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轉變念頭文章
問: 菩薩戒裡面其中有一條淫戒,是否動念就破戒?請開示。 大安法師答: 這個在...
昨天講到,做功夫時要掌握用心的要領,使功夫做得恰到好處。在這個過程中,心念的把...
們知道一個人生的真理,就是生命當中但除迷情,不除其法。就是說,你不要去改變外境...
我們要永遠知道,我們的生命是由我們的思想變現出來的!前生變現今生,是這個道理;...
我們修行人要做兩件事:第一個趨吉,第二個避凶。我認為趨吉這件事情不是很急迫,當...
你說生病好不好,當然不好,對不對?沒有一個人願意生病。但是你知道蕅益大師,怎麼...
既無中間,不成內外,彼諸聞性,畢竟虛妄。 我們前面講過很多次了,鼻也不能生,香...
我們一開始在安住真如的時候,第一個先離一切相,先找到一念的清淨心,它是沒有相,...
我講一個淨土宗的公案,諸位體會一下。 在《念佛法要》當中講到清朝的一個吳毛居士...
無念,許多修行人很熟悉這個詞,但並不確定什麼才是無念的狀態,最多的誤會就是以為...
如果你是凡夫,你用任何理由生氣,情緒有能、所,就會讓你的法界失去圓滿!為什麼守...
欲界、色界、無色界都在當下一念。任何境界都不能住,一住就是生死。過去許多人出毛...
佛的法身從哪裡來?要修慈悲;慈就是予樂,【悲】就是拔苦,【喜】就是內心都保持輕...
諸位要知道,禪定是現量境,這不是妄想哦。禪定的境永遠是現量境,都是真實的。禪定...
問:在坐念的時候,有些人的身體會隨佛號節奏而快速的震動,或者是打拍子,這樣是不...
根、塵、識俱遣,心、意、識全忘;十方坐斷,不通聖、凡。這四句話,擺在工夫上研究...
動和靜,昏和散,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態。新加坡芽籠這條街,各種宗教...
我們這一科是把遍計執--所謂能遍計的第六意識,它計度分別的差別相貌,作一個品類...
問: 法師您好!印祖一再強調我們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弟子想請您再詳細開示什麼...
關於修學位次,我們今天要注意一個觀念,就是轉字。《楞嚴經》在經文當中沒有講到一...
我們會在這個世間上投胎,這件事情是有它的業力,背後有它的業力,就是我們有各式各...
一個菩薩的心,跟大家勸勉一句話:我們的心不能太脆弱。你不能夠說所有的環境,都在...
問曰:心若他緣,攝之令還,可知念之多少。但知多少,復非無間。若凝心注想,復依何...
問: 如何應對大的逆境?尤其是時間較長的逆境。 大安法師答: 一切法由心想生。...
問: 經常產生惡念怎麼辦? 大安法師答: 當你有惡念的時候,這就像一個扎針的人...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徹悟禪師語錄》,大家看這個文句: 吾人現...
整個修行當中就是四個字:莫向外求!你一定心中有仁者心動,有動過,你才會有這個世...
問: 當自己遇到人或事兒,剎那間就會一絲貪嗔閃過心頭,第二念是思惟還真是和上一...
問: 弟子時常靜坐念佛很攝心,但是在念佛堂、唱佛號時,容易出現各種念頭。當心進...
當我們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要把握兩個很重要的原則:第一個就是它修學的方法...
問: 我們有哪些念頭就失去三皈依了呢?失去三皈依後,為什麼不能對三寶失去信心呢...
我們內心很多負面的情緒,很多的盜賊要偷走我們已經成就的功德。這個時候佛陀勸我們...
普通人都以為成佛是件難事,其實並不難。佛和眾生都是一種觀念功夫所成。佛一念具足...
當我們的心靜下來的時候,再迴光返照此心的起心動念,前念、現念、後念,念念之間是...
問:今發願但可雲當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義:一、約一期名今,現生發願持名,...
莫厭妄念多,應嘆信心淺。故以深信心,常稱彌陀名。...
【復有多頌,成立如是無分別智: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與徐福賢女士書》 在念這句佛...
【是故修多羅說。若有眾生能觀無念者。則為向佛智故。】 修多羅翻契經,就是契合的...
稍有點修行體驗的:妄念來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這個妄念壓下去。你越壓這個妄念,...
為什麼要無住呢?它的理由是說,我們一念的清淨的本性,我們眾生本具的一念本性,眾...
以此不可思議殊勝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況享福之時,必造惡業。既造惡業,難逃...
我們凡夫的虛妄分別心,當我們沒有遇到佛法的時候,我們內心是搞不清楚東西南北,內...
宋徽宗致和三年,四川峨眉山在四月間刮起了大風,刮倒了一棵老樹,裡面現一個大洞出...
大家出入佛門,要懂得什麼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淨收攝我們的三業。 很多人走路的...
這個佛號的操作,是在一個什麼情況之下操作? 我們在兩個情況之下念佛:一個是靜中...
我們在學院裡面,乃至於在修道路程上,往往會迷失方向,看不清楚自己所要努力的目標...
楞嚴經中講有個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時候,先觀察外在世界是動的,然後得知:外...
如果一個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恆的快樂,就必須訓練和培養八風不動心的深厚涵養,...
一個開悟的聖人他就擁有人生宇宙的一切,為什麼?他活在自己的清淨世界裡面,所以釋...
古時候有一個公案說:在饑荒的時代,有一個母親,她要去外面找飲食,臨走之前,用一...
作為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娑婆世界的果報體投生到極樂世界的時候,其實我們的生命...
昨天講到,動和靜,昏和散,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態。所有的宗教活動、...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參話頭。心中用什麼功人家是看不見的,打妄想人家也是...
【原文】 黃書云云。邪淫者。凡屬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犯之者皆是。即己之妻室。而...
出家本為生死大事。今出家兒,不知生死為何物,但知隨波逐流業識茫茫,無本可據。古...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緣。當我們人壽越來越少,進入五濁惡世的時候,雖然我們五蘊...
論佛法之淵源,總不外於現前一念之心。心也者,萬法之總持,聖凡之樞紐也,收之不見...
《維摩詰經方便品》中說: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維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
復有十二支緣起,是名分別愛非愛緣起。以於善趣惡趣,能分別愛、非愛種種自體為緣性...
【我們始終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從前我和其他比丘同住,但感覺不太對勁。於是...
承問: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此則不難。若能念念了達目前生滅,凡起一念,凡滅一...
這句佛號一定要如香象過河,要截得住意識流,截住它。如果截不住,有時候就是十天百...
不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理來修正我們的身、口、意三業...
地藏菩薩能令我們的善根不壞。如果我們現在已經種下種子,有了善根;或者來生的善根...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以下的四句話:一切都是現成的,一切都是完整的,...
巧願防非,離過成德,名為清淨。 巧願,是善巧的願。這個很重要,對於十信位的菩薩...
所謂補處上蓮台,這才叫成佛、覺悟。佛是什麼?醒來了,智慧嘛!有智慧就看明白人生...
學道別無實法,變化氣質,克除習氣而已。氣質變,品格不期超而自超。習氣除,佛法不...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無。何以故,正念妄念,不同時故。當...
第六意識扮演的是我們所強調的受用緣起,它受用果報的時候是經過受、想、行、識四個...
學佛的人,就是學我們自己的心。我們這個心,成就的部分就是佛,污染的部分就是眾生...
問: 佛是無念,此無念是完全沒有念頭?還是還有善念? 淨界法師答: 完全沒有念...
現在你所能做的,就是要能跟三寶結合起來。還有,大家學的都是大乘究竟了義法,了義...
所謂六根對六塵,因為六根在接觸六塵,不去分辨的時候,它僅僅是叫根塵相對,無所謂...
成佛作祖,墮坑落塹,所爭只一念間。 這個地方是說明我們修行人經過一生的修行,我...
一念的妄動,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你不能讓你的心不動,你做不到...
原文: 凡公臨私養,歷涉緣務,雖造次而常內心不忘於佛及憶淨土。譬如世人切事繫心...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前面是修行的因地,我們透過無常,透過...
這一念迷情妄動以後,產生了三種相續,所謂的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我們在...
我們起心動念有好多過失,用經對照自己的心、對照自己的行為心即是念頭,行為即身口...
問: 如果是以念頭為一根線,貫穿佛號。那麼還是持名念佛嗎?是否可以將念佛聲音作...
我們是一個普通的清眾,住在常住裡,沒有懺室、靜室,怎麼辦? 那就用你的心念聖號...
問: 師父,平時念佛的時候,我是上班回來,晚上坐下來,或者走著念,然後就是念不...
何為水到渠成呢?就是功夫純熟的時候,你嘴上在吃飯,你的心還在念。你們試試看,到...
定業就是說,這個業的結構非常堅固,它有主動得果報的力量,不必有其他的因緣就會主...
當我們站在佛教的角度,來觀察生命的時候,我們會發覺這當中有一句話是很重要的,那...
過去有三兄弟,都說自己高大健壯,某次三人一起守夜,兩位哥哥先睡,弟弟便獨自坐著...
講一個例子給大家參考。佛在世時,另外一個護法叫作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三個公主,...
我們都知道這個識變化多端,我們常說觀心無常,就這個意思,就觀這個心識。不過,你...
五戒即五常,不殺即仁,不盜即義,不邪淫即禮,不妄言即信,不飲酒即智。所以在天為...
我們不能在因緣所生的一念心識去跟妄想對治,你不是它對手,因為這個妄想是它的活動...
打禪七,就是來用功辦道的。用功辦道是要吃苦頭的,坐在那裡不准動、不准說話、不准...
問: 學人心內有詛咒人的妄念、業障,不論凡聖,對於彌陀佛、觀音、勢至也有過詛咒...
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處所跟內心的互動。環境我們是改變不了,但是你內心的...
問: 法師您講到說十法界形成的原理和念佛的原理是一樣的,這句話該怎麼理解呢? ...
聖嚴法師曾在金融風暴期間鼓勵台灣企業家,在面對各種危機與挫折時,要學會面對、接...
我們再看第二個,第二個很重要了相隨心轉。那麼相由心生,指的是我們接觸的第一個剎...
問:古人云:參究,在搬柴運水行腳處參。今之學者,要在靜坐,參功有力。若在四威儀...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天,佛陀帶了諸位比丘到處游化,走到了一條河的地方,因為佛陀規...

菩薩戒的淫戒,是否動念就破戒

妄想的種類及其對治方法

不是它障礙你,是你自己障礙自己

看看一天當中的念頭,就知道將往哪裡去了

一個初學者,避凶很重要

怎麼看待生病這件事

外境永遠沒有所謂的對錯

把每一念照顧好了,你臨終就不用擔心了

無始劫造了這麼多的罪業怎麼辦

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如果沒有業力的存在,你會積極修行嗎

任何境界都不能住,一住就是生死

我們可以活得很快樂,只是我們不肯

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

身體隨著佛號節奏打拍子,這樣有利於攝心專注嗎

宗門下言心意識,就是心知起念、分別一切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修行是轉變第六意識,而不是消滅第六意識

怎樣的狀態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不為物轉,則能轉物,即同如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唯依名號,安住自心

一個人太順利,未必是好事情

「十念業成」,不必執著到底幾念

如何應對長時間的大逆境

經常產生惡念怎麼辦

大安法師2024年正月初三開示|一念與十界

你要不動,外面的世界不會動

第一念是哪裡來的?如何讓它不起

專注這句佛號,不管念頭怎麼樣

為何不能把心安住在外境

有哪些念頭會失去三皈依體呢

遇到逆緣的時候,要這樣來思維

人們都以為成佛是件難事,其實並不難

前念無去,現念無住,後念無來

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

【佛學漫畫】妄念如灰塵

念頭方向的不同就會影響到未來的命運

念佛時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能觀無念者,則為向佛智故

不理睬妄念,是對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兩個念頭,酬償兩次生死

淨土行人必須徹底斬斷此等念頭

內心有正念跟妄念二個念頭

心念不清淨想入定是不可能的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轉念念佛,直到妄想消滅,佛號獨存

必須下很大功夫來面對每一個起伏的心念

你心中在動,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動

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污染

開悟的人,就擁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你動在什麼地方,你的心就在那裡

在臨命終之前,把所有的業力變成可攜帶式

善心善念能夠轉化一切障礙

過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絲不掛萬緣放下

只要生起邪淫念頭,就已經犯了淫惡之罪

古德參究機緣頗多,唯有「念佛是誰」最易得力

攀緣心是怎麼生起的

十界聖凡不離現前一念

出家在家因緣不同,切莫強求

大乘生命緣起正見的兩個重點

【推薦】內心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

閉關念佛截住妄念流

在日常生活起心動念中修行

心很散亂,念聖號是最好的方法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這四句話

善用其心,清淨行為

心態決定命運,不要把法當作定法

智人治心不治境,愚人治境不治心

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

你要用什麼思想來面對果報

在日常生活中,要隨時觀照我們的念頭

「無念」是沒有念頭還是還有善念

一天從早到晚,你都起了些什麼念頭

喝同樣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種不同結果

心識主宰著業力的方向

真正大乘佛法不叫斷煩惱

心微起惡念,即便憶佛,以佛力故,惡念自息

這才是究竟的快樂

為什麼會有大海平地呢

口裡念著糊塗咒,心裡想的貪瞋癡

以念頭為一根線貫穿佛號,這樣還是持名念佛嗎

這個功夫不要把它看簡單了

念佛時一直想著其他事情,這個該怎麼辦

能夠這樣堅持,往生就能預知時至

定不定業對淨土宗的往生有什麼啟示

整個佛法的修學,都在修正我們的思想

盎覆不吉蟲喻

心強業重,得果報時那個勢力就不同

經常觀心中的相狀,就能知道自己的種姓

現前一念,能緣一切正報

你只要不隨妄轉,就有救了

他這念頭一動,你折了好大的福

內心總有詛咒別人的念頭,是否會障礙往生

為什麼真正「傷害」我們的不是外境

你念什麼就往那個法界走

【推薦】危機是人生的常態,不要懼怕危機

「相隨心轉」要如何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