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擺脫生死業力的惡性循環

佛陀他是一層一層的攝事入理。其實這個攝事入理不但是佛法有,其實世間的道理也是有的。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有一天,孔夫子的大弟子顏回跟孔子說:「老師啊,我跟著您學這幾年,我對整個待人處事這種技巧已經非常熟練了,我希望能夠去外面做一點事情。」

孔夫子說:「你想做什麼事呢?」

顏回說:「我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我想到衛國去,我要說服衛國的國君不要推行暴政,要行仁政。」

孔夫子說:「你現在這個時候去啊,你不但不能說服衛王,你肯定被他殺掉。」

顏淵說:「那我怎麼辦呢?我總要做一點事情,我學那麼多處理政治的技巧!」

孔夫子說:「你只知道一種皮毛的技巧,你還不知道為政的背後的真實的道。」他說:「你為政之道還沒有了解。」

那麼這個時候顏回說,那什麼是為政之道呢?孔夫子說,非見之以眼而見之以心,非聞之以耳而聞之以心。你在看東西,你不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看;你聽聲音的時候,聽別人講話,你不要用耳朵聽,用心去聽。這句話很妙。這什麼意思?你用眼睛看,那你看它的相狀,那剛好是心隨境轉。用內心去看,誒,你要懂它的道理,這件事情是怎麼回事,你要看出它的道理出來。孔夫子說,當你能夠學到不要用眼睛看事情、不要用耳朵聽聲音,用內心去看、用內心去聽的時候,你就有資格去處理人事的關係,你就可以知道為政的道理了。這就是為什麼叫攝事入理。

我們再講一個故事,給大家體會體會什麼叫攝事入理。有一個喇嘛,他跟他的上師學了好幾年。好幾年以後,這個喇嘛覺得他學習不錯啦,就跟上師告假,自己到另外一個地方去講經說法,蓋了一個道場,很多弟子跟他學習。有一天這個上師就帶了很多的弟子,說:「我們去看看那個喇嘛,辦得不錯哦,去看看。」那麼這個喇嘛聽說他的上師要帶他很多師兄弟過來,他就覺得很榮耀:你看,我現在有一個道場,這麼多弟子。他就把他所有的皈依弟子找來說:「明天我上師要來,大家把這個環境整理乾淨,給上師一個好印象。」那麼大家就整理了。

到了黃昏整理得非常乾淨的時候,這個喇嘛就在外面散步,看到這個環境整理很乾淨,大殿裡裡外外非常整齊。但是這個喇嘛畢竟用功過,他知道一切法那個真實之道。他在六根當中可能會一時糊塗,但是他迴光返照:哎呀,我剛剛為什麼這樣做?其實我是攀緣心——我希望我師兄弟對我的讚美,我希望我師父對我的肯定!整個過程依止攀緣心,所造的業是生死業。這個時候他感到非常慚愧,隨手拿一個泥巴,到了大殿前面那個樓梯,就在樓梯裡面這樣撒下去,撒下去以後就進去了。

第二天,他的上師帶著所有師兄弟過來。隆重的接駕,接完以後到大殿開示。他上師說:「今天這個環境整理很乾淨,但最莊嚴的就是大殿樓梯前面那個泥土最莊嚴。」這為什麼呢?因為他師父看得出來,他在對治他的攀緣心。當然,我們不是鼓勵大家拿東西去丟,而是說我們今天看到事情的本身,要看到它背後的道。誒,這個人開始反省了。這就是為什麼不要用眼睛去看,用內心去看;不要用耳朵去聽,用心去聽。

你看佛陀就是這個意思。因為我們習慣是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你那個生死的業,你就拔不開嘛。我們現在已經有一個很強大的習慣性的攀緣,煩惱產生業力,業力產生果報,果報又牽動我們的煩惱,所以你現在要拔開,你一定要怎麼樣?會事入理!你要看到事情的即空即假即中,特別是那個「空性」找出來。否則你永遠跳不出這個惡性循環。所以,你看我們的經文,佛陀遇到事情都是問一句話:「你從什麼地方來?」把它背後的道找出來,不要被這個事情所迷惑。這個就是在告訴你觀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