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有很多道德君子,給我們做了惜福的好榜樣。特別是自己家裡富的人,要體恤、幫助那些窮親戚。
我們看范仲淹,雖然身為宰相,但他一生過得非常節儉。看他的傳記,他到死的時候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以貧來終其生。但他用他的俸祿接濟了幾百個窮親戚。
宋代的時候,有一個叫張必的人,在史館做翰林。他在家裡真的就是做到吃素,一餐只有一兩種菜。當時的皇帝宋太宗還不相信,特意派人去看他到底吃什麼,結果發現他真的是吃得非常簡單。而他把自己所有俸祿的餘留,用來幫助了很多沒有飯吃的人。
富貴之人能這樣做,並且有窮親戚常常來往,這就是一個吉祥的氣象。不能由於自己富了,就不想讓窮親戚登門,要注意一定要幫助窮親戚。
幫助從哪兒幫助?自己節儉,自己惜福,把自己的福報分給大家,這樣你就能夠延年益壽,後世也能得到大的福德壽命。
這對現代社會都有很好的啟迪意義。現在自從市場經濟、工業化以來,全球上下都陷入了消費主義的漩渦,把佔有資源多作為一件很榮耀的事情。
人們住的房子越來越寬大,穿的衣服越來越多,吃著各種山珍海味,以及還有很多其他的浪費,每天都是過著非常豪華奢侈的生活,這樣導致的弊端將會很大。
這種市場經濟會把人的貪慾刺激出來,尤其西方的經濟學家甚至說:以高消費促進高生產。如果每個人都進行高消費,那我們地球的資源就岌岌可危了。
印度的甘地——又稱為「大雄甘地」曾經說過,自然界的資源能夠滿足人的一切生存需要,但滿足不了人的貪慾。
如果每個人都以這種高消費、高佔有資源的方式把貪慾全彰顯出來的話,我們地球的生態問題、環境問題、人與人之間緊張的競爭問題,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問題,都會因此隨之而起。
所以我們一定要奉行一種惜福的生活。節儉、惜福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佛教的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