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前一念,能緣一切正報

五戒即五常,不殺即仁,不盜即義,不邪淫即禮,不妄言即信,不飲酒即智。所以在天為五星,在地為五嶽,在時為五行,在人為五臟。天有五星,地有五嶽,時有五行,方生育萬物,人有五臟,方成立色體。然五常秪能為世閑聖賢,維世正法。而五戒則超生脫死,乃至成就無上菩提,以儒門但總明戒相,未的確全示戒體故也。

何名戒體,謂吾人現前一念良知之心,覺了不迷為佛寶。佛者,覺也。儒亦云明明德,而未知明德,即現前一念本覺之體,明明德即現前一念始覺之智,依於本覺而有始覺。以此始覺契乎本覺,始本不二,名究竟覺,故此心性即佛也。

吾人現前一念所知之境為法寶。儒亦云,範圍天地,曲成萬物,而未顯言,內而根身種子,外而山河國土,天地虛空,乃至百界千如,種種差別,皆是現前一念所現。故此心相,盡名法也。

如此心外無境,境外無心。於其中閑,無是非是,心境和合,從來不二,名和合僧也。儒亦云,萬物皆備於我,而未了物我同源。故此三義,皆未的確,況圓顯無剩哉。

十方三世一切常住諸佛,無不徹證我一心三寶而成正覺,所說一切常住法藏,無不詮顯我一心三寶而成真軌,所化一切常住聖賢,無不觀察我一心三寶,而成二利。一心是理,常住是事。一心是性,常住是修。性修不二,理事不二,三寶圓顯,的示知歸。一心既彰,五戒斯具。

所謂現前一念,能緣一切正報。而悲愍仁慈即是佛,所緣之正報即是法,心境不二即僧,故不殺,方為歸依三寶也。現前一念,能緣一切依正,而奉公守義即佛,所緣之依正即法,心境不二即僧,故不盜,方為歸依三寶也。

現前一念,能緣一切正報,而清心寡慾即佛,所緣即法,不二即僧,故不邪淫,方為歸依三寶也。現前一念,能緣一切正報,而誠實無妄即佛,所緣即法,不二即僧,故不妄語,方為歸依三寶也。現前一念,能緣一切旨酒,深恐昏迷即佛,所緣酒即法,不二即僧,故不飲酒,方為歸依三寶也。

若以歸望戒,三歸為能持,五戒為所持。若以戒望歸,三寶為所歸,五戒為能歸。念念之閑,圓顯法身向上,如如不動,則端拱太平,若動著則禍生不測矣。蕅益道人,已為劬菴徹底拈示了也,還信否。信則穩步歸捨,疑則一任別參。

《靈峰宗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