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變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狀

「現前一念心性」,在觀察的過程當中,有兩個重點:第一個你要成就「離一切相」;第二個要成就「即一切法」。在我們的菩薩道當中,首先你要成就的是,你要把這個離一切相的「心性的本體」先找到。我們一個凡夫眾生,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內心當中有業力,可能是善業,也可能是惡業,我們只要跟外境接觸,你心中一定會出現「相狀」,一定有相狀的,因為有業力,它就會出現相狀。

這個相狀可能是安樂的,你歡喜的相狀;也可能是痛苦的相狀,也可能是一個雜染的相狀,也可能是一個清淨的相狀,有各式各樣的相狀。因為我們過去造了各式各樣的業力,你跟人事接觸的時候,心中有很多很多的相狀會出現。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只要是一個有形相的東西,它就是一種「生滅變化」之法;它是生滅變化的,而且虛偽無主,它要往哪裡「變」,你做不了主的!當我們心中出現相狀的時候,你一旦「住」在這個相狀,你這個菩薩就躁動不安了。

所以,你看有些人,他學佛很久,他功課也做很多,但是他那個情緒,變化多端,你就知道這個人心中一定抓了很多的相狀不放,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結。所以,我們剛開始,在觀照這一念心的時候,先用「空觀」。「空觀」它的特點,就是直接照了我們心性的本體「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們的心中本來沒相狀的,所以我們抓了很多相狀,其實是失去我們原來的面目。所以你修「空觀」的人,你會慢慢的,明瞭的心跟相狀會慢慢的脫離,把這個心中這些灰塵、這些相狀慢慢的脫離,慢慢脫離,我們講「還它個本來面目」。

你本來就沒有相狀的,你一直要把這個相狀抓住,其實是我們自己障礙自己,就是這樣子。世間上,只有一個人會讓你痛苦,就是「你自己」!「外境」不會讓你痛苦的,它只是一個助緣而已;「外境」是一個業力的顯現,顯出一個相狀,但是接不接受、執不執著看你;要不要顯現這個,是你沒辦法決定的,但是你要不要把它執取,這個是你可以做主的。

修「空觀」的人,特點就是你心中的相狀還是會出現,但是你慢慢、慢慢能夠達到「無住」,你是住在一念的心性,以「無住為住」。

所以,修「空觀」會讓一個人輕鬆:心無罣礙,無有恐怖,做你該做的事情。那麼你一個人修空觀的人,慢慢、慢慢你的心,對這個相狀,就有免疫的功能,慢慢、慢慢「離一切相」。但這樣還是不夠的,這個是比較消極的先把自己安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