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業力文章什麼是帶業往生呢?從唯識的角度來說就是,我們造了業以後(當然造業是一種身口意的...由此遍計,能遍計度。 由於整個遍計執的名言、相貌、執著,最後造業,就構成了遍計...若先受盡不善業果而修善者,與上相違,當知如是補特伽羅,從暗趣明。此中差別者,將...通常我們遇到一些逆境時都會說,我上輩子造了什麼孽,怎麼會遇到這樣的倒霉事。一有...我們人生的相狀有很多種,但是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沒有結果。我們沒有一個人是有結...人處在這個世間,你是不是非得要追求那麼順利?遭受一點苦難,做事困難重重,不要去...諸位!我們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麼用功,臨命終永遠記住一句話:往事不堪迴首!...我們手去摩頭的時候,產生那個感覺是從哪裡來的呢?看佛陀回答: 是故當知,覺觸與...我們從六根的相狀來看,我們的確看到每一個人的六根不一樣,你看有些人眼睛很好,看...當我們的舌根去接觸這美好滋味的時候,那甜美的滋味其實是不真實的,它是緣生無性當...如果一個人,他對過去的業都沒有處理沒有處理的意思,從唯識的角度就是隨順它。 你...淨土宗要做兩件事:第一個離開三界,第二個投生淨土。投生到淨土這一塊,你可以說是...我們佛教的修學,相對於其他的宗教來說,算是比較多元化的。一般來說,我們有八萬四...佛陀在經典上說: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眾生的依止處有四個飲食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十二因緣流轉門,我們了解了生命輪迴的真相。那要截斷十二因緣這樣環環相扣的循...淨土宗念佛法門最重要的特色,是一個本尊相應的法門,也就是說身為一個念佛的修行者...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攝大乘論》 這六道的眾生,像...生活在我們人類周圍的還有鬼道眾生,佛教裡說的鬼與中國傳統所說的鬼又不一樣:中國...前六識這是屬於心法,根、塵是屬於色法。那麼前六識主要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夾帶前...岡波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說: 如果一個人前生喜歡殺生,今生也大都喜歡殺生;...我們這一科講到明藏性即水大性。前一科是先破妄執。也就是說,我們一般凡夫都是心外...佛陀他是一層一層的攝事入理。其實這個攝事入理不但是佛法有,其實世間的道理也是有...一個人,落入因緣法的時候,會產生我、法二執。我、法二執,當然第一個就法執,就弄...是故當知,耳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所以,我們聽聞的功能,其實只是我們過...關於臨命終時的業力問題,這個業力是今生的還是多生的?兼而有之。我們如果說從輪迴...夢中意識,就是做夢。我們做夢的時候是不夾帶前五識的,完全是第六意識的獨頭意識來...「自心取自心」,第一個自心是六根的明瞭性叫自心。去取找誰呢?取找六塵,因為六塵...業性是即空、即假、即中。這一點,我看智者大師講到懺悔法門的時候講得很清楚。蕅益...這個無明呢,就是微細的愚癡,微細的愚癡就是對於一切世間上的事情有所執著;這個聖...那麼懺悔的第一件事情-思惟業果。就是佛教很特別,它的修行都是先調整心態心為業主...如果你是凡夫,你用任何理由生氣,情緒有能、所,就會讓你的法界失去圓滿!為什麼守...你如果看到你的生命有六個現狀,這個業力就是即將圓滿了,你要小心,這個業力應該已...一個人會創造廣大的功德,不是一生造成的,你只是今生看到開花結果,你已經很多生在...七情三想,沉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 如果他是七情三想,就沉在水...從今生的角度來看,我們今生造了很多的業,到底什麼業會被激發出來,臨命終就很重要...若從因緣觀來觀察,我們在個體生命的流轉上,每一個剎那生命都要面臨兩種情況,一是...過去趙州老人,有人來問他說:狗子有沒有佛性呢? 趙州老人說:沒有佛性! 後來又...我們看甲二的懺悔方法。前面講到懺悔的善根,這個是滅罪的正因。這以下是滅罪的助緣...你的眼根去接觸佛像的時候,產生一個識,一個明瞭性。根塵一碰撞就會產生一種心識。...我們在這個道場打這個佛七,也就是修行啊。那麼這個修行呢,由於過去各人的善根深淺...這個眾生濁是由行陰引生的。什麼叫行陰呢?就是我們內心當中有一種念念造作、生滅遷...【疏】《阿含經》云:聞聲止苦者,凡業有定與不定,故苦有止與不止。若作業必定,聖...有時候我在想如果我們是今生才有生命,那就簡單多了,你今生才幾十年,能打多少妄想...我們應該知道,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來的,離開我這一念虛妄的妄想,就...汝將謂捨命便解脫乎。不知識隨業牽,又復受生。驢女馬女,亦未可知。欲復得人女之身...我們無始劫以來,眾生的第八識有很多很多的這個界,這個界呢,就是善惡有漏無漏的種...我們講到五蘊的主人,藕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他曾經對我們修行人他提出了一個問題...佛法認為過去發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但是你未來有無量的希望。你未來要何去何從,...問: 臨命終時被業力牽引而流轉六道,這個業力是今生還是多生的?臨終昏迷者第六意...你看一個人,他完全不修無常觀無我觀,他在佛教界裡面整天修福報,他會有一個特點,...在唯識學上說,所有的業會得果報,它必須是增長業。 你看臨終造的業為什麼力量特大...不認識命,命就主宰你。認識命,你就主宰命。...我們的五蘊身心世界本來是五種功能,就是一個色受想行識,就是一個因緣所生法,按照...不要玩火...不可思議,略有五意: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三、...云何現業? 什麼是我們生死的業力呢? 癸二、答釋 ◎脫離根塵 阿難!如是清淨持...一個內心邪見的暴惡眾生,心隨境轉,內心隨著虛妄的情緒,身口意隨之活動,就很容易...人的壽命是無常的。人有病,病是死的因,有病不一定是死,不要把它錯解了,但是死一...唯識學把造業的過程,依據初、中、後來說明業力的輕重: 一、造業前: 造業前的意...為什麼要無住呢?它的理由是說,我們一念的清淨的本性,我們眾生本具的一念本性,眾...你想想看,一個人好端端的,誰願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一定有一個...眾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麼方式來追求?他就是用五蘊,身、受、心、法,尤其是感受跟...淨土宗的帶業往生,諸位你想想看,淨土是一個清淨莊嚴的地方,你沒有修行也就罷了,...這一大科叫作約因標名。這個因指的是眾生的五陰,叫作因。因為眾生的內心,他的這個...藏教的思想認為,現象界的這些差別主要是業力。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這個業有兩...第一個最大的差別就是 名言熏習。 這個名就是名字,言就是言說。我們內心依止不同...一次,比丘們問佛:世尊!您成正覺後,曾入娑羅聚落乞食,卻一無所得,空缽而還;這...一個人面臨死亡的時候,他兩種情況會出現:第一種情況, 或自然憶先所習善及不善,...我們起這個煩惱火呀,就會創造一個業火,也就會引生果報火。一般來說我們起這個煩惱...在唯識學當中它告訴我們說,人生的無奈來自於第八識的業力的釋放,這一塊是你無奈的...業力的形成是由心念決定的。心念是邪惡的,不管做什麼就是惡業;心念是善良的,即便...淨土宗的人有一個盲點,以為修福報就會到淨土去,很多人是這種概念。他就通過佈施持...諸位,我們要注意你帶條件,這個條件這個因緣就是外境,這個外境是由業力變現的,你...現前一念心性,在觀察的過程當中,有兩個重點:第一個你要成就離一切相;第二個要成...我們內心的一種造作的功能,佛陀說就像一個暴流,就是一個從高山上,流下一種快速的...我們因為不悟到自心,所以我們的妄想就造成了我們的業力,就是無形的心這個念力強,...從我們一念心性來看人生,人生沒有開始,就是無生。為什麼生呢?那是因緣生,滅也是...不如理就是說,你聽聞了一個邪法以後,你自己在寂靜處,一次一次加以消化思惟,這個...講到根、塵、識三法,佛陀為了讓我們了解生命的因緣的相貌,他把生命分成三部份:第...我們在修學佛法的時候,應該要先建立二種大乘的正見,第一個是所知依,就是你要先了...問: 師父您好!關於權法、實法的操作,弟子這邊再具體問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細節。...作為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娑婆世界的果報體投生到極樂世界的時候,其實我們的生命...為什麼這個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我們來看看種子的六種含義: 一、剎那滅─謂...這個果報的受用,我們來看看它的差別。這個差別有兩種,第一個從自身的角度,有「因...你要我們這種一天到晚,在三界裡面打滾的人直接內觀真如,的確是有困難。當然,佛陀...復有十二支緣起,是名分別愛非愛緣起。以於善趣惡趣,能分別愛、非愛種種自體為緣性...我有這個感覺,恐怕在座的你們也有這感覺,你自己如果煩得很,坐也不是,睡也不是,...業果 業力萬殊,招感果報亦各別。此果報不外有漏果和無漏果二種。有漏果是有漏業因...在《唯識學》上,色法有二種:一個叫業果色,一個叫定果色。 一、業果色。 比如說...《三報論》:經說業有三報:一曰現報,二曰生報,三曰後報。現報者,善惡始於此身,...成佛作祖,墮坑落塹,所爭只一念間。 這個地方是說明我們修行人經過一生的修行,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前面是修行的因地,我們透過無常,透過...眾生依善惡業而來,命運各自不同,在佛法中稱作業力,世俗人則稱作運氣。業力是說我...一個人如果正當你原來的業力,要繫縛你的心要來報的時候,你忽然發了菩提心,按照佛...有時我們認為是冤枉的業,是法律不公,或者處理你這件事處理得不正確,這就冤枉了。...過去有一個醫學的雜誌,講出一個公案。它說,有一個媽媽帶一個小孩子。這小孩子上學...我去年去參加大專齋戒學會的一個開示。有一個大學生,他學醫學的。他在學校要去抓小...那有人也許看到這個經文就問了,他一輩子造了這麼大的罪業,為什麼臨終十聲念佛就能...我們來看看今生的生命是怎麼形成的,它有一定的過程。先看第一個,識。這個識是一個...
問曰:業道經言:業道如秤,重者先牽。如《觀無量壽經》言:有人造五逆十惡,具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