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
問: 如果已知道身體已經敗壞嚴重,雖不是立即會死亡,但想求往生,開始不進食,不...
再看中輩的,中輩的因地有三個: 一、發菩提心 二、一向專念彼佛 三、多少修善 ...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
東林佛號的特點是比較緩慢,並且注重兩個要點,就是一句佛號跟步子統一,一句佛號四...
問: 一種文化或體系,想永恆,想眾生信服,必定有它核心的底層邏輯。請問,淨土文...
問: 我非常相信在極樂世界有尊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可我是個非常內向,容易走極端...
此之十念,比平常十念,其猛切有天淵相殊之勢,故得往生也。以地獄極苦所逼,其一聞...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偷盜,乃至一錢。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
善男子!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乃至蟻子,悉不應殺。若受戒已,若口教殺,若身自殺,...
問: 愛不重不生娑婆。作為有家庭的在家居士,是不是應在可能的情況下,斷除愛慾的...
問: 什麼叫見佛?是見阿彌陀佛的色身還是見自性佛?自性佛是無相無色又有何見呢?...
問: 弟子已聽你講經說法已久,並已皈依,現有兩問:皈依之後,與朋友一起開餐廳,...
問: 我們是皈依了三寶弟子,但有時也在上道家廟。佛教與道教是不是有求大同存小異...
有一位上師有一天去弘法,在回程的過程當中他看到一隻受傷的老鼠,寒冷到發抖,他就...
這個放棄內心的感受,我個人有一個小小的經驗,跟大家參考一下。我大概出家五年到六...
我們對娑婆世界的貪愛執著有兩塊: 一個來自於色身,來自於物質世界的貪愛,以色身...
《楞嚴經》講這個顛倒妄想,其實顛倒妄想是很多很多。但是從淨土宗這一塊,我們只要...
問: 弟子有強烈的出離心,但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母親和妻子。請問,如果弟子往生極樂...
問: 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中破四相,請師父開示? 大安法師答: 我們眾生都生活在種...
問: 如何放下多年來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大安法師答: 為什麼會怨恨哪?當你怨恨...
問: 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會祭奠我們的祖先。請問,應該怎樣正確的祭奠祖先呢?能...
在欲界眾生的煩惱中,表現的最熾盛的就是殺生和淫慾,所以解脫道斷欲是首要任務,菩...
淨土宗的成敗只有一句話就是你臨終是不是往生,這是關鍵!臨終成功,你就是成功;臨...
再看辛三的懸示色陰盡相。這個地方佛陀先預先地顯示這個色陰窮盡之相。看經文,什麼...
這一段佛陀指示修學圓通的一個正行。圓通是怎麼修學的呢?先把它的內涵標出來。我們...
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 汝如沸湯...
圓融法師的往生故事...
行。行是造作義。即依過去之無明煩惱,發動身語意三業,而造成罪、福、不動諸業,名...
一個人到晚年,說是修淨土宗要帶業往生,帶業往生當然你要先離開娑婆世界。你連娑婆...
我們先看第一個示相。什麼是苦呢?我們先知道,這個苦的定義就是逼迫。三界的果報產...
這以下第二段就正式說明致魔的因緣。這當中有兩段。先看第一個,就是虛空跟世界是怎...
問: 請教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請問如何理解?尤其是...
問: 當前有個現象,許多出家人不用心誦經弘法,而去專注於沿街拉人募捐。在寺院高...
問: 請你談一下,在當代自然科學極大發展,人類理性普遍提高的時代,如何看待一些...
問: 如何看待佛教教義中的緣起空等教義,與世尊教導我們的種種人生道德訓誡,教、...
問: 法師,有的預知時至要往生,佛友助念了七天,但幾次都沒走,是不是我們這些佛...
問: 人的容忍量有其極限,如果對方經過重複糾正還無法改善,而我的容忍程度也到了...
問: 如何激發一個人的孝心? 大安法師答: 孝心是做人的根本了。百行孝為先,萬...
這個地方的識變,前面我們比較偏重在造業這一塊,這個地方講到受用果報。就是說我們...
佛陀在講楞嚴咒之前,他把楞嚴咒的一個持誦的方法,跟它的一個受持的功德,用一個簡...
以微少善根,成就廣大功德,故名方便。 說我們這一念的身心世界是有障礙的,我們的...
前面是講調心調息,現在看調身。 然後微微動身,次動肩膊及手臂頭頸,次動二足,悉...
問: 我念佛時妄想紛飛,都是對世間的貪瞋癡,想清淨就是清淨不了。請問該怎麼辦,...
問: 經裡佛說善根福德因緣,究竟指的是什麼?為何有師兄說,往生彌陀淨土要看因緣...
問: 印光大師的十念法即是從一念到十、再從一念到十,直念下去。又,大勢至菩薩教...
問: 師父剛剛講到這個舍利,我就想到幾個月以前,這個佛指舍利很轟動,佛在世的時...
我們相信了佛法的人,也就是相信善惡果報,相信了善惡果報,就不敢做惡事,不做惡事...
前面我們談到這個業力,包括名言種子,包括業種子,這兩個種子的相互作用,會產生五...
何等是浮相?若坐時,心好飄動,身亦不安,念外異緣,此是浮相。爾時宜安心向下,係...
其定心亦有寬急之相。定心急病相者,由坐中攝心用念,因此入定,是故上向胸臆急痛。...
第二個是重點,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一心即假觀。這個假觀其實是法華三昧的關鍵。...
淨土法門是大乘終極之門,確實大乘小乘不可同日而語。這個自力和他力的這種無法逾越...
問:散心稱名,亦除罪否。 說這散心能不能除罪呢?你說不能除罪吧,他念著念著,就...
學習四念處,觀身不淨這很容易懂,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可能都是容易懂,就...
一般自力的佛土有四種: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無障礙土、常寂光土,每一個土...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天,佛陀帶了諸位比丘到處游化,走到了一條河的地方,因為佛陀規...
楞嚴經講生命的緣起,主要的思想就是講到真如緣起。當然,所謂的真如,簡單地說就是...
當我們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它對我們身心世界最大的一個作用,簡單地講就是破...
是人自不殺生,教人不殺,讚不殺生法,亦歡喜讚歎不殺生者, 前面的一段文,是惡滅...
問: 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這誠然是古德對後世學者之警語,佛子應如何策發自己不生退...
是故由賴耶種子,生起諸法之現行,復由現行熏成種子,如是展轉相續,形成有情眾生之...
第六意識它有自身的問題,也有內外的問題。我們談談它內外的問題。它對外有感受的刺...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有一段開示,他說:宇宙無非旅泊。我們在三界當中一下子到天...
極樂世界的光明,一個是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這是讚歎它光明的相貌,就是極樂世...
我們凡夫呢?是生滅變化,虛偽無主。變化不可怕哦,生滅的變化不可怕,可怕在諸法無...
一切法無我,我人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第一是一切法。如果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就是指...
問: 現在有人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說法是謬誤的。這種觀點是否正確?應如何看待...
問: 我是因癔病進入佛門,我想真心地請教,有堅定的信願是我最想得到的,但我認為...
問: 我在以前修行時,頭腦中經常出現讀經、背經和睡中念佛、念經,最近一個時期什...
道綽大師直接提出來說極樂世界決定是報土,阿彌陀佛決定是報身。為什麼呢?他說在淨...
人的福報享用有兩種情況,一個叫有果無用,一個叫無果有用。什麼叫有用、無用呢,就...
古德說:身安則道隆。飲食會影響我們的根身,心識依止根身生起了別,所以根身有障礙...
這以下我們就從這個地方去追究這個虛空是從什麼地方來。征問原由。 此空為當因土所...
《法華經》認為,你應該是歷事煉心,把順逆的境界轉成真如本性的歷練。它是透過內觀...
問: 菩薩戒裡面其中有一條淫戒,是否動念就破戒?請開示。 大安法師答: 這個在...
問: 兩個孩子特別頑皮,常常我為此生氣,打他們、罵他們。其實我也知道不對,可就...
問: 六祖大師曾講過一句前念不生,後念不滅的含義,前念不生是指前世的妄念嗎?請...
問: 當下凡夫業力深重,日常念佛功夫盡力精進,如臨終功夫不純,助念能有多大效果...
問: 每日至誠拜佛對往生的意義? 大安法師答: 拜佛是五念法門的其中一條,就是...
問: 經常有人說能行即是佛,何須念?做的好,不用念,可行嗎?如何解行與念的關係...
世多謂參禪便為有禪,念佛便為有淨土。非但不知禪淨,兼亦不知文義。辜負永明古佛一...
那麼,我們看它虛空的相狀跟作用是怎麼出來的。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
這個供佛它是怎麼樣,借事顯理。就是佛陀不在了,那佛陀慈悲就用佛像來代替。這個地...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 這個是徹悟禪師非常重要的法語。就...
悟靈法師的故事...
我們從一念的清淨本性,怎麼就會有這麼多的因緣果報出現呢?原來我們在多生多劫當中...
可以跟大家說,除了淨土門,我們這個時代,大家都作為佛弟子來修行,如果不依淨土,...
我們淨土宗的修學,在大乘當中它最重要的一個特色,就是一個佛力加持的法門。也就是...
我們以前在讀佛學院的時候,老法師很喜歡講一個公案。諸位可能也聽過,不過再複習一...
阿難!是等皆以宿債畢酬,復形人道,皆無始來業計顛倒,相生相殺,不遇如來,不聞正...
問: 一個人若無喜怒哀樂,無情,與草木何異? 妙境法師答: 知道與草木何異的這...
亦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你若受持、讀誦這個般若波羅蜜經,又能正憶念,也不會墮落到...
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藐三菩提,常見諸佛,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諸佛,...
阿難!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 這個欲界,它的名稱是...
是故當知,眼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首先,我們先講到它的作用。這個眼入的...
楞嚴經說啊我們一個人都是哪,比如說我們一個人有很多障礙,你們猜猜看,世間上只有...
我們今天每一個人都有五陰。從造業的功能而言,五陰當中對我們來生的一個極大的影響...
復次,世尊!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正憶念、亦為他人說,是人...
問: 師父!我還有一個問題,是淨土宗的問題。譬如說如果一個人能夠持阿彌陀佛名號...

過去在春秋戰國時代有一個大將軍,這個將軍一生身經百戰,從來沒有怕過。面對敵人的...

晚年要是受了病苦,一定要忍耐下來

中輩往生的情況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東林佛號的特色

淨土文化永恆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修行總是進進退退,該怎麼走下去

五逆十惡之流臨終十念與平常十念有何不同

演蓮法師《在家菩薩戒淺說》不偷盜戒

演蓮法師《在家菩薩戒淺說》不殺生戒

居士如何處理好修行與愛慾行的關係

是不是念佛念到清淨心就叫見佛了呢

開了葷食餐廳,該怎樣處理才如法

佛教與道教是不是有求大同存小異的地方

你把佛號念好了,佛陀自然現前

忍辱以積大德

我們對娑婆世界的貪愛執著與對治的方法

我們的顛倒妄想有這兩個要處理

往生極樂後,要過多久才能乘願再來

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中破四相

如何放下多年來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清明節應該怎樣正確的祭奠祖先呢

救命功德如此之大,殺生罪過也同樣十足

你臨終起業障那就慘了

如何才能超越色陰的障礙

圓通是怎麼修學的呢

魔境其實是不能干擾你的

心出家的圓融法師以禮佛念佛為終身的修持

妄想加上業力,才會產生輪迴的力量

厭離娑婆標準在哪裡

苦的定義就是逼迫,它來自三個方向

為什麼會產生魔境

如何理解「人成即佛成」

如何辨別假和尚

佛教是否應該與時俱進,摒棄一些非科學的成分

如何看待緣起性空與道德訓誡之間的關係

念念都想表演給別人看,你是在做一個演員嗎

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是最愚癡的行為

念佛行人一定要有孝心

我們的果報是怎麼受用的

為什麼楞嚴咒一定要用心去持

一切善法,欲為其本

打坐完有這兩點需要注意

念佛時妄想紛飛,該怎麼辦

善根福德因緣,究竟指的是什麼

「十念記數法」與「都攝六根」

拜佛和拜舍利有沒有差別

舍利弗侍者的宿世因果

果報有哪五種

這個心一動,身體也就會隨著而動

初入禪調三事的方法

觀心是成佛的捷徑,觀心時有十個重點

真正的大福德資糧是靠繼承得來的

散心稱名,能否除罪?能否往生?

觀此粉飾身,瘡傷一堆骨,疾病多思惟,絕非常存者

刻薄的人,容易有障礙有壓力

有什麼東西,跑得比烏龜還慢呢

主導我們生命升沉的兩個因素

修行最大的忌諱就是亂動

每一個眾生都愛護他的生命

如何策發自己不生退心

因果相續經過哪三個階段呢

智者大師把第六意識分成四種情況

流轉三界中,到底是誰在流轉

極樂世界光明所蘊藏的功德藏

對明天,我們永遠沒有安全感

「人無我」與「法無我」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說法是謬誤嗎

有堅定的信願很難,如何才能堅定地走下去

這個境界好還是先前境界好

彌陀是報佛,極樂是報土

為什麼人的福報享用有這麼多的差別相

有志於修行者,一定要注意飲食

這個虛空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把順逆境界轉成真如本性的歷練

菩薩戒的淫戒,是否動念就破戒

想好好修行,但是家庭放不下怎麼辦

「前念不生,後念不滅」是什麼含義

能不能往生靠的是信願

每日至誠拜佛對往生的意義

能行即是佛,就不用念佛了嗎

世多謂參禪便為有禪,念佛便為有淨土

古代的聖賢都到哪裡去了

跟佛陀結緣,這個非常重要

兩個人同時佈施,為何差別那麼大

【佛學漫畫】悟靈法師引母往生、感化僧俗隨其念佛

怨的相貌是什麼呢

如果能明白所處的現前因緣,反而能在泥濘裡更好地綻放

淨土宗的感應道交有兩種差別

你這個臨終正念非常脆弱,稍微一點風吹草動就被破壞了

是等皆以宿債畢酬,復形人道

一個人若無喜怒哀樂,與草木何異

對任何人都不要輕視

兩個有怨恨的人,一定是有親厚關係

六欲天以男女的慾望來作指標

在對治煩惱時,這個觀念非常重要

只有一個人可以障礙你,猜猜那個人是誰?

這個「想」對我們影響是很大的

般若波羅蜜遠離一切苦惱衰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