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對治慾望文章無貪的境界,簡單來講就是一種清淨心,內心沒有貪煩惱的活動,這樣的境界是針對三有...現代人把這個婚外戀,還認為是一個很浪漫、很時尚、很現代的生活方式。不了解這裡面...本是骷髏骨,曾將誑惑人。昔時看是假,今日睹方真。省庵大師 我常常在想:自己究竟...我們以前沒有發菩提心,是活在個人的慾望中。我們為什麼願意做義工呢?為什麼別人不...世間一切苦惱,都由愛慾而起。世間凡夫無法斷除愛慾之心,見到美色便神魂顛倒,愛水...書中語語真實,欲得佛法實益。但以未知淨土法門之所以,其心願便與佛願相違。世之修...很多戒色文章都會講到邪淫會影響一個人的運氣,手淫也屬於邪淫的範疇,不少新人看到...一戒處女: 閨秀處女,最重視一生名節,倘若狠心將她玷污,必然害她終生難忘羞恥,...佛為貪慾眾生說不淨觀,觀之既久,貪慾即除,可以越愛河而超苦海。餘閑居閱《大智度...當我去台北臨濟寺受在家菩薩戒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去受五戒的蓮友。因為她被安排住在...世間的邪思淫慾生生世世常更換,前世是女身時見到男的便歡喜,今生投胎做男人又喜歡...修行人最難除的是淫念。然而淫念不除,不能入道。即使淫慾已除,倘使意淫未盡,仍不...問: 請問師父,如何持好不邪淫戒? 大安法師答: 在這樣的末法,叫做慾望橫流,紅塵滾滾,慾海狂瀾的時候,這...中風的原因有很多,用現在醫學的眼光看來,中風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腦血管破裂,另...在《禪秘要經》裡面講,男人週身的脈絡都是從眼根布散的,流注在諸腸裡面。男人為什...《法華經》中說:諸苦所因,貪慾為本。作為欲界眾生,我們最難拋舍,也讓我們最為痛...天下有極慘極烈,至大至深的禍害,動輒讓人喪身失命,而有人卻偏偏喜歡去做,以身殉...破除淫慾之魔,要觀照男根、女根的不清淨。那麼男根不淨,這在《禪秘要經》裡面講,...從前,有個翰林名叫鄺子元,患有嚴重的心疾。每逢毛病發作的時候,他總是昏昏沉沉,...儒家思想認為什麼是好人?善於克制自己的慾望,能夠啟發道念。他今生通過學習,努力...作為一個菩薩,他不應該這樣(貪慾),所以他要常念知足。為什麼要知足?因為多欲不...一、什麼是淫慾之害呢? 好,我們現在來看看。我們先講現在新打的附錄四,《八師經...★欲明心見性,先改個性。個性那麼暴躁,那就不要講見性了。在一些小事上,一直過不...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對圍繞身邊的五百位弟子說:無數劫之前,有一位辟支佛,長得...總說色相 色相萬千,如夢幻泡影,總叫人神魂顛倒,癡迷不已。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念佛法門可以帶業往生,但聰明人總是不敢僥倖。台灣妙蓮老和尚一向勸人持戒念佛,念佛持戒,萬人萬修去才有保證。...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印光大師校印本)...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我成佛時,我國土中的天...願文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世尊!如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私行淫慾,妄言行淫非殺非偷,無有業報。發是語已,...【原文】 古人有言:膽欲大而心欲小。膽大者,謂其有擔當也。心小者,謂其有裁酌也...其實我們這一念心去憶念什麼東西,比方說你憶念佛菩薩跟憶念五欲的境界,效果是不一...問: 弟子承認不淨觀的確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能在當下立馬消滅弟子的淫念,但是弟子...《智論》云,具縛凡夫,有大悲心,欲生惡世救苦眾生,無有是處。何以故?煩惱強故,...問:如今想決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知道修什麼行,種什麼因,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此...綱常名教之防,莫過於禮。男女有別,非禮勿視,便是戒淫。何必設不淨等觀,作此污穢...三、訶香欲者:所謂男女身香,世間飲食馨香,及一切薰香等,愚人不了香相,聞即愛著...在這條漫長、艱辛的修學路上,有時候往往雖經別人提醒,仍然無法調整自己習氣、煩惱...如經中說,修定的人要離欲及惡法。離欲即指離開五欲。智者大師在《次第禪門》中說言...【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二個覺悟是...我們先說明九心住,這個九心住又有一個名稱叫欲界定。為什麼叫做欲界定呢?就是說他...【原文】 圓覺謂輪迴以愛慾為根本。而此愛慾,百計制之,莫可除滅。蓋賁、育①無所...吾常謂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邪淫乃萬惡之首,古往今來多少人深受其害感情不順,家庭不睦,功名廢棄,前程受阻因...淫有十過患。何等為十?一者貪淫之人,雖生天上為天帝釋受五欲樂,心如偷食狗常醉不...一般我們愛一個人,我們不敢看,我們覺得不好意思,不可以這麼殘忍,我們是這種想法...問:《普門品》中云: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何為其然...男中陰入胎,於母生愛,於父生瞋。女中陰入胎,於父生愛,於母生瞋。理則然矣,所據...昨天有位居士問我:人是不是活在慾望之中,靠著慾望來支持生命?他說:因為看到父親...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淫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 就是你有志於要出離三界...五欲就是前面講的財、色、名、食、睡,或者是色、聲、香、味、觸,所引發的我們的欲...若其未生淨土之前,縱令授以人天王位,亦當視作墮落因緣,了無一念冀慕之想。即來生...淫為萬惡首就是這個樣子。這是生死的根本,一切眾生皆以淫慾而有性命,因淫慾才產生...我們起這個煩惱火呀,就會創造一個業火,也就會引生果報火。一般來說我們起這個煩惱...淫戒的重點是在「其心不淫」。什麼叫『其心不淫』呢?它的意思不是說你在佛堂拜佛,...佛法裡有句話: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說:火燒功德林。一個人無論從事任何行業...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省庵大師《...好色之士,後世每墮女身,何以故?周安士《慾海回狂》 這是好色每墮女身疑,這是跟...智者大師把這個止觀的修行,分成十科。前面的五科是一個前方便,叫做天台二十五方便...【原文】 閨秀豈容玷辱。一生名節攸關。六親體面沒遮欄。結定怨家不散。縱使臨婚瞞...【原文】 蕩蕩情天。昏昏欲界。智慧都迷。癡呆難賣。亦念夫夫婦婦。正家道以無乖。...【原文】 黃書云云。邪淫者。凡屬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犯之者皆是。即己之妻室。而...【原文】 汪舟次曰。諸惡業中。唯色易犯。敗德取禍。亦莫過此。常即萬惡淫為首一語...【原文】 堂名大義,已為宣示。然欲利人,先須克己。倘言行或有不符,則尚難化及妻...大迦葉尊者勤修苦行,常樂閑居寂靜,諸根淳熟,降伏諸欲,有大慈悲心;其少欲寂靜的...我們這人吶,都是從母親這個陰門鑽出來的,鑽出來什麼也不知道了,還有什麼沒忘啊?...第十疑,往生行業疑。 問題的提出,就是由於前面九個疑問的解答,能夠生起相當的信...對於往生淨土的行人來說,他很關心一個問題,就是在家居士都有妻子,那是不是非得要...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昔日,佛在毗耶離城庵羅樹園說法,長者子寶積與五百長者子一同前往敬謁佛。寶積請佛...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妄心它沒有自體,那怎麼攝呢?妄本無體,云何可攝?他就解釋說,斷除妄心主要就是不...問曰:如經所說,六波羅蜜者,亦名六度;所謂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今言六根清...這用功,昏沉大的人,話頭不得力,是沒有用力參,沒有在不明白上面來著手。心不歸一...佛眼見無量劫事,故自古及今,無所不見,又戒人妄語,必不自妄語以誑人,又戒人有我...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淫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淫...欲者貪慾,淫食二欲強盛之有情所居住之世界為欲界。此界有地獄、餓鬼、畜生、人四洲...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歸根結底是因為貪圖慾望,正如一位大德所言:眾生欲除苦,奈何...對於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總是希望永遠沒有病苦。 身體的四大不調就會有病,因為有...【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善巧方便大甲冑輪。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得名...你自己精進,就會捨這個輪迴、這個南閻浮提的塵途。 塵途這個概念注意五欲六塵的客...修行人要把死掛在額顱上。你想到死的時候,一切對世間猛厲的貪慾、追求,都會當下瓦...古時候,長安百姓熱衷斗蛐蛐。有三名年少英俊的兄弟,在一個月黑之夜,出門捉蛐蛐,...真正修道人不一定要在這個田地、資身用具上去預作策劃。街頭一飯,對修行人來說,托...佛經裡面有一個比喻,很貼切野狐狸的比喻。說有一隻野狐狸夜晚進入一戶人家的廚房偷...即便你在念一句阿彌陀佛,口裡念著阿彌陀佛,心裡的念頭仍然向外面跑。這大家會體會...其實眾生跟世界會相續,主要的是因為有業力的相續,才有這個所謂的果報的相續。業果...現代男女眾出家,散亂心較多,我們道心要堅固,不是拿佛教去和社會比賽,辦種種活動...當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淨淨、光光明明,如何現在,弄得昏昏暗暗,糊糊塗...【原文】 蓋聞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慾。塵寰擾擾,易犯唯有邪淫。拔山蓋世之英雄,...一個人想了生死,想把功夫用上,第一,先培福,先做苦行,那福報培起來。第二,要用...什麼叫破壞善根呢?以殺生來說。你殺生,殺完了以後,你趕緊懺悔,就算你沒有懺乾淨...第三個,犯戒輕重。 非己妻入道,什麼叫入道呢?就是男二處、女三處,這個是上品...請我們看具緣成犯。在淫戒有四種情況,是成就犯戒的根本。 從意樂的角度有兩種: ...問: 愛不重不生娑婆,愛慾妨礙修行,兒孫之愛更是難捨,請法師慈悲開示,如何防治...天津有個居士帶來五、六個女孩子,那個天津女居士跟我說:老和尚,你老了,你想不想...問: 《大寶積經》說,時一比丘,聞佛讚揚不動如來佛剎功德,心生貪著而白佛言,世...我們在修行當中有時候經常很沉悶,有時候很煩惱、苦惱。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心中很多...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