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8頁)

你是哪一種菩薩

這四弘誓願當中,其實菩薩是有兩種: (一)悲增上菩薩:他在緣境的時候,他緣的大...

佈施滿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

《經》云:有善男女,佈施滿四天下眾生四事供養,盡於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

入定和睡著有什麼區別

問: 頂禮法師。弟子在靜坐念佛時,沒念多久就有睡著的感覺。弟子不清楚入定和睡著...

自我意識太強的人,要離開娑婆世界很難的

你自我意識太強的人,你要離開娑婆世界很難的。因為你這個一切法的執取太重,你很難...

念佛蒙佛護念,所以不會著魔,有這麼回事嗎

有人問省庵大師:參禪全靠己力,所以多易著魔。念佛則仗他力,所以蒙佛護念,不會著...

發了菩提心後,要趕緊積集這兩種資糧

什麼是「資糧位」菩薩的相貌?就是這個「資糧位」的菩薩發菩提心以後,他是怎麼修行...

法身大士為什麼選擇實相念佛這個難行道

問: 請益法師,念實相佛,非再來大士,難以即生親證。再來大士即法身菩薩,入登地...

四十八大願——(第25願)菩薩演一切智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我成佛時,國中所有菩薩悉能演...

四十八大願——(第24願)供具自皆如意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四十八大願——(第23願)一時普供諸佛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

所有一切法還是回歸到這一念心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唯聖與凡,無不包容,盡其涯際,當知意根圓滿...

通過專注跟正知來對治菩提心的失壞

為欲對治雖已發趣不復退還而失壞因,故立定慧波羅蜜多。失壞因者,謂諸散動及邪惡慧...

何為「眾生濁」

這個眾生濁是由行陰引生的。什麼叫行陰呢?就是我們內心當中有一種念念造作、生滅遷...

以不生滅心來作你的發心

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假設我們因地的發...

人生哪有來日方長,時時刻刻是無常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現在年輕力壯,身體健康,人生一切如常,何必念佛老惦記著死亡...

疑者,於諸諦理,猶豫為性

四煩惱六者:疑者,於諸諦理,猶豫為性。能障不疑、善品為業。障善品者,以猶豫故,...

破妄說災福

夫佛祖正法,以本性彌陀為體,念佛信願為宗,自行化他為用,乃佛祖之格言,後人之龜...

何為「我執」

問: 請問師父,何為我執? 大安法師答: 這個我執是與生俱來的,有時候叫俱生我...

為什麼惡業眾生臨終十念也能往生

問:眾生長久以來,造了無量的惡業。這一輩子如果沒有遇到善知識,結果又無惡不作。...

如果研究過唯識,你就不敢去傷害任何一個眾生

萬法唯識,萬是代名詞,表示很多、很多無量無邊的法的義。 【唯識之教,即用顯體】...

念佛的感應道交不是單方面的

感應道交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

把過失推給別人,這就是痛苦一再重演的原因

我告訴大家一個事實世間上沒有一件事情是從外面來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你內心顯現出...

【佛教圖片】六祖惠能大師畫傳

1、惠能大師(公元638年—公元713年),中國禪宗六祖,開創了真正中國化的禪...

聞鐘聲,苦痛止

【疏】《阿含經》云:聞聲止苦者,凡業有定與不定,故苦有止與不止。若作業必定,聖...

有受菩薩戒跟沒受菩薩戒有什麼差別

第一個、在《瑜伽師地論》上說:一個人受菩薩戒跟沒有受菩薩戒,有什麼差別?受了菩...

跟三寶結下好緣,這個非常重要

一個菩薩,你要跟三寶結下一個很好的因緣,這個非常重要。即便你來生福報很大,但是...

如何觀心呢

剛開始觀心時,我們要在佛堂裡把心靜下來,你不能在開車的時候,或者跟人家講話的時...

人生有好的智慧,就能開展出好的前途

為什麼有些人的十八界是快樂的?你看他經常保持歡樂。為什麼有些人經常愁眉苦臉?這...

離心無境,所有的境都是幻化出來的意識

唯識實在是太深,這個名相也很繁瑣,但是唯識它是開啟《大藏經》一個最重要的課程,...

懂了這一點,便不會去害人

種子是【能生(因)】,現行就是所生的果,但是在起現行的時候,現行就是七轉識在作...

當你擺平自己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沒有所謂的不平

什麼叫無量層次關係呢?比如說,這是一個zero,這是三度空間的zero,這是一...

皈依時聽不懂能成就皈依嗎

【疏文】 《多論》云:受三歸者,先稱法,後稱佛者,不成。若無所曉知,說不次第者...

如何知道是真心還是妄想

煩惱它是有根本的。什麼是根本呢?《楞嚴經》講生滅心。這個生滅心或者講妄想,這個...

一般人死後為何還願意來投胎呢

娑婆世界的快樂,理論上是得不償失的。 雖然得不償失,為什麼我們一般人死了以後還...

念佛人不要只重數目而不重質量

淨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只重數目而不重質量。 我們會很容易地把佛號...

為何結果是一個往生西方,一個生天道

問: 我們以真實的信心念這句名號,就往生到一個好地方。這在佛教就是出六道輪迴的...

機深教淺,效果適得其反

疏文:增結者,《淨名經》云,有二比丘犯根本戒,發露求懺,優波離為依律定罪,疑心...

寧可活得很快樂,不要贏得很痛苦

阿賴耶識就是三界九地、二十五有統統去過,哪一個人都當過牛,誰都下過地獄,我們因...

這個世間不值得你這樣執著

我們一個人不悟到佛法,臨命終那一種執實在是沒有辦法,誰都沒有辦法,那一種對兒子...

太強的自尊,會蒙蔽你的理性

【我慢】 這種那就更多了,你講得很有道理,他就不服你,他不能講幾句漏氣你的話就...

為何要把心與佛、眾生兩者併列

問: 請法師開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為何要把心與佛、眾生兩者併列? 宏海法師答...

膽欲大而心欲小

【原文】 古人有言:膽欲大而心欲小。膽大者,謂其有擔當也。心小者,謂其有裁酌也...

住持正法,以戒為尊

原文 夫戒德難思,冠超眾象。為五乘之軌導,實三寶之舟航。依教建修,定慧之功莫等...

出家眾以修慧為主,在家眾以培福為先

【原文 道俗二眾,福智別修。理須識其分齊,別知其通局。非謂福智兩異、道俗別行。...

誦《無量壽經》不念佛號,屬於念佛法門嗎

問: 一個朋友每天誦三遍《無量壽經》,不念佛號,這樣修行也屬於念佛法門嗎? 宏...

一個人會破戒,前兆就是放逸

十五、放逸者。於染不防,於淨不修,肆縱流蕩為性;障不放逸,增惡損善所依為業。即...

以不生滅心提起佛號

《楞嚴經》的整個觀念就是返妄歸真。返妄歸真當然你要先了解什麼是真妄。首先我們看...

憶念佛菩薩跟憶念五欲,效果是不一樣的

其實我們這一念心去憶念什麼東西,比方說你憶念佛菩薩跟憶念五欲的境界,效果是不一...

【佛學漫畫】東坡居士

蘇東坡一生被貶多次,可以說是波折坎坷伴隨著他的一生。他用佛教無物無我心性明靜的...

淨界法師:楞嚴經

《楞嚴經》修學的重點,簡單的說就是在修習《首楞嚴王三昧》。為什麼我們要修習《首...

如何理解「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問: 請問法師,蕅祖說: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這裡的全由怎麼理解?這句話怎麼...

口雖說空,行在有中

【疏】罪從緣生,生便有業。招集增漏,偏非道務。今冒染大度,罪福本空,心同俗染。...

僧團如何和合共住

【原文】 《智論》云:佛法弟子同住和合,一者,賢聖說法,二者,賢聖默然。 准此...

四十八大願——(第22願)菩薩一生補處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

四十八大願——(第21願)各具三十二相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我成佛時,往生到我剎土...

四十八大願——(第20願)繫念必得往生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

念佛人要把成佛的心發起來

問: 省庵大師在《西方發願文注》中說:念佛而不發大菩提心,不與彌陀本願相應,終...

閻王也喜歡別人拍馬屁

有時候我在想如果我們是今生才有生命,那就簡單多了,你今生才幾十年,能打多少妄想...

經常這樣修行,就能解脫生死業力

我們應該知道,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來的,離開我這一念虛妄的妄想,就...

愚癡跟邪見有什麼差別

愚癡就是對事理的顛倒,顛倒染慧為性。這個邪見在唯識學叫顛倒推求,還加一個推求。...

內心裝自己少一點

內心裝自己少一點 現代人非常強調自我尊嚴,並且很多人對自我尊嚴這個命題的認識很...

出家有十八法,難行能行

【原文】 《淨住子》 說出家有十八法,難行能行: 父母是孝戀難遣,而能辭親; ...

六念法

【記】 六念,且制清晨,實通朝夕。利根之人,口口著著,不忘心觀。一心為能除,五...

客僧來寺,不可遮食

【原文】 真誠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厭三界之無常,辭六親之至愛,捨五欲之深著,...

打坐時九個調身步驟

正式打坐的時候,關於調身有九個步驟: 1、對座位的要求 我們走到座位上來,首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唯依名號,安住自心

我們會在這個世間上投胎,這件事情是有它的業力,背後有它的業力,就是我們有各式各...

佛源老和尚的故事:祈晴法會與遣蟻法會

當時,寺裡放生池因年久滲漏嚴重,佛源老和尚決定修理加固。安排分管基建的明桂副當...

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為證明...

一個人太順利,未必是好事情

一個菩薩的心,跟大家勸勉一句話:我們的心不能太脆弱。你不能夠說所有的環境,都在...

「捨身心求往生」與「求加持痊癒」矛盾嗎

問: 印祖說過,當人重病時,舍下身心求往生,若壽未盡,則病能速愈。又說,有病苦...

初心菩薩亟須親炙阿彌陀如來

疏文:正定聚者,揀異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進退未定,今生安養,無論高...

如何消除貪愛心

問: 弟子承認不淨觀的確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能在當下立馬消滅弟子的淫念,但是弟子...

怎樣念佛才能都攝六根

問: 怎樣念佛才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大安法師答: 這幾句...

吃飯寧早不晚是持護法

出家時節,知何不須?然於一食,日別常法。但用步晷一法,足定方隅,縱在山澤,有迷...

仰信三寶,自感僧福

佛在人專,故又行實;末代人濫,形服為上。外生物信,於諸僧海,自感僧福;非謂行缺...

臨終念幾句佛就能解脫是否太簡單

問: 有些未聞佛法的人臨終念幾句阿彌陀佛也能成功解脫,是否太過於簡單? 大安法...

明海法師京華托缽記:一個人挎著瘦瘦的香袋,從住處走到大街上

(在北京街道托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是明海法師幾年前一次京城托缽的經歷,這是一...

這條路走得熟悉,臨命終你就容易走

在這無相當中,因為因緣的作用,就有它的差別──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脫。當它是迷...

一個人有所住,就被它所轉,就被它所繫縛

你看我們有住的時候,我們感到不安,為什麼不安?因為你跟你本來的面目不相應嘛。你...

受過菩薩戒,那個願力會產生一種動力

為什麼要這樣發願呢?因為法性無斷絕故。因為你既然整個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隨順真如...

【佛學漫畫】曠世一人:傅大士

大士之意,本為菩薩,是勇士,是慈悲。傅大士以白衣之相演繹了高妙的般若妙義,被後...

淨土盡攝利鈍諸根,悉皆度脫者

序文 六、盡攝利鈍諸根悉皆度脫者,諸餘法門,高之則下機絕分,卑之則不被上根,是...

四十八大願——(第19願)勤修我皆接引

意謂:我成佛時,十方眾生髮起成佛度眾生的菩提心,修行六度萬行諸功德,將此功德至...

四十八大願——(第18願)十念皆生我國

意謂:我成佛時,十方眾生聽聞我名號功德已,生起至誠真實心、至極信樂心,願意生到...

第八識就像是一個急速的水流,不常又不斷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成唯識論》解釋第八識的功...

念佛時耳鳴煩躁無法攝心該怎麼辦

問: 頂禮法師!弟子因為業障深重飽受耳鳴之苦,而念佛法門貴在攝耳諦聽。可弟子攝...

越用功為何煩惱越重

【不聞虛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無形相,無結解故。】 佛陀說:阿難!你觀世間上『...

落在鬼神道的祖先,希望子孫學佛給他迴向

你修行到一個情況,佛菩薩跟你感應道交,或者一般都是鬼神。 這鬼神在《瑜伽師地論...

若不觀心,略有十過

若不觀心內證,法、律、禪師等,各有十種過患。如《像法決疑經》云:三師(法、律、...

覺得環境不好,為何不把你的心換一換呢

九種無為法:九無為說,窮生死蘊,就是深入地研究第八意識,種子相續,一直不斷地叫...

你不要去執著、去主宰這個妄想

佛陀的大智慧高明在哪裡呢?他沒有要你馬上處理妄想。如果說佛陀要我們馬上跟妄想挑...

「十念業成」,不必執著到底幾念

問曰:心若他緣,攝之令還,可知念之多少。但知多少,復非無間。若凝心注想,復依何...

如何應對長時間的大逆境

問: 如何應對大的逆境?尤其是時間較長的逆境。 大安法師答: 一切法由心想生。...

經常產生惡念怎麼辦

問: 經常產生惡念怎麼辦? 大安法師答: 當你有惡念的時候,這就像一個扎針的人...

離開現前一念心性,沒有一法是真實的

真正的修行,其實修行,實際上講,修,就是要把我們的煩惱修下來,我們的執著修下來...

既迴向往生極樂、又迴向現世安穩,是否如法

問: 頂禮法師!弟子知道一切善法都要迴向往生極樂世界。但有時候又想對家人要盡到...

俗人入寺作出家因緣

原文: 且初入寺,背僧取異,云何得作出家因緣?經云:夫入寺者,棄捨刀仗、雜物,...

念佛一法,約有四種

【念佛一法,約有四種。所謂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攝機最...

夢裡明明有六趣,醒後空空無大千

夢心消失的時候,你醒過來,看那個人事,覓之了不可得,三界輪迴亦復如是。我們不是...

攝佛功德,成己功德

阿彌陀佛所成就的不可思議功德,我們前面講很清楚了,就是一個因跟果,無上因成就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