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理」就是說,你聽聞了一個邪法以後,你自己在寂靜處,一次一次加以消化思惟,這個時候,產生一種「非正法類」的「分別」,這就是一種邪見。我們知道「想法」跟「見」是不同:想法是不堅固的,它只是一個聽聞;但是這個聽聞經過思惟以後,就變成一個知見了,這個知見就很難改變,這個叫邪見。「如理分別」就是在「正法」當中,聽「聞正法」以後,我們如理思惟,產生一個堅固的正見,這就是「正法類」的「分別」。
我們造業,這個業的強弱,這當中,你的知見是一個重要的主導者。在佛法當中,你同樣是佈施、持戒,但是你不知道佈施、持戒所為為何?你沒有佛法的正見、沒有輪迴的觀念,你不知道善業、惡業的觀念,你只是佈施、持戒,這個善業不大,這叫悠悠泛泛的善業;別人叫你造善業,你才去做,這種善業不大、不堅固的,得果報也不會太強烈。如果你知道你為什麼要持戒:誒,持戒能夠得到安樂的果報。你深信因果,依止強大的這種知見,產生強大的意樂去持戒,這個業就很堅固了。
為什麼我們在快樂果報產生的時候,有些人的果報很脆弱?他很有錢,沒多久地震發生破壞了,或者被人偷走;有些人安樂的果報現前的時候,火不能燒、盜賊不能搶?因為他因地造業的時候,其心猛利,猶如金剛。為什麼?他有知見的資持。
惡法也是這樣,佛弟子造罪業跟外道造罪業不同的。你說佛弟子受了戒,還去犯戒,明知故犯,罪加一等。不對!明知故犯的罪比較輕。為什麼呢?因為明知故犯,你是一時的煩惱控制不住,你在造的時候,你有正見、你有慚愧心,你可能是方便時、或者根本時、或者成已時起慚愧心。
什麼叫慚愧心?慚愧心就是你造業的時候,你踩了煞車,這個車子撞過去,你踩了煞車,但是沒有把它煞住,還是撞上去了,但是他畢竟踩了煞車。外道在造業的時候,他是不知道什麼叫因緣果報,反正及時行樂,他造業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就是無慚無愧。無慚無愧的造業,就是這個人他不踩煞車,全速的撞過去了。
所以你看有些人業障現前,他哪一個地方產生什麼病痛、生什麼腫瘤,他稍微懺悔一下,好了。有些人他果報體障礙現前的時候,懺悔很久,他這個果報體還是很堅固,這跟他因地有關係了,就是他因地造業的時候,他有懺悔。外道他造業,他是不懺悔的,所以邪見--就是無知所造的業是最重的,無知所造的業最重。
所以,你不要說:誒,我研究戒律,但我根本做不到!你做不到,但是你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即使你一時很多的微細戒做不到,但是你知道這不對,你有慚愧心,這個是非常珍貴的。所以我們講聲聞戒的基本精神--少欲知足,它制貪。菩薩戒的基本精神,我們上次講過《瑜伽菩薩戒》,菩薩戒的持戒精神:增上慚愧。
你看在所有的戒當中,特別是在中品以下的戒,只要這個菩薩產生增上慚愧,佛陀判罪都判得很輕,在菩薩戒裡面。就是因為他的業輕,他這個業在造的時候,他踩了煞車,而且他這個人有進步空間。所以,在這個「分別」當中,我們「如理分別」產生的正見,跟「不如理分別」產生的邪見,這對我們未來造業的影響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