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睬妄念,是對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稍有點修行體驗的:妄念來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這個妄念壓下去。你越壓這個妄念,妄念就跳得越高。縱然你有點功夫把粗的妄念給它壓下去了,那細的妄念還在那裡,這是很麻煩的事情。所以經典當中告訴我們,知道這個妄念——是虛妄的嘛。

妄念從哪兒來?它不是孤立而來,是你系緣了外面六塵的境界生起了你的妄念。既然是妄,不要理睬它。「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妄念來了,不理睬,不分別。你專注這個名號,專注名號,不理睬妄念,是對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但這又有問題了,有人為什麼覺得他一念佛覺得很有妄念?一般人念佛肯定伴隨著妄念。你不要打妄想說,一念佛我很清淨,萬里無雲。沒有這個水平。正確理解:在妄念的背景當中,這句佛號還能夠把住,這就是功夫。然後把住這句佛號,佛號的力量越來越強,越來越做主宰,妄念就慢慢地力量越來越弱。

這時候你注意佛號,不要注意妄念,如果念佛的時候妄念來了,你就很害怕:怎麼這個妄念?這又起這個妄念,又有那個妄念。你就念念分別妄念是什麼內容,說明你的心力注意妄念。這時候妄念的力量越來越大,這個大是你給力了,你給妄念力量了,而佛號的力量反而弱了。有人就會覺得:我沒有念佛還沒有妄念,一念佛怎麼這麼多妄念?他就得出個結論,我的妄念是由念佛導致的——他產生了這麼個邏輯關係——這樣我就不念佛了。這個邏輯關係搞錯了。

有一個比丘念了五年佛號,念得很相應,結果有一段時間妄念又來了,他就持這個結論:我不念佛還很清淨,一念佛還這麼多妄念,我準備不念佛了。這出問題了。

所以,要知道既然在凡夫的這個地位上,絕對不可能沒有妄念,就做不到「絕慮忘緣」。絕慮,就是沒有思慮;忘緣,就是忘記所緣之境。這做不到。做不到,乾脆就「即緣慮而作修進」。我來念佛,念佛也有念,係緣之境也有,我系緣這句佛號,把這個緣慮用在佛號上,這叫就路還家。

善用兵者,不必別動干戈,就以賊攻賊,用盜殺盜,是做這個功夫。於是念佛法門就是以念佛的念來轉換原來的妄念,念一佛名轉換原來百千萬億對五欲六塵的雜念。這就類似於將一個蜜果——甜蜜的果換了原來的苦瓜,換一下,原來是苦瓜,現在我用一個蜜果來轉換。

並且,當下要體認這個妄念是從真如自性裡面出來的。妄念就像波浪,就像這塊冰,它是由水生起來的,所以這個水代表著真如自性,是由於有無明的風生起了波浪,這個冰它是水由於有冷氣形成的這塊冰。妄念就是這個冰,就是這個波浪,它當下有真如自性,這叫「波逐水生」。在妄念的當下,要體會它的三心不可得的空性,返妄歸真。居然真如本體——不是在這個念外還有一個菩提可得的,菩提就在念之中,諸佛解脫就在眾生的心行處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