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這樣修行,就能解脫生死業力

我們應該知道,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來的,離開我這一念虛妄的妄想,就沒有這一切差別境界可得。你經常這樣子修行,就能夠解脫生死的業力。

從唯識學的角度,我們心中的影像,第一剎那出現的時候是業力所現的,這個是沒錯的,我們的確從業力當中會出現影像。但是當第二念生起分別的時候要小心了,我們開始隨順自己的無明,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名言一動,帶動我法二執。所以在這個緣起上說,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

就是我們為什麼會造業呢?我們好端端的這個心為什麼會造業呢?因為有無明,有無明就產生活動,有活動就有生老病死。這個無明就是你心中的遍計執,你一直認為這個境界是有真實性的,不是你心中安立的,是有真實體性的。

所以我們為什麼講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怎麼辦呢?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我們一定要從今以後,切斷我們過去的名言,把過去的等流性的名言,從今以後把它消滅,還諸法一個本來面目。這個時候,係縛我們的業力就慢慢的鬆脫了,就是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乃至於生老病死滅。我們講大死一番就是這樣子,不是說身體大死一番,就是你從今以後,你不再相信你心中的名言。

唯識學說是破名言,跟外道講無想,那不完全一樣。外道的無想是看到境界,我不知道這個境界怎麼來的,我只是無想,那是逃避,那是跟愚癡相應。

唯識學是明白的知道這個境界是由業力所現的,然後再加上我名言的安立,產生很多的變化,這個人是個冤家、是一個親屬,是一個好人、壞人。那我們今天修無分別智,修唯心識觀,就是破除名言所安立的法,就是名言。雖然它是無分別智,但是它心中是用佛法的思想,佛法的名言,

來破除世間的名言,跟外道說完全無想不一樣。其實你完全無想,你還是不明白諸法的實相,那是暫時讓自己不要去想任何的事情,那是跟愚癡相應的。等到你又恢復想的時候,你還是一樣隨順你過去的顛倒妄想。這種無想,對這個顛倒的心識沒有對治的力量。

唯識學說破除名言,它是觀想,觀想這個境界的差別是我心中的名言安立,我把這個一切的境界,這個心中的名言全部把它洗掉的時候,我就看到諸法的實相了。那是有觀想,有智慧相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