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念佛法門最重要的特色,是一個本尊相應的法門,也就是說身為一個念佛的修行者,我們不管是平常的消除災障,或者是臨終的往生淨土,都不是我們的功德所成就的,完全是彌陀本願的攝受。
我們只是成功地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蕅益大師所說的轉他成自,我們只是成功地把佛陀的功德,轉化成我們自己的功德,我們做了這件事情而已。
怎麼樣才能把佛陀的功德轉化到我們的身心世界來呢?古人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叫做感應道交。不管你用什麼方法,你用觀想、觀相、持名都沒關係,總而言之你的心跟佛陀的心要能夠相應,要隨順,心心相印,感應道交。所以感應道交是整個淨土宗修學的主要的目標,你沒有感應道交,你就不能夠把佛陀的力量轉到你的生命當中。
感應道交,從它的淺深,分成兩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就是平時的感應道交;第二個,是臨終的感應道交。平時的感應道交,主要是在處理我們平常生命當中的障礙。比方說你身體不舒服了,很多人念佛把這個障礙破掉了;比方說你對生命當中的某一件事情有所期望,你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滿你願了,所以平時的感應道交,它只是一種對於生命的離苦得樂這一塊來處理的,
所以這一塊比較簡單。你只要靠信仰就夠了,你只要相信阿彌陀佛的功德無所不在,你相信你好好地憶念這句佛號,阿彌陀佛一定會救拔你,只要信心就可以了,因為它的要求不高。平時的感應道交,它只是處理你平常生命的一些離苦得樂的問題,所以它相對的標準,也就是信仰式的念佛就足足有餘了。
但是臨終的感應道交,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因為它牽涉到了生脫死。我們都知道,稍微有一點教理基礎的人都會知道,臨命終是一個很特別的時機,臨命終古人叫做臘月三十算總帳,是算總帳的時候。
我們內心深處在臨終的時候,會有兩個東西浮出水面:第一個,就是我們無始劫來包括今生的攀緣、貪求,產生了一種愛取的煩惱;第二個,就是我們平常所造的生死的業力。這兩個東西平常不現前,所以你也就不知道怕。如果說,你平常是用信仰式的念佛,你臨終還用信仰式的念佛,你生死這一關就過不去了。因為這兩種力量,當生死業力跟顛倒妄想兩個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它產生的力量不是靠信心可以衝過去的,那得有一種智慧的觀照跟菩提的願力這種善根的力量,才有辦法突破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平常念佛得力,臨終的時候不得力,因為這是不同的相貌。你平常念佛,你只是處理生命的痛苦快樂這一塊而已,是安樂道,但是你臨終念佛是處理生死問題,那這個標準就更高了。
所以如果你有志於念佛,你的志向不只是今生而已,你有遠大目標,你除了念佛以外,這個禪觀的智慧就扮演重要的角色了。因為你臨終的時候,你一定要面對你生命當中兩個大的重點:一個你無始劫來的顛倒妄想,內有顛倒妄想,外有生死業力,你一定會面對的,你怎麼過這個生死關。當然我們不必調伏它,我們不必斷除妄想,我們更不可能斷除業力,但是作為臨終的正念,你起碼要讓這個內在的妄想與外在的業力是在一種調伏沉澱的狀態,你不能把妄想跟業力弄得這麼樣的熾盛,那麼的強大,對你臨終的時候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們在平時是用善念式的念佛,信仰式的念佛,到臨終你就是要靠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