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心的時候有十個重點

這個《法華經》的十如是,是整個〈方便品〉的關鍵的核心思想。十法界十如是,我們把它念一遍。

「如是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等。」

《法華經》說,我們在觀心的時候有十個重點:

首先,觀察它的相狀。相狀就是表現在外的,叫作相狀。天台智者大師把這十法界分成四塊:第一個,三惡道的相狀是苦惱相;第二個,三善道的相狀是安樂相;第三個,二乘的相狀是涅槃寂靜相;第四個,佛菩薩的法界叫作悲智雙運的相狀。四種相狀。這個你待會可以對照我們的附表第三面,它有十界差別。

什麼是性呢?隱藏在內的叫作性。這個性就是思想。有四種思想:三惡道叫增上惡念,三善道是增上善念,二乘叫出離心,佛菩薩是菩提心。就這四種相狀就配四種性。

什麼是體呢?相跟性合起來就是一個五蘊的自體。如果是三惡道,那就是一個摧折身心的五蘊。摧折就是很痛苦了,刀山油鍋了。如果是三善道就是「升出色心」,就是安樂的身心。如果二乘人的身心世界呢?叫作素法身。素就是空空蕩蕩,很寂靜,但是什麼都沒有。沒有莊嚴,就是素法身。佛陀的法身叫無極妙法身,一念的清淨心、無量的功德莊嚴,叫作妙法身。

這個相、性、體,就有這個力。力,就是有它潛在的功能,還沒有表現出來叫作「力」。

表現出來叫作「作」。遇到因緣以後,它這種善惡的功能顯現出來種種身口意的造作,叫作作。潛在的種子叫作力。

那麼,造作以後,就成就一個因種。這個因種可能是三惡道的因種,也可能是三善道的因種,也可能是一個二乘的因種,也可能是佛菩薩的因種。這個種子遇到種種的環境的熏習的增長,就有種助緣,最後變成果跟報。這個果是偏重思想,叫等流果。

比方說你以前如果是煩惱很重,某種程度你過去生剛從三惡道出來;要是有些人比較善良,他就是從三善道出來;那你一個人喜歡寂靜,你過去生就算沒有出家,你也應該修過出離法。你看有些人他一出生菩提心就很強,他前生受過菩薩戒的,聽過《法華經》,所以他有那個等流的果,等流習氣。

第二個,有他的報。這個是果報的受用,他有快樂、痛苦果報的受用。最後是本末究竟等。這個本就是最初的相,末就是最後的報,是平等地安住一念心。

《妙法蓮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