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學六度的功德

我們看戊三的結嘆六度功德。我們如法地透過理觀來帶動事修,事修來修學理觀、幫助理觀,這樣子有什麼好處呢?好,我們看這個《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云:一切波羅蜜多,各有四種最勝威德:

一者,於此波羅蜜多正修行時,能捨慳吝、犯戒、心憤、懈怠、散亂、見趣所治。

二者,於此正修行時,能為無上正等菩提真實資糧。

三者,於此正修行時,於現法中,能自攝受饒益一切有情。

四者,於此正修行時,於未來世,能得廣大無盡可愛諸果異熟。

好,當我們理觀、事修兩個一起用的時候,有四種殊勝的威德:

第一個,在修習六度的過程當中,調伏六種煩惱。比方說佈施,有些人佈施,他是沒有修理觀的,他純粹為了修福報,這樣子你的佈施過程當中,你沒有理觀,沒有這空、假、中三觀,你就不會調伏慳貪。也就是說,你執著錢財,你佈施以後,你照樣執著錢財,那有什麼差別呢?

差別就是在你那個顛倒妄想當中,多了一點善業,如此而已。所以你這個佈施不能構成波羅蜜,因為它沒有讓你進步。只要你的心靈的水平沒有進步的,都不能構成波羅蜜,你也只就是創造善業,你哪有進步呢?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完全一樣。

所以既然是波羅蜜多,它必須要有一個調伏力,你每一個佈施的過程,你要告訴你自己為什麼要佈施,它有一個道理來調伏自己的煩惱,調伏自己的慳貪。那以後的情況也都是一樣,佈施調伏慳貪,乃至於智慧調伏這個邪見,見趣所治,這第一個。它能夠在理觀事修的相互運作當中調伏煩惱。

第二個,二者在這個六波羅蜜多正修的時候,能為無上正等菩提成就真實資糧。它有引導力,每一個佈施,每一個持戒,乃至於每一個智慧,會增長你的菩提心,因為你都是把道理搞清楚了,你再去做的。

所以你在透過六度過程當中,你等於是借事修心。佈施不在多,重點在你那個心地法門怎麼操作,你怎麼樣把它引導到趨向淨土,趨向菩提。這個就是引導力,產生一種菩提的善根。

第三個,在這個修行當中,於現法中就能夠成就自調跟調他的功德,成就自利利他,兩種的功德都具足。

第四個,在來世當中,成就廣大無盡的可愛諸果異熟,成就廣大的福報力,成就大國王跟大富長者,因為你在理觀當中你不礙事修,一一理性具足莊嚴,一一莊嚴全體理性。

所以我們在透過一種正確的修行,你同樣的事情,你操作失當,你就是創造善業,你正確地操作你的心地法門,你就是成就波羅蜜,就差在這裡。

就是說生命真的是有道路的,你是走在了人天的道路,你還是走在二乘的道路,你還是走上趨向於淨土、趨向於大乘的道路,你的內心世界會告訴你,你走在什麼道路,這跟你外面的法門沒有關係,法門不能決定高低的。

你看《金剛經》講得很清楚,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我們沒有辦法判斷說,你今天念佛就可以往生。有為法不能判斷你的功德,那是你一種資糧力。

如果你今天走在了通往拉斯維加的道路,你一定趨向拉斯維加,你今天坐的速度快跟慢,那只是時間的問題。就是說,如果你今天的心是人天乘的心態,你不管修什麼法門,你來生一定做人、做天了。你的法門不能提升你的心理素質,不可以,因為你選擇的道路,就使你走在這個道路上,除非你換個跑道,除非你換一個思考模式。

所以你今天沒有大乘的思考模式,你不可能成佛的!你要成佛,你必須要走在成佛的道路上,你要掌握那個因種。就像《楞嚴經》一再強調的,你要把米拿來煮才可能變成飯,你把沙來煮是不能變成飯的。你的思考模式,你不能產生大乘的安住力、調伏力、引導力,你所修的一切就沒辦法成為往生和成佛的資糧,不可以。

所以這個地方,做一個總結就是說,為什麼一個菩薩,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他創造這麼大的功德,因為他有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方法很重要喔。你不要以為說,你學佛幾十年那個沒關係,你上不了路就是上不了路,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你在原地打轉就是原地打轉。所以你掌握方法的話,你很快就會有效果,佛法的道理是真實不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