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苦是對治我們貪慾的良藥

對於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總是希望永遠沒有病苦。

身體的四大不調就會有病,因為有病常常會使佛教徒有出離生死輪迴困擾的道心,所以應該感謝病苦的逼迫。剛出家時,老和尚告訴我們:「比丘常帶三分病……」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樣的訓練很有意義。因為有病,所以自己要反思;因為有病,所以自己就不會恃強,不會打妄想。

身體無病,就容易產生貪慾的念頭。因為身強力壯,所以容易產生貪慾。貪慾的念頭生起來,就一定會破戒而退失無上的解脫道心。

一般而言,身強力壯容易滋生貪心,貪心則容易破戒,而破戒又容易喪失修行解脫煩惱和生死的道心。

如果能知道病痛本來就是沒有實在性的,就是空性的。我們為什麼不說空?因為容易被誤會是什麼也沒有了,所以我們說有,但是不實在,是由各種因緣業力牽引而來的。

記得當年的老和尚訓戒:「比丘常帶三分病」後,於是在東北最寒冷的三九天的晚上,我把自己的頭髮洗了,然後穿著背心出去轉。轉完了之後,連續十天,連咳嗽帶打噴嚏,還流眼淚,自己又不好意思同別人說原因。當然,這樣的事情再也不會去做,因為當時只是簡單表面的理解,其實人生無時無刻不充斥著身體、心裡、輪迴的疾病;所以告訴我們,不要沒病找病,至少應該是這樣。

那麼病魔也就沒有辦法折磨我們了。因為無論任何疾病,都沒有定法實在性。雖然當年諦閑老法師對他的學生調侃說:「病是假的,痛還是真的。」就緣起法而言,真的也不是真的,終究也還是假的。相對那個真而言,那個緣起假相的世俗諦當然是刻骨銘心的。這只是相對的真假,不是不可以治療和改變。我們需通過面對人生的疾病,打破心裡的糾結和罣礙,從而使病魔沒有辦法折磨我們,佛教徒可以由此變得堅強,並最終了生脫死。

所以這個病苦是對治我們貪慾的良藥。雖然每個人都不會沒病找病,但是卻又無法迴避身體、心理、生死輪迴的疾病,何妨面對而不是消化不良。如果真的有病了,那麼我們會告訴你,生死切切,反而能夠讓自己解脫出離的道心增長。如此,佛教徒會因為佛法的禮拜、懺悔、誦經等、從而轉化出現奇跡,或者一了百了地解脫自在。可見,壞事不一定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