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惜福知足文章
你生活的快樂不快樂,活得幸不幸福,你是不是有一個正面的思考是很重要!因為感受它...
愛物惜福,本是生活的美德,但是現代社會,經濟繁榮,物質豐裕,許多人已習慣奢侈浪...
【原文】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過精神。世之最可愛惜者,莫過光陰。一念淨,即佛界緣...
人生來的是那麼的偶然,父母沒有與其商量就把人帶到這苦難的世界。其實並不偶然,一...
人活著,總希望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有些人觀念、見解偏差,以為有錢是最大的快...
【原文】 凡人資性所長,必著之不能捨。如長於詩文者,長於政事者,長於貨殖者,長...
在佛門中的衣、食、種種資身的東西,都是由十方施主們省吃儉用供養出來的,所以在使...
我們都在學習佛法,在研究佛法的道理的時候,都是唯恐不深不妙。但如果反省一下自己...
虛雲老和尚的一生,可以說非常勤奮、非常節儉、非常慈悲,有甚深禪定功夫,有非常重...
虛雲老和尚在世經常說: 隨緣就是家鄉,放下就是道場。 隨緣,不過分追求。你到那...
我常講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針,首先要有信仰。一個人要有真正的信仰,真誠的信仰。信仰...
修行的機緣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會共同修行,所謂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像這樣...
參禪人,頓修戒、定、慧,即滅貪、嗔、癡,並不離參,而另去除貪等習。真道心人,身...
【原文】 古謂大禹聖人,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而佛言人命在於呼吸。夫分...
進步非近遠,迷隔山河固;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虛度。(唐石頭希遷) 進步非近遠,迷...
知足一法是佛法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開示,常常點示。一般會把這個少欲、知足放在一起...
這個世間還有求不得苦。由於我們有慾望,對外部世界有種種的追求,然而無論我們如何...
我們一定要學會愛惜五穀糧食,浪費糧食是暴殄天物,是最損福報的。即便你是億萬富翁...
【原文】: 學道之人。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
四正勤以精進為體 四念處其實是很難講的。四念處雖然只有身、受、心、法四個字,只...
參禪人,身心萬不可浮華,不可驕泰,不可我慢。類如食則二粥一飯,衣則任冷任寒。儒...
蕅益大師在《示養德》中云:衣取蔽形,莫貪齊整;食取克餒,莫嗜美味。意即:著衣遮...
印祖第三天開示,重要內容講得差不多時,就談了一下當時內蒙一帶傅作義將軍抗擊日偽...
臨命終時,用這個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來莊嚴這句名號,乃至十聲,乃至最低限度要念十...
《地藏經》多數都講事,沒有講理,沒有講性空,不是空,在事上講。因此地藏菩薩在教...
這個也是一個指導性的東西。比方說嫁女,不必要都去鼓搗被子,這被子夠蓋的就行了,...
《大智度論》當中,有一個小故事,說明多欲的過失。 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工人,他...
中國人每逢過年,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發財,一般的商家大都供奉財神爺,甚至居家...
我給大家講個真人真事吧!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名為《布朗的手帕》的故事。布朗是大...
能克制自己,過於勝他人;若有克己者,常行自節制。──《法句經》 我們常常想勝過...
世人苦,就苦在要追求一個好上。就想著,生意一直都很好。我有個觀點,錢不要來得太...
所謂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一語道盡日用一切衣食住行──大至居止處所,小至一針...
聰明的人做事,將事情單純化,所以增加效能;愚笨的人做事,卻把事情複雜化,只有事...問: 如何發財? 夢參老和尚答: 很簡單,做佈施。我給大家講個故事。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貧女很窮,討口要飯...
吝嗇是個貶義詞,惜福是個褒義詞。 很多人生性吝嗇,日常生活中處處遭人嫌棄,自己...
在寺院裡的五觀堂,吃飯之時要觀想五件事,名為食存五觀: (1) 計功多少,量彼...
惜福節儉是歷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優良品格,也是我們增進道業和培植福報的最好方式之...
微信,作為朋友圈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因其發佈者和接受者都是圈子內自己比較熟悉的...
做回人不容易。因為在六道輪迴當中,我們看到,豬馬牛羊又有多少!河裡的魚又有多少...
在這裡和大家談一談有關修福和惜福的事。 修福,就是人們常說的做善事!而善事的范...
首先,佛教不贊成甚至反對炒股,僧人更不應為之。因為,炒股有著賭博的性質。 但佛...
我們經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我們人生裡,在財、色、名、食、睡方面...古往今來有很多道德君子,給我們做了惜福的好榜樣。特別是自己家裡富的人,要體恤、幫助那些窮親戚。 我們看范仲...
有時候,我們可能心血來潮想要修行,不僅僅是閱讀而已,然而在沒有任何東西阻礙你,...
修福不修慧,象身披纓絡;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從前,洛安師當溈山的首座、溈山...
我們現在有了那麼多便利的生活用品,可以從洗衣做飯的勞作中解放出來,卻沒能因此過...
作為一個修道人,我們現在還不能達到無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念。知道自己當下,從...
在佛法中主張人們要在生活中對名利、物質上的追求要時刻而止,即做到知足;在生活中...
現代的經濟學家很多觀點都是有問題的,凱恩斯說以消費促進生產,於是整個的社會就變...
富不限於財物的富有,道德學問的修養是無形、無價的財富。雖不是有形的富有,其實是...
除了少數的人,恐怕連環保這個名詞與觀念,都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外,多半的人都知道環...
時下,微信在大眾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其強大的朋友圈交友聊天功能讓我們享受到了科...
什麼是禪?禪是一種良好的狀態,禪翻譯成中文為正思維,也就是正確的思維方式。 有...
要修行,不要求世俗樣樣都要。很多人念經,做功德很多,但都迴向給了自己生意興隆,...問: 經常會覺得付出得不到回報,對別人好往往結果會產生失望和傷心,怎麼來調整這種心理狀態,請大和尚慈悲開示...
我們一定要愛惜五穀糧食,不能浪費,浪費糧食就是暴殄天物,是最損福報的。即便你是...
曾經在國語日報上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母親,您的名字叫「愛」」。其中有一段,...
讓孩子上重點學校好,還是出國留學好?選穩定的工作好,還是薪水更高的好?換一個市...
人就怕不知足,不知足就是苦,能知足就是樂。所謂知足常樂,能忍自安。常樂就是知足...
有人說越有錢的人越摳門,按這種邏輯,頂級富豪豈不是世界上頂級吝嗇鬼?悉數摳門的...
生存在這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人,無論你是什麼宗教信仰,你都應該要盡責、知足、感恩、...
有些東西,我們並不能確定什麼時候就會失去,但卻總是因它而煩惱;有些事情,屬於不...
常念知足。就是內在的覺醒,知道萬法因緣生,不妄求,知道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能生萬...
從前有兩位太學生,同年同月同日同個時辰出生,又同年分發官職,只隔一個省。 他們...買點茶葉送遠方的朋友。外面套著個極為大而精美的包裝盒,肯定需要一些價錢。裡面不過裝著兩小罐茶葉。去快遞公司...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心中少欲知足、無貪無求,才能輕安自在;人生什麼都是幻化無常,...
即使雨金錢,欲心不滿足。智者知淫欲,樂少而苦多。 世間人的不滿足,就像佛在《法...
擔憂 庸人自擾是為難自己,讓自己每天神經緊繃、憂心忡忡只會使自己身心俱疲。生活...
最近流傳著一個段子:一部高檔手機,70%的功能都是沒用的;一款高檔轎車,70%...
自己多年來一直關注和參與環保的活動,參加過撿垃圾、垃圾分類活動,也組織過植樹、...
1937年5月初,夢參法師持青島湛山寺倓虛法師之函,到廈門萬石岩萬石禪寺邀請弘...問: 法師,惜福和修行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嗎? 慧廣法師答: 以前聖嚴法師講過這樣一個公案:在日本的大本願寺,...
我們常說要福慧雙修,如何正視福報與建立福報呢?經過一段時間的體悟後發現,福報需...
少欲知足 宋宏覺禪師戒徒眾云:汝既出家,如囚免獄,少欲知足,莫貪世榮;忍饑忍渴...
老子說過少則得,多則惑的名言。有這樣一個故事,清末民初的時期,有一山西商人,生...問: 師父家人剩下的葷菜,怕浪費而吃掉,這樣算犯戒麼? 慧廣法師答: 佛教有一本經叫《不食肉經》,全名《一...
缽,又稱缽多羅、缽和蘭等,是出家人常持道具之一,一般作為食器。其形狀為圓形稍扁...
《中華美德故事儉朴篇》裡有一個春秋時魯國宰相季文子的故事。季文子雖身居高位,卻...
這次去普陀山,偶聽道慈方丈開示,說到一兩黃金四兩福。如果用一兩的黃金,要用四兩...
知足,就是知道滿足,不去貪得無厭。這好像很好理解,但真正做到知足,也不是那麼容...
物理學上有能量守恆定律,這個定律在福報上也有用到。紀曉嵐講到案例,兩個婦女,生...
我們該有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價值觀及生活方式?要少欲無為。 少欲,這裡並沒有講斷欲...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這幅著名的楹聯,...
修道如果懂了《黃帝內經》,你就會更加謙卑,知道自己業障有幾分。業障重不重,從這...
有道友問:自己從事股票業多年,感覺不務正業,但生活逼迫,卻也無法放手。不知如何...
有人說:我自己賺的錢我自己花,不把錢花光享受,不是白賺錢了嗎? 我們可以通過比...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鬱失措。 前面是講人,這裡講事情。 我們在辦事當中有兩...
光陰就是這樣快得很,我們現在明白應該使勁地抓住它,不要浪費它。但是是無可奈何,...
當初我學佛的一個因緣就是,覺得這個人沒意思,特別是看到那些隔壁鄰居啊,這家死人...
有的人看有錢的老闆也學佛,覺得有點好奇:這麼有錢,為什麼還學佛?有位老闆說:我...
冷泉的一澗溪水,環著古寺靜謐,黛瓦黃牆外,小沙彌揮動的掃把分開晨霧,卷動著山門...
我總認為,知識分子身上有一份責任,以慈悲心維護社會的責任,所以不應該把目光老放...
在風光旖旎的美國海濱城市,生活著一位富裕的華裔女士,她在當地有棟豪華別墅。 一...
追求幸福是人類的共性,但人們對於福的認識和態度,卻有著高下之分天淵之別。現代商...
爸爸有時候,會給我們一種處境,要我們自己去體會。自己體會出來的滋味,和別人說給...
我們生活在欲界,自然飲食的慾望也就熾盛。財食往往是分不開的,追名逐利不外乎吃好...
我有個朋友月入3萬元新台幣,可是他過的是五星級的生活。他不在乎每個月多繳一堆利...
作為一個菩薩,他不應該這樣(貪慾),所以他要常念知足。為什麼要知足?因為多欲不...
翻開中國曆代的高僧傳記,我們會發現這些高僧都具有常人難以做到的德行。他們中有的...

我們講到生死疲勞,從貪慾起,那麼少欲無為才能身心自在。什麼叫少欲無為?就是知足...

追求物質的樂受是無底洞

【佛學漫畫】食存五觀

世之最可愛惜者,莫過光陰

知足常樂,忍耐則心安

佛說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擁有了嗎

棄捨所長,何患道業無成

在惜福的心性中,讓道念自然而然地提升

修行中種種的不順障礙,跟我們的福報是有關係的

虛雲老和尚的勤奮和嚴謹

記住這四句話,到哪裡都能自在

楊岐燈盞,寶壽生薑

節儉惜福,念恩報恩

今既披緇,豈敢再隨身轉

愛惜每一分的光陰

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虛度

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學佛人要透過這關,不需要去求

從點滴處注意節儉惜福

作福不如惜福,悔過不如寡過

四正勤和四如意足

任是美滿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飲食為止飢渴,莫貪圖美味佳餚

社會困亂之時,正是佈施的好時機

浪費時間在世間事,那你沒有做到至心信樂

寧可坐著聊天,為何不去念聖號

一切資具受用都是臨時的,不是究竟皈依之處

多欲的過失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何才是取財之道

學以致用,才是真正的佛子之行

能克制自己,過於勝他人

錢不要來得太快,也不要來得太多

知恩感恩與報恩

化繁為簡把握有限人生
一邊想發財,一邊卻揮霍浪費

不要拿「吝嗇」當「惜福」

佛弟子吃飯時應觀想哪五件事

歷代高僧大德的惜福節儉

你有「微癮」嗎?佛子們該如何看待微信

珍惜自己的人生與福報

修福猶如炒股,看你往哪裡投

佛教對炒股的看法

財色招苦,擁有知足的心最重要
奉行惜福節儉的生活

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浪費在閑扯淡上

愛惜常住物,如護眼中珠

少一分需要,就能少一分在乎和影響

不能達到無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念

五欲猶如大賊,急當遠離

刺激消費不如鼓勵耕讀傳家

內心安詳即大富之業

知福惜福才能做心靈環保

把用在「低頭」中的時間找回來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法喜

把福報留在法界將來好修行
學會世間上的兩種快樂

一飲一啄來之不易,從點滴處節儉惜福

半個饅頭,詮釋了母親的愛

慾望太多而智慧太少

不知足就是苦,能知足就是樂

看看這些名人是如何惜福的

盡責、知足、感恩、惜福

擁有的東西越多也就越執著

知足是內在的覺醒

惜福長壽,奢侈短命
丟掉的是自己的福報

知足的人是最快樂的

即使雨金錢,欲心仍不滿足

人生有四事最為浪費時間

人生,請適當低配一點

簡朴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弘一大師弘法的三個約定
惜福和修行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嗎

【推薦】如何正視福報與建立福報呢

少欲知足,誨眾清約

「有了富貴,失去歡樂」的故事
怕浪費而吃掉葷菜,這樣算犯戒麼

出家人吃飯為什麼用缽

讓勤儉節約成為自己的道德標準

【推薦】錢是別人的,但消的是自己的福報

一輩子急急忙忙苦追什麼

千萬不要把福報兌換成吃穿

無為里面有真諦,平淡裡面有道味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別把生命的能量,都消耗在享受上

福報是用來修行的,不是用來享受

【推薦】折福太深,福盡而死,故當惜福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別在煩惱當中浪費自己的生命

【推薦】追求外在的物質,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推薦】這麼有錢,為什麼還來學佛

【推薦】一片誠心,三支清香,如此便好

【推薦】別醒悟得太遲了

【推薦】除了錢以外,什麼都沒有

佛陀的眼睛為什麼往下垂

【推薦】在富裕中親嘗貧困

飲食知止足,常樂在空閑

擁有一個東西,就失去兩個自由

【推薦】慾望很高的人往往比較愚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