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根、塵、識三法,佛陀為了讓我們了解生命的因緣的相貌,他把生命分成三部份:第一個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這個是能分別。第二個六塵,這是所分別,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第三個六根跟六塵一碰撞的時候,就創造我們一個心中的感受跟想法,這就是「識」。感受沒有錯,福報大的人,當然他六根跟色塵一接觸的時候,他就是一個安樂的境界,這個感受沒有錯的,這個感受叫「循業發現」。
在這個《維摩詰經》上說: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天人一桌飯,十個人吃飯,每一個人他的眼根,跟這個飯菜接觸的時候,每一個人看到飯菜完全不同。福報大的人,誒,今天飯菜特別好;福報差的人,誒,看今天的飯菜很糟糕!這個是循業發現。所以為什麼講「諸法無自性,一切從緣起」,這是個人循業發現。
比方說,出家人有兩種,有一種人是善根比較強,有一種人是善根較薄弱。善根強的人他出家的覺悟會快,他福報很大的時候就出家,也有些人是把人世間的福報都花得差不多了,才出家。那麼來到僧團,僧團的特點就是平等,穿同樣的衣服,住同樣的寮房,吃同樣的飯菜,這個基本上色聲香味觸五塵是完全一樣。但是奇怪的是,有些人活得很快樂,有些人很痛苦。一些老參福報大的人,他在這個僧團當中活得可自在了。有些初學者,卻是每天愁眉苦臉。
這個六根跟六塵一碰撞的時候,他產生的感受果然不同。這跟你的業力有關。但這一點,它還不是問題的所在,這個叫酬償業力,這個是叫「認命」。
感受是沒有錯的。感受只是在反應你過去到底做了什麼。你說:我前生是做好事?還是做壞事呢?你不要去問別人,你看你的六根跟六塵接觸都是什麼感受,你就知道了。你都是歡喜的感受,快樂的感受,你前生造的善業強。你耳朵一聽到什麼聲音,你就起煩惱,眼睛看到什麼東西,你也起煩惱,你前生造的罪業多。這個「受」是在表現過去。
所以我們的心態,蕅益大師說:我們的心是通於過去、現在、未來,「十世古今,始終不離當念」。你要很認真的去看你的念頭,這個念頭就像一個萬花筒,你看得到過去的你,也看得到未來的你,真的!怎麼看呢?我們一念心本來就具足過去、現在、未來。你看你的感受,你就知道你過去做了什麼事。你看你用什麼想像力,你生起什麼想法,你大概知道你未來要去哪裡。這個很清楚的,騙不了別人。
你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你產生什麼樣的名言分別,名言分別是很專業化的名詞,唯識說「名言分別」講白話就是:你產生一個什麼樣的想像,你都喜歡產生佈施的想像,你來生是大富貴;你看到事情你都選擇忍辱,算了、算了,退一步海闊天空,遇到別人刺激你的時候,你經常產生忍辱的想像,你來生必定是莊嚴。所以你可以從你的每一個想像當中,把它拼起來,就是來生你的相貌。
一個人到五十歲以後,其實你來生的相貌基本上成形了,當然可以改變,你學了楞嚴經,徹底的破妄顯真就改變了。但如果你一天過一天,還是活在過去,昨天怎麼樣,你今天還怎麼樣,那就完了,那來生大概固定了。
佛陀講「根塵碰撞產生識」,本來就是要破識的,這個識是沒有自體的,因為你根塵碰撞才有,假借因緣而生,你把根塵拔掉了,識就沒有了。佛陀講這個是發明我空的真理,你看沒有我,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就是那個根塵碰撞創造出來的一個暫時的假名假相假用,它是在反應過去,它也是在反應未來,如此而已,哪有真實不變的自體呢?說:什麼叫做我的心呢?我的眼睛看到花,我的心就住在這個花當中,我的心就住在花裡面。我的心看到佛像,我就住在佛像裡。那麼根塵相碰撞產生的識,眼根是能分別,色塵是所分別,它是無知的。
「識生其中,則為心在」。我的心就住在我當時的感受跟當時的想法。一口道出攀緣心的相貌。我們一般人都是跟著感覺走,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盲點。如果你真的是要今生成就一個廣大的功德,所謂廣大的功德,就是出世間的功德,你一定要學習不要跟著感覺走。你老是跟著感覺走,你老是活在感覺當中,你就很難跳脫你的過去。生命的水流,生命是一個無止盡的水流,唯識學是這樣形容:恆轉如暴流。從過去流到現在,現在流到未來。你一個人活在感覺當中,你很難改變你自己,你昨天是怎麼樣,你今天還怎麼樣。你昨天看到這個事情會產生什麼反應,你今天還是產生什麼反應,學佛對你來說沒什麼改變,所以你一定要能夠擺脫這個「識」。
唯識學破這個「識」,這個八識是很嚴重的問題。什麼叫生滅心?就是你的帶有情感的一個心識叫做情識。這個情識包括兩個內容:一是感受,二是想像。這個對我們修道是最大的一個問題。楞嚴經中說「識生其中,則為心在」。這是清楚的說明,凡夫的生滅心就住在自己的感覺,住在自己的想像。我想做什麼,我就做什麼,也沒有人可以管你,那當然這個就是產生了顛倒想,也就啟動了我們無始劫的業力,就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