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1、世之變亂之由奚在乎?一言以蔽之,眾生貪瞋之心所致而已。貪心隨物質享受而激增,稍不遂,則競爭隨之。又不遂,則攻奪戰伐隨之,則死亡流離隨之、則疫癘饑饉隨之、則一切災禍隨之。瞋火熾然,世界灰燼矣。

2、惟我如來,闡苦空之諦,以治眾生之貪;宏慈悲之旨,以治眾生之瞋。

3、復說淨土法門,示眾生以離苦得樂,方便橫超之路。

4、為佛弟子者,信法界平等之體,明苦樂因果之相,知自它感應之用,起無緣之大慈,興同體之大悲。眾生之苦一日不除,匹夫之責一日未盡,則請法、隨學、懺悔、供養之事業,一日不可以已。

5、需知因果無虛,禍福自致。貧病夭獄,皆由別業。水旱刀兵,則自共業。業熟禍至,無能倖免。

6、欲求得福免禍,必先能泯惡力善。隨時、隨地、自勉、勉人。戒殺、茹素、崇佛、惜福(惜物、節用、薄享、厚施)、宏法、利生。多念觀音聖號,為眾生迴向消災解劫。則人己兼利,為德無窮,獲福亦廣也。

7、護國息災,根本方法在於念佛。一切災難,皆為眾生惡業之所感召。若盡人能念佛,則此業即可轉移。如能有少數人念佛,亦可減輕。

8、念佛法門,雖為求生淨土、了脫生死而設,但其消除業障之力,極其鉅大。

9、真正念佛之人,必先要閑邪、存誠,敦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需明白因果,自行化他。

10、世間一成不變之好人少,一成不變之壞人亦少。大多皆是可上可下、可好可壞之人,所以教化最為緊要。

11、只要加以教化,即無不可以使之改惡歸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惟在人之信念而力行耳。

12、念佛之人,需注意教育其子女,使為好人、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果能盡人如此,則災難自消,國家亦可以長保治平矣。

13、念佛法門,根本妙諦,在於淨土三經。而華嚴經中,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

14、茹素,即可培養其慈悲心,而免殺機。

15、修淨土者,既生西方,即了生死,亦是即身成佛。

16、人人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自能國家得護,而災禍不起矣。

17、古書有云: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蓋已亂之治難平,未亂之治易安。

18、念佛力善,戒殺吃素,深明三世因果之理。欲免苦果,需去苦因。

19、苦因,貪瞋癡三毒是。善因,濟人利物是。能明此因果之理,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災禍自無從起矣。

20、佛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21、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書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其理與我佛所講之因果正同。

22、果能盡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自然天下太平,人民安樂。閑邪、存誠,敦倫、盡分,則不但國運可轉,災難亦可消。

23、若人皆能念佛行善,則共業可轉,而劫運亦消矣。

24、現在之人,真發信心者少,無信心者甚多。若盡人能發信心,又能行善,亦何災不可消哉。

25、為父母者,於其子女幼小時,當即教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

26、孕婦果能茹素念佛,行善去惡,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身不行惡事,口不出惡言,使兒在胎中即稟受正氣,則天性精純。生後再加以教化,無有不可成為善人者。

27、母若賢,則子女在家中,耳濡目染,皆受其母之教導,影響所及,其益無窮。

28、子女幼小時,切需養其善心,嚴加管教。

29、治國平天下之要道,在於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母實任其多半。子女在胎稟其氣,生後又視其儀、受其教,故易成賢善。此為不現形,能致太平之要務。

30、須認真茹素,古語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信不誣也。並勸自己之父母、子女、及親友,共同茹素。要知此亦是護國息災之根本方法也。

31、因果報應,彰明顯著,如響應聲,如影隨形,絲毫不爽。

32、如果洞明因果之理,而又能篤信力行,則世道人心自可挽回。

33、正心誠意,必由致知格物而來。物乃心中私慾,因有私慾障蔽自心,故本具真知,無由顯現。能格除私慾,則其本具之真知自顯。真知顯,而即意誠心正矣。雖愚夫愚婦一字不識者,亦做得到。

34、孔子以德不修、學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為憂。年已七十,尚欲天假數年,以期學易而免大過。

35、助人即是助己,救人即是救己。因果昭彰,絲毫不爽。若己身有災,無人為助,果能稱念聖號,亦定蒙佛菩薩冥加佑護。

36、今人但貪目前便宜,不能看破。每為錢財而吃虧,其例甚多,不勝枚舉。

37、明因果之理而篤行之,能發信心,必有善果。且私偽之心既消,心中光明正大,任何災難皆冰雪消融矣。

38、甚望大家大發信心,秉幹為大父、坤為大母之德,存民吾同胞,物吾同與之仁。凡在天地間者,皆愛憐之,護育之,視之如己。更能以因果報應,念佛求生西方之道勸化之。倘盡人能實行此,則國不期護而自護,災不期息而自息矣。

39、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其因,必有其果,不差毫釐。所以不獨世間人皆在因果之中,即菩薩、佛亦不出因果之外。

40、必能護持法身慧命,斷生死煩惱,方算盡息災之能事。

41、「律」為佛法根本。嚴持淨戒,以期三業清淨,一性圓明,五蘊皆空,諸苦皆渡。

42、「教」乃依教修觀,離指見月,徹悟當人本具佛性,見性成佛。

43、「密」以三密加持,轉識成智,名為即身成佛。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為成佛,非成福慧圓滿之佛也。

44、「禪」則專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實益。

45、「淨」則兼仗佛力,凡具真信願行者,皆可帶業往生。其間難易,相去天淵。

46、永明曰: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它去。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47、禪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門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宗門語不說破,令人參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實即無能無所、即寂即照之離念靈知,純真心體也。

48、有淨土,即實行發菩提心,深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之事也。

49、雖修淨土,心念塵勞,或求人天福報,或求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宏揚佛法,教化眾生者,皆不得名為修淨土人。

50、不知真旨者,每謂參禪便為有禪,念佛便為有淨土,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51、徹悟禪宗,明心見性,深入經藏,備知如來權實法門。於諸法中,惟以信願念佛一法,以為自利利他之通途正行。觀經所言讀誦大乘,解第一義,即此是也。

52、雖未明心見性,卻決志求生西方。志誠念佛,則感應道交,即蒙攝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惡,臨終苦逼,發大慚愧,稱念佛名,或至十聲,或至一聲,命終亦皆蒙佛接引往生。

53、雖徹悟禪宗,明心見性,而見思煩惱不易斷除。直需歷緣鍛煉,令其淨盡無餘,而後分段生死,乃可出離。未能淨盡,六道輪迴、亦依舊難逃。

54、既未徹悟,又不求生,攸攸泛泛,修餘法門。以畢生修持功德,感來生人天福報。

55、清截流禪師謂:修行之人,若無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諸善,名為第三世怨。

56、一切法門,惑業淨盡,方了生死。惟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即與聖流。

57、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契理契機,至頓至圓,確為當今之惟一無上法門。

58、一切眾生,雖未聞佛法,不知修持,而一念心體,仍完全同佛。

59、或從善知識,或從經典,瞭知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一切諸法,無非佛法。一切眾生,皆當作佛。

60、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複本時性,更無一法新。既悟之後,雖亦惟此五蘊,而全體是一個真如,了無色、心、五蘊之相可得。

61、佛既徹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見一切眾生與佛無二,故於怨於親,皆為說法,令得渡脫。雖是極其惡逆不信之人,亦無一念棄捨之心。

62、歸依,要其能誠敬修持耳。切不可以歸依一事視作買賣,需出代價若干,方能購得歸依名目。如此,方是真實歸依三寶之信徒,方能得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大利益也。

63、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若不作佛,則不是佛矣。此二句經文,為破下劣、狂妄、二見之無上妙法也。究論佛法大義,不出真俗二諦。真諦:一法不立,即聖智所見之實體。俗諦:萬行圓彰,即法門所修之行相也。

64、寧可著有,不可著空。以著有,雖不能圓悟佛性,尚有修持之功。著空,則撥無因果,成斷滅見,壞亂佛法,詒誤眾生,其禍之大,不可言喻矣。

65、徹悟一法不立之理體,力行萬行圓修之事功,方是空有圓融之中道。

66、蓮池大師云:著事而念能相續,不虛入品之功;執理而心實未通,難免落空之禍。

67、吾人學佛,必需即事而成理,即理而成事。理事圓融,空有不二,始可圓成三昧,了脫生死。

68、念佛人,要各盡己分,不違世間倫理。所謂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若不孝父母,不教子女,是乃佛法中之罪人。如此而欲得佛感應加被,斷無是理。

69、學佛者,必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己立立人,自利利他。各盡己分,以身率物。廣修六度萬行,以為同仁軌範。

70、斯世澆漓,社會紊亂,天災人禍,環疊相生。欲謀挽救,須人人敦倫、盡分、孝親、慈幼,大公無私,愛人若己,方可。果能人心平和,世界自安,國難自息矣。

71、今之世風頹喪,人心險惡。然一究其何以至此?實不外公與私而已。若皆能破除私心,無相殘害,則唐虞三代之世,亦何難復見於今日哉!

72、大劫當前,誰能倖免?惟有大眾一心修善,虔誠念佛,哀祈佛力之加被方可。

73、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亦不可思議,惟在人之能虔誠與否耳。

74、現世學佛之人,多有自謂我已開悟,我是菩薩,我已得神通,以致貽誤多人者。一旦閻老見喚,臨命終時,求生不得,痛苦而死,難免入阿鼻地獄。此種好高騖勝、自欺欺人之惡派,切弗染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至戒至戒!

75、修行之人,必需韜光隱德,披露罪過。倘事虛張聲勢,假妝(裝)場面,縱有修行,亦已被此虛驕之心喪失大半。故佛特以大妄語列為根本戒者,即以防護其虛偽之心,庶可真修實證也。

76、修行之人,不可向他人誇說自己功夫。如因不甚明瞭,求善知識開示印證,自可據實直陳,但不可自矜而過說,亦不必自謙而少說,要按真實情況而說,方是真佛弟子,方能日有進益也。

77、學佛者、務要去人我之見,己立立人,自利利它,然後方可言入道。

78、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此所謂物,即是與天理人情不合之物慾。

79、格除自心私慾之物,乃是明明德之根本。佛法之去貪瞋癡亦即格物;修戒定慧亦即致知。

80、念佛一法,最好學鄉愚,老實行持為要。俗言:﹁聰明反被聰明誤」,不可不懼也。

81、宋楊傑,號無為子。臨終說偈曰:﹁生亦無可戀,死亦無可捨。太虛空中,之乎者也。將錯就錯,西方極樂。﹂蓮池往生集,讚曰:﹁吾願天下聰明材士,皆能成就此一錯也。﹂此可謂真大聰明,而不被聰明所誤者。

82、等覺菩薩欲求圓滿佛果,尚需求生西方。何況我等凡夫,業障深重,倘不致力於此,是捨易而求難,可惑之甚矣。

83、人生朝露,無常一到,萬事皆休。是以欲求離苦得樂者,當及時努力念佛,求佛加被,臨終往生。一登彼土,永不退轉,花開見佛,得證無生。

84、佛者,覺悟之義。自性佛者,乃即心本具,離念靈知之真如佛性也。法者,軌範之義。自性法者,乃即心本具,道德仁義之懿範也。僧者,清淨之義。自性僧者,乃即心本具,清淨無染之淨行也。是為自性三寶。

85、若肯發至誠心,歸依三寶,如法修行,即可出生死苦海,了生脫死矣。

86、因知自性三寶之故,從此克己修省,戰兢惕厲,再求住持三寶及十方三世一切三寶。則可消除惡業,增長善根,即生成辦道業,永脫生死輪迴。

87、既歸依佛,當以佛為師,始自今日,至於命終,虔誠敬禮,一息不容稍懈。再不可歸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歸依法,當以法為師,自今至終,不可再歸依外道典籍。既歸依僧,當以僧為師,自今至終,不可再歸依外道徒眾。

第二集

1、需知所謂歸依者,乃歸依一切佛、法、僧三寶,非歸依個人。例如今日各位來歸依,我不過代表三寶,授證三歸,並非歸依我一人。每見僧俗有誤解歸依意義者,在家人則曰:我歸依某法師;出家人則曰:某是我歸依弟子。遺大取小,廢公為私,可悲!可嘆!故為因便說明,免再貽誤,望各注意。

2、一切眾生皆具佛性,實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於未來世,皆可成佛。

3、我輩今生之得為人,乃前生之善果,永宜保此善果,使之發揚光大,繼續永久,不可殺生。如其廣造殺業,必墮惡道,酬償宿債,展轉互殺,此仆彼起,無有盡期。

4、居心行事,有類於盜者,亦即為盜。如假公濟私、損人利己、恃勢取財、用計謀物、忌人富貴、願人貧賤等皆是。

5、又如陽取為善之名,及至遇諸善事,心不真誠,事多敷衍。如設義學,不擇嚴師,誤人子弟。施醫藥,不辨真假,誤人性命。遇見急難,漠不急救,延緩游移,每致誤事。一切敷衍塞責,不顧他人利害,虛糜公帑,貽誤公益者,實皆同盜。

6、人皆心存盜心,事作盜事,社會遂以腐亂,天下亦不太平矣。故須嚴重戒盜。

7、己未斷惑,謂為已斷;己未證道,謂為已證。則為大妄語,此罪甚重。因其壞亂佛法,疑誤眾生故。

8、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果。自作自受,理有必然,決無稍差。十善,總該一切善法,若能遵行,無惡不斷,無善不修。

9、學佛之人,於三歸、五戒、十善諸義,既已明瞭,即當竭力閑邪存誠,敦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10、尤需注意者,任作何事,均宜憑天理良心。例如作醫,有天良者,救人危急,即可大積陰功;無天良者,或使人輕病轉重,從中漁利,良心喪盡,定得惡果。

11、既已歸依,當虔誠受三歸,為了生脫死之本;謹持五戒,為斷惡修善之基;奉行十善,為清淨身口意三業之根。從茲諸惡皆泯,眾善力行。三業既淨,後再遵修道品,了脫生死,得與蓮池勝會。

12、善惡因果,如影隨形,莫之或爽。實行其事,即實得其益。若沽名釣譽,好作狂言,自欺欺人,自謂已得佛道,是大妄語,必受惡報。

13、修行人,總須心地光明,三業清淨,功德自能無量。觀經云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是為三世諸佛淨業正因。至要弗忘。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為者亦若是。願各勉之!

14、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如來普為一切上聖下凡,令其於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於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

15、此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

16、信,則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極樂世界是樂。信我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信阿彌陀佛有大誓願,若有眾生,念佛名號,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17、願,則願速出離此苦世界,願速往生彼樂世界。

18、行,則至誠懇切,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無令暫忘;或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難念。

19、無論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有聲而旁人不聞)、心中默念,均須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如此,則心不外馳,妄想漸息,佛念漸純,功德最大。

20、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即教我之師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殺(當吃長素或吃花素。即未斷輩,切勿親殺。)、修十善業(即身不行殺生、偷盜、邪淫之事;口不說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之話;心不起貪慾、瞋恚、愚癡之念)。

21、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能於家庭及與社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

22、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

23、又須勸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兒女、鄉黨、親友,同皆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 (每日若念一萬佛,念五千觀音,多少照此加減。)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屬,並與親友,不蒙此益乎?

24、常念佛及觀音,決定蒙佛慈庇,逢凶化吉。業消智朗,障盡福隆。

25、勸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迴向往生,必滿所願。

26、凡作種種慈善功德,皆須迴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

27、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求來生人天福報,即是違背佛教。

28、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由漸減以至永斷,方為合理。雖未斷葷,宜買現肉,勿在家中殺生。若日日殺生,其家便成殺場,乃怨鬼聚會之處,其不吉祥也,大矣!

29、念佛之人,當勸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臨終決定往生西方,非平時為說念佛之利益,令彼各各常念不可。

30、佛法,法法圓通;外道只執崖理。世人多多隻信外道所說,不知佛法正理,故致一切同人,不能同沾法益也。

31、觀世音菩薩,誓願宏深,尋聲救苦。若遇刀兵、水火、饑饉、蟲煌、瘟疫、旱澇、賊匪、怨家、惡獸、毒蛇、惡鬼、妖魅、怨業病、小人陷害等患難者,能發改過遷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誠懇切念觀世音,念念無間,決定得蒙慈護,不致有何危險。

32、念佛最要緊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力能為者,認真為之;不能為者,亦當發此善心,或勸有力者為之。切不可做假招子,沽名釣譽。此種心行,實為天地鬼神所共惡。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3、女人,孝公婆、敬丈夫、教兒女、惠婢僕、教養恩撫前房兒女,實為世間聖賢之道,亦是佛門敦本之法。具此功德,以修淨土,決定名譽日隆,福增壽永;臨終蒙佛接引,直登九蓮也。

34、須知有因必定有果,己若種孝敬慈愛之因,自得孝敬慈愛之果。為人即是為己,害人甚於害己。固宜盡我之職分,以期佛天共鑒也。

35、小兒從有知識時,即教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事。庶可有所畏懼,勉為良善也。

36、古語云:教婦初來,教兒嬰孩。以其習與性成,故當謹之於始也。天下之治亂,皆基於此,切勿以為老僧腐談,無關緊要也。

37、若欲大通經教,固當請教高豎法幢之大通家法師。須知大通經教者,未必即生能了生死;欲即生了生死,當注重於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也。

38、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今既得聞如來普渡眾生之淨土法門,固當信願念佛,預備往生資糧,以期免生死輪迴之幻苦,證涅槃常住之真樂。

39、臨終人往生三要:

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

果能依此三法以行,決定可以消除宿業,增長淨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40、一得往生,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漸漸進修,必至圓成佛果而後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屬助念之力。能如是行,於父母,則為真孝;於兄弟、姊妹,則為真弟;於兒女,則為真慈;於朋友、於平人,則為真義、真惠。以此培自己之淨因,啟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難相習成風乎哉。

41、若不念佛,則隨善惡業力,復受生於善惡道中。(善道即人、天。惡道即畜生、餓鬼、地獄。修羅則亦名善道,亦名惡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惡夾雜故也。)若當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志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令得往生。

42、禍福互相倚伏,唯在人之善用心與否耳。

43、當作十方專修淨土道場。住僧以二十人為額,不募緣、不做會、不傳法、不收徒、不講經、不傳戒、不應酬經懺。專一念佛,每日與普通打七功課同。住持,祇論次數,不論代數。但取戒行精嚴,教理明白,深信淨土者即可。若其它皆優,而不專注淨土者,則絕不可請。

44、印公於護國息災會中,發揮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理,提倡信願念佛,即生了脫之法,以挽救世道人心。

45、修戒定慧,斷貪瞋癡,必須惑業淨盡,才能了生脫死。尚有一毫未斷盡,生死還是不能免。

46、唯有念佛一法,是如來普應群機而說,亦是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所成就。無論上、中、下根,皆可修學。即煩惱惑業完全未斷,只要具足真信、切願、實行念佛求生西方,亦可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脫。

47、念佛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理機雙契,不可思議。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48、念佛的人,雖沒把見思煩惱斷除,但能具足信、願、行三資糧,臨終就能感動阿彌陀佛來接引他生到極樂世界去。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塵沙無明,成就無上菩提。

49、要有道德學問,能夠有使人生長法身慧命的力量,才算是名符其實的和尚。

50、華藏世界,是分破無明的法身大士,才能見得生得的。其餘就是斷盡塵沙的菩薩,亦沒有分,何況華嚴會上,已證等覺的善財童子,普賢菩薩還教他和華藏海眾,以十大願王迴向極樂,以期圓滿佛果。

51、淨土法門,無機不收。九界眾生,捨念佛法門,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念佛法門,下無以普度群萌。

52、華藏海中,淨土無量,而必迴向往土西方極樂世界者。可知往生極樂,乃出苦之玄門,成佛之快捷方式也。

53、奉勸諸位,總要老老實實的念佛求生西方,才不辜負如來說這個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的總持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