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其實真妄是不二的。
佛陀剛開始是把真跟妄作一個很詳細的分別:真實的心性是不生滅的,虛妄的相狀是生滅變化的。但是佛陀到最後的時候告訴我們:生滅中有不生滅,不生滅中也有生滅,相中有性,性中有相;波浪當中是有大海的,大海當中也有波浪。
這個是告訴我們什麼事呢?我們的目標是要趨向於現前一念心性。但是你要怎麼回家呢?你還是要用你現在的這個身心世界。
如果說我這個身心世界是假的、是暫時的,那我就把這個身心世界自殺,我不要我這個身心世界,那你也沒辦法回家了。你就是要借假修真。你這個身心世界是生滅的,但是你從這個地方觀進去,就能夠找到不生滅的家。
你當初從真如本性流轉出來,一念妄動變成這個身心世界,你回家還要循著這個身心世界回到你的家去。你看看後面的經文講到二十五圓通,二十五圓通其實就是前面的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特別講到六根,你還得從生滅的六根門頭去悟入不生滅的本性。
所以,我們常說借假修真,你要假借生滅的因緣來成就智慧。
你為什麼會有智慧?你要聽音聲。你說,誒,音聲是生滅的!音聲是生滅的,但是它所詮釋的道理是不生滅。你還得要假借你的身心世界去拜佛,去修福報,所以你必須假借你的生滅的因緣來積功累德,來成就你的不生滅的清淨的功德。
這個就是我們在前面的三卷經文得到的第二個思想,就是真妄不二的道理。
那你把這兩個思想掌握住了,前面的三卷的經文你大概就知道了:第一個,相妄性真;第二個,真妄不二。這個是整個前面三卷的思想,也是整個《楞嚴經》修止觀的最重要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