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認為「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貪瞋癡是人類迷惑不悟的根源,是造成一切惡果的罪魁禍首。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貪婪和執著,滋生出種種有違規律、不擇手段的不當行為,不當行為的積聚,因此而形成「共業」。
金融危機來了,世界因此陷入一片恐慌,人心因此而變得躁動不安,社會因此而趨於蕭條。猛然間,人們發現,世界的繁華竟是如此脆弱,人們的信心竟是如此不堪一擊,金錢和財富竟是如此虛幻不實。這正應了佛教所講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的道理。
美國人查爾斯.R.莫裡斯(Charles R.Morris)在《金錢·貪婪·慾望——金融危機的起因》(美國金融史話譯叢)一書中,通過對一條街——華爾街的變遷,一個國——美國的行業壟斷,一個領域——金融領域產生動盪的起因的分析,講述了美國金融發展史長河中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剖析了人對金錢的貪婪和慾望。作品對由金錢引起的貪婪和慾望有著獨到而精闢的見解,這與佛教的相關思想不謀而合。
佛教認為「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貪瞋癡是人類迷惑不悟的根源,是造成一切惡果的罪魁禍首。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貪婪和執著,滋生出種種有違規律、不擇手段的不當行為,不當行為的積聚,因此而形成「共業」。共業,是人類的共同感召,例如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導致各種災難的頻繁發生;對世界資源的掠奪,導致戰火蔓延;對霸權主義的推崇和嚮往,導致世界的紛爭不斷,如此等等,無一不是人類的貪瞋癡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佛教講緣起法,善緣聚則善業生,惡緣聚則惡業生。就金融危機而言,大家一味追逐眼前的經濟利益,不顧實際地無節制地透支未來的金錢,吹出一時性的繁華泡沫。最終泡沫一旦破滅,表面的繁華頃刻間便會灰飛煙滅,一切回歸本來的面目,甚至由於人們的透支還得償還前債。加之,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世界各國勢必也因此而受牽連。就經濟全球化而言,沒有經濟全球化,一國的經濟不能融入世界,難以飛速發展;有了經濟全球化,加深了彼此之間的關聯,世界經濟能夠一榮俱榮。
可是有了經濟全球化,也極有可能導致世界經濟的集體崩潰。原本是美國人的事情,卻導致世界各國遭受牽連,似乎罪責在於美國,可是用佛教的緣起觀念進行分析,當美國金融泡沫呈現時,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國經濟也因此而受益不少,因此從因果的角度來說,福禍相倚,因果必然,絲毫不爽。
佛經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或許對我們會有一些啟迪:
波斯匿王因為貪吃導致身體一天天發胖,造成行動困難,氣喘吁吁。他憂心忡忡地來請教佛陀,有什麼減肥的妙方。波斯匿王神情憂慮地對佛陀說:「佛陀!我因為受不了美食的誘惑,飲食過量,結果越來越胖,令人非常煩惱。」佛陀憐憫地說:「國王啊!你為什麼貪念這麼強,難道沒想過要制止嗎?」 波斯匿王皺著眉頭:「有啊!曾經試過,但是還是抗拒不了想吃的慾望,怎麼辦呢?」 佛陀微笑道:「想得到不該得的東西就叫做貪。貪心的人終日追逐財、色、名、食、睡等五欲,不知道要適可而止,必然會造出種種罪業,傷害別人,使自己遭受業報的痛苦。要消除這種煩惱,應該去除貪求的心,飲食節量,自然能夠身體健康。」
波斯匿王恍然大悟,欣喜地說:「痛苦和煩惱原來是因為貪慾太多,貪念真是害人不淺!」
貪瞋癡為三毒,是一切煩惱的根本來源,貪求無厭,不能遂意就生起瞋恨,瞋心障礙智慧,顛倒造作,就是愚癡。人的慾望永無止境,福報終有享盡的時候。聯想起我們眼前的金融危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對金錢的追逐本該適度,應該順應經濟規律而行,不可以人為地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