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個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我們來看看種子的六種含義:
一、剎那滅─謂體才生,無間必滅,有勝功力,方成種子。
二、果俱有─謂與所生現行果法,俱現和合,方成種子。
三、恆隨轉─謂要長時一類相續至究竟位,方成種子。
四、性決定─謂隨因力生善惡等功能決定,方成種子。
五、待眾緣─謂此要待自眾緣合,功能殊勝,方成種子。
六、引自果─謂於別別色心等果,各各引生,方成種子。
我們這個業是怎麼形成的?它形成一個什麼作用?我們了解種子,我們就知道這個業是怎麼成立的。這六個當中,一二三先講到業力的形成,四五六再講到這個業力形成以後產生的作用。
我們先看前面三個,業力是怎麼形成的。
(一)剎那滅——謂體才生,無間必滅,有勝功力,方成種子。
(二)果俱有——謂與所生現行果法,俱現和合,方成種子。
(三)恆隨轉——謂要長時一類相續至究竟位,方成種子。
那麼業力的形成有三個條件:
第一個,「剎那滅」。就是說你必須有一個造作,你必須有一個生滅的行為。當你的心是不生不滅的時候,你念頭不動的時候,它不能形成一個業種子。所以這個業,它必須是一個生滅的狀態,也是有一個有為的造作。而這個造作它會產生一種很明確的善惡的功能,它不是一個非善非惡的,它必須有一種善惡的功能,就形成一個種子。
第二個,「果俱有」。這個業種子形成以後,它會產生一種蔓延的力量——果俱有,種子它會起現行。這個種子起現行的時候,種子消失、種子現行這兩個幾乎同時,它們配合得完美無缺,就是當現行熏成種子,而種子又起現行,這個一消一長幾乎是同時的。
第三個,現行跟種子的作用的結果,就變成輾轉相續了——「恆隨轉」,它們不斷地在形成相續,也就是說種子的形成,必須是生滅而相續,相續而生滅。
舉一個例子,比方說受戒。很多人質疑說,為什麼我們要去受菩薩戒?反正我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就好,受菩薩戒跟一般的慈善事業有什麼差別呢?我們一般沒有受戒的人,他沒有戒體。沒有戒體,他可能遇到某一個可憐憫的所緣境現前的時候,去刺激到他的慈悲心,他也會去造善做佈施,做放生的善業,但是他這種善業,缺乏一種願力的攝受。
也就是說他本身沒有一種願望,他的業力不是由內而外的,他是外境刺激到他的時候才去造業的,所以他這種業是一種點狀的業,這個業力量不大。凡是這個業是由外而內的,沒有經過你長時間的醞釀,而從內發動出來的業,不管善業惡業都不大,就是外境刺激你,你才有一些反應的,這個業都不大。
同樣去做一件佈施,佈施的錢是一樣的,受菩薩戒的人,是百千萬倍於沒有受菩薩戒的人,因為他在造這個業的時候,是堅定的,是相續的。就是說,他隨時準備要造善業,只是有時候因緣不具足,他那個意樂不斷在活動,這種業是很強的。
諸位!你去歐美看一看,你看有些人的福報大得不得了,他們家的花園,那個開車開十幾分鐘還沒有結束。現在我們要有一個問題了,他的福報是我們的幾百倍,難道他造善的時候,他的善業是我們的幾百倍嗎?當然不可能。他的壽命幾十年,我們的壽命也幾十年,為什麼他能夠招感這麼大的福報的業呢?不是我們不夠努力,因為他造善的時候,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素質,因為他有一個強大的意樂。
凡是一個人能夠創造廣大的福報,一定是有一個願力,不管他信什麼宗教。如果你的生命是有一天過一天,有造善也好,沒有造善也好,你什麼都無所謂的人,你今生做不出什麼大的事情出來,不可能!所有的業都必須要有強大的業,都必須要恆隨轉,你必須由心中強大的願力,去推動廣大的善業,這才可能去創造廣大的業力。
當然從罪業的角度,它就不是願力,那是執著這個邪見。你認為這個業對你是功德的,是好樂的,罪業也是一樣。一個人會造作強大的罪業,跟他的行為也沒有太直接關係,主要是他的心態有問題——無慚無愧,數數現行,做功德想,深生好樂。
凡是重大的善業,一定由願力引導的;凡是重大的罪業,一定是一個盲目的執著引導的,因為他只有透過執著跟發願,才能夠產生強大的那種不斷活動的意樂。
你看受了菩薩戒的人,是隨時準備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隨時準備。那他有時候為什麼沒有做呢?因為他沒有因緣而已。他這個強大的意樂在那邊活動,所以他每做一個業,都是百千萬倍於沒有受戒之人。
所以我們從這個道理,從這個業的形成,我們知道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一個人臨終的時候,要讓罪業不起現行,而善業起現行,你必須要培養一個善良的意樂,你必須要破壞一個不好的意樂,這個叫做「增上慚愧」。
我們先假設無量劫來流轉到現在,大家的罪業都差不多,其實大家都差不多的,大哥不要笑二哥。但是為什麼有些人他臨終的時候,他會把這個罪業啟動起來,有些人不會?就是心理素質。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阿賴耶識,就算今生你做好做壞,你把過去加起來,其實每一個人的業都差不了多少。
但是為什麼臨終的時候,這個人是安穩狀態,那個人是一種躁動狀態?其實重點還不是你今生造了什麼業,而是你造了業的時候,你留下一個很不好的心態,那個不好的意樂在那邊活動,你把整個罪業給刺激起來,激發過去的罪業,這才可怕!
所以當我們一個人有一個很好的心理素質的時候,我們增上慚愧,叫做「崇重賢善,輕拒暴惡」,我們不斷地讚美善法,我們不斷地呵責惡法,就不容易把這個罪業激發出來。所以這個懺悔,其實某種程度是培養一個美好的心態。這個我們下面還會再不斷地說明。
因此業力的形成,必須是一種生滅的造作,必須是一個輾轉的相續。這個輾轉的相續,可能是一種善良的願力,也可能是一種盲目顛倒的執著。
當這個業力形成一個強大的善業跟惡業的時候,它會有三種結果,我們看四五六。
(四)性決定——謂隨因力生善惡等功能決定,方成種子。
(五)待眾緣—— 謂此要待自眾緣合,功能殊勝 ,方成種子。
(六)引自果—— 謂於別別色心等果,各各引生,方成種子。
當一個善惡的業力,透過你的生滅作用,透過一種輾轉相續形成以後,第一個,它的作用是體性決定。也就是說,它的善惡功能已經決定了。諸位!你的修行,你的懺悔,不可能把善種子改成惡種子,你也不可能把惡種子改成善種子。
懺悔,只能夠讓種子沉澱下來,你沒有本事把惡種子轉成善種子,你沒這個本事,只有佛陀可以,因為佛陀他的第八識完全被破壞了——「金剛道後異熟空」。只要第八識還在,只要這個有漏種子還在,它的體性就決定了。所以我們現在不是說把罪業的種子,把它懺成往生的種子,不是這個意思,只是讓它沉澱下來,讓它不得果報,這個「性決定」是這個意思。
下一個,「待眾緣」。這個業力要得果報,它必須要有成熟的因緣,就是它必須要數數現行,輾轉增盛,深生好樂等等。
第六個,「引自果」。當他得果報的時候,各別各別的身心去得各別各別的果報。比方說你佈施的種子,它會成就富貴;你忍辱的種子會讓你莊嚴,所以業力得果報是不能互相抵消的。比方說一個人他過去生肯佈施,但是他脾氣很大,他佈施以後經常去譏嫌別人,那麼他得果報的時候,是怎麼回事呢?福報很大,身相丑陋。
這個果報是各得各的,你不能夠說我過去犯了錯,我拿這個一萬塊去佈施寺廟來做個抵消,對不起!佈施有佈施的福報,造罪有造罪的痛苦,不能抵消,除非你懺悔,你針對某一個業懺悔才可以。
所以他這個業的相續是各人各人的。我們生命的內心當中,有很多的相續,你不能用這個善的相續,去抵消惡的相續,不可以!你必須一一地懺悔,你必須把它抓出來好好地懺悔!就是說當業力形成以後,它有決定性、等待性跟得果報的作用。
《禪觀與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