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是識心分別計度,心態決定你的狀態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一般的凡夫外道乃至於二乘人,在看生命的時候,都很難看到生命的全貌。比如說,看到諸法的因緣生,你看到諸法的相狀,沒有看到諸法的本體;看諸法是自然而有,只看到諸法的本體,沒有看到諸法的相狀。我們很難同時看到生命的不變跟隨緣。體用的同時觀照,這是很難。

所以,當我們去看到因緣生、自然有的時候,其實都是落入了個人識心的虛妄分別計度。這個只有言說相,我們都不能看到生命的真實義。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不能成佛,因為不能掌握整個生命的全貌。

我們的內心狀態有兩種差別:一個是六根,一個是六識。六根是一個感受。我們眼睛看到一個東西,產生一個感受,快樂的感受或痛苦的感受。這個感受傳給了第六意識的時候,就產生很多的分別的想法。而這個根跟識,根是主導了感受,識就主導了思想。我們講一個小故事來說明這個道理,你就知道根跟識的差別。

有一個大學教授,他是一個心理學的教授,他找了十個人來跟他做實驗。有一天就帶著這十個人到了一個黑暗的房間,點了幾根蠟燭。這個教授帶了這十個自願者慢慢地過了一個用繩子綁成的獨木橋,左晃右晃,從這個地方走到對面去了。大家感受到那個獨木橋搖晃的快樂,走過去了。

走過去以後,大學教授問大家感受怎麼樣?說不錯啊,這個獨木橋搖過來搖過去,滿有節奏感的。那麼這個大學教授就把燈光又打開一半,大家一看,不得了啊,這個獨木橋下面一個很大的水池,這水池裡面有十幾隻鱷魚,在那個地方跑來跑去。

先前大家過去的時候,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它是一個橋。這個時候看到鱷魚,大家開始注意鱷魚,已經不是看到橋了,心識開始活動。

這個時候教授說:「我們剛剛大概花了一分鐘左右就很快走過來,我們現在還必須走過去,誰願意跟我再走回去?」只有三個人可以走過去。其他人看到鱷魚沒有人敢,腳都軟了,都沒辦法動了。後來大學教授就帶了三個人原路走回去了,還有七個人在後面都不敢走了。

大學教授這個時候再把燈光全部打開。誒,在橋跟鱷魚中間,有一個安全的保護繩索做的一個網子,你掉下去其實這個網子保護你。大學教授說:「你們放心,有一個安全網在這裡的。現在你們看到網子了,有誰願意走過來的?」又有三個人鼓起勇氣,走過去了。其他四個人打死都不敢走了。

那麼,這個地方是表示什麼呢?表示其實我們生命的行為是由我們的思想來主導。我們講心境決定你的處境。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啊,這個修行,技巧很重要。其實不是,心態很重要。你看走路,誰不會走路?身為一個技巧,你剛剛就走過來,為什麼現在走不回去呢?心態不同了嘛。

第一批能夠走過去的人,是開創型的。他看到鱷魚,他無所畏懼,他對自己有信心。他認為:我心中沒有恐懼,就沒有危險。心能轉境。這種人往往都在事業上是開創型的,打天下的。

第二種人他看到了保護網,他也看到鱷魚。他選擇相信保護網,他是樂觀派的,樂觀型。人生有順境有逆境,他往往往光明面去想,這種人成功機率很高。第三種人往往看到悲觀的一面,他不相信樂觀的一面。他看到了保護網,他也看到鱷魚,他寧可相信鱷魚這一部分,他不敢走,注定是要失敗的。所以,我們看到,一個人的心態永遠決定他的狀態。

你說這個技巧重要嗎?走路的技巧重要嗎?身為一個技巧,你看誰都會走路,但是心態不同,影響了你的行為。我們看國際的比賽,網球比賽、羽毛球比賽,真正高手相對峙的時候,技巧一定是其次,你的心理的素質、心態決定你的狀態,所以跟本經是一樣的。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有什麼樣的思想,你就會造什麼樣的業力,就會變現什麼果報。你的生命完全是從你的現前一念心性的活動顯現出來。所以這個地方講循業發現。

我們告訴大家一個修行的觀念:你覺得看誰都不順眼的時候,其實你要趕快去懺悔,不是改變別人。因為你自己的心態決定你的狀態。《楞嚴經》的意思就是說,你要知道生命從什麼地方來!所有的東西都從你的內心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