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動和靜,昏和散,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態。新加坡芽籠這條街,各種宗教場所林立。各個宗教的活動有動有靜,有時以動為主,有時以靜為主。敲擊法器,是以音聲來調劑人的精神。人的精神有時會很沉悶,用音聲來刺激,精神就能煥發出來,激活起來。

我們在此打坐,隔壁就有藏傳在做佛事,有吹奏的樂器,有打擊的樂器,也有誦經的聲音。我們要善於利用這個環境,使各種的聲響,都能為自己的禪修服務。

我們要有意識地使自己的內心和外在的環境配合起來,不要形成對立的心態。一動一靜,似乎是對立的,但實際上,也是可以轉化的。外在的環境,你是無法改變的,起風、下雨、打雷,這些自然界的聲音,都是你無法改變的。

汽車的喇叭在響,隔壁藏傳的教友在做佛事——這些聲音,各有各的特長,各有各的自由,這是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的外在環境,同時,也沒有改變的必要。相互尊重,相互融入,在鬧中也可以享受法樂,使它成為我們修行的一種增上緣,一切都取決於我們如何用心。

《華嚴經》告訴我們要「善用其心」。心要善用。怎麼善用呢?用善心善念對待一切的環境,對待一切的人和事。這樣,就可以轉化外在的環境,使外在的環境不至於成為我們修行的障礙、生活的障礙、工作的障礙乃至事業的障礙。善心善念能夠轉化一切。

我們所面對的社會,面對的自然界,面對的種種複雜的人和事,要想去改變它,徒勞無益。只有順應它,你就沒有煩惱了。心裡沒有煩惱,沒有分別心,外在的一切——那些本來似乎是干擾的聲音、干擾的人和事,由於自己心態的轉變,一切都會平靜下來,成為我們修行和工作的資糧和增上緣。

我們要把這種心態,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運用在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就能使消極的東西變成積極的東西,使逆緣慢慢成為順緣、逆境慢慢成為順境。

在這種轉變的過程中,煩惱自然得到化解,菩提心自然會得到增長。煩惱化解的同時,也就是菩提心增長的開始。這兩者之間,此消彼長。菩提心的成就,智慧的增長,都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步地落實和完成的。

我們千萬不要想著讓世間的一切事情都能順從自己的心意。這種妄想,是永遠都不可能變成現實的。只有把自己的心靜下來,一切的問題也就得到解決了。所謂「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在我們修行的過程中,一定要好好地把握這個基本規律和要求。有時候,我們想找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不管走到哪裡,總覺得外部的環境對自己的修行不利,有這樣或是那樣的干擾。但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妄想心轉變了,那就處處都是安樂國土了。

我們在生活中,要經常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對順的環境、逆的環境,有緣的人、無緣的人,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都以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感恩一切。這樣,我們的心地自然就開闊、開朗,晴空萬里,而不是烏雲密佈了。

晴空萬里是有智慧的表現,烏雲密佈是有煩惱的表現。經常懷著感恩的心,我們的生活中就沒有對立面,至少也會少掉許多不順心的事、看不慣的事。能有一顆感恩的心,任何事情你都看得慣,接受得了。

人生在世,能夠自作主宰的時候,能夠自作主宰的機會,幾乎是沒有的。佛告訴我們,一切要隨順因緣。如果強作主宰,實際上就是不顧因緣條件是否成熟。

有一種人,想怎麼幹就怎麼幹,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最後,一定會弄得煩惱重重,弄得大事不成、小事不就。佛告訴我們要隨順因緣,因為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

那麼,人是不是就一點主動性都沒有呢?我經常講,人能夠主動去做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結緣,以感恩的心去結緣。在感恩中結緣,在結緣中感恩。廣結人緣、善緣、法緣、佛緣。廣結這四種緣的同時,還要以一顆感恩的心面對這四種緣,這是我們唯一可以主動去做的事情。

在生活中,我們不要坐失良機,不要錯過了感恩、結緣的機會。能感恩,能結緣,一切的人都是我們的朋友。能夠廣結四緣,我們就處處都會有人緣、善緣、法緣、佛緣來成就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業。

我們不要過多地去要求外在的東西,要反求諸己,要求自己感恩一切,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善用其心要有智慧,善待一切要有慈悲。以智慧之心善用其心,以慈悲之心善待一切,我們做人、做事、修行,就會在感恩中,得到很多善緣;在結緣中,得到各種善緣的成就。

改變自己的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以善心善念去面對這個世界,面對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我們就自在平安、吉祥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