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對治慾望文章(第2頁)
【原文】 蓋聞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慾。塵寰擾擾,易犯唯有邪淫。拔山蓋世之英雄,...
一個人想了生死,想把功夫用上,第一,先培福,先做苦行,那福報培起來。第二,要用...
什麼叫破壞善根呢?以殺生來說。你殺生,殺完了以後,你趕緊懺悔,就算你沒有懺乾淨...
第三個,犯戒輕重。 非己妻入道,什麼叫入道呢?就是男二處、女三處,這個是上品...
請我們看具緣成犯。在淫戒有四種情況,是成就犯戒的根本。 從意樂的角度有兩種: ...
問: 愛不重不生娑婆,愛慾妨礙修行,兒孫之愛更是難捨,請法師慈悲開示,如何防治...
天津有個居士帶來五、六個女孩子,那個天津女居士跟我說:老和尚,你老了,你想不想...
問: 《大寶積經》說,時一比丘,聞佛讚揚不動如來佛剎功德,心生貪著而白佛言,世...
我們在修行當中有時候經常很沉悶,有時候很煩惱、苦惱。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心中很多...
一旦追求得到而正在享樂的同時,又會為了不能每一件事都滿足和對擁有的東西永保不失...
著欲不自覺,以何悟其心; 當觀老病死,爾乃出四淵。 大智度瓷卷十七釋初品中禪波...
《八大人覺經》上有句話說:多欲為苦,生死疲勞。為什麼叫生死疲勞呢?就是說生了又...
冤業有三:如雲人死為羊,羊死為人,死死生生,遞相吞啖,此名殺冤;汝負我命,我還...
【原文】 喜怒好惡嗜欲,皆情也。養情為惡,縱情為賊。折情為善,滅情為聖。甘其飲...
世出世法,皆以孝順為宗。《梵網經》云: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名為戒。蓋父母生我色...
【原文】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無,斯為聖人。節而不縱,可為賢人。縱而...
唐代的道昂法師、慧光法師、壽洪法師,他們確實在修道人裡面、在修淨業者裡面,是我...
【原文】 世有疾惡者,謂世間為惡人,予力不能治。死必為神以痛治之。而不欲生西方...
無量劫以來我們在五欲六塵打滾,你說對五欲六塵能夠通體放下,這是大丈夫氣概,不是...
志宜大,膽宜小。我們的志向要遠大,但是無論做什麼事情,膽量要小,就是經常要保持...
凡夫起淫慾,世世常遷徙。宿生為女時,見男便喜歡。今世得為男,又愛女人體。隨在覺...
我們業力凡夫無始劫以來,都有一個特點:被這個五欲所纏縛。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在...
萬事萬物各有因緣,互相資助,一體不能分開;因緣又是變化的,因果相續,法法相資。...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裡面有一個結論,就是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
近人多生肺病,光頗不以為然。後世人業重,情竇早開。十一二歲,便有慾念。慾念既起...
佛要我們修道人著慚愧衣,服慚愧藥。慚和愧,確實我們要生起這個心。無量劫以來,我...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講《西方合論》第九修持門中的淨願門。 在論典裡面也講過...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慾。 這...
汝兄立田,天姿甚好,惜其未學。然已大半輩子過了,無可成就,只好一心念佛,求生西...
【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
我們看總結。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整個輪迴會相續呢?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
身有三種過惡。殺生、偷盜、淫慾這三種過惡。我們身要不殺、不盜、不淫,斷除這三種...
問: 《楞嚴經》開示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意為:五戒需嚴守,方有出輪迴之望。然而...
為什麼要往生西方?因為從佛教的根本情懷來講,是為了自度,特別是度他,才是更加有...
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非常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知道自...
念佛求生淨土,乃一門圓攝百千法門,非舉一廢百也。但必一門深入,念佛為正行,餘一...
【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離欲邪行。即是施與欲流所漂一切眾生無驚...
在意業當中,貪慾是最重的。貪慾,欲就是愛好。愛好,愛好什麼?就是有情的情感。我...
問: 請問如何對治自己對於情執的貪慾? 答: 情慾是緣起法:有其產生之因,即過...
每一個佛利益眾生的善巧方便不同,成佛的道果是一樣的,每位菩薩也如是。因為我們對...
一位國王,為了抵禦鄰國侵擾,而訓練一批精銳的良馬,鄰國自知不敵良馬而退散。 國...
《大智度論》當中,有一個小故事,說明多欲的過失。 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工人,他...
六道眾生都在生死輪迴中,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從媽媽肚子來,不錯,...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所以一切眾生,生死相續,...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
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沒有慧、沒有定,皈依所受的效果很小,容易...
1.爾時佛告諸比丘:「於此眾中,我不見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
過去,佛陀曾生為馬王,名叫驅耶,常在海邊渡引漂流之人。當時在海的另一端,滯留了...
今天這則故事,出自《人鑒》,編者為李圓淨。李圓淨(1894~1950)是民國時...
講苦,那佛說了種種方法,斷苦的方法,但是我們用不上。突然間又身體不適應,你還得...
不淨觀是佛教的一種修持觀想行法。眾生因為貪愛,於我、我所有上面,產生執著愛染,...
善能觀察真實道理之人,見到任何美好之人事物,無有貪慾;見到美妙之色,亦無瞋愛取...
世間狂逸之甚,莫過於貪慾,因此應當勤斷貪慾煩惱。 《大莊嚴論經》中馬鳴菩薩提到...
原文: 念佛欲得一心,發真實心,為了生死,不為得世人謂我真實修行之名。念時必須...
原文: 人之少年,最難制者為情慾。今之世道,專以導欲誨淫為目的。汝等雖有祖上陰...
原文: 譬如長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橫流。人情如水,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理事如...
剃度出家在年齡上有何要求?一般說來,我國當前對於出家為僧在年齡上有所限制,小於...
打禪七的目的是求悟道,功成熟了,這個道就悟,為什麼要求道呢?別的不求,不求做大...
幸福是什麼?通常,人們追求的幸福只是一種感覺而已,是慾望達成後的滿足感。 我們...
過去有一句話叫: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 有四個人在一起談...
佛世時,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結婚那天,請了許多婆羅門參加婚禮。早晨太...
蔡哀侯是春秋時代的諸侯,名叫獻舞,為人好色輕浮,娶陳侯長女為夫人,息侯也娶陳侯...
佛法本無定相,深者見深,淺者見淺。以我們這淺淺的根器,學佛法中淺淺的小乘都覺得...
在佛陀時代,有一位出家人,他是大迦葉尊者的徒弟,他原是迦葉尊者未跟隨佛陀出家前...
人身難得而易失,三途時長而苦重 深心誓出愛慾海,念佛頓斷生死流 修念佛求生淨土...
有人問,佛教主張禁慾,是否又主張苦行之嫌疑?答案是否定的。佛陀歷來主張中道,反...
淫慾是三界六道一切眾生的生死根本,無始劫以來的病根,粗的邪淫不做,有道德的約束...
慾望,是世界上所有動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種本能。人類的慾望是由人的本性產生的想...
夫欲誦經滅罪,第一,先須盥漱,整肅威儀,別座跏趺而坐。第二入觀:觀所坐之座高廣...
(三寶弟子 翻印 印光大師 編訂) 古時賢者編了《不可錄》一書,記載了淫慾之害...
佛陀在羅閱祇耆闍崛山弘化之時,國內有一位名尸利躓的豪富貴族長者,家中七寶盈溢。...
我們今天繼續來講四十二章經的第二十五章:慾火燒身,經裡說了,佛言:愛慾於人,猶...
四十二章經的三十一章,心寂欲除,這個心寂滅了,自然而然就除滅了。其實佛教說的是...
古印度時,釋迦牟尼佛與大比丘眾五百人,居住在羅閱城的迦蘭陀竹林精舍。當時,阿難...
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觀佛最初成道,觀不淨相,生大厭離...
千萬不可怕死,怕死則仍不能不死,反致了無生西之分矣。以自心與佛相違反故,佛雖具...
對治手淫最重要是防患於未然,在你被淫慾控制將要手淫前,不妨吃下這15個退欲靈丹...
在劫初時期,世界將要形成之時,福報將盡的光音天天人,化生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以歡...
佛說三界唯心,一切唯識。 以真心隨緣,而成妄識,妄識分別,而起諸惑,依惑起業,...
第一種就是學習不淨觀。 內心記得十種不淨,也就是有識不淨相一種,然後無識不淨相...
毫釐繫念,三途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
在我們欲界,與人類共屬於欲界範疇的,還有六重天的世界。也就是說,雖然他們是生在...
財跟色這兩種慾望當中,哪一種慾望最厲害?大家深有體會,色慾,對啊。普羅大眾,都...
我們經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我們人生裡,在財、色、名、食、睡方面...
在《維摩詰經》中,佛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
印光大師嘉言 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間聖人,烹凡煉聖之大冶洪爐。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
明朝鄺子元,得了心臟病,神經衰弱之症,精神時常恍惚欲倒。雖然經過很多名醫的診治...佛一代時教所說的大乘經典,特別是般若系經典都是要讓我們厭離五欲,因為眾生常常一生就是為財、色、名、食、睡這...問: 法師吉祥,我最近遇到一位活佛,他能知道每個人的心念,未來會發生的事也能看準。他教了我很多佛法,但是有...
有些人他往往錯誤地認為,只要我們的所作所為跟佛法有關,那就是修行。其實不是,我...
我們現在有了那麼多便利的生活用品,可以從洗衣做飯的勞作中解放出來,卻沒能因此過...
在佛法中主張人們要在生活中對名利、物質上的追求要時刻而止,即做到知足;在生活中...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慾。遇...
現在我們來說邪淫戒,邪淫指非正式夫妻間的男女關係,一切不受法律認定的,都稱為邪...
現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原因是什麼? 無非是因為貪著,因為心對外境粘得太緊,對財富...
這個女人追男朋友,想不到那個男朋友是自己的爺爺,或者祖父,或者太爺爺、曾祖父,...
息心,就是把追求世間五欲六塵的那個心止息了,隔斷塵緣了,因為那都是夢幻泡影的、...
很多朋友問我,出家後我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這確實是很多人感興趣的問題,一個人剃...
往昔,佛陀游化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波斯匿王、毗沙王、優填王、惡生王、優陀延...

當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淨淨、光光明明,如何現在,弄得昏昏暗暗,糊糊塗...

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慾

虛雲老和尚拒絕女色誘惑的故事

邪淫為什麼會障道

如何判斷犯邪淫戒的輕重

四種情況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兒孫之愛難捨,如何防治愛慾

千萬莫上邪魔外道的當

僅貪求極樂世界的享受,是否會障礙往生

有慾望就能快樂,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慾望永無止境沒完沒了

沉湎於男女的情慾而不自覺該怎麼辦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

「淫」是男女間彼此歡喜,怎麼會有冤呢

能折伏情慾稱為善,能滅除情慾稱為聖

欲修孝順者,須念念與戒相應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寧生邊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宮

不為慈悲以修西方,卻欲嗔恨而墮為神

讓我們輪轉不休受痛苦的就是五欲

那些藝高人膽大的都陣亡了

淫心乍起,當起四覺觀

厭離五欲,方能出離輪迴

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

具縛凡夫,欲度眾生,無有是處

能戒房事,則病少多矣

只要有這個慾望,想出離就沒有辦法

欲修淨土佛國者,當發大願

經常生起淫慾的煩惱,會有什麼過失

欲報父母恩,應當一心念佛,代父母懺悔業障

心裡有正念,就能夠抵禦外境的誘惑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輪迴相續

淫心不除,不可能出離生死塵勞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來衡量淨土法門

忍力不堅固,而欲度眾生的尷尬下場

格局越大越不糾纏,智慧越高越不貪婪

欲速脫輪迴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邪淫邪欲,會障你家室的平安

這兩種若離了,你的生死就了了

如何對治自己的情執貪慾

先以欲鉤牽,漸令入佛道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覺

多欲的過失

人為什麼會到媽媽肚子裡呢

一切眾生,生死相續,以淫為首

欲求好相貌或轉女身,供養地藏菩薩即可滿願

五欲的事兒少迴向,應多迴向得智慧

佛經中開示不邪淫的功德

正信去邪知,亦保永世安康

面對誘惑,孿生兄弟不同的命運迥異

慾海漂流具眾苦

以不淨觀善攝其心,去除貪愛染著

淫女惑人成骷髏

佛誓斷眾生貪慾之因緣

念佛欲得一心,鬚髮真實心為生死

人在少年,最難克制的是情慾

情慾如水,因果輪迴如堤壩

百歲奇僧預知時至,選定奇人繼任住持

欲識佛住處,只這語聲是

通過慾望得來的幸福,是非常短暫的

慾望的越位導致了很多問題

因儒童的故事:結婚當天卻出家

蔡哀侯一念邪淫,為自己召來大禍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免除死刑的契機

深心誓出愛慾海,念佛頓斷生死流

出家人完全禁慾有三種原因

如何降伏意念的邪淫

將慾望轉化為修行的助緣

欲誦經滅罪,當做此觀心法

《壽康寶鑒》白話

跳脫愛慾輪迴苦

愛慾於人猶如執炬,必有燒手之患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心靜欲自消

五陰乃幻化虛偽,沒有真實體性

淫慾心重要修九想不淨觀

欲生淨土不得怕死

慾望來了怎麼辦?你需要這十五個退欲靈丹

諸苦所因,貪慾為本

今欲脫離苦果,惟有一心念佛

六種滅除貪慾的方法

祖師大德的戒淫法語

佛法宇宙觀之欲界六重天

在慾望面前,人的智商會降低

財色招苦,擁有知足的心最重要

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漫談兩性關係

色慾招病,斷欲是藥
享受五欲的快樂,求生信願就不真切
邪師騙子都是利用我們貪婪的慾望

不隨逐慾望就是修行

少一分需要,就能少一分在乎和影響

五欲猶如大賊,急當遠離

當淫慾心在活動時,你要迴光返照

邪淫亂靜,損德障菩提

現代人為何普遍都活得很累

男女相愛的前世今生

息心貞信之士

出家後我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