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治貪財與貪色

「無貪」的境界,簡單來講就是一種清淨心,內心沒有貪煩惱的活動,這樣的境界是針對「三有」,就是「三界」的正報,男眾、女眾;或是三有的資具,一切的依報如山河大地、房子、財物、動產、不動產,都是屬於三有的資具。那麼面對這樣的境界,內心是什麼狀態呢?‘無所染著’,沒有染著,這個就是「無貪」,沒有染著的體性。

這樣有什麼作用呢?‘別則對治貪著,通則能作眾善,以為業用。’它能對治貪著心,當你內心清淨了,再做善法就容易了,不論是去佈施,或是持戒等等,很容易去做,這是它的作用。

這個「無貪」心所,是普遍於三界的一切正報、依報環境,不過這當中有輕重的差別。在道宣律祖的《淨心戒觀法》說:我們出家人有兩關很難過關,一個是「財關」、一個是「色關」。這財色兩關,年輕的出家人,血氣方剛,多數是貪色;年紀大的人,內心對自己沒有安全感,多數貪財,為什麼?因為他覺得財富能給他安全感。事實上這兩個思想都是顛倒的、不正確的,都是要對治的。

「無貪」的對治,先從「貪色」來說,我們之所以會貪著女色,就是貪煩惱會活動,它是依止「淨」的顛倒。好比說:誒,我見到這個女眾就起歡喜心,怎麼回事呢?因為我們心中有一種顛倒想,認為女眾很清淨,外相清淨、內相也清淨,但事實上不是這樣。

我們看《智度論》上說:「種種不淨物,充滿於身內,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糞。」

龍樹菩薩有大智慧,他告訴我們事實真相:從內相來說,‘種種不淨物,充滿於身內’,是說我們看到歡喜的女眾,你把她這層皮剝掉,看她的內在啊,有種種不淨物:膿血屎尿,大小便利,充滿於身內,而且不是很少,是很多很多。你說內相不淨,那外表看起來總好看吧,不是,‘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糞。’這些不淨物不是只留在身體裡面,它有九個孔:兩個眼睛、兩個鼻孔、兩個耳朵、一個嘴巴、大便處、小便處,經常沒有停止的流出不淨物來。

講出一個譬喻:‘如漏囊盛糞’,就像一個皮囊裝滿了大便,破了九個洞,今天流出、明天也流出不淨物。如果我們依止這樣的正法去思惟這件事情,就會知道:原來色身是這樣子的啊,我過去的思想是顛倒的,不淨為淨。這就是我們常講的「佛者,覺也」,就是覺悟了,這時候「貪」煩惱就停下來,「無貪」的心所就現前了,面對於色的「無貪」的心所就現前了。

至於對於財富的對治,就需要修「無常觀」。為什麼我們會貪著財富呢?因為我們覺得財富能帶來安樂、各式各樣的保障。但是在《廣論》宗大師講一個偈頌,說:諸未施財無常滅,由施反成有財庫。饒利有情所惠施,諸財無堅亦有實。「諸未施財無常滅」,如果我們把這些錢財,放在身邊不肯佈施,總有一天會死亡會被無常破壞,也會失去它;你對它沒有所有權了,無常把它破壞掉,你一塊錢也帶不走。

假設我們趁這口氣還在的時候,把這些錢財佈施出去,那就不一樣了;「由施反成有財庫」,由於佈施的善業,在我們的第八識當中,積集了一種財富的資糧;「饒利有情所惠施」,我們饒利有情所作的這些佈施,使令「諸財無堅亦有實」,雖然錢財是屬於無常、不堅固的,但是你能夠把這些不堅固的錢財佈施出去,反而能夠使令你得到真實的功德。

在《智度論》裡,講一個小故事說:有一棟房子起火,火燒得非常厲害,一個愚癡的人,就拿水去救火,結果救了半天,房子全被燒掉,裡面的財富也被燒掉了。而隔壁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他看這個火不能救了,火太大了。怎麼辦呢?跑到房子裡面,把珍貴的財寶全拿出來,雖然房子燒掉了,沒關係,他拿這些財寶在其他空曠的地方,又蓋了一間新房子。意思是說:「房子起火」表示生命是無常的,無常大火會燒盡我們的壽命,一天一天的「是日已過,命亦隨減」,色身是不能夠常住的。但是你把這些珍寶拿去佈施,哦,你能夠創造一種善業,下輩子又蓋一個新房子,又得到一個可樂果報。

「諸未施財無常滅,由施反成有財庫」。如果你能經常去思惟這個道理,就會明白︰原來財富對我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是「善業」才能夠幫助我。所以說:我們生命不要去留財富,應該多留一些善的業力,因為財富你帶不走,但是佈施所累積的善業是可以帶的走,能夠跟著你的生命到下輩子,又創造一個可樂果報。你把錢財抓住,死亡以後,喪失了所有權什麼都沒有了。透過這樣的無常觀,一個有智慧的人,應該把錢財佈施出去。這是以無常觀,來對治我們對財富的執著,這是一個無貪的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