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講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針,首先要有信仰。一個人要有真正的信仰,真誠的信仰。信仰是自己的事,不是做給人看的。要從內心深處信佛,信法,信僧,信因果,信輪迴,信善惡報應。信仰以「信三寶」為核心,在三寶的指引下,正信因果,正信般若智慧,正信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發菩提心,正信生死輪迴的解脫。這是信仰的完整要求。
信仰不是自私自利,信仰是要大公無私。信仰不是說一套做一套,信仰是要自己默默地去做。天天反省自己,今天做了幾件事,有沒有錯因果?有沒有違背良心?有沒有違背道德?修行的人天天能這樣反省自己,道心自然日益堅固,功夫自然相應得快。如果不知道從根本上反省自己,做錯了事都不知道,說明自己對佛法還沒有真正的認識,沒有真誠的信仰,僅僅是應付門面、擺擺樣子而已。
有了信仰就要講因果,因果是我們做事情大公無私、公私分明的保證。佛教弘揚的優良傳統,講的就是因果分明和大公無私。有許多寺院的庫房往往都掛著這樣一副對聯:「楊岐燈盞明千古,寶壽生薑辣萬年。」說的就是宋朝有名的楊岐禪師和寶壽禪師的公案。他們在因果分明和大公無私上為我們作出了千古的典範。
楊岐禪師在參學的時候,幫著常住管理財務。古時沒有電燈,都是點油燈照明。楊岐禪師每天晚上都要在油燈下記賬,也要在油燈下誦經學習,乃至照明生活。楊岐禪師是一位非常認真的禪和子,為了做到公私分明,他準備了兩盞油燈,兩個油瓶。楊岐禪師每天晚上做賬,就用從庫房裡領來的燈油點燈照明。賬記完了,自己看書學習做私事時,就用自己掏錢買的油點燈照明。沒有任何人要求他去這樣做,完全是他憑著自己的良心和因果去做的。
古人都有「慎獨」的精神,即使一個人在房間,沒有任何人監督,也絕不做違背因果、違犯戒律的事情。因為他有良心在監督,還有護法神靈在監督,舉頭三尺有神靈,不可在暗室中做虧心事。楊岐禪師這種公私分明的精神,成為叢林千古以來學習的典範。「楊岐燈盞明千古」,楊岐這盞公私分明的燈千古以來光明閃爍,照亮著叢林寺院的清規,照亮著每個僧人的天理良心。
說起來慚愧,在今天的寺院也許有個別的人還有這種精神,大多數人已經做不到了。電費都是常住在掏,個人超限、超規定用了電,是否有人掏錢?即使有這種有道心、講因果的出家人,他們都是默默無聞地在做,而且只做不說。
與楊岐禪師同時代的還有一位寶壽禪師。當時他就住在黃梅五祖寺,在師戒禪師任住持期間幫著管理庫房。這位寶壽禪師也是極為認真,大公無私,對待任何人都是公私分明、一律平等。有一天住持師戒禪師感冒了,就叫侍者到庫房裡取幾片生薑煮薑湯發汗去寒。侍者到了庫房取生薑時,寶壽禪師對侍者說:「薑屬大眾所有,和尚私人要取姜煮湯,必須拿錢來買。」侍者只好空手回到方丈室,將情況向住持師戒禪師如實稟報。
師戒禪師聽後也不生氣,便讓侍者拿錢去買姜。這件事在今天來說也是不可思議的。一個是執事鐵面無私,住持也好,清眾也好,只有規矩,沒有人情;一個是住持帶頭遵守,規矩是以住持為首的人帶頭製定的,住持自己就要帶頭遵守,管庫的人要你拿錢去買姜,自己就要按規矩辦事。這個公案也流傳千古,所謂「寶壽生薑辣萬年」。
今天叢林的庫房掛這副對聯,就是要警誡後人明因果、守良心,管好常住的一草一木。今天的人聽起來也許沒有切膚之痛,也沒有那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我這個八十歲的老人雖然沒有用生薑發汗的習慣,但也點過油燈,在油燈下記賬、誦佛經、練書法、學唱念。講這兩個公案,是要我們想到當時做住持的人與執事之間那種和諧、默契、講原則的精神,在今天還要堅持下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師戒禪師,他受到管庫的寶壽禪師這樣嚴格的要求,內心並不是耿耿於懷,而是覺得這個管庫的人是個可用之才,放在心上。過了一段時間,江西洞山要請方丈,那邊的地方官來到五祖寺,希望師戒禪師能推薦一個人到洞山去當方丈。師戒禪師就給常住的班首講:「我看那個賣生薑漢倒是可以去做洞山的住持。」這是何等的眼力、何等的風度、何等的作為!
因果二字、公私分明,時時要記在心頭,處處落實,這樣常住才能興隆,大眾才能安和,道風建設才有希望。從世俗來講,要講因果,就要講良心,有一片善良之心,有一片天理良心。這片天理良心,人人本具,個個不無,只是沒有時時檢點,沒有發現,所以有時候就會放逸,有時候就會做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違背良心的事。在今天的社會,違背良心的事太多太多。每天打開報紙一看,好事有很多,可違背良心的事也是層出不窮。人心到了沒有良心的時候,人心到了不講良心的時候,那就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欺天滅地,殺人放火,偷盜搶劫,姦淫販毒。人類像這樣下去,哪裡還有好日子過!所以國家提出要和諧,和諧就要講良心,就要講道德,這樣才能和諧得起來。良心是道德的保證,道德是良心的落實。
做人的這八字方針,一個字都不能丟,一個字都不能少,這是每時每刻的事情。說是八個字,並不是說分開一件一件地做,這八個字是一個完整的修養體系、修養過程、修養要求。「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我們僧俗二眾都要把它當經來念,一天念個十遍八遍。每天檢查一下,我做到了哪幾點?哪幾點還有距離?有距離的跟上去,沒有做到的要補上去,做得好的要做得更好。天天不能忘記,時時不能忘記,念念不能忘記,做一個踏踏實實的人,做一個老老實實的人,做一個真正修行的人、做事業的人。
前天晚上講到德山宣鑒禪師向老婆婆買餅,「既然三心不可得,問君買餅點何心」。這是一個禪宗史上非常有名的公案,我把「德山宣鑒」講成了「龍潭崇信」,因為年紀大了,記憶力差,有時難免會記錯。以訛傳訛也有因果,這個因果可就大了。所以講話一定要有根據,不能信口開河,胡說八道,那是有因果報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