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二護之一。佛所制之戒法,護吾身口意之非為內護。族親檀越,供衣服飲食為外護。見三藏法數七。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亦名:諍有四種 子題:言諍、覓諍、犯諍、事諍 戒本疏·七滅諍法:「佛言,諍有四種:一、 言諍 者,謂評法相是非,...(雜名)Videha,四大洲之一。東大洲名毗提訶,在須彌山東方之鹹海。...(植物)Arka,花名。又作阿迦。譯為白花,其大葉,外道用以祭祀。...(公案)馬大師與其弟子百丈行次,見野鴨子飛過,大師云:是什麼?丈云:野鴨子。大師云:什麼處去?丈云:飛過去。...(書名)日本真言宗覺禪著。百十一卷。亦云覺禪鈔。廣記諸佛菩薩明王天部之圖像及經軌之說。...即面面相對而行觸禮。觸禮,即展坐具,折四折,置於下,以額頭觸於坐具上之禮拜法,為一種略式之禮拜(略拜)。敕修...唐代僧。籍貫不詳。初住蒲州普救寺,及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六月,玄奘於京師弘福寺譯經,與靈潤等十一人共至譯...巴利名 Maddakucchi-migadāya。為「曼達庫直(巴 Maddakucchi)之鹿野苑」之意。系位於王舍城之園林。南傳相應部第...梵名 Varanāda, Pranāda。孔雀王咒經卷下所述之夜叉名。又稱波羅那馱。南朝梁代譯作大聲。為毗沙王諸兄弟之一。眾...(真言)略出經一曰:若欲便轉即作甲冑契莊嚴己身,即誦此密語唵砧(如如等同大空),以此密語擁護己身。其契法,以...(術語)三苦之一。身中之四大,互相侵,互相壞,為壞苦。又樂相壞時,生苦想,謂之壞苦。止觀七曰:四大相侵,互相...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在羅閱祇摩訶桓迦憐,摩訶比丘僧...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云何...
我們看《百法明門論》這個貪煩惱,什麼叫貪呢? 以染著為性、生苦為業。貪能夠生起痛苦。譬如說,你現在看到有人去...
(一) 我教原開無量門,就中念佛最為尊。 都融妄念歸真念,總攝諸根在一根。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 如...
我們所用的任何方法,無非使我們本具的心性凸顯出來,本能的自性發揮作用。學習佛法,認知佛法到依法修行,我們用種...
【經文】 次作水想。見水澄清,亦令明瞭,無分散意。既見水已,當起冰想。見冰映徹,作琉璃①想。此想成已,見琉璃...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位叫郁闍迦的年輕婆羅門,專程前來拜訪佛陀。他給佛陀恭敬行完禮後,坐到一邊說道:...
修行和做事業有些類似,成功的不多,失敗的很多。為什麼?許多大學生畢業後,就想去創業,去觀察市場,看某個成功人...
「忍辱」跟「精進」,它們兩個也不是什麼功德,但是它們兩個對功德有保護跟增上的作用。所以印光大師說,菩薩道要成...
有位學長告訴末學:他去請問老和尚要怎麼樣念佛? 老和尚馬上反問他:你怎麼樣念佛? 他答:我有空的時候就念佛。 ...
外護
【佛學大辭典】
上篇:外題以字 | 下篇:外護善知識 |
道之光明。由佛之果德而放光明,即謂佛之果智圓通自在。又道體清淨,離一切過垢,照破無明之幽闇,故稱道光。讚阿彌...
四諍
東毗提訶
阿羅歌
馬大師野鴨子
百卷鈔
對觸禮
神泰
曼直林
婆羅那馱
甲冑嚴印明
壞苦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推薦】痛苦是從執著而來的

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一百零八首)

修行務必去除執著

《觀無量壽佛經》第二觀:水觀

能讓在家人獲得現世後世安樂之八法

再怎麼聰明,也抵不過業力

生命可以透過努力,作很大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