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誦經滅罪,當做此觀心法

夫欲誦經滅罪,第一,先須盥漱,整肅威儀,別座跏趺而坐。第二入觀:觀所坐之座高廣嚴好;次觀座下皆有天龍八部、四眾圍繞聽法;次須運心作觀。

觀我能為法師,傳佛正教,為四眾說。想所出聲,非但此一席眾,乃至十方皆得聽受,名為假觀。

次觀能說之人、所誦之經,何者是經?為經卷是?為紙墨是?為標軸是?誦音為口出?為齦腭和合而出?為有我身?為無我身?誰是誦者?為心是誦?為口是誦?為和合出?觀此四眾,為是實有?為從想生?四眾非有,無我能誦,是名空觀。

雖無所誦之經,而有經卷、紙墨、文字;雖無能誦之人,而有我身為四眾宣說;雖非內外,不離內外;雖非經卷,不離經卷;雖非身口,不出身口。從始至終,必無差謬,名不可思議。能作此解,能作此觀,名為三觀於一心中得,不前不後,三觀宛然。

雖無施者,而有法施;雖無受者,四眾炳然;雖無法座,登座宣說;非一二三,而一二三,名為法施檀波羅蜜。專心誦持,無諸遮礙,名為持戒。忍耐惡覺,名聞財利,皆不能惱,名之為忍。一心不息,從始至終,無有懈怠,名為精進。專念此經,無有愛昧,名之為禪。分別無謬,序、正、流通,無不諦了,句文分明,名為般若。是名六波羅蜜具足。

自行此經,名之為實;傳授外人,名之為權。

若能一生以此成辦功德,於無始心名為正因;仍有觀心,名為了因;高座為四眾說授,名為緣因。

三觀具足,若觀未明,但是性德。研之不已,觀心相應,名托聖胎,以胎業成就,名為修德。中間四十一位,亦修亦性,至於極果,名為種智。伊字三點,不縱不橫,名大涅槃;能到彼岸,名第一義空、平等大慧。

是名誦經正觀,三世諸佛無不從此而生,信者可施,無信莫說。

第三言流通者:若自調度,不名為慈;見苦不救,不名為悲。既修正觀現前,復應莊嚴法界。所誦經竟,出觀之後,以此運觀功德,已登正覺者,願廣度眾生,入位之人,悉登上地;未入位者,即運慈悲二法,願未來世,共成正覺。