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正己是本,化人是末,而且那個化是自自然然、潛移默化,一點都不勉強。刻意的要去影響別人,反而適得其反。刻意做給別人看,別人可不可以感覺到?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一個人有過而不去改正,這就叫真正嚴重的過失了。《弟子規》當中告訴我們:「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改過來了,這個過失就沒有了;甚至於改過以後,還給別人很好的榜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假如有過了還掩飾,那就錯上加錯,「增一辜」,增加了更多的錯誤。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包含要向天地、向日月學習,「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一顆謙卑的心處處都有悟處,這是廣度,你學習從對人到對一切萬物現象,都有好學的心。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人要沒有嫉妒心,才會處處看到人家的好,進而去學習,所以要先放下嫉妒。假如我們看到人家好,那個感覺酸酸的,那要趕緊觀察,這是嚴重的煩惱。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學習最重要的大根大本:真誠心。《中庸》談的就是這個「誠」,誠跟自己的性德相應。怎麼提陞自己的誠?言行要一致,人前人後要一致,台上台下要一致,上班下班要一致,有人沒有人要一致。所以儒家很強調「慎獨」的功夫,道家講「不欺暗室」,沒人在的時候,要坦蕩光明,這樣才對。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聖賢不是遙不可及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當下真心的去敦倫盡分,達到圓滿就是聖人。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論語》裡面有一句話說「君子信而後諫」,當朋友信任你的時候,你纔可以勸誡他;還不信任你,你就勸誡他,「則以為謗己也」,他就會覺得你是不是在找我麻煩,你是不是在譭謗我,所以勸別人要先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一句話,就非常明確地講出了一個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服務大眾的職責、使命所在。「傳道、授業、解惑」,假如現在的人不知道什麼是「道」,不知道人生的真相,有很多的疑惑,那教育工作者就失職了。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求學問,重要的是恆心,「有恆為成功之本」,不能三天捕魚兩天曬網,就很難提陞了。所以學習就像鑽木取火一樣,拚命鑽鑽鑽,鑽了三分鐘說,哎呀手酸了,停兩分鐘再鑽。一停兩分鐘,前面鑽的都涼了,這樣子去鑽木取火,鑽到哪一天火也不會出來。所以持續不斷,精進不斷,「寬為限,緊用功」,非常重要。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教育的「教」怎麼寫?一個孝,一個什麼?用文化來教孝道。所以文化裡面最重要的是要傳承孝道。而這個孝是什麼?一個老,一個子,會意字,老跟子合為一體叫孝。上一代時時記住要把下一代教好,下一代時時想著要孝順父母,所以是背著老子。諸位同學,文字可以讓你開智慧。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安詳恭敬,是教小兒第一法」,從小要讓孩子不要浮躁,而且一舉一動穩重,而且對人事物恭敬,「教小兒第一法」。「公正嚴明」,公平,正直,威嚴,講道理、明理,「是做家長第一法」。這些格言都點得非常的透徹。一驕寵,就沒有公正、嚴明瞭,所以要有理智才能教育好孩子。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教育孩子要「見和同解」,夫妻見解要相同。首先,我們之前講到的「父慈子孝」,教育孩子當中要「恩威併濟」。你不能統統都是恩、都是愛,都沒有威嚴、沒有原則,那孩子就非常的囂張、造次。但是都太嚴格了,又顯得傷親情,那孩子看到我們都發抖,這又太過了。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一個人學君子之道,他假如不穩重,他就沒有威儀了。其實不穩重,就隨便,有點輕慢、輕率,就沒有威儀,而且心就跟禮教不相應了。「禮者,敬而已矣」。恭敬,首先什麼?尊重自己。自己行為輕浮,就不自重了。而且自己的行為不穩重,別人很難尊重我們。甚至我們不穩重的行為,還影響到別人,那就又不尊重別人了。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一個人修行就像鑽木取火,你得鑽到火出來。你鑽一下:手好酸停一下,前面鑽的都白鑽。所以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才行,功夫不可以間斷。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君子掩人之過以長善,小人毀人之善以為功」。這個君子跟小人,他的最大的關鍵就是那一顆存心。君子他會遮掩別人的過錯來長養自己的厚德、美德,小人則會詆毀他人的善心、善行來標榜自己。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德行在哪裡看出來?度量。在一切人事的境界裡面,不斷擴寬自己的心量,沒有不能包容的人,沒有不能接受的事情。你有德了,才能容眾,太苛刻就聚不了人。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人確確實實有無限的潛能,但是往往因為沒有歷練糟蹋掉了。所以一個人的潛能都因為兩個字毀掉,叫「因循」,得過且過,太可惜了。 總171頁:上一頁下一頁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第37頁第38頁第39頁第40頁第41頁第42頁第43頁第44頁第45頁第46頁第47頁第48頁第49頁第50頁第51頁第52頁第53頁第54頁第55頁第56頁第57頁第58頁第59頁第60頁第61頁第62頁第63頁第64頁第65頁第66頁第67頁第68頁第69頁第70頁第71頁第72頁第73頁第74頁第75頁第76頁第77頁第78頁第79頁第80頁第81頁第82頁第83頁第84頁第85頁第86頁第87頁第88頁第89頁第90頁第91頁第92頁第93頁第94頁第95頁第96頁第97頁第98頁第99頁第100頁第101頁第102頁第103頁第104頁第105頁第106頁第107頁第108頁第109頁第110頁第111頁第112頁第113頁第114頁第115頁第116頁第117頁第118頁第119頁第120頁第121頁第122頁第123頁第124頁第125頁第126頁第127頁第128頁第129頁第130頁第131頁第132頁第133頁第134頁第135頁第136頁第137頁第138頁第139頁第140頁第141頁第142頁第143頁第144頁第145頁第146頁第147頁第148頁第149頁第150頁第151頁第152頁第153頁第154頁第155頁第156頁第157頁第158頁第159頁第160頁第161頁第162頁第163頁第164頁第165頁第166頁第167頁第168頁第169頁第170頁第17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