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三法得道果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對比丘們開示:如果比丘成就三法,現世就能得到安穩快樂,如此精進用功,便能漏盡煩惱,證得道果。是哪三種功德呢?第一、善護諸根,調心寂靜;第二、飲食知節知量;第三、繫念道法,不失經行。

如何善護諸根,調心寂靜?比丘們!如果眼睛見到外面種種色塵境界,不再念念相續,攀緣塵境,不用意識心分別好惡、美丑,眼根便得清淨,希望得到解脫,就要善護眼根。如果耳朵聽到種種音聲,鼻子聞到種種氣味,舌頭嘗知味道,身體接觸硬軟細滑,心意識透過諸根分別萬法,而能夠如實了知,不再念念相續攀緣執著,意根便能得清淨,若希求清淨解脫,就要恆常守護意根。如此時時返照,便能使諸根寂靜。

飲食如何知量知節?比丘們!飯食之時,當繫心思惟飲食之所來處,不要貪求飲食的豐足精好,飲食是為了支撐形命,保住地、水、火、風四大假合之身。藉由飲食調身保持健康,避免疾病產生。色身如果安穩有力,便得以安心修道,使梵行不絕。

譬如有人身上長了惡瘡,用藥草膏脂塗抹患處,為何要塗瘡?無非是要使惡瘡趕快痊癒,飲食知量而有節度也是如此。如理思惟飯食之所來處,不貪求豐盛精好,當知飲食的目的是為支撐形命,保全這四大假合之身,避免疾病產生,身安則道隆,如此才能繼續精進修持梵行。又如承載重物的車子,車輪須用油潤滑保養,才能負載重物抵達目的地。

比丘們也是如此,飲食知節度,思惟飲食所來處,需眾緣和合來之不易,莫求鮮美豐足好食,飲食是為了保全軀命,氣力充盈以修道,使梵行不絕,因此受諸飲食調身,使不患疾病,令身有力,得修梵行。因此,比丘們!飲食之時,要知量知節。

如何是繫念道法,不失經行?比丘於前半夜、後半夜之時,恆常思惟佛法道理,不錯失用功的時節因緣。在晝日與初夜的時候,或行走、或靜坐,思惟微妙之佛法真理,以除去心中的無明煩惱。於中夜之際,右脅而臥,正念守意,使心清楚明白。到了後半夜,起身經行,思惟佛法甚深義理,去除心中煩惱纏蓋。比丘們!應當如是修習,繫念道法,是名比丘不失經行。

如果有比丘能善護諸根、調心寂靜,飲食知節度又能不失經行,時常一心繫念道品,這位比丘便能成就二果,繼續精進不懈,於現世中即能證得三果阿那含。猶如善駕車乘之士,在平正的道路中,駕御著四匹馬的車輛來往奔馳,沒有阻滯,不論要到何處,必定能夠抵達。比丘也是如此,若能善護諸根、調心寂靜,飲食知節知量,不失經行,一心繫念道品,如此便能成就二果,持續精勤用功,現世中便得以漏盡煩惱,證得阿那含果。

當時,比丘們聽聞佛陀的開示,個個法喜充滿,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二·三寶品第二十一(六)》

省思:

《華嚴經》云:「不起凡夫染污心,必成寂靜菩提果。」修行就是在動靜閑忙中收攝諸根,在生活中時時反觀自照。不攀緣追逐外境,心自寂靜。飲食知量有節度,不論白天或夜晚,心中始終繫念道法,如理思惟。佛法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如是腳踏實地努力修行,日久功深,定能與道相應,成就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