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意識在受用外境時,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報以及產生很多善惡的想像。 我們這一念心,可能會隨順妄想,唯識學對於妄想的產生,分成兩種:

第一個,唯識所現:

《楞嚴經》叫作循業發現,比方說一盆水,人道有善業,看到的是水;鬼道眾生看到是火,天人看到是琉璃地。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心識是善業,你看到的生命是美好的;你的心識有罪業,你看到的外境都是痛苦的。

好比同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吃同樣的飯菜、住同樣的房子,有些人活得很快樂,有些人活得很痛苦,這怎麼解釋呢? 這跟你內心的善惡業有關係。 所以唯識所現的部分,我們無法作主。

其次,唯識所住:

當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產生感受跟想像,第一念不能怪你,佛陀制戒是從第二念。 因為第一念是過去的等流習性,從這個地方制戒,強人所難。 但是妄想產生的時候,你沒有迴光返照,還繼續的、相續的安住在這個地方,這就是唯識所住,就治罪了。

我們不可能完全沒有妄想,你說我修到沒有妄想,那你可能連妄想在哪裡都沒有發覺。

我們只能做到--不隨妄轉。連等覺菩薩都還有點微細的妄想,只有佛不打妄想,我們是帶業修行,怎麼會沒有妄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