上去,就一了百了。

所以說從這一點來講,這個佛陀給我們面面俱到的,釋迦牟尼佛講到的說,這個極樂世界之殊勝,智者大師對於釋迦牟尼佛,真是法子一樣,心領神會又說了這麼一個《淨土十疑論》。所以我們在這裡後來也有一些祖師大德把這個整個兜率內院和彌陀那個淨土的優劣,做了一個羅列的表達。今天我們也給大家大概的貫一下吧,從中也可見當時確實這個兜率淨土和彌陀淨土這個併駕齊驅度很高,這是有一個歷史的轉型區。現在的緣法就是淨土法門最盛了,現在兜率內院確確實實已經比較衰了。但是當時作為一個主要的問題這麼提出來,可見當時是爭執很大,就是有這個異議很大,在我們淨土的祖師裡面還有一位叫做懷感法師,他作了一個《淨土群疑論》裡面,就講到說兜率和彌陀淨土的,這一共列了十種,十種可能有十五種來著,不一樣的地方。

彌陀淨土殊勝,你比如說第一個就是我們剛才也講到了,兜率天雖然已經到補處了,但是彌勒菩薩畢竟不是佛。那麼縱然成了佛,我們在兜率院見的也只是他的化身,而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已成佛十劫現的是什麼呢?受用身,也就是報身,這是一別。第二個就是說兜率內院還在我們娑婆穢土啊,兜率內院,而且在天界裡面它也是下踹踹,二十八重天它排名倒數第四,所以從這一點來講還不是最高的。可是淨土已經在三界之外了,這是二不如。三不如,就是剛才講到兜率內院還有男女相,極樂世界沒有女人,全是清一色的童男子相,人人都長的一樣沒有好丑;第四一點,壽命不一樣,大家到極樂世界叫無量光壽,阿僧衹,無量阿僧衹劫就活那麼長,一生補處。而兜率內院算一下吧,兜率天壽命是四千歲,兜率天的壽命,那麼這個四千歲當然比咱們這強一點,兜率天的一日一夜是我們這人間的四百年,他們這樣的一日一夜他能活四千歲,再怎麼長怎麼跟極樂世界比啊,這是四不同。五不同,就是內外不同,為什麼呢?因為兜率院分內外兩院,如果你生到內院了還行,生到外院,就耽了五欲,還得輪迴,不要說成佛了,還得輪迴。

可是極樂世界,哪怕你下品下生,再說了邊地疑城都比那個六欲天受的快樂要多的多啊。在淨土經裡面講到了,哪怕是胞胎生,邊地疑城都比六欲天的快樂要殊勝得多。再第六個是色身不同,剛才我們講到了兜率內院還是天人的色身,還有五衰相會現。可是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什麼?純真金,金光明身啊,紫金光身嘛。我不知道大家還看到在《無量壽經》裡面有這麼一段話,就是說佛告訴阿難,還是彌勒菩薩,都讀的都知道,說怎麼樣,說你看世間的乞丐對吧,比這個國王說兩個人能比嗎?那就不能比,這容色就差的太遠了,太陋劣了。說這個國王比四天王天的國王,就跟乞丐跟國王是一樣的差別,說四天王再往上比,到夜摩天,一直到兜率天,他化自在天一個不能比一個。

最後說了,說這個六欲天的天人跟極樂世界的眾生比起來,就差得不是一點點,差的是百千萬類不能相類,百千萬億不能相比,就是不能相一塊比較,還記得這段話吧。那說明西方的這個色身有多殊勝,這是色身,身色不同。第七個是五通不同,就是往生到兜率內院的雖然有報通,天人是有報通的,天人會飛行天際,但是他的飛騰往來,總也出不了什麼呢,三界,絕對出不了三界,連上界都上不去,只能到下界來。可是極樂世界有五條願力保證一旦到了那,就能夠具足五神通,去那由他百千萬億國土,一目就見,一腳就到,都是這樣的神通,所以通不同。再第八個叫做滅罪不同,《彌勒上生經》裡面講到,念一聲彌勒尊佛或者彌勒菩薩,只能滅二百劫的重罪,這在經文裡釋迦牟尼佛說的,合掌恭敬能夠消五十劫的重罪。但是在《觀經》裡面,《無量壽經》裡面,《觀經》裡面都講到了,念一聲彌陀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以滅罪不同。

再一個受樂不同,第十個受樂不同為什麼呢?兜率內院裡面還有苦受、樂受、捨受、憂受、喜受,還有五種這個受。可是到極樂世界,完全沒有憂苦了,都貪計身都起不起來,有一念貪計身者,就是當真者都不取正覺。最後一個生處別,什麼呢?兜率院這個男女童化現的時候啊,有的是從膝蓋上化現出來的,福報大一點是從懷中化現出來的。極樂世界全部都是蓮花化生,所以等等這些,這是從校量功德上來講。至於我們剛才講到的說彌陀有本願,彌勒沒有本願,這個神光,彌勒不攝受,西方極樂世界攝受。乃至兜率內院沒有十方諸佛讚歎,這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十方三世諸佛護念等等這些殊勝,就是不再一一給大家講了,我們心裡有這個數就可以了。

這就是今天主要從這些內容上來講,給我們講到的說極樂世界和兜率內院優劣相較。那最後很有意思,大家來看最後這一段,智者大師講了一個最有意思的典故:

「又聞西國傳云:有三菩薩,一名無著,二名世親,三名師子覺。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願見彌勒。若先亡者,得見彌勒,誓來相報。師子覺前亡,一去數年不來。後世親無常,臨終之時,無著語云:汝見彌勒,即來相報。結果世親去已,三年始來。無著問曰:何意如許多時始來?世親報云:至彼天中,聽彌勒菩薩一坐說法,旋繞即來相報。為彼天日長故,此處已經三年。又問:師子覺今在何處?世親報云:師子覺為受天樂,五欲自娛,在外眷屬。從去已來,總不見彌勒。」你看可憐吧,「諸小菩薩生彼尚著五欲,何況凡夫,為此願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你看這段,這是很有名的典故了,大家都知道一說,這裡面講到了三個人,就是無著、世親和師子覺。這個如果我們大家對這個大乘論典有一些研究的話,這三個名字特別是無著,特別是世親大家都會。像那個《往生論註》不是後來就世親寫的嘛,《中論》、《百論》裡面都是世親給做注的。另外有時候叫天親,當然印度有的又說這是兩個人啊,應該是一個人。老三叫做師子覺,當時這個無著菩薩在印度,他是什麼呢?是弘揚大乘佛法的,非常精通大乘教義。

那麼他就看見他的兄弟,世親是他的兄弟,親兄弟。他這個世親一開始學的小乘佛法,就是學這個《俱舍論》特別權威,他不信大乘,那麼他就天天誹謗大乘,說大乘的不是,天天就只去弘揚小乘,反對大乘。那這個無著看到他,就生了慈悲心了,就給他寫了一封信,說你哥我病了,快要死了。就把無著菩薩給引過來,引過來看見他好好的,說你沒有病,你怎麼說病了?說我病是為你病的,不是我真病了,說你現在天天誹謗大乘佛法,只是揚小抑大。說你這是不對的,造了無量的口業,將來要墮地獄,所以我生病。結果就給這個世親講這個大乘教義,他一聽就相應了,就後悔的要死,馬上就說想死死不了,又說要把自己的舌頭割掉,要現前自己把舌頭割了,要自己懺悔自己過去的罪業。結果這個無著菩薩就勸世親說什麼呢,說你這純粹是瞎鬧,既然你用舌頭來誹謗了這麼多次的大乘,造了業,你何不用這個舌頭來以後弘揚大乘佛法呢?正中下懷,從此以後回小向大。

師子覺排名老三,那道行更次一點,《西國傳》就是指的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是這本書裡面載到的,他們三個那會兒可能修的也是大乘佛法唯識宗,獨勝。在印度是空有兩輪,唯識宗和三論宗,那麼發願都願意上兜率天,去面見彌勒,而且還相約的信誓旦旦的,誰先死了看到了趕緊回來報個信。結果這師子覺前面死了以後,一去就渺無音訊了。那麼後來世親無常,就是老二先死的,他們怎麼三兄弟是倒著來的,最小的先死,老二又死了。死的時候這個無著就說了,如果你去見了,一定要趕緊給我報個信,這就等於說約好了來勸信,生信心嘛。結果去了以後三年才來的,這是真實事,因為兜率天,人家的一日一夜是咱們這的四百年,所以說在那小坐片刻,聽了一座法,就把三年沒了。

從這一點我們也要知道,時間原來是空的,時間是空的,也是唯我們的心念所動啊,我們現在的心雜,躁動得厲害,那就覺得一天太快了,像飛一樣轉,一年不小心就過去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大家想想,那麼在天界的話,他天人修,至少他福報大修禪定,他就穩嘛,一個人福報好了,他就很穩了,就能坐得住一樣我們常說,這也是一種福報啊,那麼說有禪定什麼呢?他的心念律動節奏慢,那感知到的時間,指尖滑過的就慢,就感覺到時間所謂長嘛。

所以大家這樣了解,也就是我們在換算的過程中,是我們的分別心在,用虛妄的相進行一個對等。實際上就是每個人的心念律動節奏可以這麼理解,以前說王子去求仙,這個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近千年。就有那個老故事裡面不是說,進到山裡面,神仙看見一個白鬍子,兩個老爺子,在那下棋,他在旁邊看了一會,結果出來人間孫子都老得比他老了,為什麼?這就是講的時間是空的,我們要這樣去理解,所以一座回來就三年了。

那他就問了一下說,那師子覺現在在何處啊?可憐了,師子覺去了以後,根本就沒入到內院,給淪落到外院。這裡記載的不詳細,當時這個世親去了以後,就在外院看見師子覺了,看見他召集了一堆人,成群結隊地出去要遊玩,要遊玩去了。圍繞無量的這個天女,圍繞著就這麼去玩。結果世親就在這喊,喊師子覺,師子覺就停下來了,看了說你是誰?說你連我都認不得了,我是世親啊。你怎麼到這來了?怎麼見了我也不答理我,不下車,就是座馬車一樣,就走了去玩去。結果師子覺說,我這是夠講義氣了,我還停下來把你看了一眼,說我們都忙著要去享樂去,去娛樂去了,誰能顧得上你啊。你看就耽了五欲之樂了。所以你看這樣的話,這樣的小行菩薩都淪落到外院,在外眷屬,已經娛樂了。去已來總不見彌勒,根本就沒見到彌勒菩薩。大家想想哪有一往生極樂世界,管你三輩九品,花開見佛啊。縱然邊地疑城你見不著,還有希望多少長時間以後還能見到。可是這裡你見不著彌勒菩薩,一旦五欲耽著了輪迴之中,什麼時候見著就不知道了。

所以這個典故很有啟發性,最後告訴我們就是「諸小菩薩生彼尚著五欲,何況凡夫」啊,這句話要聽明白了。咱們不要以為說這麼幾個人,原來還有一個沒往生成,這真的是笑話他們,這都是什麼啊,菩薩了。咱們是什麼呢?是凡夫,何況凡夫呢?所以為此最後的落腳點就是「為此願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這就是第七疑易生兜率疑。就是一般的人誤會上以為,生到兜率內院容易。當然我覺得給我們這裡講的,好像這個這疑都是多餘的,也許我們從來連個兜率內院想都不想,還什麼極樂世界,根本就哪兒都不想生,就這兒好。所以大家要知道,總而言之從往生前,到往生後,種種的較量,兜率內院都沒辦法跟極樂世界比,對不對。那我們還是說一代聖人,主伴互為,遣發往生極樂世界,大家還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不用懷疑。真的沒法比,剛開始,就覺得說,不是給大家說了嘛,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重要。為什麼呢?因為你是關公面前耍大刀啊,兜率內院跟極樂世界比,真的是耍大刀。為什麼?這不是戲論,也不是說在這給大家就非得把這說的這麼不好。哪有這個尋祖師的不是呢?為什麼說尋祖師的不是呢?極樂世界,大家還記得《無量壽經》裡面講到,怎麼來的呢?是法藏比丘,當時這個世自在王給他現了多少啊,二百一十億個國土,一個一個現給他看,國土之粗妙,天人之善惡,一個一個現給他看,他用了五劫的時間思惟,怎麼樣?把弊病全給去掉,把好的全給集中過來,這樣建立的極樂世界。

那大家想想,這樣建立極樂世界,那二百一十億個國土裡面,能沒有娑婆世界嗎?現前見的,能沒有兜率淨土嗎?肯定有啊,包括其中了。所以說明說了,極樂世界是我借鑒了你的好處,我用了,你的壞處我全給屏蔽了,我能不比你強嗎?你是我的前車之鑒啊,大家要想是這麼來的,所以怎麼比呢?只能夠一生的願生西方淨土中,就不用比了。

好,第七疑我們就講到這裡,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