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修行人自小不曾娶妻,父母雙亡後,更是拋家散財,到深山沒有人的地方,以茅草搭了座屋子,以蓬蒿為床席,日日打坐、經行,渴了喝山泉,餓了採野果果腹。
久了,有到山上砍柴的樵夫看見了這位修行人,就到山下傳言,連王宮內的國王,都慕名派人來迎修行人入宮。然而,修行人喜好寂靜、淡泊無為,根本無意入宮。
山中無歲月,只見草木青了又黃,荏苒之間,不知已過了幾百年……
修行人每日依然修他的功課,只是,不知由哪兒來了四隻野獸,日日與修行人為伴,聽他講經說戒,四獸者,一是狐、二是獼猴、三是獺、四是兔子。
有聚就有散,聚散本無常。山中可吃的野菜、果蔬都吃盡了,修行人想離開此地,另徙他處,此四獸獲知後,不禁大為憂愁,遂共同商議道:
「想留住修行人,只有一個辦法,咱們四人各自去尋找食物來供養他,大家看,可以嗎?」
「好!好!這法子不錯!」獼猴立即附議道,「我先供養修行人吧!」
說完,獼猴身手矯健地攀爬到另一座山,摘取了許多甘甜的野果,奉給修行人,說:「希望您留在這裡,不要離開吧!」
接著,狐狸化成人身,到山下求取了一袋糧食來,向修行人說:「這是一個月的糧食,希望您留下來。」
修行人於是留下來了。再來是獺,它善於游泳,便到溪河裡,抓了許多魚來,恭敬的向修行人說:「這些魚,可供一個月的吃食,請您不要離開這兒吧!」
很快地,一個月又快過去了,剩下小白兔尚未供養,它想了許多天,我該以什麼來供養道人呢?終於,它也有了辦法。
小白兔在山上,找了許多可供燃火的柴薪,堆放在修道人的茅屋前說到:「現在,請道人慈悲納受,我將自己燒了,供養您一天的糧食。」
說完,小白兔燃上火,柴薪一下子燒起熊熊的大火,小白兔奮身跳入火堆中……
正在此時,燒得猛烈的大火,卻突然熄滅,原來是修行人因感念小白兔一片赤忱之心,以神通力把火給熄滅了,而且,修行人也願意留下來,不再離開此地。
在這段譬喻裡,我們可看出,真正的修行者是清靜的,不是跟人跑道場、湊熱鬧者之流所可比擬的。而且,真正的修行者甚至可以感動諸有情眾生使得諸有情眾生,甘願以生命來護持、延續佛法。
在其他許多高僧大德修持的行誼裡,多的是這類小故事。可見精誠向道,定可感念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