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俗話說「妻賢夫禍少」。妻子賢德,很多家裡的災難就可以把它化掉。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沒有難不難做的事,衹有該不該做的事。「難不難」是我們心上產生的分別執著。因為有難易,容易的就快樂,難的就痛苦。所以這個痛苦不是境界造成的,是我們心裡面的分別執著造成的。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正己是本,化人是末,而且那個化是自自然然、潛移默化,一點都不勉強。刻意的要去影響別人,反而適得其反。刻意做給別人看,別人可不可以感覺到?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一個人有過而不去改正,這就叫真正嚴重的過失了。《弟子規》當中告訴我們:「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改過來了,這個過失就沒有了;甚至於改過以後,還給別人很好的榜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假如有過了還掩飾,那就錯上加錯,「增一辜」,增加了更多的錯誤。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我們學了傳統文化,都擁有改變他人人生命運的智慧,你可以成為你的孩子、你的學生人生的貴人。價值觀偏頗了,「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所以人生踏出的腳步大小不是最重要,方向最重要,不能踏錯了。不然操之過急,欲速不達,適得其反。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包含要向天地、向日月學習,「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一顆謙卑的心處處都有悟處,這是廣度,你學習從對人到對一切萬物現象,都有好學的心。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人要沒有嫉妒心,才會處處看到人家的好,進而去學習,所以要先放下嫉妒。假如我們看到人家好,那個感覺酸酸的,那要趕緊觀察,這是嚴重的煩惱。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學習最重要的大根大本:真誠心。《中庸》談的就是這個「誠」,誠跟自己的性德相應。怎麼提陞自己的誠?言行要一致,人前人後要一致,台上台下要一致,上班下班要一致,有人沒有人要一致。所以儒家很強調「慎獨」的功夫,道家講「不欺暗室」,沒人在的時候,要坦蕩光明,這樣才對。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聖賢的教育不是宿命論,它是積極改造命運的學問,立命的學問。能為自己立命,才能為生民立命,幫助所有的人也明白天命、明白因果,也來斷惡修善、改造命運,這就是為生民立命。所以首先我們要自己真幹,真得到了益處,然後來幫助社會大眾。你要成就,第一靠忠信,這是我們的根,第二是靠好學。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言語要「簡寡」,不要話太多。這個「簡」就是不能太複雜,太囉嗦;「寡」就是不要太長。所以《易經》裡面講:「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話說多,不如少」,「勿多言,多言多敗」,因為有時候言多必失。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聖賢不是遙不可及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當下真心的去敦倫盡分,達到圓滿就是聖人。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人跟人是互相的,我們不好就惡性循環,我們好了就良性循環。所以看著鏡子在那裡生氣,衹要我們笑臉擺出來,這個生氣的人過不了多久就變成笑臉。所以要改變全世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自己做好了,正己,自然就感化身旁的人。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論語》裡面有一句話說「君子信而後諫」,當朋友信任你的時候,你纔可以勸誡他;還不信任你,你就勸誡他,「則以為謗己也」,他就會覺得你是不是在找我麻煩,你是不是在譭謗我,所以勸別人要先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一句話,就非常明確地講出了一個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服務大眾的職責、使命所在。「傳道、授業、解惑」,假如現在的人不知道什麼是「道」,不知道人生的真相,有很多的疑惑,那教育工作者就失職了。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犯錯,絕對是一個態度:怎麼樣幫助孩子改過。有沒有哪一個孩子犯錯了,父母說,「我這一輩子跟他沒完」,用掃把把他轟出去?對待自己的孩子都是沒有對立、沒有衝突的,心境都很單純,怎麼樣幫助孩子、幫助家人。從這個心,推衍到社會大眾,推衍到一切眾生,都是如此。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什麼是「信」?人講出來的話叫「信」。當人的信用不是一諾千金,而是那一張法律的時候,事實上人已經無信了。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親所好,力為具」,諸位長輩兄弟姐妹們,「入則孝」短短一段經文內藏玄機。信,「父母命,行勿懶」,父母交代的,信,趕緊去辦好,絕對守信用,是從這裡來的。現在人,父母的事拖拖拉拉,客戶的事趕快去做,那是真的信嗎?那是信人民幣,不是真信,他就是為了錢而已。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人不要怕過失被人知道,過失被人知道是好事情,為什麼?知道以後,我的障礙,內心當中的這些習氣,就會很容易被斷除。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古人說「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三天不讀書,自私自利就上來了,面容很難看。古代人他們有學問還能撐三天。諸位朋友,我們多久沒唸書就撐不住了?我們能撐多久?能不能撐三天?太難了。能不能撐一天?難說。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攻人之惡毋太嚴,當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你勸他行善很好,可是你講的都是很高的,讓人家覺得很遙遠,都做不到;你批評他,「攻人之惡毋太嚴」,勸導他是好的,你不要一次用力過猛,讓他信心全喪,那也不行。帶點批評提醒,同時也要帶點鼓勵,看他能承受、能接受為好。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求學問,重要的是恆心,「有恆為成功之本」,不能三天捕魚兩天曬網,就很難提陞了。所以學習就像鑽木取火一樣,拚命鑽鑽鑽,鑽了三分鐘說,哎呀手酸了,停兩分鐘再鑽。一停兩分鐘,前面鑽的都涼了,這樣子去鑽木取火,鑽到哪一天火也不會出來。所以持續不斷,精進不斷,「寬為限,緊用功」,非常重要。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一個人的學問,第一要克服的是什麼?浮躁之氣要定下來。所以「為學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氣定」。一浮躁了,看緣都看不清楚。「寧靜以致遠」,心靜下來方方面面分析得比較客觀,才能看得深遠,才能對照經典。人一浮躁起來,他自己的心都掌控不好了,怎麼還能去利益人。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教育的「教」怎麼寫?一個孝,一個什麼?用文化來教孝道。所以文化裡面最重要的是要傳承孝道。而這個孝是什麼?一個老,一個子,會意字,老跟子合為一體叫孝。上一代時時記住要把下一代教好,下一代時時想著要孝順父母,所以是背著老子。諸位同學,文字可以讓你開智慧。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安詳恭敬,是教小兒第一法」,從小要讓孩子不要浮躁,而且一舉一動穩重,而且對人事物恭敬,「教小兒第一法」。「公正嚴明」,公平,正直,威嚴,講道理、明理,「是做家長第一法」。這些格言都點得非常的透徹。一驕寵,就沒有公正、嚴明瞭,所以要有理智才能教育好孩子。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教育孩子要「見和同解」,夫妻見解要相同。首先,我們之前講到的「父慈子孝」,教育孩子當中要「恩威併濟」。你不能統統都是恩、都是愛,都沒有威嚴、沒有原則,那孩子就非常的囂張、造次。但是都太嚴格了,又顯得傷親情,那孩子看到我們都發抖,這又太過了。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一個人學君子之道,他假如不穩重,他就沒有威儀了。其實不穩重,就隨便,有點輕慢、輕率,就沒有威儀,而且心就跟禮教不相應了。「禮者,敬而已矣」。恭敬,首先什麼?尊重自己。自己行為輕浮,就不自重了。而且自己的行為不穩重,別人很難尊重我們。甚至我們不穩重的行為,還影響到別人,那就又不尊重別人了。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一個人修行就像鑽木取火,你得鑽到火出來。你鑽一下:手好酸停一下,前面鑽的都白鑽。所以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才行,功夫不可以間斷。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取人之朴,恕其愚。一個很朴實的人,他可能還是有比較,他很單純、很純樸,有時候一些事他還不是很懂,你要包容,他涉世未深,還沒受很多污染,可能有時候一些見識也不是很廣,你要能包容。不要對那個很純樸、很憨的人,「連這個都不懂」,那他就很難受了。你要用他的特質,慢慢的栽培他、提陞他。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其實人的煩惱都是在要求人,煩惱就來了。覺得別人不對,煩惱就來了。所以孔子提醒我們,「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別人不怨我們,因為我們沒有強壓給他,然後我們也沒煩惱,因為我們沒有要控制他。所以這個心態對了,很多問題就不見了。所以我們剛剛講到的,你不要去要求他。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君子掩人之過以長善,小人毀人之善以為功」。這個君子跟小人,他的最大的關鍵就是那一顆存心。君子他會遮掩別人的過錯來長養自己的厚德、美德,小人則會詆毀他人的善心、善行來標榜自己。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德行在哪裡看出來?度量。在一切人事的境界裡面,不斷擴寬自己的心量,沒有不能包容的人,沒有不能接受的事情。你有德了,才能容眾,太苛刻就聚不了人。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人確確實實有無限的潛能,但是往往因為沒有歷練糟蹋掉了。所以一個人的潛能都因為兩個字毀掉,叫「因循」,得過且過,太可惜了。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己矣」。其實學問就是從煩惱、虛妄的心,恢復真心、恢復明德,這是聖人教育最重要的目標,那怎麼恢復?這方法就是「克己復禮」。"克己是約身」,約束自己的身心,就是不要讓身心隨著慾望、煩惱去追逐。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務篤於教」,這個教字讓我們再從更根本去思考,所有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包含為人父母者,要教育別人,更重要的要能夠先教育自己。我們把自己能夠教得好,才有可能給孩子做好榜樣。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要如何去判斷什麼叫做「愛」?「愛」是一個會意字,一個「心」加上一個「受」。什麼叫心受?就是用心去感受對方的需要、別人的需要,才叫「愛」。所以當有一個人處處都替你著想,處處要成就你,你的感受是什麼?非常歡喜,非常溫暖,所以愛的感覺是溫暖的。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人被人家欺負了還不可悲哀,被自己糟蹋了纔是人生最可悲的事情。懂得自愛就能夠去愛人。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欲助人者要先自助,自覺才能覺他,自己覺悟了纔能覺悟他人。假如我們看自己都看不清楚,能看得清楚別人嗎?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當有一個人處處都替你著想,處處要成就你,你的感受是什麼?非常歡喜,非常溫暖,所以愛的感覺是什麼?「愛的感覺是溫暖的」。假如你跟朋友也好,跟你的親人也好,在交往的過程覺得很溫暖,那一定是對方很懂得替你處處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