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受想行識裡面的「想」和「識」有什麼不同

問:請問法師,色、受、想、行、識裡面的想和識有什麼不同呢?感恩法師。

容通法師答:我們知道色、受、想、行、識,是指佛法裡面所講的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我們所有的有情眾生的身心世界,都是由這個色、受、想、行、識五蘊所構成的。色是指物質方面的,受、想、行、識是指精神方面的。

那麼我們看,這個想蘊到底是指什麼呢?我們可以先看看這個想是怎麼構成的,上面一是個相,下面一是個心,就是指心理有種種活動。另外對於外在的六塵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法,種種境界,用自己的六種識,眼耳鼻舌身意,主要是指第六意識來進行一種攝受、一種攝取,產生種種的心理的活動。這種心理的活動一產生,對於這些境界,自然就執著它外在的一種相。

打個比方說,外在的相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大是小、長短、方圓、黑白種種,你對他會有一個基本性的相的認知,這就是想蘊。當然在有些地方,這種想蘊還關涉到我們內在的心理的一種想法,一種想念或一種想像,不僅僅是從外在所看到的具體的東西。就是不看的時候,內在的心理,內在的意識也可以去想,這也屬於想蘊的一部分。

那麼好,這個想蘊的話還是比較初級一點的、低級一點的心理活動。到了識的話,就是比較高級的一種心理活動了。識,就是認識,有些地方也叫了別,識別。就是經過我們種種心理不斷地去觀察,不斷地去推計,推理啊、計較啊、分別啊,然後就會產生一些比較深刻的或者比較固定的一種認知,就會產生一種意識,這個識別的一種作用力。

一旦這種識產生了,對於我們內心的這麼一種意向,對於內心的作用,就會非常的有力和深刻。那麼這個識別一旦產生之後,對於一件事情,它的認知過程,或者它的意向就深深地印在我們自己的內心,印在我們自己的八識田中,要去改變的話相對就會顯得比較難。所以說我們這個色受想行識裡面,識是最難改變的。

從精神領域來講,受想行識,受是最初級的,也是比較微細的,剛剛萌芽的一種心理的一種狀態,到後面識就是達到了一種高級的一種狀態。那我們修行的時候,對於受和想或者是行應該是下更多的一種功夫,因為它們相對來說,要改變比較容易,要控制比較容易。

如果一開始對受想行能夠做個合理的控制和安排,那麼後面的識它就會產生一定的改變,這種識的力量就會減弱,對於我們以後修學來說,一個是減少很多的煩惱,一個是減少很多固有的認知或者是一種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